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动力冲浪板公开赛落幕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05:50
行业动态 - 动力冲浪板作为新兴水上竞速项目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 [2] - 全国性赛事设置成人公开组及U14 U16 U18四个组别 吸引60余名顶尖选手参与 [2] 公司表现 - 公司以专业竞速团队身份亮相全国顶级赛事 提供多款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标准的专业器材 [2] - 公司组建精英战队Team Moovi 在赛事中收获四金三银的优异成绩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高端电动冲浪板全链条产研能力的品牌 [2]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05:25
武汉经开区产业基础与定位 - 作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龙头 集聚10家整车企业 14座整车工厂及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 年均整车产销近百万辆[1] - 定位为全国重要汽车产业集聚区及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正从"中国车谷"向"世界车谷"迈进[1] - 湖北省明确支持其打造"世界车谷"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方向攻坚突破 加快壮大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6]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6万辆 同比增长58.5% 产量占比达48% 较去年提升7.5个百分点[5] - 岚图汽车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56128辆 连续4个月破万 其知音车型作为2024年度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3] -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从以制造工厂为主转向涌现研发公司及软件公司 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与产品迭代速度[3]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岚图汽车掌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整车平台 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行业领先[3] - 武汉工厂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实现5G+工业互联网全覆盖 支持四款车型混流生产 平均118秒下线一辆整车[3] 市场拓展与出海成果 - 2024年"车谷造"汽车出海突破12万辆 同比实现翻番 汽车出口额占武汉市90%[5] - 2025年上半年"车谷造"汽车出海达7.5万辆 计划携手湖北港口集团打造长江中游汽车出口集散中心[5][6] - 建设中国车谷品牌运营中心 整合体育场馆流量资源 通过直播基地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无缝链接[5] 政策支持与消费刺激 - 抢抓"以旧换新"政策机遇 全力支持东风汽车等龙头企业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车新品[1] - 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1]
直播间为年轻人相亲作付费鉴定 隐藏哪些套路与乱象?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02:11
年轻人相亲付费求"鉴定"—— 直播间里的"爱情公式",算得出幸福吗 如今,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现标注"相亲鉴定师"的直播间。这些主播以"婚恋军师"自居,分析前来相亲对 象的条件、评估用户的"婚恋竞争力",受到不少网友追捧。如何看待年轻人"相亲鉴定",其背后又隐藏 着哪些付费套路与行业乱象? "我是1998年的,身高182cm,体重70kg,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参加相关规培,年收入12万-15万元,来直 播间是想确认自己在相亲市场的定位。"8月1日晚9点,在某"相亲鉴定"博主直播间,一名年轻人对着镜 头认真地介绍自己,主播在黑板上写写画画,逐条分析他的条件,给出择偶建议。 当下,一些年轻人相亲付费求"鉴定",然而,直播间里的"爱情公式",算得出幸福吗? 主播有套"爱情公式"分析术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相亲鉴定师",会看到类似场景:主播连麦粉丝后,把对方的年龄、职业、收入、家 庭背景等信息一一列出,再用一套"爱情公式"分析"优势""短板",对相亲对象简介进行评头论足。 32岁的海归博士陈逸(化名)是某"相亲鉴定"直播间的粉丝。他说:"我对国内婚恋市场不太熟悉,需要有 人来引导自己。刷到这个直播间后,看主播人气还不错,单次咨 ...
