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五”我国外贸优势凸显
外贸总体表现 - 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1] - 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43.8万亿元 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1] - 2024年1至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增长7.3% [1] 出口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1]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1] - 东部地区外贸稳量提质 [1] 进口多元化发展 - "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 [1] - 大宗商品 先进装备 关键零部件进口来源多元化 [1] 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1] - 综合保税区以万分之二国土面积贡献全国五分之一进出口总值 [2] -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增19个 总数达174个 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 [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累计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108项 [2] - 专项行动覆盖全国17个省份25个城市 [2] - 通过简化通关流程 优化监管模式等改善口岸营商环境 [2] 新兴业态发展 - 检测维修 融资租赁 期货交割等新业态在特殊区域蓬勃兴起 [3]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3] - 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带动2300多家本地企业 建成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 [3] 国际合作拓展 - "十四五"以来海关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 [4] - 2024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2万亿元 占进出口总额超50% [4] - 与东盟 拉美 非洲 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4] - 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1][4]
“数量缺”与“对不上” 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亟需破局
核心观点 - 云+AI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产业数字化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 传统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 需要构建跨高校企业行业的人才培养协同生态来破解脱节问题 [1][2][3] 人才供需矛盾 - 人才结构质量和岗位胜任能力不匹配 根源在于传统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跟不上按月迭代的AI技术 [2] - 高校AI教学侧重基础研究 发展步伐滞后于产业迭代 导致学生难以满足企业能用会用的要求 [2] - 传统行业看不懂AI价值 AI厂商与传统行业存在语言体系隔阂 出现鸡同鸭讲现象 [2]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需打破学科壁垒 让AI课程成为所有工程专业必修语言 培养各行业工科人才使用AI解决本领域问题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已构建覆盖23个重点产业450余个岗位的评价体系 并发布大模型岗位标准 [3] - 推行翻译官机制 通过联合龙头企业前置测评 让培养的人才企业拿来就能用 [3] 行业实践方案 - 煤炭行业通过筛选有经验从业人员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定制培训目标任务 专攻行业关键场景AI应用逻辑 [3] - 认证体系需形成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标准 考核内容 实践检验 反馈更新的闭环 提升人才与产业适配度 [3] - 让懂业务的人懂技术比让懂技术的人懂业务更高效 每个行业都需要培养自己的技术懂行人 [3]
1-7月四川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4.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超七成
重点项目投资总体进展 - 1-7月四川省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4.7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3.8% [1] - 克服高温汛期不利因素影响 通过强化施工组织调度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建设 [1] 分领域投资完成情况 - 基础设施领域280个项目完成投资2446.9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0.3% [1] - 产业领域445个项目完成投资3101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6.9% 为各领域最高 [1] - 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61个项目完成投资211.6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4.1% [1] - 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24个项目完成投资85.3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2.5% [1] 项目批次建设进展 - 532个续建项目包括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 G5京昆高速扩容 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等 完成投资4788.4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78.8% [1] - 215个新项目包括北方化工能源化工园区建设 迪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万达开集中储配煤基地等按计划开工建设 [1]
内蒙古上半年完成防沙治沙1550余万亩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
记者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和污染防治攻坚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 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一岭介绍,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区,内蒙古坚决扛起防 沙治沙重任。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551.6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7.6%。巴丹吉林、腾格 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实现合龙,"绿进沙退"态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开复工建设穿沙 公路1700公里,带动治沙243万亩。 草原保护方面,《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已于7月1日起施行,严格落实3.8亿亩禁牧和5.9亿 亩草畜平衡目标。通过无人机巡查、集中整治等措施,全区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水体治理也在持续推进。呼伦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乌梁素海、岱海水域生态状况保持稳定。水 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今年为内蒙古增加5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指标,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了有 力保障。 在矿山修复方面,自治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3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以来已完成97.86平方公里 ...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发布投资清单项目…四川各地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
