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Fold

搜索文档
不怕苹果人人骂,就怕iPhone玩降价
虎嗅· 2025-09-05 04:48
用户升级意愿与趋势 - 接受调查的iPhone用户中有68.3%计划升级至iPhone 17系列 较去年的61.9%有所提升 [2][5] - 在计划升级的用户中 38.05%选择iPhone 17 Pro或Pro Max型号 13.51%选择iPhone 17 Air型号 [4][6] - 31.72%用户无升级意愿 其中3.27%表示等待折叠屏iPhone 相当于潜在4500万用户推迟购买 [7][8] 产品偏好与需求特征 - 近四成用户倾向高端Pro系列机型 反映市场对顶级配置的持续需求 [6] - 53.2%用户因续航不足选择升级 但47.5%可接受iPhone 17 Air机身变薄导致的电池缩小 [15][16] - 全球15亿iPhone用户中 因折叠屏传闻可能导致359亿美元预期收入损失 体现奥斯本效应 [8][9] 品牌忠诚度与竞争格局 - 70%用户坚持选择iPhone品牌 仅20.13%和10.24%用户考虑转向三星或谷歌折叠屏设备 [10][14] - 中国市场上季度618大促期间 iPhone 16 Pro凭借降价策略占据京东平台销量前三名 [21] - 苹果在中国采取主动价格策略 5999元iPhone 16 Pro通过补贴实现高销量 [20][21] 产品迭代与市场机会 - iPhone 17系列为iPhone 12后首次外观模具重大更新 预计提振消费者购买意愿 [11][23] - iPhone 17标准版可能配备高刷新率屏幕 Pro Max型号将升级电池容量与镜头规格 [26] - 折叠屏iPhone推迟至2026年发布 为国产品牌留出市场布局窗口期 [24][25]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手机市场虽具备多元化特征 但iPhone仍通过价格调整维持强势销量表现 [18][22] - iPhone 17 Air在中国市场缺乏直接竞品 三星S25 Edge等超薄机型本地影响力有限 [23]
不怕苹果人人骂,就怕 iPhone 玩降价
36氪· 2025-09-05 04:06
调查核心数据 - 68.3%的iPhone用户计划升级至iPhone 17系列 较去年61.9%的升级意愿提升6.4个百分点 [1][4] - 38.05%用户倾向选择iPhone 17 Pro/Pro Max机型 16.72%选择标准版 13.51%选择传闻中的超薄机型iPhone 17 Air [3][4] - 28.45%用户表示不计划在首发期升级 另有3.27%用户明确等待折叠屏iPhone [3][6] 用户行为分析 - 自iPhone 12以来首次外观模具重大调整成为推动换机关键因素 [4] - 53.2%用户因现有手机续航不足产生换机需求 但47.5%用户可接受iPhone 17 Air电池缩小的设计 [12] - 全球约4500万用户因知晓折叠屏计划而推迟购买iPhone 17 潜在收入损失达359亿美元 [6] 品牌忠诚度表现 - 69.63%用户坚持选择苹果产品 仅20.13%和10.24%用户会转向三星或谷歌折叠屏 [8][11] - 苹果在中国市场618大促期间凭借降价策略包揽京东平台手机销量前三名 [16] 产品战略影响 - iPhone 17标准版可能配备高刷屏 Pro Max机型将升级电池容量与镜头规格 [17] - 苹果在中国市场采取主动价格策略 结合模具升级与缺乏直接竞品(如三星S25 Edge)的优势 [17][19] - 折叠屏iPhone推迟至2026年发布 为国产品牌留出市场布局窗口期 [19]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热门中概股多数走低
凤凰网财经· 2025-09-04 14:5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道指涨0.17% 纳指涨0.27% 标普500涨0.27% [1] - 中概股表现分化 房多多涨超12% 万国数据 蔚来 阿里巴巴跌超4% 金山云 微博跌超3% 虎牙 小米集团(ADR) 网易跌超2% [1]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各地区出现价格上升 通胀提及次数接近四年低点 [2] - 大部分辖区报告温和或轻微通胀 整体就业水平几乎无净变化 [2] - 市场预期9月降息可能性上升 [2] 美国政府财政风险 - 美国政府面临9月底关门风险 国会仅剩14个工作日达成拨款协议 [3] - 民主党和共和党出现党派分歧 互相指责政府资金问题 [3] 纳斯达克上市规则调整 - 纳斯达克拟修改上市标准 要求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最低募资2500万美元 [4] - 修改规则已提交美国证监会审核 获批后将立即实施 [4] 黄金市场走势 - 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 黄金期货触及3620美元/盎司 现货黄金达3570.24美元/盎司 [5] - 摩根大通预测金价明年有望站上4250美元/盎司 [5] 外汇市场预期 - 美国银行预测美元空头将卷土重来 因美联储转向鸽派 [6] - 欧元涨势蓄势待发 德国拟推动欧元区经济复苏 [6] 科技行业动态 - 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折叠屏iPhone Fold 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 定价1999美元 [7] - 新款iPhone将配备侧边Touch ID 告别刘海屏与灵动岛设计 [7] - 谷歌推广自研TPU芯片 与Fluidstack达成数据中心托管协议 [10] - 谷歌接触小型云服务商 包括CoreWeave等英伟达芯片客户 [10] 新能源汽车政策影响 - 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结束 分析师预测销量或减少50% [8] - 《通胀削减法》规定符合电池矿物来源要求的车辆可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 [9] - 特斯拉 通用汽车 福特等车企面临销售压力 [8]
苹果首款折叠iPhone,明年出货量或达1000万台
财联社· 2025-09-03 15:07
苹果折叠屏iPhone出货预期上调 - 苹果近期显著上调折叠屏iPhone出货量预期 2026年从600-800万部提升至800-1000万部 2027年从1000-1500万部提升至2000-2500万部 [1][2] - 折叠屏iPad预计2028年出货 首年出货量预估50-100万台 [3] - Vision Air头显计划2027年推出 重量减少40% 售价降低逾50% 首年出货量预计达百万台级别 [3] 折叠屏手机市场现状 - 2025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498万台 华为以374万台占据75%市场份额 [3] - 华为自2019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 [3] - 2023年二季度美国市场三星手机份额从23%升至31% 苹果份额从56%降至49% [4] 折叠屏iPhone产品规格 - 采用书本式折叠设计 折叠厚度9-9.5毫米 展开厚度4.5-4.8毫米 [6][8] - 配备5.5英寸外屏和7.8英寸内屏 核心卖点为内屏几乎无折痕 [8] - 采用四摄像头配置 取消Face ID改用侧边Touch ID按钮 [8] 产品上市计划与定价 - 已于2024年3月进入富士康NPI阶段 预计2025年9月末或10月初量产 [8] - 计划在2025年秋季发布会亮相 [8] - 预计售价1800-2500美元 将成为史上最贵iPhone [8]
华为大战三星,苹果慢跑入场,折叠屏“软件定义硬件”时代要来了
钛媒体APP· 2025-08-31 02:3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折叠屏手机市场重回高速增长通道 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1983万台同比增长6% 2029年预计达2729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7.8% [3][4]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市场 上半年出货量498万台同比增长12.6% 占全球48%市场份额 预计未来五年占比稳定在40%以上 [5] - 华为与三星主导全球折叠屏市场 合计占据58%份额 其中三星34% 华为24% 华为国内市场份额达75%创历史新高 [11] 品牌动态与产品创新 - 三星通过广告直接对比苹果 强调其折叠屏产品可稳定竖立及分屏双视频播放功能 [1] - 华为与三星竞相布局三折叠屏领域 华为三折叠产品出货量逼近50万台 三星三折叠产品预计年内发布 [13] - 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折叠屏iPhone 采用in-cell技术减少折痕 配备自研C2基带和四摄像头 [15] 市场驱动因素与挑战 - 折叠屏成为手机厂商突围高端市场关键 中国品牌借助折叠屏建立全球高端品牌形象 [5][7] - 硬件创新聚焦铰链/屏幕/轻薄化 未来竞争将转向软件生态优化 进入"软件定义硬件"新阶段 [3][18] - 厂商面临盈利挑战 荣耀折叠屏累计亏损20-30亿元 vivo坦言持续贴钱做折叠屏 [11] 消费市场表现 - 二手市场增长显著 1-8月电商平台折叠屏订单量同比增长73% 热销型号包括小米MIX FLIP/华为Mate X5/vivo X Fold 3 [7] - 大折叠形态更受欢迎 客单价维持在7000元区间 新机市场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级 [7] - 在600美元以上价格段中折叠屏占比仅4% 短期内难成大众主流但有望成为高端消费者主流选择 [9]
苹果怎么造“无折痕”iPhone?
