Workflow
24潮
icon
搜索文档
拆解投资狂魔亿纬锂能的2400亿商业帝国版图|独家
24潮· 2025-07-06 22:02
公司扩张战略 - 亿纬锂能计划在马来西亚投资86.54亿元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旨在扩大海外产能并降低国际贸易摩擦风险[1] - 2014年至今公司已公布44个亿元以上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预算超2400亿元,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钴镍、碳酸锂等领域[1] - 2021-2025年一季度对外投资达477.65亿元,是2006-2020年总和的4.25倍[6] 产能布局 - 公司已形成13个全球生产基地,分布在惠州、荆门、武汉、宁波、启东、盐城、成都、玉溪、曲靖、沈阳、匈牙利和马来西亚[9] - 2023-2025年规划有效总产能分别为85.7GWh、131.1GWh和220.1GWh,对应增速142.1%、53.0%和67.9%[9] - 独资基地规划产能286.6GWh,合资基地20GWh,合计306.6GWh[11] 垂直整合 - 公司构建了"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电池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实现产业链全覆盖[12] - 锂资源自供比例预计从2022年14%提升至2024年33%,远期可能达49%[13] - 权益锂盐产能可满足158GWh电池需求,镍2万吨/年,钴0.26万吨/年[14] 财务表现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7.41%,高于中创新航(15.89%)、孚能科技(11.32%)等竞争对手[20] - 2025年一季度末资金储备179.35亿元,剔除短期负债后净值111.89亿元[26] -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达149.76亿元,2015-2025年一季度累计贡献投资收益64.49亿元[15][17] 资本运作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59.36%,较2006年15.6%显著提升[22][23]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以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20] - 重大长期股权投资包括思摩尔国际(71.48亿元)、SK新能源(18.26亿元)等[19]
印尼搅动全球镍矿江湖|深度
24潮· 2025-07-02 22:57
新能源产业与战略性矿产资源 - 新能源产业崛起使战略性矿产资源成为国际博弈筹码 镍被多国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 因其在新能源电池和不锈钢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1] - 镍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具有优异导电性 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 储能电池及航空航天用镍需求占比超60% 三元高镍电池材料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1] 镍的应用与需求 - 全球约65% 中国约85%的镍用于冶炼不锈钢 电池行业用镍量从2010年前的3%上升至2023年的约13% [2] - 中国镍矿对外依存度超83% [3] 全球镍资源分布 - 2024年全球镍储量约1.3亿吨 印尼占42% 澳大利亚18% 巴西12% [13] - 2024年全球镍金属产量约352万吨 印尼占30% 菲律宾20% 巴西15% 俄罗斯10% [13] - 中国镍资源较少 主要集中在甘肃省 以硫化镍为主且品位偏低 代表性矿山为金川矿山 [19] 印尼镍产业发展 - 印尼通过禁止镍矿出口政策推动产业链本土化 从"纯粹镍原矿供应国"转变为"镍初级产品冶炼国" 精炼镍出口额从2019年2%跃升至2023年9%(220亿美元) [25][36] - 印尼规划2025年镍矿产量232万金属吨 同比上升6.9% 全球占比58% 预计2025年全球镍矿产量达401万金属吨(同比增长3.4%) [19] - 印尼五大镍加工工业园区列为国家战略项目 总投资395.8亿美元 专注生产电池关键材料 [25] 镍生产成本与技术 - 印尼凭借红土镍矿资源和一体化冶炼技术 生产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 力勤资源HPAL项目2024H1镍C1成本0.61万美元/吨 [37][39] - 中国采选冶技术行业领先 中冶瑞木湿法项目引领技术变革 印尼HPAL一期项目创造行业新增产能建设时间最短纪录 [37] 镍供需格局与价格 - 全球镍供应格局重塑 镍价跌至成本支撑线附近 高成本项目开始出清 进入产能出清新阶段 [43] - 2025年全球镍铁产能预计357万镍吨(同比下降1.7%) 产量202万镍吨(同比上升1%) 其中印尼150万镍吨 中国32万吨(同比下降6.3%) [47] - 2024年全球精炼镍产能增长15万吨(约13%) 中国新增16.3万吨 全球产量87万吨 产能利用率约71% [58] 镍下游应用 - 不锈钢仍是原生镍最大下游需求领域 2019年占比69% 但新能源电池需求占比从2021年开始显著增加 [64] - 预计到2028年电池制造在镍需求占比将提升至11% 但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锂电池挤占导致新能源领域镍需求增速低于预期 [65] 印尼政策影响 - 印尼配额(RKAB)审批延迟及缓慢导致镍矿价格居高不下 2024年RKAB从一年一审批改为三年一审 [66] - 印尼2025年实施新特许权使用费政策 镍矿税率从固定10%调整为14%-19% 镍铁税率从2%升至4%-6% 镍生铁税率从5%升至5%-7% [68] - 印尼政府通过SIMBARA系统等政策加强资源管控 意图提高镍产品价值和增加税收 [69]
