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搜索文档
持续扩大浦江创新论坛品牌影响 龚正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9-09 01:49
会议指出,浦江创新论坛已成为汇聚全球智慧、凝聚合作共识、赋能创新发展的国际性盛会,要办 好2025浦江创新论坛,持续扩大品牌影响,更好促进全球前沿科技探索与开放合作。进一步发挥论坛全 球科技创新风向标作用,打造链接全球顶尖智慧的重要节点和开展国际高端对话的前沿阵地。进一步凸 显论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功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当好"桥梁枢纽",争取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和国 际合作成果落地上海。要持续放大溢出效应,更好促进上海未来产业培育与创新生态建设,高质量办好 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等展示对接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上海加 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蓬勃生机和持久动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记者 吴頔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9月8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促进二手车出口,推 动汽车产业消费升级;做好2025浦江创新论坛筹备工作,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促进二手车出口行动计划》并指出,促进二手车出口,是延伸汽车消费链 条、释放汽车消费潜能的有力举措。要加快资源整合配套,高标准建设运营好"上海二手车国际贸易综 合服务平台",着力引育一 ...
长三角地区:外贸“压舱石”凸显韧性与活力
解放日报· 2025-09-08 09:02
长三角再次交出亮眼的外贸答卷。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9.59万亿元,同 比增长5.4%,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这一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 在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驱动下,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外贸"压舱石"的韧性与活力更加凸显。 长三角外贸数据不仅在于量的增长,更在于质的提升。具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出口机电 产品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保持出口主力军地位,其中增速较为显著的是电动汽车、集成电路 和高端装备,同比分别增长43.9%、20.1%、10.2%。这显示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进程 持续加快,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正成为拉动出口的新引擎,长三角也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 强国的先行示范。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持续以"五个中心"和"四大功能"服务长三角区域发展。目前,上海口岸高频 承接来自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汽车的出口功能,如安徽奇瑞95%的汽车出口采用"江海 联运"方式,选择从上海口岸远征海外。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长三角正以积极姿态拥抱世界,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还在不断拓展。上海海 关统计数据显示,东盟 ...
破局之道 企业“向死而生”的上海实践——上海探索破产审判优化营商环境调查(上)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破产重整机制 - 破产制度核心理念是保护而非终结 为企业提供重生机会[1] - 世界银行将"办理破产"作为营商环境评估重要指标 上海2024年明确将提升办理破产便利作为十大攻坚任务之一[1] - 上海破产法庭2019年成立 2023年收案4911件 2024年收案5050件 案件数量保持高位运行[1] 庭外重组实践 - 庭外重组通过市场化手段让企业与债权人自主协商 具有灵活性和非公开性优势[2] - 虹口区成立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 与破产法庭建立程序衔接机制[3] - 盛某公司案例中完成近40亿元债务梳理 与超过三分之二债权人签署协议 最终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3] 司法重整成效 - 预重整制度使企业尽早获得帮助 聚博房地产案例通过引入共益债投资人获得7.5亿元借款[5] - 蝶恋花项目复工后续建可售货值达183亿元 完全覆盖110亿元债务 债权实现100%受偿[6] - 破产重整案件经常出现几亿元撬动几十亿上百亿资金的多赢局面 有效盘活社会资源[6] 资产盘活案例 - 中信金融在预重整阶段投入2亿元资金重启城隍庙广场停工项目[7] - 上蔬永辉破产清算期间维持24家商超经营 累计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9] - 通过多种方式处置数十万件商品 清理2000余户债权人5.7亿余元债务[9] 制度价值体现 - 破产程序是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 即便清算也力求资产变现最大化[9] - 2019-2024年上海破产法庭共审结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5878件[9] - 破产清算既保障债权人利益 又帮助创业者卸下包袱获得再起机会[9]