虎嗅· 2025-08-27 11:52
苹果折叠屏iPhone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秋季发布iPhone 17 Air、折叠屏iPhone及后续产品 形成超轻薄与大折叠的产品组合[2][4] - 折叠屏iPhone将采用book-style大折叠形态 而非翻盖式设计 外屏尺寸约5.5寸 内屏约7.8寸 长宽比1.4:1 类似华为Pura X的宽屏造型[6][7][8] - 该产品预计定价2000美元以上 国行版本可能达到24999元人民币[39] 屏幕技术突破 - 公司转向采用in-cell触摸屏技术 将触控层集成到OLED像素内部或薄膜驱动板中 相比行业主流on-cell方案可降低屏幕厚度并改善折痕[12][25][33] - 该技术由三星独家供应 是行业内首款应用于折叠OLED的in-cell方案 通过减少结构层间应力提升显示效果与耐用性[25][33][34] - 相比on-cell方案(如三星Y-OCTA) in-cell通过消除额外触控层可提高触控精度与亮度表现[12][32][33] 市场竞争态势 - 华为将在2025年领先苹果一周发布第二代三折叠机型Mate XTs 该产品预计采用京东方供应的on-cell屏幕面板[35][36] - 折叠屏市场已发展七年 三星Galaxy Z Fold8可能于2025年7月率先应用类似低折痕技术 对苹果9月发布的iPhone Fold形成竞争压力[35] - 华为折叠屏产品竞争力已延伸至形态创新领域 包括阔折叠Pura X和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等多品类布局[35][37] 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产品路线图显示未来三年将聚焦超轻薄设计、大折叠形态 最终实现乔布斯设想的全玻璃"魔法玻璃"iPhone[4] - 2025年iPhone 17系列将作为技术过渡 测试全eSIM、抗反射屏幕及新镜头模组等新特性[3] - 折叠屏iPhone的推出标志着公司在折叠技术领域经过七年等待后 终于达到符合其标准的技术成熟度[10]
苹果怎么造「无折痕」iPhone?
36氪· 2025-08-27 11:23
苹果折叠屏手机产品规划 - 苹果计划在2025年秋季发布iPhone 17 Air超轻薄机型以及首款大折叠屏手机iPhone Fold [2][4][7] - iPhone Fold采用书本式折叠设计 外屏和内屏尺寸预计分别为5.5英寸和7.8英寸 内屏长宽比约为1.4:1 [9][11][13] - 该产品定价预计超过2000美元 国行版本可能达到24999元人民币 [43] 折叠屏显示技术突破 - 苹果与三星合作开发行业首款in-cell结构折叠OLED面板 将触控层集成到像素内部或薄膜驱动板中 [28][29][33] - in-cell技术相比主流on-cell方案能降低屏幕厚度 减少弯折应力 提升显示效果并使折痕更不明显 [28][33][35] - 该技术突破使苹果有望实现"几乎无折痕"的折叠屏显示效果 [35][37] 市场竞争格局 - 三星Galaxy Z Fold8预计2025年7月末发布 可能抢先采用类似in-cell技术方案 [37] - 华为计划领先苹果一周发布第二代三折叠手机Mate XTs 预计继续采用京东方提供的on-cell面板 [39] - 折叠屏市场已发展七年 华为和三星在形态创新方面持续领先 [39][41]
折叠屏苦等爆点
北京商报· 2025-08-26 16:24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荣耀Magic V Flip2系列于8月21日晚7点发布,小米七夕款MIX Flip 2钻石限定版于8月22日10点开售,厂商在折叠屏细分市场攻势密集[1] - 华为此前发布三折叠、阔折叠等形态,持续丰富产品矩阵[1] - 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提升,中国市场占比将跃升至31%,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3] - 2024年中国折叠屏出货量917万台,同比增长30.8%,但四季度250万台出货量同比下跌9.6%,结束连续9个季度高增态势[5]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折叠屏出货284万台,同比增长53.1%,二季度回落至221万台,同比降幅扩大至14%,上半年整体出货498万台,同比增长12.6%,增速较过去两年同期102%和94.9%明显放缓[5]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1983万台,渗透率约1.6%,与2024年持平[8]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或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采用三星显示供应的无折痕柔性OLED面板,配备5.5英寸外屏与7.8英寸内屏双屏组合[9] 