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本土化二次元为何能戳中年轻人的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0:17
行业核心观点 - 本土二次元文化消费形态变迁反映青年文化自信提升和美好生活创造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1] - 本土二次元作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语言 成功触发年轻群体文化认同感 [1] - 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 游戏IP衍生品市场达40.6亿元 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17% [2] - 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 用户规模5.26亿人 横跨80后至10后年龄层 [2] 内容创作特征 - 制作技术提升与资本投入增加促使国创作品视觉表现比肩国际水准 [1] - 《雾山五行》融合水墨画风与武侠元素 《原神》以开放世界呈现东方哲学思考 [1] - 作品精准捕捉年轻人情感脉络与社会关切 如《时光代理人》描绘都市社会 《灵笼》思考科技与人性 《浪浪山小妖怪》映射打工人现状 [3] 消费行为特征 - 本土二次元提供独特情感依托与文化归属感 根植于共同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 [2] - 线上形成讨论组、粉丝群及兴趣论坛 线下发展主题咖啡厅、展览及专场观影活动 [3] - 代际沟通价值凸显 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实现家庭共享文化体验 [3] 行业发展挑战 - 需避免题材同质化与创作模式化问题 [4] - 需平衡商业成功与文化深度 [4] - 需打破受众圈层壁垒与信息茧房 [4] - 需建立完善产业链条以实现IP持续增值 [4] 未来发展趋势 - 年轻一代文化自信增强与审美需求多元化将提升本土二次元市场重要性 [4] - 二次元消费逐渐转化为文化实践与身份建构途径 [4] - 文化消费市场成熟与多元推动本土创作生态繁荣 [4]
AI时代,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52
高等教育教师评价体系转变 - 高校教师评价长期以科研为重 论文 课题 项目经费等硬指标在职称评审和绩效分配中权重较高 教学成为软指标[1] - 政策引导转变评价体系 2021年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 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提高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比重[13]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成为重要抓手 参赛教师从首届5万名增长到第五届12.7万名 赛道从2个扩展到7个 覆盖全部14个学科门类[2] 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AI成为教师高效助手 能处理海量信息 作为搜索引擎和考试命题建议工具[5][7] - 教师普遍使用AI辅助教学 通过VR和AI技术重构课程 如指挥法课程使用VR虚拟音乐厅和AI智能作曲平台[8] - AI被视为激发创意的伙伴 但无法替代人类的好奇心 想象力和价值观引导能力[4][8] 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 - 采用情境式教学+AI应用模式 将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 如线性代数矩阵运算与AI变脸技术关联[11] - 注重培养学生精准提问 思辨创新 协作领导三大能力 而非单纯知识传授[4] - 根据学生性格 兴趣和人生规划进行分组教学 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7] 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变化 - 教学创新大赛成绩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 部分省份规定国赛获奖可视为省级教科研奖励 获得一等奖的讲师可直接晋升副高职称[14][15] - 高级职称教师参赛人数显著增长 从首届1.8万名增加到第五届4.7万名 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科研领军人才[16] - 参赛过程本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培训和专家指导接触前沿成果 深化教学内容理解并带动科研跟进[16][17]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革新 -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养学生洞察问题本质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7] - 通过创新教学使传统专业焕发活力 如用"海上乐高"比喻造船专业激发学生兴趣[12] - 坚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理念 让AI成为拓展表现形式的合作伙伴而非单纯效率工具[8]
这群大学生用AI架起“银龄数字桥”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52
系统开发背景与需求 - 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回迁老人面临生活场景转变和治理模式适应困难 问题包括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找谁求助[2] - 团队在2023年4月至11月期间走访武汉市45个回迁社区 发放问卷4500份并回收有效问卷4137份 开展深度访谈931次 调研显示老人核心困扰是缺乏明确的问题反馈渠道[2] 技术开发与创新 - 系统采用语音识别技术 支持老人用方言描述问题 初期方言识别准确率仅40%[3] - 团队收集1万余条方言语音样本 涵盖武汉话和河南话等多种方言 并引入自主研发的因果推理技术提升上下文理解能力[3] - 通过算法优化将方言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5% 事件识别准确率达到95%[4] - 系统采用多模态情感理解技术和智能工单算法 实现问题自动分派与协同处理[5] 应用推广与成效 - 2024年10月优化版系统拟推广时面临老人使用意愿低的问题 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和印制使用指南卡片等方式进行普及[6] - 系统已在武汉市1个社区正式运行 3个社区试点实施 成功处理案例包括维修公共健身器材和晾衣架等民生问题[2][6][7] - 团队3项核心技术(多模态智能应答/智能资源调度算法等)被国际会议ICIC/IJCNN及《Applied Sciences》期刊录用 咨政报告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纳[6] 未来发展计划 - 团队正开发4.0版本系统 服务范围将从问题解决延伸至政策咨询/邻里互助和社交互动等生活场景[7] - 计划将系统推广至更多社区 目标成为连接老年人与智慧社区的桥梁[7]
云南:“村奖学金”激活乡村向善力量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45