小班化教学正在崇明更多小规模学校展开 共筑个性化成长场域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教学空间重塑 - 崇明区竖新小学通过移除讲台并在教室后方设置"学习驿站"重构教学空间 该驿站兼具知识转化站 能力提升站和情感加油站功能 配备科学实验箱 思维导图工具包及学习情绪树洞区等资源以实现教学效能提升和个性化学习深化 [1][3] - 建设中学同步推行"学习岛"模式 目前已有7个教学班实施小组差异化教学 使小组交流学习成为常态 推动教学从标准化输送向精准化培育转型 [3] 师生互动模式变革 - 教师角色从传统讲授者转变为学生中间的交流者与探讨者 在小班化课堂中更全面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度 包括讨论时的表情迟疑或操作学具的熟练度等细节 确保及时回应 [2][3] - 小班化教学使更多学生"被看见" 教师通过精准关注细微之处实现因材施教 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化 教学方式从单向讲授转向双向互动 [3] 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 崇明教育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小班化教育智库 聘请董蓓菲教授开展基于"学习岛"的合作教学研究 促进教与学方式改变 [4] - 庙镇学校推行双教师协同授课模式 例如劳动教师与美术教师同时进入跨学科课堂 或同学科双教师为薄弱学生提供及时指导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地域信息化共享和多元学习体验 [4] 校际协作与教研创新 - 崇西教育集团由建设中学 三星中学和庙镇学校组建 通过跨校教研机制和学科工作坊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5] - 集团内推行"人人晒课"活动 鼓励教师跨年级 跨学段 跨学校听课 并组织教学沙龙探讨教育热点与小班化教学重难点 将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5] 校外资源与在地化实践 - 合兴小学利用校外资源拓展教学场景 依托合兴村"花漾"经济与花卉企业资源 构建"四景三融"花漾综合育人实践体系 开发生态探究园 耕趣园等劳动教育场所 [6][7] - 崇西教育集团推出"户外课堂" 在田野中开展植物种植 写诗作画等课程 让学生通过实践习得知识并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7] 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 - 崇明区现有13所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全校生源总数200人以下) 约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0% 这些学校正通过小班化教学应对学生数减少的挑战 [2] - 小规模学校虽存在局限性 但具备班级规模小 人均空间大 师生互动充分等优势 结合丰富在地化学习资源 更利于打造特色学习场域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7]
机舱变诊室 诊疗一站式 “五官健康C909飞机医院”飞抵石河子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眼内镜术后患者由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通过国产5G裂隙灯远程连 线上海的主刀医生钱宜珊进行复查,首次实现飞机医院沪疆两地跨区域会诊及实时术后监测复查。 据悉,眼耳鼻喉科医院还首次通过飞机医院的形式开展防盲及眼健康专科能力培训、防聋及耳与听 力健康专科能力培训,16名来自新疆基层的医生无需长途跋涉即可学习先进的眼科、耳鼻喉科诊疗理念 和技术,甚至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亲自上手操作设备,确保培训效果落地。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郑桐森表示,此次活动拉开了我国防盲治盲等事业发展新篇章的序幕,也 为今后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更多受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巡诊义诊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 顾泳 通讯员 赵俊 9月5日21时37分,一架飞机稳稳降落在新疆石河子花园机场。这架特殊的飞机是由复旦大学附属眼 耳鼻喉科医院联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精心打造的"五官健康C909飞机医院"——集移动诊室、 综合检查、培训实操、5G远程会诊等功能于一体的空中移动医疗平台。 飞机舱体被划分为登记咨询区、眼科诊室、耳鼻喉科诊室、患者候诊区、眼耳鼻喉科检查区、5G 远程会诊区、实操培训区七大功能区,实现机上"筛查—诊 ...