产品技术与用户体验 - 折叠屏在轻薄、续航、影像、折痕等方面持续进步,但价格高企、质量参差和内部空间限制等先天问题阻碍场景拓展和人群渗透[1] - 铰链、柔性屏等核心零部件占BOM成本60%以上,规模效应不足和不良率锁死降价空间,主力机型进一步降价可能还需一到两年时间[6] - 折叠屏用户普遍反映“好看但不好用”,同价位下需接受核心配置妥协,如电池容量、散热模块、镜头模组等体验不及高端直板机[6] - 大折叠主打生产力但难突破实用性瓶颈,系统响应慢、键盘不便等问题限制办公场景替代[6] - 小折叠外屏功能有限,兼容性问题导致微信字太小、部分App不支持外屏操作,多任务分屏兼容性不足[6] - 约30%的主流应用采用简单拉伸适配方案,导致视频播放黑边、游戏画面畸变等体验缺陷[7] - 维修成本极高,外屏摔坏维修费用约3000元,比直板机贵一倍,备件少且维修渠道有限[7] - 铰链磨损导致折痕问题,品控需时间和工艺优化收敛[7]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渗透 - 折叠屏拉新能力和留客能力出现波动,未入手用户对“好看+便携”卖点兴趣不足,已购用户复购意愿有限[4] - 消费电子市场换机周期拉长,vivo等品牌对小折叠布局兴趣降温[4] - 门店观察显示顾客对折叠屏样机好奇度高,但实际成交远不及传统机型,价格和日常使用便捷性为主要顾虑[5] - 韩女士2023年底购买三星Galaxy Z Flip5价格5000多元,接近高端直板机区间,但使用中开合动作繁琐[3] - 早期用户余先生2020年购买荣耀折叠屏,试图替代笔记本办公但最终因不便而回归传统方式[6] 行业展望与战略方向 - IDC预判2025年折叠屏市场将进入“小年”,厂商策略普遍转向保守[1] - 形态多样化策略仍贡献增长,但“靠新形态吸引全新用户”效果明显减弱,细分赛道增量拓展难度加大[3] - 苹果入局被视为推动产业成熟的催化剂,多家机构预测其将推动折叠屏手机渗透率增长[9] - 苹果折叠屏采用创新in-cell触控技术减少折痕,铰链考虑液态金属材料以兼顾轻量和高韧性[9] - 鸿海精密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启动量产准备,确保2026年秋季上市[9] - 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品牌力及生态可能挖掘折叠屏刚需,但价格、渗透率等单一指标不足撬动全局,影响或有限[10] - 产品力将最终决定折叠屏赛道发展方向,行业站在新十字路口[11]
折叠屏,苦等一个拐点
北京商报· 2025-08-26 14:15
市场表现与增长态势 - 2024年中国折叠屏出货量917万台 同比增长30.8% 但四季度出货量250万台同比下跌9.6% 结束连续9个季度高增态势 [1] - 2025年一季度出货284万台同比增长53.1% 二季度回落至221万台同比降幅扩大至14% 上半年总出货498万台同比增长12.6% 较过去两年同期102%和94.9%增速明显放缓 [2] - 2025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预计提升 中国市场占比将跃升至31% 成为高端机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4] 产品形态与厂商策略 - 荣耀Magic V Flip2与小米MIX Flip 2钻石限定版在七夕消费场景针锋相对发布 华为此前已推出三折叠等新形态 [1] - 形态多样化策略对拉新效果减弱 小折叠曾凭便携与时尚优势打开市场 但用户反馈开合动作繁琐 [5] - vivo等品牌对小折叠布局兴趣降温 因用户复购意愿有限且消费电子换机周期拉长 [6] 用户需求与体验痛点 - 门店观察显示顾客对折叠屏好奇但实际成交远不及传统机型 价格和日常使用便捷性是主要顾虑 [6] - 约30%主流应用采用简单拉伸适配方案 导致视频黑边和游戏画面畸变 多任务分屏兼容性不足 [9] - 维修成本极高 外屏维修费用约3000元比直板机贵一倍 铰链磨损导致屏幕不平整问题持续存在 [9] 技术瓶颈与成本结构 - 铰链和柔性屏等核心零部件占BOM成本60%以上 规模效应不足和良品率不高限制降价空间 [8] - 内部空间限制导致电池容量/散热模块/镜头模组需做取舍 