村集体经济奖学金发放规模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21个村社区和155个村居小组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奖励优秀学子列为首要约定 [1] - 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73名优秀学子获得奖励 其中3名考取硕士研究生 [1] - 大理云龙县团结乡丰收村15年累计奖励80余名优秀学子 奖励标准从100元升至3000元 [1] 资金分配与政策支持机制 - 大理市大建旁村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5%专项用于关爱弱势群体教育需求 8%用于教育奖励 [2] - 文山州马关县制定村集体经济奖学金制度 对困难家庭设助学金倾斜政策 并将中职生纳入奖励范围 [2] - 大建旁村自2020年累计资助35名学子 马关县2023年为952名学生发放奖励 [2] 教育激励与社会效应 - 通过表彰大会 荣誉证书和奖励资金形式传递关怀 赵家海村设立政策咨询台指导申请国家助学金 [1][2] - 奖学金机制建立学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为人才回流埋下伏笔 体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3] - 村集体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 未来将强化产业培植以加大教育奖励力度 [1][3]
当高校“花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情况 - 全国3123份有效问卷显示 8870%受访大学生了解所在学校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座或服务 [3] - 超过七成受访者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满意 其中3381%非常满意 3881%比较满意 [3] - 2220%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活动一般 538%表示不太满意 [3] 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与内容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参与度最高 达7605% [4] - 其他主要形式包括校友导师经验分享(3157%) 招聘会与企业宣讲会(2936%) 简历面试技巧培训(2571%) 职业生涯规划比赛(2703%) 一对一职业咨询(2331%)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全流程 大一大三分别开设必修课 低年级开展"行业企业进社区" 高年级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研学 [4] - 珠海科技学院建立"职业生涯全周期"体系 大一通过必修课与活动建立专业职业关联 大二大三侧重能力训练 毕业生进行目标导向行为训练与AI模拟面试 [5] 学生收获与成效 - 6029%受访者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个人发展方向 [6] - 5344%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4419%获得实用求职技能 4153%提升职业决策与目标设定能力 [6] - 3192%了解求职渠道信息 3151%获得岗位技能培训 2696%了解专业适配岗位 2482%获得行业前沿动态与人脉资源 1873%获得职场人际关系指导 [6] - 6343%受访者认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最有用 3929%认为简历面试技巧培训最有效 [6] 创新实践与特色项目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丁香书院开展"青春访谈 共话职途"系列圆桌生涯人物访谈 设置算法工程师、产品运营等专场 由学生主导策划 [2] - 该校建立50多个校企俱乐部 企业人员与师生共同运营 学生可与企业导师一对一交流技术难题 [4] - 集成电路学部组织"集成电路强国行"活动 学生深入20家科研院所和63家行业重点企业 参与流片项目实操 并编制《追芯》职业生涯规划读本 [9] - 学部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推出31个产业人才就业岗位技能图谱 明确岗位需求与能力对应关系 [9] 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转型 - 珠海科技学院开发智慧生涯教育平台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整合多维度数据构建学生"生涯数字画像" [10] - 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基于数字画像和算法分析 为学生智能推送匹配的课程资源、实习岗位及职业发展路径建议 [10] - 与行业龙头企业及珠海重点产业集群合作开发微专业、认证课程和实战项目 提供"准职业人"系统训练 [11] 学生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 - 学生最期待校企结合授课(4941%) 校友导师计划(4845%) 工作坊与模拟实践(4637%) 企业参访等沉浸式体验(4140%) [8] - 期待通过线上智慧平台获得AI智能岗位推荐(3228%) 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体系化课程(2398%) [8] - 部分学生建议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小规模研讨会 邀请企业HR和行业前辈提供针对性指导 [9] - 希望增加企业参观和短期实习体验项目 更早直观感受职场氛围和实际需求 [9]
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应谨慎鼓励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重要补足,被寄予厚望。最近,教育 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职业本科专业的设置 中,出现了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身影。据此,有专家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值得鼓 励(据《中国青年报》2025年8月25日7版报道)。 笔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确实正在探索由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以扩大供给、对接需 求。然而,笔者认为,应考虑这一路径选择背后的类型边界、资源能力与制度逻辑问题,在推进过程中 应保持类型定位的稳定性与路径契合的严谨性。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应谨慎鼓 励。 众所周知,"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0%左右",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的目标。为此,社 会各界不断探索职业本科供给侧的扩展路径,其中一种思路是让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增设职业本科专业 或转设部分办学功能。 然而,这一路径是否必然?是否必须依靠应用型本科高校来承担?这仍有讨论空间。事实上,通过扩大 高职 ...