三座小岛成“沪西第一村”发展新底牌 未来去“百鸟森林”露营观鸟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记者 茅冠隽 "这里禁止机动车上岛,我们铺设了大面积草坪、种了很多树,未来这里是个鸟岛;隔壁两个岛都 已完成鱼塘养殖户腾退、填土工程、污水纳管等基础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虚位以待。"青浦区金泽镇 沙港村党总支书记陈金凤带着记者登上东岛。 沙港村位于上海与江苏交界处,南邻大观园、东近淀山湖、西接周庄古镇,3平方公里村域内绿廊 贯穿、水波潋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沪西第一村"之誉。自然环境虽好,但因位置偏僻,村庄发 展滞后,村内东、中、西3座小岛更是撂荒多年。近年来,通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沙港村面貌焕然一 新,不少闲置地块盘活,3座撂荒小岛也有了新定位,未来将分步推进产业落地。 沙港村迎来新机遇 2012年,陈金凤来到沙港村工作。她说,当时的沙港村如同一个天赋极好但不知利用的后进生。 沙港村位于淀山湖水源保护区源头,村内田野参差错落,资源禀赋极佳。村子所处的金泽商榻区 域,素来是"商人下榻"之处,不缺人流和商贾。但此前长期缺乏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导致村子发展滞 后。"我刚到这里时,村里产业很热闹,但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小作坊,如服装厂、五金厂、织带 厂、铅笔厂、皮鞋厂等,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小散乱'。马路边到处 ...
接住大展流量 让艺术与城市相融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观展人次破60万 “大展流量转化模式”持续延续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记者 阮佳雯 9月6日下午,前滩公园巷,夏末晴光铺满仿真的向日葵花丛,孩子们悠扬的歌声在这里回荡;同天晚上10点,浦东美术馆 露台,夏夜晚风拂面,浦江两岸璀璨夜景一览无余……这些场景,呈现一场艺术与城市相融的新实验。 奥赛展观展人次已破60万,如何接住并用好一场现象级大展所带来的流量?浦东美术馆选择"双线并行":一边让艺术主动 走向人群,一边让场馆更包容地迎接人群,将艺术与城市生活深度结合。 不止于艺术的户外市集 "名画很还原,装置很漂亮。"刚刚在《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里拍完照的张好好告诉记者。她手牵爱犬"乖乖",在市集里 悠闲漫步。这个名为"大艺术家节"的市集,由浦东美术馆主办,携手前滩公园巷共同打造,将持续两个周末。 市集汇聚90余家文创、手作与美食品牌,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些从美术馆中"走"出来的名画。《梵高在阿尔勒的卧 室》被还原成一个可步入的房间,以《星月夜》为背景,《自画像》也搬进了房间里,现场一位小伙子拿起画笔与颜料盘,一 秒变身梵高;金黄的稻谷高高堆起,还原米勒的《拾穗者》;《向日葵》走出画框,化身巨型打卡装置,迎接前来拍照的观 众。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观赏对象,成为可亲历、可互动的 ...
五名优秀养老护理员成功“落沪” 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持续提升 “在上海从事养老工作是有价值被尊重的”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标杆人物成功落户,在护理员群体中形成了有力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受到激励,努 力提升个人技能。"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邓晓敏说。据介绍,养老护理员的各级技能等级培训 和竞赛也日趋完善。今年以来,杨浦区累计培育中级以上护理员278名,"技能大师工作室"带教护理员 1800余人次。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湖南姑娘罗思哲就是5名"落沪"的养老护理员之一。今年27岁的她毕业于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科班出身"。从大二开始,她定期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见习。从观摩了解到顶 岗实习,在养老护理一线长知识、受锻炼。 毕业后,罗思哲留在福利院工作,七年如一日。"我的一天,是围绕着老人生物钟转的。"她说,从 起床翻身、洗脸穿衣到一日三餐、水果甜点,从助浴助行、定时吃药到健康监护、深夜查房。老人们每 一天琐碎的日常,都需要护理员事无巨细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记者 肖彤 2022年,26岁的王程成为上海市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实现上海养老护理员落 户"零的突破"。 长期以来,养老护理人才结构存在"三高三低"的困境:平均年龄高、工作强度高、流动性高;同 时,学历水平低、薪酬待遇低、职业认同低。今年,杨浦区 ...
