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爆火: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投中网· 2025-06-04 05:47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迎访问: http://finance.ifeng.com/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中国足球这次杀疯了。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 "都说江苏是一盘散沙,现在盘也没了,只剩下沙了。" 最近,江苏人的生活被一场足球联赛彻底 "搅乱"! 平日里就忙着 "内斗"的"十三太保",直接将明争暗斗的戏码搬上了绿茵场。"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这个被戏称为 "苏超" 的赛事,没有假球,只有"世仇",堪称足球界的《甄嬛传》。 徐州和宿迁的对决,由于一个是刘邦故里,一个是项羽故里,被戏称为 "楚汉争霸 2.0",踢个球都像在重演鸿门宴。 淮安和连云港的比赛,被戏称为 "齐天大圣内战"—— 一个是吴承恩的故乡,手握《西游记》正版 IP;一个坐拥花果山, 是实打实的 "大圣故里"。 …… 就连官方都下场整活,一本正经调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这话搁别的地方是玩笑,在江苏那就是 "官方认证" 的赛事宗旨。 01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第一个想出苏超联赛的人,真是天才 ...
子基金再落五子,海淀持续加码AI
投中网· 2025-06-04 05:47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的包容性和开放度又深了一层。 作者丨张雪 来源丨 投中网 近日,一则公示让资本市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海淀。 该公示显示,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拟出资五家子基金,这五家子基金的合作机构分别为国科投资、美团龙珠、启明创 投、砺思资本和无限基金(SEE FUND)。 这是继今年1月份后,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的又一出资动作,细看这次机构的选择,不仅有互联网基因的机构代表美团 龙珠,有启明和砺思这样深耕AI的机构,还有代表着高校和科研院所源头的机构国科投资和SEE FUND。 可见,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的包容性和开放度又深了一层。 一举落五子,机构矩阵再扩容 不断地下注加码,背后是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决心。 2024年,随着科技产业竞争的加剧,海淀区设立了50亿元的第二期成长基金,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的规模扩展到了 100亿,投资范围也拓展至覆盖人工智能的全产业布局。 今年2月,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淀区政府投资基金迎来再度扩容。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 重磅发布,规模100亿元,科 ...
有人做蚕的生意年入千万
投中网· 2025-06-04 05:47
核心观点 - 蚕正在成为10后家庭的"新三件套",从教育工具演变为情感陪伴和消费新宠,带动萌宠经济与可持续消费的新风口 [4][12] - 2023年"儿童蚕具套装"电商销量同比增长327%,"亲子养蚕"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达8.6亿次,显示市场爆发式增长 [4] - 传统蚕桑产业被教育需求重塑,形成从养殖到研学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级别 [14][19][21]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教育价值**:蚕被写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其28天生命周期成为观察生物蜕变的天然教具,实现"动手+动脑"学习模式 [9] - **情感需求**:蚕以"低科技高情感"属性填补城市儿童自然接触空白,蚕咀嚼桑叶的白噪音具有治愈效果,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10] - **成本优势**:饲养成本仅几十元(蚕卵+桑叶),空间占用小且无异味,适合城市家庭,相较猫狗宠物更易普及 [11] 行业商业化路径 - **产品创新**:开发带气孔的"塑料饭盒"包装解决运输难题(成本超蚕卵桑叶总和),成活率显著提升 [18][19] - **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彩色蚕茧品种,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能力 [21] - **渠道拓展**:从淘宝店铺("蚕菇凉")扩展到盒马等商超渠道,日均供应桑叶500斤+活蚕10万条 [14][19] 典型企业案例 - 杭州耕耘生态农业公司从30万元年销售额增至700万元,年销售蚕1亿条,为全国学校提供教学产品及服务 [19][21] - 早期行业痛点包括:运输中蚕死亡率达30%(36小时存活限制),桑叶保鲜时效性要求高(5月高温易腐烂) [15][17] - 价格战阶段后转向价值竞争,通过基因技术、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教程)建立壁垒 [21] 市场格局演变 - 赛道从冷门转向拥挤,农产品商、教具商、盒马等零售巨头纷纷入局 [21] - 低价竞争存在乱象:9.9元包邮产品使用未消毒野生蚕卵(成活率<30%) [21] - 行业向标准化发展,形成"养殖-教具-研学"的完整商业生态 [14][19]
卖枕头,真能救酒店?