人工智能+ 职教何为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1] - 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与治理现代化[1]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技术创新被列为首要驱动力[2] - 企业对人工智能开发技能需求提升214% 数据分析技能提升189% 手动灵活性等技能重要性下降37%[2] - 全球一半雇主正在瞄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机会并计划调整业务方向[2] 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需求 - 职业教育需加快构建与智能化产业生态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1] - 需实现从"教技术"到"强能力"的转变 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3] -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 夯实基础能力 培育高阶思维 提升未来素养[4] 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建设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新要求[4] - 制定涵盖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三核心部分的分层递进标准 贯穿安全伦理教育[5] - 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系统 针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开发梯度化测评工具[6] 专业与课程体系升级 - 职业院校需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7] - 推动现有专业智能化改造 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具应用、伦理规范纳入课程体系[7] - 开发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微证书项目[7] 教学模式创新 -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8]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实训场景[8] - 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测工具和虚拟协作平台 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8] 教师能力建设 - 教育部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9] - 将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分为普及层、深化层和研发层三个层次[9] - 采用分层培训+产教融合策略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师型团队[9] 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 - 发布《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对智慧环境、人工智能基座、数智治理提出明确标准[10]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10]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内容审核机制[10]
广西柳州:一座西南工业重镇的 “智变”转型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15:18
战略合作与技术升级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深化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智"合作,联合开发搭载华为先进智能技术的新车型 [1] - 上汽通用五菱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正开展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变革 [1] -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突破无图高速智能领航系统,采用"1+3+N"创新模式,建设22个子实验室和超5000人研发团队 [2] 产业智能化转型成果 - 柳州推动43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 [2] - 柳州市财政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科技经费超1亿元,突破91项关键技术,实现经济效益478亿元 [3] - 柳钢集团"AI数智钢卷平台"实现冷轧钢卷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和成本即时结算 [3] 智能制造效率提升 - 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每13分钟下线1台挖掘机,年产能达2万台 [4] - 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通过三位一体智能物流体系,每5分钟完成1台装载机下线 [4] - 柳州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能力,覆盖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6] 新兴技术应用突破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参与东风柳汽智能制造工厂造车环节 [5] - 广西首批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发放,实现从封闭场地到开放道路测试突破 [5] - 柳州人工智能产业1-7月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3.7%,签约1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39.84亿元 [6] 产业生态与发展规划 - 柳州拥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12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5家智能工厂和62家数字化车间 [6] - 计划5年内开放超100个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全空间无人示范区,促进产业市场衔接 [6] - 上汽通用五菱年度销量破百万辆,将构建五个百亿自主产业群为核心竞争力 [3]
金融杠杆撬动文旅转型 侨乡开平绽放“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15:02
行业转型升级 - 文旅产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1] -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文旅相关业务量同比增长超20% [2] -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提升至12% [3] 项目发展概况 - 邮储银行向“侨海华韵”文旅项目发放1.4亿元、期限15年的固定资产贷款 [1] - “侨海华韵”是江门市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夜间文旅综合体,依托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核心IP [2] - 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40%以上,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2] 资源与模式创新 - 当地拥有1800多座中西合璧的碉楼,持续深挖“华侨文化+世遗文化”特色资源 [2] - 实施“国资整合+政企联动”模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侨城集团,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 [2] - 通过创新授信模式匹配期限长、利率优的融资方案,并推出产业链贷款解决商户资金周转难题 [3] 重点项目推进 - 赤坎华侨古镇、碉楼景区提质升级,塘口旧墟活化、赤坎新区建设等项目正稳步推进 [3] - 开平市作为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已形成“华侨文化牵引、世遗品牌带动、全域资源联动”的特色发展格局 [3]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上演“绿色嬗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02:00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曾被称为"阎王鼻子"的风沙口如今有了"绿色铠甲";在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 新能源基地,数百万块光伏板下的经济作物让沙漠实现了从荒芜到葱郁的华丽转身…… 王利军介绍,2022年、2023年,达拉特旗分别投入约1.66亿元、1.51亿元用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包 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新技术应用等,"这对于我们这个GDP并不突出的北方小城来说,是一笔 沉重却坚定的投资"。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自治区用几十年时间破解了荒漠怎样变成绿洲这道难题。 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荒漠化严重,"母亲河"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南缘,脆弱的 生态、水土流失及风沙入河问题曾严重影响黄河水质。 据介绍,"十大孔兑"是鄂尔多斯市直接入黄河的十条一级支流,涉及4个旗区、19个镇,流域总面积 1076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37.4万人。过去,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是黄河 内蒙古段泥沙的集中来源区。 黄河"十大孔兑"之一的黑赖沟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如今站在黑赖沟孔兑综合治理区,做了近30年 治沙工作的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眼前绿意渐染。他还记得:"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