本土企业主动将战略重心转向自主研发 企业、园区、监管“力往一处使” 抓住国货机遇 上海拿下美妆第一城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上海美妆产业地位 - 上海以17个上榜品牌成为头部彩妆品牌最多的城市[1]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化妆品零售额达685亿元 占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291亿元的约三分之一[1] - 上海化妆品零售额从十年前占全国十分之一跃升至当前水平 体现十年间显著增长[1] 行业核心挑战与转型 - 中国美妆企业长期依赖进口原料 面临供应和价格失控的"卡脖子"风险[2] - 原料被形容为化妆品的"芯片" 其技术缺失影响品牌竞争力建设[2] - 某护肤品牌曾因原料清关问题导致生产脱节 引发大规模消费者投诉[2] 企业自主研发突破 - 自然堂2013年起开展微生物发酵原料自研 通过10次西藏科考筛选600多株特色菌株[3] - 自然堂研发中心设立20个实验室 累计申请524件专利和发表200篇科技文章[3] - 橘朵通过自建实验室和工厂实现连续两年中国彩妆市场销量第一[3] - 优时颜收集超15万国人肌肤数据 联合发布2项行业标准[3] 产学研协同生态 - 上海集聚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亚太最大基地)、资生堂中国第三研发中心和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4][5] - 优时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人才引进 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木兰脂素抗衰成分[5] - 自然堂与华山医院建立皮肤科学联合实验室 与复旦儿科医院成立婴童健康研究中心[5] - 基于复旦儿科71年临床经验推出"己出"品牌 发表7篇核心期刊研究成果[5] 全产业链配套优势 - 上游有巴斯夫等化工巨头 中游有全球最大代工厂科丝美诗[5] - 下游覆盖包材、评测和服务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生态[5] - 自然堂与本地评测企业达成合作 车程仅几分钟提升沟通效率[6] 政策支持体系 - 上海2022年发布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明确推进美妆个性化研发和品牌集萃[7] - 东方美谷推出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 汇聚5000余种原料[7] - 平台通过统一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例如从每吨48-50万元降至45万元[7] - 2024年平台原料交易量预计突破200吨 销售额超2000万元[7] 产业集聚成果 - 东方美谷创造全国首个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多项制度创新[8] - 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 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产业集聚地之一[8] - 2025年前五个月上海口岸美妆进出口值253.2亿元 占全国35.6%[8] - 奉贤新城规划203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 美丽健康产业占比40%[8]
中外车手频点赞 “希望明年再来” 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正式落下帷幕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的举办,不但完善了上海自主品牌赛事"3+3+3+X"矩阵,而且从去年首届赛 事起就坚持高标准办赛,结合沪上文旅特色体验、树立良好口碑的同时也为今年的升级打下基础。 记者 秦东颖 昨天,随着最后一名车手冲过滴水湖畔的终点线,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在完成奉贤新城至南 汇新城的第三赛段比拼后,正式落下帷幕。 这场为期三天的自行车盛宴,不仅让全球114名顶尖车手在近300公里的赛道上展开巅峰对决,更凭 借国际级的赛事组织、独具特色的城市赛道以及丰富的文旅体验,频频收获中外车手的"点赞",成为上 海体育赛事走向国际舞台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美国诺和诺德洲际队、比利时瓦格纳巴赞车队、李宁之星洲际队分列团体总 成绩前三名。来自意大利思优泰维尼梵蒂尼车队的拉约维奇凭借3个赛段的稳定发挥,一举夺得代表个 人总成绩第一的紫红衫和代表冲刺总积分第一的绿衫。"比赛非常棒,赛道特别好,赛事组织工作更是 出色,我只能用'顶级'来评价,希望明年能再来。"拉约维奇的赛后感言,道出了众多车手的心声。 沉浸式感受新城魅力 作为上海自主品牌赛事,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迎来了历史性突破,成功升级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