投中网· 2025-06-03 06:36
行业概况 - 中国酒店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华住、锦江、首旅、亚朵四大集团2025年Q1业绩分化显著 [3][8] - 全行业2024年规模酒店净增长近3万家,总量突破37万家创五年新高,但面临"量增价减"压力(RevPAR同比下降9.7%至118元) [8][15] - 轻资产化成为主流趋势,加盟店占比普遍突破90% [50] 华住集团 - 2025年Q1营收54亿元(+2.2%)、净利润8.9亿元(+35.7%),保持行业首位但增速放缓 [4][9] - 运营11685家门店(加盟占比94.7%),轻资产模式支撑规模优势,加盟店收入同比增长21.1%至25亿元 [4][32] - 核心指标:RevPAR 208元(-3.9%)、ADR 289元(-2.6%)、OCC 76.2%(-1.0%) [18][19] - 零售业务试水谨慎(如M3记忆枕),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8%至7.55亿元 [31][32] 亚朵集团 - 2025年Q1营收19.1亿元(+29.8%)、净利润3.5亿元(+32.3%),唯一实现"双高增" [4][9] - 差异化战略:ADR达436.8元显著高于行业,1727家门店实现单店高产出 [13][17] - 零售业务占比从2024年20.8%跃升至30.3%,2025年Q1零售收入6.94亿元(+66.5%),但销售费用激增61.7%至2.83亿元 [5][25][27][28] - 运营指标:RevPAR 304元(-7.2%)、OCC 70.2%(-3.1%) [18] 锦江集团 - 2025年Q1营收29.4亿元(-8.25%)、净利润0.4亿元(-81.03%),规模最大(13513家门店)但增长乏力 [4][10] - 中低端业务(占93.5%门店量)持续下滑,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同比下降7.9% [20][37] - 高端业务增速亮眼(2025年Q1收入+31.4%),但规模仅占2% [39][40] - 会员体系效率低下:1.9亿会员中央预订率仅30%-40%,白金卡会员占比不足1% [42] 首旅集团 - 2025年Q1营收17.7亿元(-4.34%)、净利润1.4亿元(+18.4%),7080家门店 [4][11] - 核心指标:RevPAR 141元(-4.6%)、ADR 245元(-2.3%)、OCC 61.7%(-1.7%) [46] - 押注会员增长(如LIFE俱乐部会员1.97亿)和"景区+餐饮"协同,但效果有限(景区收入Q1下降1.83%) [47] 战略对比 - 华住:规模守卫战,94%加盟占比+谨慎零售试水 [32][34] - 亚朵:中高端差异化+零售突破(目标非房收入占比超40%) [34][25] - 锦江/首旅:传统经济型市场萎缩,高端转型与国际业务受阻,会员体系转化效率低 [42][47][48]
55个员工卖了65亿美元
投中网· 2025-06-03 06:36
收购交易概览 - OpenAI拟以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16亿元)全资收购AI硬件公司io,若达成将成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收购 [1][2][3] - 交易估值较4月传闻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1亿元)飙升12倍,反映OpenAI对收购的重视 [2] - io成立于2023年,背后资方包括Emerson Collective、Thrive Capital等机构,交易后这些机构将实现退出 [2][7] 标的公司io的核心优势 - 创始团队具备明星光环:创始人乔尼·艾维为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主导设计iPhone、iPad等标志性产品,乔布斯曾称其"在苹果的运营权力仅次于自己" [5] - 团队含55名硬件/软件专家,包括前苹果Mac/iPad设计核心成员Scott Cannon等 [6] - 母公司LoveFrom年化收入约2亿美元,客户涵盖法拉利、爱彼迎等 [5] 战略合作背景 - OpenAI CEO奥特曼与艾维因对"AI驱动新型计算设备"的共识深度合作,io由OpenAI提供技术、LoveFrom主导设计 [6] - 奥特曼公开推崇乔布斯对用户体验的洞察,目标打造"AI时代的iPhone" [6][9] - 收购后io团队将并入OpenAI,艾维及LoveFrom将接管OpenAI全系创意设计 [7] 产品规划与市场野心 - 首款产品为无屏幕AI设备,体积小巧可感知环境,计划2026年发布,奥特曼预测其可带来1万亿美元市值增长 [9] - 产品定位为继MacBook和iPhone后的"第三大核心办公设备" [9] - OpenAI近期密集布局硬件:重组机器人部门、投资Physical Intelligence、收购Windsurf,意图构建从模型到终端的闭环生态 [10] 行业竞争态势 - 谷歌发布Gemini驱动的Project Moohan头显和XR眼镜,Meta推出Ray-Ban Meta智能眼镜,苹果至少三团队研发神经引擎设备 [11] - 行业趋势显示大模型公司需通过硬件掌控用户入口,否则可能沦为生态配角 [11]
雷军看好的两兄弟,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03 06:36