激荡三十年,锂电老牌霸主欣旺达何以持续穿越产业周期|深度
24潮· 2025-06-29 22:23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表现 - 欣旺达创立28年,上市14年,过去17年营收仅出现两次小幅下降(降幅低于10%),年营收从2008年4.89亿元增长至2024年560.21亿元,增长113.56倍,17年合计创收超3200亿元且从未亏损[2] - 2024年在锂电池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公司营收与盈利规模均刷新历史最高记录,2025年一季度收入利润双位数增长,毛利率达13年来同期最高点[2] - 创始人王明旺从深圳流水线工人起步,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于1997年与堂弟王威成立欣旺达,早期通过OEM/ODM模式切入电池行业[10] 消费电池业务 - 公司消费类电池收入占比54.27%(2024年),毛利率从2022年13.79%提升至2024年17.65%,手机电池全球市占率达30%,手机电芯份额可能仅次于ATL位居世界第二[12][15] - 通过收购东莞锂威实现电芯自产,自供率从2021年不到30%提升至35%以上,形成PACK组装到电芯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11][12] - 1999年通过康佳手机电池订单打开高端市场,2000年进入飞利浦供应链,2011年跻身苹果产业链并同年上市[10][1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营收从2021年29.33亿元(占比7.95%)增至2024年151.39亿元(占比27.02%),出货量25.29GWh(同比+116.9%),全球装机量排名第十[23] - 聚焦快充技术,HEV装机量连续三年中国第一,BEV市场推出6C闪充电池(充电10分钟补能500-700km),已量产6C电池并研发10C产品[20][21] - 绑定理想汽车(传闻占出货量40%),获小米增程式SUV定点,2025年一季度动力电池出货4GWh,国内装车量排名第七[21][22][26] 储能电池业务 - 储能业务2024年收入18.89亿元(同比+70.19%),占比3.37%,系统装机量8.88GWh(同比翻倍),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十[29][32] - 推出314Ah/280Ah电芯及625Ah超大电芯"欣岳",电力储能领域完成5.015MWh液冷系统并网,家庭储能在海外规模出货60kWh产品[35][36] - 2022-2024年累计对外投资313.18亿元,但2024年终止珠海120亿元30GWh项目,动力电池毛利率降至8.8%(行业第8)[46][48] 全球化布局 - 海外收入连续七年占比超40%,2008-2024年累计海外收入1311.05亿元(占比42.58%)[40] - 消费电池在越南投资20亿元建电芯厂,动力电池布局匈牙利(19.6亿元)、摩洛哥、泰国(10亿美元)基地,储能业务落地澳大利亚5MW/11MWh等项目[43][44] - 动力电池早期定点法国雷诺,合作大众/沃尔沃/日产,储能业务覆盖五大洲,包括南极科考站项目[40][4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2022年以来投资超4万亿元,20家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达6188GWh,远超1226-1550GWh需求预测[47] - 公司短期有息负债126.08亿元(同比+14.99%),现金余额94.66亿元(同比-30.75%),应收账款160.79亿元(同比+34.6%)[48][49] - 欣旺达动力分拆IPO推进中,已获IDG/蔚来/理想等超120亿元融资,但IPO进程已延宕两年[49]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投资价值24强排行榜|独家
24潮· 2025-06-25 22:54
中国锂电产业现状与资本市场表现 -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总市值较2021年12月巅峰期减少约2.91万亿元,降幅达53.31%,远超同期上证指数5.99%跌幅 [1] - 2022-2024年锂电上市公司净筹资规模从3526.35亿元骤降至198.02亿元,三年间下降94.38% [1] - 尽管行业整体承压,2024年仍有29家锂电上市公司营收实现10%以上增长,其中16家保持持续盈利(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 锂电产业投资价值评估体系 - 24潮产业研究院推出"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投资价值24强排行榜",从盈利能力、成长性、资本结构等10个维度综合评估 [2] - 评估体系采用"估值+基本面"双轮驱动模型,其中估值权重占50%(含PB、PS、股息率),基本面权重占50%(含ROE、资产负债率等) [6][7] - 