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 第十届三知论坛在嘉兴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9
知产力&知产宝联合创始人张璿表示,是热爱让三知论坛持续十年。面向未来,热爱仍是前行指引,三 知论坛将进一步推动务实对话,让知识产权成为创新生态的坚实支点,共启新篇章。 嘉兴大学党委书记沈希表示,三知论坛已成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三知论坛主题 契合战略部署,选址具有110多年办学历史的嘉兴大学意义重大,此届三知论坛定能为相关领域贡献新 思路,为学校注入新动力。 以"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三知论坛9月25日至26日在浙江省嘉兴大学顺利举行。该论 坛由浙江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知产力、知产宝主办,嘉兴大学承办。作为知识产权领域具有 影响力的年度盛会,在三知论坛创办十周年之际,汇聚了全国法院资深法官,高校学者,实务专家等数 百位嘉宾,围绕知识产权驱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司法实践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知识产权助 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在第十届三知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郭禾表示,站在十周年新起 点,"三知精神"可诠释为:以"知识产权"为永恒主题,以"知行合一"为研讨路径,以"知无不言"为开放 态度,续写辉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
破发股致远互联连亏2年半 2019年上市募资9.5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8亿元 同比减少15.98% [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5亿元 较上年同期-6842.48万元亏损扩大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34亿元 较上年同期-7047.12万元亏损扩大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2亿元 较上年同期-1.68亿元略有改善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8.47亿元 较2023年10.45亿元下降18.97% [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6亿元 较2023年-5001.81万元亏损大幅扩大 [2][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2.40亿元 较2023年-5838.37万元亏损扩大 [2][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897.26万元 较2023年-1.11亿元有所改善 [2][3] 融资活动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8.41亿元 超原计划4.91亿元 [4] - 2023年实施权益分派 每10股派现3元并转增4.9股 [4] - 2023年12月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7.04亿元 [5] - 2025年4月董事会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议案 融资额不超过3亿元 [6] - 2025年5月股东大会批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授权 [6] 公司背景 - 2019年10月31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49.39元/股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3] - 发行数量1925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9.51亿元 [4] - 中德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获得承销保荐费用9283.98万元 [4] - 原计划募资3.49亿元用于协同管理软件优化等项目 [4]
翱捷科技连亏3年半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4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8亿元 同比增长14.67%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5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2.65亿元收窄7.3%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3.52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00亿元扩大17.3%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66亿元 较上年同期净流出3.94亿元改善32.4%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3.86亿元 同比增长30.23% [2]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93亿元 较上年亏损5.06亿元扩大37.0% [2] - 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7.07亿元 较上年亏损6.58亿元扩大7.4% [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04亿元 较上年净流出6.78亿元改善40.4% [2] - 2022年营业收入21.40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52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3.73亿元 [3] 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1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164.54元/股 [4] - 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 盘中最高价130.11元为历史最高价 [5]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8.83亿元 净额65.46亿元 [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23.80亿元超募41.66亿元 [5] - 发行费用总额3.37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3.10亿元 [5] - 募集资金拟用于新型通信芯片设计、智能IPC芯片设计等五大项目 [5] 业务数据 - 2024年扣除非主营业务收入后营收33.86亿元 同比增长30.25% [4] - 2022年扣除非主营业务收入后营收21.40亿元 [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04亿元 较2023年净流出6.78亿元改善40.4% [4]
海目星连亏1年半 中信证券保荐上市A股两募资共1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64亿元 同比下降30.50%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8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1.52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8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1.28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亿元 上年同期为-6.90亿元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45.25亿元 同比下降5.82%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3.22亿元 [2][3] - 2024年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6亿元 上年同期为盈利2.49亿元 [2][3] - 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2亿元 上年同期为-9.93亿元 [2][3] 融资活动 - 2020年9月科创板IPO发行5000万股 发行价格14.56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7.28亿元 净额6.49亿元 [3][4] - 2020年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1.51亿元 原计划募集8亿元用于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 2020年IPO发行费用7891.21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5660.38万元 [5] - 2024年向特定对象发行4000万股 发行价格25.49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10.20亿元 净额10.11亿元 [5][6] - 2024年定增发行对象包括萍乡国源二期并购发展企业管理中心等13名投资者 [6]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7.48亿元 [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0年9月9日在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688559.SH [3] - 2020年IPO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陈杰裕和陈靖 [3] - 2024年定增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彭立强和王楠楠 [6]