“小电驴”勇闯大世界,全链条安全监管如何跟上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02:11
行业规模与安全挑战 - 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平均每4人拥有1辆 [1] - 每年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过万起 [1] - 火灾实验显示 一楼起火后79秒二楼温度达126.7摄氏度 8分钟后达1105.9摄氏度 [1] 政策监管与标准升级 -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全链条整治行动 纳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1] -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9月1日实施 [2] - 天津开展全链条整治 涵盖源头治理/充停管理/以旧换新/报废回收环节 [4] - 天津市场监管委强化3C认证监管 严禁未经认证出厂销售 [4] 生产技术升级 - 天津电动自行车年产量占全国39% 每10台中有4台产自天津 [2] - 爱玛科技提升材料阻燃等级 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关键承力件 [2] - 优化电气线路布局 全面采用阻燃线缆 增加防水防尘等级 [2] - 集成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 配备具备自动断电/温度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器 [3] 电池安全风险 - 蓄电池生产准入门槛低 缺乏统一标准 易引发热失控燃烧 [3] - 电池燃烧速度仅2-5秒 释放高热能及毒气 燃爆风险高 [3][6] - 违规停放充电多发生在门厅/楼梯间等公共区域 易造成人员伤亡 [3] 地方监管实践 - 天津累计新增充电设施33.17万个 按1:3标准建设 [4] - 天津开展"扫街"清查 清理违规车辆5.9万辆 劝阻飞线充电1.8万起 处罚1189人 [4] - 赣州建成充电设施监管平台 具备高温/烟雾/漏电监测功能 [6] - 平台可实现异常自动断电 并向相关部门推送精准警报 [6] 充电基础设施 - 赣州累计改造3515个小区 新建车位51万个 充电端口40.6万个 [10] - 公共场所新增充电端口3.688万个 [10] - 天津河西区马场街道建设16个充电车棚 推进智能充电桩安装 [8] - 社区加装梯控系统 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 [8] 惠民措施与成效 - 天津"以旧换新"行动换购新车10万余辆 发放补贴116万元 [9] - 天津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62% 未发生亡人火灾 [10] - 赣州火灾同比下降48.1% 未发生重大事故 [10] - 君禧华庭社区增加80个充电车位 配备灭火器/挡火板等安全设施 [9]
青少年宫力求成为体教融合“新枢纽”
中国青年报· 2025-08-26 02:00
行业核心观点 - 青少年体育教育行业正经历快速增长 主要受益于政策推动和需求提升 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项目同步发展 青少年宫作为核心平台发挥关键作用[1][2][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比赛覆盖青少年宫从2022年近100家扩展至380家 增长率达280%[2] - 本届赛事吸引24.95万名青少年参与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2] -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项目年服务达100余万人次[1] 行业结构特点 - 青少年宫定位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享受政府差额拨款和自有场地支持[3] - 课程定价仅为市场机构一半 部分项目免费提供[3] - 形成学校-青少年宫-社会培训机构三级互补体系:学校负责普及 青少年宫承担提升衔接 社会机构专注个性化发展[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传统项目包括武术 棋类和跳绳 其中棋类项目已耕耘30多年[1] - 新兴项目增加壁球 攀岩 魔方 无人机等课程[6] - 赛事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奔跑吧·少年"序列和教育部"白名单赛事"[2] 运营模式转型 - 突破传统"坐等上门"模式 开展进校园服务 如厦门湖里区青少年宫承接60所学校课后服务[5] - 推行"流动少年宫"模式 将课程打包送进社区和学校[5] - 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和青少年宫场地有限的双重问题[5] 竞争格局 - 棋类项目中青少年选择社会机构占比达50%[6] - 青少年宫具备公办背景 项目多元和低价收费三大核心优势[3][4] - 面临生源压力增大和体制机制与市场化平衡的挑战[6] 人才发展 - 退役运动员正与青少年宫开展合作 深入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6][7] - 专业人才支持是拓展项目版图的关键要素[7]
深圳“一次办”的魔力应“民”而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23:19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深圳上线30个国家和地方特色"一件事"项目 平均每个事项减少办理环节64% 压缩时限56% [1] - 企业开办从多部门奔波变为单平台一次性填报 一天内完成登记 人才引进入户从一周以上缩短至30小时内办结 最快24分钟落户 [2] - 港澳居民业务办理从深港两地多窗口重复提交变为河套e站通一窗办理 同步办好电话卡和社保卡等业务 [2] 企业服务流程优化 - 企业上市合法合规核查通过信用报告实现"一键查询打印" 3883家企业免于跨部门奔波 3万余份分散证明被统一替代 [3] - 企业注销环节从7个合并为1个 审批时限从17天压缩至1天 2024年上半年通过集成化办理成功注销12.95万笔业务 [4] -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从23项精简至6项 办理环节从6个减至1个 时限从15工作日缩短至2工作日 2024年上半年47.19万次业务近零跑动 [5][6]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推广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 全市开办企业无需银行U盾或CA证书 实现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 [6] - 人才引进入户系统对接全国户籍数据库 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联合审核 84.69%人才通过"秒批"办理 平均30小时最快24分钟完成 [7] - 惠企政策申报从数百页手工盖章变为表单自动填充 电子印章一键盖章 实现全流程网办 [7] 特殊群体服务改善 - 外籍人士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办理从多部门10多工作日变为一体化服务 [8] - 残疾人服务通过统一平台办理 表单从236项减至21项 实现少填215项信息 [9] - 龙华区推出"政务精算师"主动提醒产检时间 指导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及报销流程 [8]