筛选标准:近10年扣非加权ROE最高值低于10%或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企业直接剔除 [6][13] 核心财务指标解析 - ROE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指标,长期ROE在15%-20%为优质,20%-30%为极优秀 [13] - 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财务风险显著上升,需警惕偿债压力 [15] - 低PB策略在2000-2023年期间有16年跑赢高PB指数,长期累计收益达5.65倍 vs 高PB组的2.01倍 [17][18][19] - PS指标适用于高增长亏损企业(如SaaS)、周期底部行业及轻资产公司,能规避盈利操纵风险 [24][25] - 股息率反映真实现金流回报,净营业周期(存货+应收-应付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营运效率越高 [27][30] 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榜单 - 天华新能以74.94分居首,华宝新能(74.78分)、雅化集团(68.48分)分列二三位 [8][9] - 前十名企业二级指标表现突出:嘉元科技PB达93.67,中一科技PS达92.41,欣旺达股息率97.47 [9][12] - 部分企业展现强周期穿越能力:中伟股份扣非净利润增长率94.94%,杉杉股份ROE达96.20% [10][12]
三大维度拆解中国锂电上市军团谁最具周期穿越力|独家
24潮· 2025-06-22 14:49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锂电行业(动力与储能电池为主)正经历极度残酷的内卷周期,2022-2024年100家锂电上市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合计分别为1894亿元、915亿元、538亿元,2023年和2024年同比下滑51.67%和41.21% [1] - 剔除宁德时代后,2022-2024年行业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降幅扩大至68.08%和82.84%,显示行业盈利能力加速恶化 [1] - 行业三大核心财务指标全面恶化:金债差从2022年-344亿元扩大至2024年-1206亿元,固定资产购置折旧差从1714亿元萎缩至876亿元,2023-2024年分别下降18.09%和37.62% [2] 企业财务健康度分析 - 2024年仅11家锂电企业三大指标(扣非净利润、金债差、固定资产购置折旧差)均为正值,包括盐湖股份(44.01亿元)、科达利(14.44亿元)、特锐德(7.64亿元)等 [3][6] - 10家企业三项指标均为负值,包括安达科技(-6.85亿元)、五矿新能(-5.57亿元)、江特电机(-5.48亿元)等,显示其持续经营能力承压 [4][8] - 宁德时代以449.93亿元扣非净利润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2.23%,但若剔除其影响,行业整体盈利降幅显著扩大 [1][13] 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扣非净利润同比变动呈现两极分化:格林美(636.24%)、震裕科技(2528.14%)等实现超高速增长,而天际股份(-3855.68%)、南都电源(-3965.12%)等跌幅超3000% [13][14][18] - 金债差表现最优企业为利元亨(8.69亿元,+147.24%),最差为鹏辉能源(-12.71亿元,-629.53%) [19][20][23] - 固定资产购置折旧差头部企业包括格林美(102.97亿元,+146%)、宁德时代(87.42亿元)、赣锋锂业(81亿元),尾部企业湖南裕能(-2.74亿元,-117.01%)等已无法维持设备更新 [25][26][31] 长期趋势观察 - 将观察周期延伸至2023年,连续两年三大指标均为正的企业降至7家,仅奥特迅连续两年三项指标为负 [11] - 行业整体内卷化背景下,维持三大核心财务指标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 [12]
拆解华友钴业23年成长史,何以持续制霸钴矿江湖|深度
24潮· 2025-06-15 17:4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陈雪华从豆芽商贩转型为钴业大佬,2002年创立华友钴业,2015年上市,完成从钴行业龙头到锂电材料一体化平台的蜕变 [1][8][9] - 公司以铜钴资源开采为基座,逐步延伸至有色金属精炼、锂电材料、资源回收,形成"资源-冶炼-深加工-资源回收"全产业链布局 [1][14] - 完成总部在浙江、资源保障在境外、核心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印尼镍产业、非洲资源产业及循环产业五大集群 [1][14] 财务表现 - 2009-2024年营收从14.53亿元增长至609.46亿元,年复合增长40.94倍,归母净利润从0.96亿元增至41.55亿元,年复合增长42.28倍 [2]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8.08%至609.4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99%至41.55亿元,创历史新高 [3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8.42亿元(同比+19.24%),归母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139.68%) [33] 资源布局战略 - 通过"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海外并购增强资源布局,第二阶段开拓新能源业务,第三阶段打造锂电全产业链平台 [14] - 2007年以2.64亿元收购刚果(金)三家矿企,成为当时唯一拥有钴矿开采权的中国民企,钴产能跃升至3.9万吨 [25][26] - 2017年起布局镍锂资源:参股澳洲Manono锂矿(氧化锂储量1.32亿吨),2021年4.22亿美元收购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2018年进军印尼镍资源 [28][29]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截至2024年末有6个在建超级工程,总投资252.11亿元,包括印尼12万吨镍项目(投资138.09亿元)、5万吨锂盐项目(19.17亿元)等 [19][20] - 在印尼形成24.5万吨镍中间品年产能,配套5万吨硫酸镍和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29][43] - 刚果(金)拥有2.14万吨粗制氢氧化钴产能,国内形成11万吨铜+3.9万吨钴年产能 [4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76%钴产量来自刚果(金),中国精炼钴产量占全球76%但90%原料依赖进口 [22][24] - 竞争对手洛阳钼业2024年钴产量11.42万吨(同比+106%),华友钴业4.9万吨;格林美镍中间品毛利率25.12%高于华友的22.18% [61][60] - 三元前驱体毛利率18.61%低于中伟股份(19.97%),但高镍产品占比超80% [43][60] 经营策略优势 - "自有矿山+本地冶炼+一体化布局+绑定大客户"模式:刚果(金)矿山成本显著低于国际采购价,印尼湿法冶炼降低镍成本 [41][43] - 2024年镍产品营收占比35.7%(钴仅5.55%),镍价坚挺支撑业绩,出货量增46%至18.43万金属吨 [45][50] - 与LG、浦项化学合资生产正极材料,欧洲匈牙利2.5万吨项目推进,深度绑定特斯拉等客户 [44] 财务风险与挑战 - 2025年3月末短期有息债务298.76亿元,资金缺口108.21亿元;实控人质押股份占比达67.46% [52][55] - 2021年联合创始人套现127.37亿元致股价较峰值跌64%,市值蒸发1200亿元 [51] - 177亿元定增计划中止,多个项目依赖高杠杆融资 [52]
中国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逼近万亿大关|独家
24潮· 2025-06-12 22:09
车企缩短账期承诺 - 6月10日至11日,17家主流车企(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蔚来等)集中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不超过60天,反映国家反内卷政策导向 [1] 汽车行业应付账款现状 - 2024年末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合计达9609.31亿元(同比增长15.05%),占流动负债比例55.39%(同比+3.71个百分点) [2] - 比亚迪和上汽集团规模最大(均超2400亿元),北汽蓝谷增速最快(同比+136.78%) [3]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超60天,广汽集团效率最高(74.75天),众泰汽车最低(361.76天) [3] 应付账款周转效率变化 - 仅赛力斯(79.37天)和比亚迪实现周转效率提升,赛力斯降幅显著(从165.46天降至79.37天) [4] - 理想汽车(165.36天)、小鹏汽车(232.79天)等多数车企周转天数同比上升 [4] 国际对标与管理理念 - 特斯拉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仅60.36天,强调"共生共赢"供应链策略 [5] - 华为引用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理念,提出产业链协同竞争的重要性 [5] 头部车企十年数据趋势 - **比亚迪**:2024年应付账款及票据达4960亿元,十年增长6.75倍,周转天数125天 [6][7] - **上汽集团**:2024年应付规模5474亿元,周转天数110天 [9][10] - **吉利汽车**:2024年应付账款1272亿元,十年增速46.34%,周转天数130天 [12][13] - **北汽蓝谷**:十年应付账款增长1866.53倍(2024年306亿元),增速居首 [36][37] 新势力车企数据 - **赛力斯**:2024年应付账款727亿元,十年增长10.4倍,周转效率改善最显著 [24][25] - **蔚来**:2024年应付账款623亿元,周转天数119天 [30][31] - **小鹏汽车**:2024年应付账款399亿元,周转天数233天 [33][34]
拆解比亚迪储能帝国版图|深度