锦鸡股份上半年转亏 国信证券保荐上市A股两募资共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0亿元 同比增长27.80%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29万元 同比下降149.76%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1.46万元 同比下降247.82% [1][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34.01万元 同比改善145.92%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9亿元 同比增长6.45%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23万元 同比下降64.34% [2][3] - 2024年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4.55万元 同比下降90.83% [2][3] - 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64.26万元 同比改善115.36% [2][3] 融资活动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1.85亿元 用于年产3万吨高档商品活性染料建设项目 [3][4] - 2021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5.75亿元 [4] - 两次募资合计8.31亿元 [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9年11月2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3]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178万股 发行价格5.53元/股 [3] - 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张文、丰含标 [3] - 首次公开发行费用合计4618.87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2962.27万元 [3]
进口药医保不报销?国家医保局回应公众关切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5
医保目录药品数量统计口径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总数量为3159种,涵盖绝大多数临床所需药品 [1] - 以药品活性成分统计时,同成分不同厂家、剂型或规格的药品均视为同一种药,例如阿莫西林仅计为1种药品 [1] - 以药品批准文号统计时,我国有销售记录的药品批准文号超过11万件,而医保目录内药品的批准文号超过7万件,占比约为63% [2] 医保报销药品范围 - 医保报销不区分药品生产厂家,只要药品通用名在医保目录内即可报销,例如齐鲁制药的安可达和罗氏制药的安维汀(通用名均为贝伐珠单抗)均能报销 [3] - 医保目录通过年度谈判持续纳入新药好药,例如免疫治疗PD-1类药物已有6款被纳入,国产新药依沃西单抗在2024年5月获批后当年即被纳入目录 [4] - 医保目录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纳入新药后患者负担大幅减轻 [4]
鹏华基金闫思倩:从0到1,机器人是AI+万亿空间的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4
行业趋势与前景 - 2025年有望成为机器人元年 开启规模化发展序幕 行业处于从0到1的初始阶段[1] - 人工智能发展从软件应用向物理世界延伸 人形机器人成为AI与实体结合的重要载体[2] - 机器人是AI+万亿空间产业 作为未来人类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核心终端[1] - 2025-2026年是行业迈向量产的关键阶段 成本下降与应用场景拓展将形成正向循环[4] 技术发展与突破 - 技术突破与政策驱动共同催化产业变革 中国科技发展从追赶模仿迈向系统性突破[1] - 国产大模型等AI技术突破补齐软件能力短板 实现算力平权[2] - 硬件与软件协同进步 加速机器人在中国的场景落地和成本下降[2] - 全球科技巨头持续投入形成产业引领效应 推动技术快速迭代[2]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 机器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3] - 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的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3] - 产业爆发将带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价值重估[3] - 龙头企业有望分享万亿级市场的长期成长红利[4] 竞争优势与产业基础 - 中国在制造业 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 - 硬件制造领域积累深厚优势 为本土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2] 投资方法论 - 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3] - 优先选择具备正β的黄金赛道 包括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 智能制造机器人等[3] - 通过分析行业景气度 竞争格局 技术创新和中长期增长前景识别成长初期领域[3] - 深度挖掘企业技术实力 产品迭代能力 成本控制水平和护城河深度[3] - 关注市场预期与基本面变化之间的差值 选取有良好预期差的标的[3]
豪森智能连亏1年半 2020上市国泰海通保荐2募资共1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3亿元 同比下降13.68% [1][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1004.75万元 [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43亿元 上年同期为-17.42万元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0亿元 上年同期为-5.7亿元 [1][3]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8.09亿元 同比下降9.85% [3][4]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91.98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8665.60万元 [3][4] 资产负债状况 - 2025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84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6.64% [3]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67.69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4.33% [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17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5.06% [4] - 2024年末总资产64.8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5.95% [4] 融资情况 - 2020年IPO募集资金净额5.90亿元 较原计划少2.10亿元 [5] - 2020年IPO发行费用5634.01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118.40万元 [6] -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8.17亿元 [6][7]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金额14.79亿元 [8] 市场表现 - 2020年11月9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格20.20元/股 [4]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79.50元 为历史最高价 [5]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5]
财通证券与总助各收警示函 境外子公司风险管控未健全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1
监管处罚决定 - 浙江证监局对财通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3] - 浙江证监局对钱斌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5] 公司违规问题 - 未有效建立覆盖境外子公司的决策事项落实跟踪制度及决策效果评估制度 [1][3][5] - 未健全对境外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机制 [1][3][5] - 提名的境外子公司部分董事不符合相应任职条件 [1][3][5] 违规法律依据 - 违反《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 [1][3][5] - 违反《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款及第二十条 [1][3][5] 责任人员认定 - 钱斌作为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及财通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对违规问题负有管理责任 [2][5]
龙芯中科连亏2年半 2022年上市募24.6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06: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0% [1][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4亿元 较上年同期-2.38亿元亏损扩大 [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3.20亿元 较上年同期-2.60亿元亏损扩大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23亿元 较上年同期-1.78亿元流出加剧 [1][3] - 2024年营业收入5.04亿元 较2023年5.06亿元基本持平 [3][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5亿元 较2023年-3.29亿元亏损显著扩大 [3][4] 历史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5.06亿元 2022年营业收入7.39亿元 [3][4]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9亿元 2022年为盈利0.52亿元 [3][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为-4.42亿元 2022年为-1.57亿元 [3][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5亿元 2023年为-4.10亿元 [4] 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4100万股 发行价60.06元/股 [4]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24.62亿元 净额24.20亿元 较原计划35.12亿元少募集10.92亿元 [5] - 发行费用合计4252.11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2183.69万元 [5] 资产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54亿元 较上年度末29.36亿元下降9.6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