新技术浪潮重塑传统专业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02:14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 企业越来越偏好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要求机械专业人才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 [1][3] - 企业招聘呈现复合化趋势 对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人才需求增加 例如哈尔滨电机厂2025年校招中机械类专业占比30% 其中超过一半具备学科交叉背景 [3][4]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机器人技术人才需求增长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应用加速 传统制造行业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具有硬件研发的独特优势 [4][5] 企业技术升级与用人实践 - 大型制造业企业加速智能化车间建设 例如哈尔滨电机厂新建智能化车间将上线焊接机器人 并应用自动导向搬运车和六轴工业机器人 [3] - 民营企业自动化应用步伐更快 美的集团部分工厂已趋向"无人工厂" 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锻造、组装零部件和整机 [5] - 企业要求机械人才兼具传统专业功底与新技术融合能力 例如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公司增加自研课题投入 关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传统机械融合 [6][7] 高校教育体系改革 - 高校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增加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类微专业和微课程 突破传统学科边界限制 [11] - 高校投入资金更新教学设备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增加高端制造和无人系统装备 哈尔滨理工大学投入800多万元搭建智能生产线和更新智能液压控制教学仪器 [11] - 高校强化基础技能培养 开展"制图大作业"等活动加强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教学 将机械制图视为机械行业的共同语言 [12][13] 就业市场影响与机遇 - 智能制造创造新岗位 智能产线的维护、搭建和运营仍需机械类人才 大多数工厂不会完全转为"无人工厂" [13] - 复合型人才成为就业市场首选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需求机械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融合人才 [8] - 大学生赛事演变反映产业需求变化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强调机械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深度融合 提倡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5G通信技术应用 [9][10]
“海琴”号在南海成功海试 系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02:07
深海无人潜水器技术突破 - 我国自主研制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完成4140米海试 作业时长8小时 [2] - 设备搭载高清摄像机 多功能机械手 探测传感器 具备自动定向 悬停定位 自动巡线等智能功能 [2] - 总重达3.6吨 通过船艉A型架实施深海布放回收操作 [2] 科考作业成果 - 在4140米深度成功采集海底沉积物样品并放置标识物 [3] - 前期320米和1600米海试中获取海绵 海星 海参 深海鱼类及海底岩石等科研样本 [3] - 我国首台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同步开展科考应用 实现不同深度装备同船协同作业 [4] 研发与协作体系 - 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 专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定制 [2] - 联合中山大学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19家单位 89名科研人员参与航次任务 [3] - 通过多深度下潜验证全部技术指标 达到设计目标 建立常态化作业流程 [3]
暑期昼夜颠倒?大学生如何7天找回生物钟的“独门秘籍”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00:25
"嗡……嗡……"随着闹钟振动的声音响起,珠海科技学院学生谢伟夫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还没开学。 即将大三的他,为了提前适应开学后的学习节奏,专门把起床时间从假期的12点提到了9点。眼看开学 时间将近,不少大学生都像他一样尝试着调整自己的作息。 暑假,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难得的放松时光,甚至变得有些"放纵",作息也随之混乱起来。深圳大学学生 周余宁说:"说实话,自己作息挺乱的,经常凌晨一两点才睡,第二天10点多甚至中午才起。"这正是许 多大学生的暑假常态。 其实,大学生和不规律的作息作斗争,是一个漫长又煎熬的过程。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就会跳出来 五花八门的调整作息方法,乍一看都有模有样。但是,从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非易事。记者通 过走访,了解一些大学生如何7天找回生物钟的"独门秘籍"。 渐进式调整熬夜习惯 "试过定5个闹钟,隔10分钟响一次,想逼自己早起,结果每次都按掉继续睡,坚持了两天就放弃 了。"谢伟夫曾想过"一步到位",结果却折戟而归。 怎样才能坚持早起?大学生们结合自身习惯与爱好,有着自己的动力源。"明天有期待的话,就会更有 动力早起。"胡晓晴会和朋友约好早上六七点去吃早饭,"友谊"的驱动,成了她的动 ...
“早鸟”先飞:超八成受访大学生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
中国青年报· 2025-08-25 00:25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 "早鸟"先飞:大学生实习赛道的提前起跑与理性导航 部分受访大学生希望早早开始实习的原因: 充分探索职业意向 70.77% 准确感知社会需求 61.56% 积累丰富工作经验 60.03% 及早补足能力短板 57.68% 丰富个人履历 55.45% 促进实践能力提升 46.11% 即将进入香港大学深造的张俐,在大二时开启了第一段实习。张俐的实习经历颇为丰富,从政府部门到 国际组织,再到互联网大厂,她都勇于尝试。张俐的第一段实习是政务实习,令她印象颇深的是整理会 议纪要的经历。"最初处理文本时我手忙脚乱,但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我处理事情的条理性和对政策 背景的敏锐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不过,"实习前置"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选择。基于跨专业发展的规划,吉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张文冶 在大一大二阶段并未参与到实习之中。"相较于实习,我倾向于把空闲时间花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中。"在他看来,"在我低年级能找到的实习大部分是机械劳动,我觉得相比于'为了实习而实习',不如 利用好假期时间提升能力。" 在没有选择较早开始实习的受访者中,60.47%受访者希望专注学业、打好基础,50.27%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