招商引资战略与成果 - 内江市以招商引资改革创新年为主题 通过三个紧盯策略推动产业生态构建 包括重点产业抓链条招引 应用场景抓资源招引 重点平台抓活动招引[2] - 内江市形成95份产业报告 梳理1000余户重点招商引资目标企业 引入页岩气+产业项目3个 装备+产业项目19个 甜味+产业项目20个 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3个[2] - 内江市包装策划近100个投资机会清单项目 举办52场投资促进活动 获取150余条投资信息 签约12个项目[3] 产业链招商与项目落地 - 宜宾市深化市县一体联动招商机制 运用产业链招商 基金招商 场景招商等新打法 提升项目能级[4] - 宜宾市发布73个投资清单项目 开展多地投资推介会 签约252个项目 已开工项目153个 协议总投资894.4亿元 已竣工项目110个 协议投资额439.5亿元[4] 招商引资目标与活动 - 广安市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新兴产业 促进党政一把手每月外出招商 加强市县两级驻外招商力量 目标下半年引进4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 - 广安市紧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和10条重点产业链 重点跟进20亿 50亿元以上重大在谈项目 目标下半年引进16个10亿元以上项目[6] - 广安市筹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 举办特色投资推介会 协同市级部门扩大影响力[6]
山东曹县:一条裙子带动的百亿产业链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1至4月曹县汉服销售额达39.31亿元 同比增长16.2% [1] - 2024年曹县汉服产业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20亿元 占全国市场近50% [6] - 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 从业者近10万人 [6] 产品与供应链 - 产品涵盖4000余款汉服 包括古典马面裙及新中式服装 [1] - 仿妆花工艺马面裙提花布料产能受限 单台机器日产量仅70-100米(约30条裙) [2] - 2024年春节布料价格从每米23元飙升至35.6元 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2]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为近1000家汉服企业解决供应链问题 [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10天 [3] -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原创设计 促成小单快返和私人定制模式 [3] - 企业引入智能化手段 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建共享工作室 [3] 市场推广与渠道拓展 - 在近10家景区建立汉服展示中心 覆盖展示销售租赁妆造全体系 [4] - 曹州牡丹园景区1个月实现税收4万余元 完成线下销售从无税到有税转变 [5] - 与希音TEMU等跨境平台合作 拓展至韩国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 [6] 消费体验与文化活动 - 打造曹城夜街沉浸式消费地标 客流量显著增长 [4] - 举办三届汉服文化节 包含走秀讲座等主题活动 [5] - 开发仿螺钿仿点翠等传统工艺 强化文化属性 [5] 企业案例 - 织云华服公司面临订单爆仓 5家工厂仍无法满足面料需求 [2] - 再创汉服基地公司与景区妆造店合作 结合地域文化定制产品 [5] - 极智有爱汉服基地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精美面料融合 [5]
华为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
技术发布与核心特性 - 华为发布UCM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 旨在提升AI推理体验和性价比并加速AI商业正循环 [1] - 技术包含三大组件:推理引擎插件Connector 功能库Accelerator 以及存取适配器Adapter [1] - 通过推理框架 算力 存储三层协同实现更优体验和更低成本 [1] 性能提升表现 - 首Token时延最大降低90% 通过全局前缀缓存技术避免重复计算 [2] - 推理上下文窗口实现10倍级扩展 满足长文本处理需求 [2] - 长序列场景下TPS提升2~22倍 显著降低每Token推理成本 [2] 实际应用案例 - 与中国银联在金融场景开展技术试点 大模型推理速度提升125倍 [2] - 客户之声业务场景中仅需10秒精准识别客户高频问题 [2] 技术推广与生态建设 - UCM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开源 适配多类型推理引擎框架和存储系统 [2] - 未来将贡献给业界主流推理引擎社区 推动AI推理生态发展 [2]
石化机械快移修井机顺利发运南美市场
公司产品与技术进展 - 四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双滚筒修井机于8月15日发运南美市场 系客户追加采购的同型号产品 [1] - 公司研发新能源自动化修井机以满足绿色环保安全和降本增效需求 助力油气田稳产与绿色发展 [1] - 双滚筒修井机配置喷水冷却刹车装置 大修深度超4500米 操作及井架抗风性能达国际标准 [1] 国际市场拓展 - 南美客户基于2024年首批设备成功投用后追加采购 体现国际市场对"石化制造"的持续认可 [1] - 公司专项团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分析客户需求 依托核心技术突破作业局限提升作业效率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注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油气装备研发 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 [1] - 产品性能提升聚焦质量与效率双优化 通过技术创新支持油气田效益提升 [1]
吉林油田物探院作风转变助技术突破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精简会议流程和深入一线调研推动技术突破 3月至8月中旬技术突破同比增加15% [1] - 公司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 在川南天然气勘探中完成靶点调整和井位优选 并优选出2口井位目标 [2] 流程优化 - 整合技术交流会与项目推进会 为科研人员释放更多技术研发时间 [1] - 在松南中浅层处理项目中研发空变时差处理技术 使地表变化区成像精度提升10%以上 [1] - 高效应用老资料异常修复技术 实现新老融合处理的阶段性突破 [1] 基层调研 - 党委通过党建三联示范点和基层调研方式 与40余名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 [1] - 收集37条意见建议后出台专项奖励细则 将专利和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效益纳入考核体系 [1] 技术突破 - 组建科研攻关党员突击队开展跨部门协作 地质物探工程人员协同进行井震联合精细解释 [2] - 兴隆场三维雷三段泥灰岩储层裂缝预测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为钻井目标优选提供技术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