公司发展历程 - 泽景电子从6人团队、158万元起步,9年发展至年营收5.78亿元,行业排名第二 [5][7] - 2016年以低价策略(报价为国际巨头一半)赢得蔚来ES8供应商资格,开启量产突破 [7] - 2024年为小米SU7定制AR-HUD仅用97天,比行业平均周期快40% [8] - 累计获得22家主机厂订单,覆盖蔚来、理想、小米等,定点90款车型,出货量超150万套 [9]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14亿增长至2024年5.78亿,复合增长率64%,2023年同比增速达156% [12] - 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2.56亿、2023年1.75亿、2024年1.38亿 [12]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2.6%、2023年25.6%、2024年27.3%,超行业平均水平 [12]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39%降至2024年10.7%,2023年后投入缩减 [13] 产品与技术 - 主力产品W-HUD贡献82.7%营收,AR-HUD占比提升至10.9% [12] - 开发双焦面屏幕技术,实现裸眼3D导航效果,应对华为等竞争 [14] - 国家级CNAS实验室替代早期手工产线,产能未来计划提升300% [9][17] 资本与股东结构 - 完成9轮融资,投后估值25.85亿元,股东包括顺为资本、吉利、一汽等产业资本 [5][16] - 上市前创始人控股44.66%,顺为资本持股7.08%,吉利系占7.04% [17] - 对赌条款要求2027年底前上市,否则触发13.61亿元优先股回购 [17] 行业趋势 - 中国HUD渗透率从2020年4.7%升至2024年13.9%,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70万台 [17] - 15万级车型如深蓝S7已标配AR-HUD,打破豪车技术壁垒 [17] - 面临华为、百度、华阳集团等竞争对手的技术与产能挑战 [17][18]
这支基金“国家队”收获296个IPO
投中网· 2025-06-03 06:36
国投系基金发展历程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在投资领域实施的重要使命[4] - 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成为较早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央企[4] - 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开展产业扶贫[5] - 2016年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5] - 目前旗下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2] 基金投资成果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2]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万人次,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2000亿元[5] - 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13] 重点投资领域 - 集成电路领域:278亿元重仓全产业链,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等[8] -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领军企业[9] - 生物医药领域: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10]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10]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各司其职[6] - 坚持产业链投资思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投资[11]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13] - 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3] 典型案例 - 寒武纪:领投A轮和B轮超9亿元,成为最大机构投资人,助力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8] - 比亚迪:2016年逆势领投15亿元,8年后以427万辆新能源车的年销量登顶全球市场[9] - 宁德时代:2016年领投早期轮融资,见证其成长为新能源电池领域龙头[2]
高瓴、五源一起投了个消费机器人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6-02 05:31
焦点回顾 - 新消费赛道中消费机器人受资本青睐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2][4] 地平线机器人旗下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2][7] - 硬科技赛道新材料领域融资活跃 国瑞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11] 芯源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2][20] - 大健康赛道口腔医疗受重视 铖联科技完成近两亿B+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5亿元[2][27] 玉汝成口腔材料获数千万元融资[2][29] 新消费领域投融资 - 乐享科技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 由锦秋基金领投 经纬创投等老股东超额加投[4][5] - 主唱秀获2000万A轮融资 投资方为深圳国之强投资集团[6]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获高瓴资本等多家机构参投[7] - 坦途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追创创投持续加注[8] 硬科技领域投融资 - 智元机器人获京东及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新投资 红杉中国等老股东跟投[10] - 国瑞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深创投等多家机构共同投资[11] - 