24潮· 2025-06-08 22:03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早在2008年提出"三大梦想"——电动车、光伏和储能,强调新能源与储能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增加10%发电量可替代石油进口[1] - 公司采取垂直整合模式,覆盖从锂矿原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并布局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场景应用[1][3] - 储能业务战略路径为"从海外到国内",优先开拓欧美高端市场,再回归国内,海外市占率曾达60%-80%[4] - 终极愿景是"从瓦时到吨,铸造百年储能",目标将储能产品打造成能源基建,类比水泥按吨销售[2][30]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首创CTS(电芯直接到系统)技术,魔方储能系统体积利用率达33%,目标提升至60%以上[27] - 推出液冷中压级联储能系统,实现10kV绝缘设计,已应用于南方电网示范项目[28] - 开发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电芯容量200Ah,循环性能超10000次,完成MWh级商业化落地[28] - 2025年发布MC-Cube-T Pro等新一代产品,单箱容量提升至6.432MWh,较前代提升18%[27][29] 市场表现与项目突破 - 2023年斩获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全球出货量第一等三项TOP1称号[5]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7GWh(排名第四),系统集成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7][33] - 2025年4月动力+储能电池装机量达26.478GWh,同比增110.8%,累计装机79.031GWh[13] - 中标沙特12.5GWh全球最大电网侧储能项目,总合作量达15.1GWh,71天内完成首批交付[14][17] 全球化布局 - 北美市场:2011年进入美国,曾占60%份额,2022年完成1.7GWh电站并网[4][23] - 欧洲市场:市占率30%,2024年与葡萄牙Greenvolt合作1.6GWh项目,英国部署2.4GWh系统[23] - 南美市场:联合开发智利3GWh全球最大在建储能项目,首批1.1GWh已落地[24] - 东亚市场:2025年进入日本,交付80MWh Cube Pro系统[24] 产能与供应链 - 浙江嵊州基地总投资130亿元,2022年投产,2025年追加110亿元扩建年产30GWh产能[28][29] - 实现车储协同,共享电芯、BMS等技术,降低储能系统成本至0.5元/Wh以下[31] - 疫情期间10天建成口罩生产线,展现极端供应链整合能力[2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22GWh(排名第二),2024年被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反超至第四[6][33] - 海外市场面临特斯拉、阳光电源竞争,国内市场需对抗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等对手[35][38] - 行业价格战加剧,磷酸铁锂电池降至0.4元/Wh,公司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应对[31]
中国锂电上市企业年度最具竞争力50强排行榜|巨制
24潮· 2025-06-04 23:05
全球锂电行业现状 - 中国锂电产业在全球多个核心赛道占据优势地位,动力电池出货量约占全球70%,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90%以上,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占全球90%,电解液出货量占全球85%以上,锂电隔膜占全球80%市场份额 [1] - 2024年锂电行业出现明显衰退,108家中国锂电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7.27%,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23年降幅为47.69%)[1] - 行业现金流状况恶化,经营净现金流同比下降18.3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1.01个百分点,净筹资规模同比下降81.91%,资金净值下降20.32%[1][3] 龙头企业业绩表现 - 宁德时代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4] - 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锂产品"收入降幅均超过50%[4] - 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收入同比下降25.63%,湖南裕能"正极材料"收入下降45.96%,天赐材料"电解液"收入下降18.06%,毛利率下降7.81个百分点[5] - 恩捷股份"隔膜"收入下降16.68%,毛利率下降30.45个百分点,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收入下降39.18%[5] 国际锂电企业困境 -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 2024年四季度合计营业亏损超过8400亿韩元(约42亿元人民币)[5] - 美国电池公司Ambri Inc.