配置妥协影响用户体验 [8] - 供应链指出零部件强度随尺寸压缩研发难度急剧上升 品控问题需时间优化工艺解决 [9] 价格定位与配置权衡 - 三星小折叠专柜折后价格5000多元接近高端直板机 但同价位需接受核心配置妥协 [8] - 主力机型进一步降价可能还需一到两年时间 当前高价未能提供全面高端体验 [8] 未来展望与行业变量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折叠屏出货1980万部渗透率1.6% 与2024年持平 [10]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或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 采用无折痕柔性OLED面板和液态金属铰链 [11] - 鸿海精密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启动量产准备 行业视苹果入局为产业成熟催化剂而非单纯销量拉动因素 [12]
四个“小年”过去,iPhone总算迎来连续三个“大年”
虎嗅· 2025-08-26 08:52
iPhone设计周期变化 - iPhone更新存在固定周期 通常两到三年会有一次大变革 例如iPhone 4、iPhone 6、iPhone X和iPhone 12 Pro等标志性机型 [1][2] - 自iPhone 12 Pro后设计更新放缓 连续四代产品仅进行小幅调整 如刘海屏升级为灵动岛和影像模组扩大 [3] - 苹果计划打破当前温吞现状 在2025至2027年实施"三年计划" 每年推出重大更新 起始于下月发布的iPhone 17 Air [4] iPhone 17 Air产品特性 - 新系列定位为试验田 用于验证智能手机轻薄化设计及相关技术突破 包括研发、工艺和工业设计等方面 [7] - 采用多项新技术 如自研基带C1节省空间并降低能耗 但性能仍落后于高通基带 且配备单摄像头和单扬声器 [12] - 电池容量不足3000mAh(具体为2900mAh) 续航存在明显短板 同时取消实体SIM卡槽 全面转向eSIM [12][13] - 机身采用高比例钛合金边框增强刚性 借鉴iPad Pro的"肋骨"设计确保结构坚固 避免弯折问题 [23] - 引入可变刷新率屏幕和AI电池助手动态管理系统能耗 但后者因电池容量限制省电效果有限 [23] - 预计售价为七千多人民币 并探索无接口全无线设计 未来可能移除USB-C接口 [16][17][20] 折叠iPhone开发进展 - 首款折叠iPhone计划于2026年发布 定位为大折叠横折手机 折叠状态5.5英寸 展开后7.8英寸 [27][28] - 产品强调实用主义 舍弃小折叠形态 采用与iPhone Air相同的C2自研处理器和无实体SIM卡槽设计 [29][30] - 可能取消面容ID 改用集成于电源键的触控ID指纹解锁 后置双摄包含主摄和超广角 无长焦模块 [31][32] - 重点攻关折痕控制技术 与三星合作开发铰链和屏幕 并申请"自愈合"屏幕专利自动修复折痕 [38][39] - 采用In-Cell全贴合屏幕技术 减少气隙以减弱折痕 推动行业升级 提升显示素质 [43][44][49] - 系统交互可能类似iPadOS 26 支持自由拖动窗口和调整应用大小 强化屏幕核心体验 [51] 全玻璃四曲面iPhone愿景 - 计划于2027年iPhone二十周年推出终极智能手机 采用四曲面设计 屏幕玻璃覆盖四个边框 [58][59] - 实现高度一体化无缝设计 无按键、无接口 前置光学模组压缩或隐藏于屏下 [61] - 搭载苹果全套自研组件 包括A20芯片、C3基带、蓝牙/Wi-Fi芯片和CMOS传感器 强化技术把控 [66] - 交互设计强调简化与直觉 通过系统虚拟按键替代实体按键 契合"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 [63][68] - 结合iOS 26的"液态玻璃"设计语言 使软件与硬件形态高度统一 营造沉浸式体验 [67] 苹果产品战略方向 - 公司持续追求设备轻薄化 视其为简约优雅设计理念的核心 旨在让设备成为无感媒介 突出内容与体验 [11] - 面临AI和XR领域进展缓慢的挑战 因此聚焦iPhone核心业务 通过重大创新重新吸引行业关注 [72][76] -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成熟阶段 出货量下滑 但设备因不可替代性仍将长期作为主流智能计算终端 [73][74] - 苹果试图复刻2007和2017年的颠覆性创新 通过"三年计划"延续iPhone在交互设计领域的引领地位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