中海储能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蚂蚁集团领投[12] - 庆为航空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汇川产投领投[13] - 创晟半导体完成近亿元天使及天使+轮融资 华业天成等机构投资[14] - 优理奇机器人完成数亿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 中关村前沿基金等参与[15] - 博理新材料完成B轮融资 泸州航发集团等领投[16] - 安努智能获格力博等数千万级种子轮融资[17] - 炎黄国芯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梅花创投等联合领投[18] - 宇石空间完成天使+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亿元[19] - 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 半年内累计融资近2亿[21] 大健康领域投融资 - 曦嘉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险峰淇云投资[23] - 渤因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张科禾苗基金领投[24][25] - 聚源生物完成超亿元融资 国投招商与越秀产业基金联合投资[26] - 铖联科技完成近两亿B+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5亿元[27] - 爱亿生完成天使轮融资 道彤投资独家投资[28] - 心光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兴富资本投资[30] - 真迈生物完成2.8亿元C+轮融资 圣湘生物等联合领投[31] - 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 多家知名机构跟投[32] - 舜景医药完成3亿元A轮融资 松禾基金等共同出资[33] 互联网/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 - 景联文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杭州金投集团旗下基金投资[35]
生物科技产业得救了
投中网· 2025-06-02 05:31
以下文章来源于氨基观察 ,作者氨基君 氨基观察 . 生命科学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情绪彻底扭转 情绪彻底扭转了。 作者丨 郑晓 来源丨 氨基观察 好在,一年后的现在,生物科技产业得(de)救了。 资本开始重新繁荣。 持续上涨之后,港股市场再融资窗口已经打开,荣昌生物审时度势完成近8亿元融资;IPO市场变 得再度热闹,恒瑞医药在港股完成巨额募资,且二级市场火热,市值更是罕见地没有大幅折价,直 逼A股。 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也迎来转机。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国新办发布会 上说,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 市标准,推动新的典型案例落地。 虽然看起来,"标准五"仍像是邀请制,但起码口子开始慢慢被撕开了。 种种迹象表明,在诸多有利因素的共振之下,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正循环又将加速,一切都在往更 好的方向前进。 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悲观情绪已经得到彻底扭转。 一个例证是,荣昌生物打破了港股市场配股下跌的"魔咒"。对于企业而言,配股通常意味着能够 改善现金流情况,有更充裕的空间加注 ...
张小泉,被一位85后捡漏
投中网· 2025-06-02 05:31
公司概况 - 张小泉是中国刀剪老字号,深交所上市公司,因控股股东债务暴雷被强制拍卖 [2]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未偿还债务余额接近60亿元,所有持股均被司法冻结 [2] - 85后MCN公司老板王傲延以3.58亿元拍下2875.6万股,折合每股12.45元,较市价折价36.9% [2][25] 历史发展 - 2007年张氏兄弟通过富春控股以约1亿元获得杭州张小泉70%股份,2011-2015年又以6000万元合并上海张小泉 [4] - 接手时年产值仅2000万元,员工平均年龄47岁,经改革后2017年利润增长10倍 [5] - 2017年引入复星等战略投资者,融资2.22亿元,投后估值5.85亿元 [5] - 2021年上市首日股价高开331.88%,总市值46亿元,较初始投资增值超20倍 [6] 经营危机 - 2022年"拍蒜断刀"事件引发舆论危机,电商平台销量暴跌:阿里下滑21%,京东下滑7%,抖音下滑48% [8] - 2022年净利润下滑46%,2023年再下滑33%,2024年营收9.08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仅3154万元 [9][10] - 毛利率从2020年41%降至2024年36%,销售费用率从14.5%升至18.6% [11] 资本运作 - 富春控股旗下六大板块2020年总资产297亿元,净资产62亿元,年收入60.4亿元但净利润-2.3亿元 [18] - 2022年在西安布局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30亿元 [18] - 张小泉2021-2024年分红率超70%,累计分红1.35亿元被质疑"掏空上市公司" [19] 未来展望 - 新股东王傲延为MCN行业领军人物,旗下白兔集团已完成5轮融资 [22] - 王傲延持股18%后可能继续增持,获取控股权成本或低于9.5亿元 [24][25] - 张小泉市值19.5亿元已接近"壳公司"水平,品牌价值待重估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