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保护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论坛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揭晓
新京报· 2025-09-23 14:13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旨在汇聚全球文化科技领域智慧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中法文化合作 - 法国文化部长表示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成功举办 展现两国文化遗产和文创产业魅力 [2] - 法国希望在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电影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2] - 中法在文物保护领域开展合作 包括法国机构与中国陕西省文博单位的合作项目 [2] 世界遗产保护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数字创新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3] - 世界遗产名录收录1200余处遗产地 覆盖480万平方公里 承载全球已记录物种的五分之一以上 包括75000种植物和30000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 [3] - 数字技术成为遗产保护重要工具 中国拥有60处世界遗产地 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改变保护与体验方式 [4] 文化建设项目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市出台保护条例并编制三年行动计划 [9] - 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 [8] -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两重城垣结构和最大规模西周封国宫殿建筑基址 为华夏文明提供新实证 [11][12]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博文创迎来爆发式增长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销售达3500万元 [13] - 北京市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征集项目439个 获得专利372个 软件著作权577个 奖项233个 制定标准122项 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16] - 北京口岸全年为92万人次外籍旅客办理免签手续 向6.4万人次签发144小时或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 [10] 国际文化交流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深化中外文明对话并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 [7] - 国际青春诗会举办金砖国家专场 汇聚49名金砖国家诗人和23名中国诗人开展文化交流 [14] - 全球Z世代逛北京活动邀请国际青年创作者探访文化科技地标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5]
从优等生到受欢迎的好伙伴
人民日报· 2025-08-08 21:42
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我国4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通过了审议,分别是武当 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澳门历史城区和"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我国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实践获得广泛好评,得益于近年来我们探索的系统性治理模 式。比如,依托专项保护管理计划,澳门历史城区系统构建了"山—海—城"景观保护体系;丝绸之路沿 线新建基础设施均严格执行遗产影响评估,确保遗产价值不受负面影响。这些成果背后是跨区域、跨部 门的高效协作,彰显着我国在资源整合与系统治理方面的能力。 (作者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 我国在本次大会上的另一贡献,是为全球性议题搭建对话平台,支持世界遗产知识体系发展。本届大会 期间,中国主办了考古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自然文化融合等系列边会,从议题的设计上覆盖世 界遗产领域共同关切的问题。在"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上,中外专家探讨了考古遗址 如何更好进入当代生活。中国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展现了我国 如何处理古遗址的发掘、研究、保护、展示与居民生活、城乡发展的关系,探索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相 ...
文化中国行 | 新时代申遗捷报频传的背后
人民日报· 2025-07-20 02:57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成就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2025年西夏陵申遗成功实现宁夏零突破[3][6] - 保护管理体系完善包括法规规划建设、监测系统开发(2014年上线全球领先)、国际合作深化等维度[5][6] - 40年发展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迈向保护强国监测系统整合数据统计与趋势分析功能支撑科学决策[5][6] 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 - 西夏陵申遗注重历史文化内涵挖掘通过文旅融合、公众活动(摄影/征文/LOGO征集)提升参与度[6][7] - 遗产展示阐释功能强化如长城价值认知从"冲突象征"升级为"文化融合"体现理念更新[11] - 通过遗产国际交流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如北京中轴线"中和"思想、孔庙儒学文化对外输出[13] 科技赋能与系统保护 - 应用古蛋白质组学、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等领先技术科技手段跨学科合作提升保护水平[10] - 建立预防性防灾体系覆盖103处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遗产需整合气象/地震/消防等多部门资源[12] - 监测系统覆盖大运河等大型遗产协调8省份3200公里河段实现国家主导式管理[14]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遗产利用分三层次:文化展示(国家主导)、知识转化(都江堰科技/敦煌艺术)、旅游商业(需严格监管)[13] - 西夏陵带动周边居民就业通过旅游业增收实现社区共建共享的经济社会效益[7] - 推动从数量领先转向质量优先探索属地化管理改革与跨学科专家委员会建设[9][11]
杭州荣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杭州日报· 2025-07-16 03:14
世界遗产教育创新 -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申报的"助力世界遗产保护的杭州城市学研究项目"荣获2025"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之"探索之星奖",该奖项从全球150余个参评案例中选出 [1] - 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聚焦遗产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1] -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分为卓越之星奖、探索之星奖、未来之星奖三类,已构建全球性遗产教育创新生态网络 [1] 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杭州形成"研究先行、引领实践"的工作模式,开展西湖学、良渚学、运河学研究,支撑西湖文化景观、良渚古城遗址和大运河的申遗及公共教育 [2] - 构建世界遗产保护网络,成立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等机构,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南宋全书》700余册 [2] - 深化宋韵文化研究,推进南宋皇城综保工程,联合河南大学及开封市举办"两宋论坛",建立世界城市兼容性博物馆 [2]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 - 杭州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推动产城融合、文旅融合,赋能遗产地经济、社会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2] - 探索多方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城市文化遗产"主题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评选活动,培养城市学硕士、博士后及城市管理者 [2] - 杭州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遗产教育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强调奖项是深化国际合作的新起点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快讯· 2025-07-09 19:00
世界遗产保护进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三处非洲世界遗产地因威胁减少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1] - 被移出名单的遗产地包括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称这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胜利[1] 教科文组织未来计划 - 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加强非洲及全球遗产地保护工作[1] - 重点推动专家培训、新遗产申报和危机应对措施[1]
推动遗产保护与交流互鉴 中国青年已成为活跃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6 23:29
青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 202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中涌现出众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者,包括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等 [5] - 青年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获奖名单显示该趋势持续增强 [5] -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110名成员中35岁以下占比超60%,已完成295个洞窟数据采集,壁画采集面积达2.8万平方米 [8][9] 遗产教育创新实践 - "熊猫大使"项目联合10余所高校30名大学生开展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2021年以来培养100余名遗产地自然教育使者 [10] - 该项目获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未来之星"奖,通过研学产品设计、自然教育手册编写等方式传播遗产价值 [11] - 复旦大学在贵州楼上村实施"楼上课堂"遗产教育,每周2次课程覆盖1-6年级学生,结合二十四节气等非遗文化开展实践教学 [12][13] 跨学科技术应用 - 敦煌研究院开发自研壁画二维数字化设备,完成洞窟三维重建技术,并输出至缅甸他冰瑜寺修复项目 [9] - 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等运用新技术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7] -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传超等青年学者通过学科交叉创新为文化遗产价值实证做出贡献 [7] 国际协作与政策支持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设青年专家论坛,《福州宣言》明确要求加强青年遗产教育 [9] -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支持青年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交流,敦煌团队案例显示政策成效显著 [8] - 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四城举办分论坛,聚焦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等议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