申请破产并被拍卖,拍卖价格3800万美元[5] - 欧洲电池企业ACC暂停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厂建设,原计划总投资70亿欧元(约552亿元人民币)[6] - 瑞典动力电池公司Northvolt因现金耗尽提交破产申请[6] 行业投资与产能过剩 - 2022年初至2024年6月,中国锂电产业链重大制造项目超700个,总投资预算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7]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后,北美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超500亿美元[7] - 全球锂电产业投资规划已超4万亿元人民币,核心赛道产能规划远超2025年市场需求预测上限[7][8] - 2023年至今锂电制造领域终止项目超30起,涉及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9] 全球化退潮趋势 - LG集团撤回在印度尼西亚77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投资计划[9] - 国轩高科美国密歇根州23.6亿美元电池生产设施停工[10] - 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电池工厂建设,原计划总投资20亿欧元[10] - 预计锂电产业链海外项目投资预算合计突破7000亿元[10] 行业竞争力分析 - 宁德时代以86.47分位居"中国锂电上市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榜首[18] - 中伟股份(80.57分)、亿纬锂能(80.20分)、欣旺达(79.06分)、格林美(78.77分)分列第二至第五位[18] - 竞争力评估涵盖产业影响力、持续发展力、科技创新力、全球开拓力、管理运营力、资本掌控力六大维度[12] - 宁德时代在产业影响力(93.45分)、持续发展力(91.59分)、科技创新力(91.76分)和全球开拓力(90.52分)方面表现突出[23][24][25]
锂价跌破6万元/吨,再论锂价的超级 “周期熊”|独家
24潮· 2025-05-28 22:13
锂价市场动态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507连续三天跌破6万元/吨关口,最低下探至5.95万元/吨,较2024年末下跌22.23% [1] - 锂产业供需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上游产能加速释放但下游需求未同步增长,导致全产业链产能过剩 [1] - 锂价持续下跌至边际成本线附近,行业进入底部磨底阶段,扰动市场对2025年供给预期 [2] 全球锂资源供给 澳洲锂矿 - 2024年澳洲锂矿总产量40.7万吨LCE,2025年预计增至43.18万吨,主要增量来自Greenbushes(18.13万吨)和Mt Holland(4.4万吨) [6] - 多家澳矿企业调整策略:Core Lithium暂停Finniss项目,Arcadium暂停MT Cattlin扩产,MT Marion下调2025年产量指引11-15万吨 [3][4] 非洲锂矿 - 2024年非洲锂资源供应量15万吨LCE(同比+233%),2025年预计增至21.9万吨(同比+45%) [7] - 主要项目包括赣锋锂业的Goulamina(2024Q3投产)、雅化的Kamativi(2024年完成二阶段建设)及海南矿业的Bougouni(2025年初投产) [6][7] 中国锂资源 - 国内锂辉石2025年产量预计8.64万吨LCE,主力项目为李家沟(1.8万吨)和大红柳滩(5万吨) [10][12] - 锂云母受环保政策影响,2025年产量预计降至12.2万吨LCE,宁德时代梘下窝矿停产 [14] - 盐湖提锂成本优势凸显,2025年国内盐湖产量预计18万吨LCE(同比+19%),察尔汗盐湖贡献5.5万吨 [18][20] 海外盐湖 - 2025年南美盐湖供应预计40.1万吨LCE(同比+25%),主要来自Atacama(雅宝7.5万吨+SQM 22.5万吨)和Olaroz(4万吨) [15][17] 需求端分析 新能源汽车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823.6万辆(同比+24.4%),中国占比70.5% [22] - 欧美市场增速放缓:德国取消补贴致销量同比-17.8%,美国前10月销量增速降至9.9%(2023年为52.7%) [24]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出口受贸易保护影响增速降至13%(2023年为87%) [28][31] 储能电池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369.8GWh(同比+64.9%),占动力电池出货量的35% [32][33] - 中国新能源强配政策及美国ITC补贴推动储能需求,但短期对锂需求拉动有限 [33] 供需平衡与成本 - 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157.21万吨LCE,需求143.4万吨,过剩13.81万吨 [49][50] - 成本曲线扁平化:盐湖提锂成本3-5万元/吨,锂辉石4-6万元/吨,锂云母6-8万元/吨,非洲资源7-11万元/吨 [40] - 2025年碳酸锂价格中枢预计60000~90000元/吨,行业出清不彻底导致磨底时间延长 [43][47][51] 库存与产能调整 - 2025年1月碳酸锂库存10.87万吨(冶炼厂3.64万吨+下游7.14万吨),处于历史高位 [37] - 高库存叠加需求增速放缓,供需过剩矛盾持续,价格震荡寻底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