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ICC气象指数保险定价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19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力度 [1]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预计超25万亿元 [1] - 2025年3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3万亿元 其中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1.8万亿元 [2] - 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显著升高 因政策支持、企业转型需求及低利率推动 [2] - 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9.6% 季度新增3.56万亿元 [3] - 绿色贷款分用途余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8.11万亿元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8.13万亿元 生态保护修复4.81万亿元 [3] 重点领域支持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8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利率1.32% 认购倍数2.33倍 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和城市更新项目 [4] - 国开行绿色债券项目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46万吨 节约标准煤2.2万吨 [4] - 金融机构被引导支持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物业贷款 以推动城市更新 [5] - 鼓励保险、信托等机构通过债权、股权、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 [6] 产品创新与挑战 - 绿色金融工具仍以传统信贷和债券为主 创新产品不足 如天气衍生品在中国尚未推出 [7] - 保险行业92%的损失源自气象灾害 气象服务对保险行业尤为重要 [7] - 中国人保升级巨灾保险共同体 创新PICC气象指数保险模型 保障范围拓展至多种灾因 [7] - 保险和金融工具需协同发展以管理气候变化风险 未来金融与气象结合将更紧密 [8]
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项目目录 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力度 [1] - 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资金需求预计超25万亿元 [1] - 2025年3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3万亿元 其中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1.8万亿元 [2] - 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显著升高 因政策支持、企业绿色转型需求强烈及市场利率较低等因素推动 [2] - 中国人民银行等4部门2024年10月印发文件强调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2] - 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9.6% 一季度增加3.56万亿元 [3] - 分用途看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11万亿元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8.13万亿元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4.81万亿元 [3] 重点领域投资 - 国家开发银行2025年6月13日发行8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 发行利率1.32% 认购倍数达2.33倍 [4]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等城市更新领域项目 [4] - 相关项目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4.46万吨 节约标准煤2.2万吨 [4] - 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中村改造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5] - 金融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满足水电气暖、交通仓储、通信、城市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改造等领域融资需求 [5] - 鼓励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 [5] 产品创新与气候应对 - 绿色金融工具仍以传统信贷和债券为主 创新性产品不足 如天气衍生品在中国尚未推出 [6] - 近30年间保险行业92%的损失源自气象直接或衍生灾害 [6] - 中国人保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创新研发PICC气象指数保险定价模型 [6] - 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灾因赔付拓展到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多种灾因赔付 [6] - 保险是风险分散的重要工具 但仅靠保险不够 需要更多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 [7] - 金融与气象将更加紧密协同 助力金融服务管理及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7]
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项目目录——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经济日报· 2025-07-20 21:58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旨在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力度 [1]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预计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1] - 3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3万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1.8万亿元,为绿色信贷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2] - 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一季度增加3.56万亿元 [3] 绿色金融产品与资金用途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11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8.13万亿元,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4.81万亿元 [3]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8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利率1.32%,认购倍数2.33倍,资金用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市更新项目 [4] - 相关项目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46万吨、节约标准煤2.2万吨 [4] 城市更新与金融机构参与 - 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推动城市更新 [5] - 鼓励保险、信托等机构通过债权、股权、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 [5] -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将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气候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 - 绿色金融工具仍以传统信贷、债券为主,创新性产品不足,如天气衍生品在中国尚未推出 [6] - 气象灾害导致保险行业92%的损失,中国人保升级巨灾保险共同体,拓展至地震、台风、洪水等多灾因赔付 [6] - 金融与气象需更紧密结合,开发更多风险分散工具助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7]
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赵鹏:将稳步提高绿色投资比重
中国经营报· 2025-06-21 02:18
公司战略与绿色金融 - 公司把握保险机制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定位,致力于成为灾害风险韧性复原者、环境外部性治理者和绿色经济转型长期投资者[1] - 2024年公司服务绿色发展投资规模超千亿元,计划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并逐步降低碳强度[1] - 公司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创新气象指数定价模型,覆盖20省118地市4.1亿人[2] 绿色保险创新 - 公司签署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建立绿色保险统计体系和客户ESG风险评估体系[3] - 2024年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84万亿元,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同比+57.3%),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额197亿元[3] - 通过新能源车险、绿色建筑保险构建正向激励,利用环境污染险费率杠杆约束高排放企业[2] 绿色投资举措 - 创设碳金融、绿色债券指数等ESG主题产品,创新"绿贷保"为银行绿色贷款提供风险分担[3] - 计划探索基于碳表现的投融资动态管理,提高绿色投资比重以支持低碳产业发展[3] 航运金融合作 - 联合中国银行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出十项措施提升航运金融话语权[4] - 共同发布"航运发展主题指数",覆盖水路运输、船舶制造等7大领域50只证券[4][5] - 公司将发挥航运保险示范作用,搭建开放性合作平台支持国内外航运产业链联动[5]
“双碳”战略五年成绩单:绿贷余额超40万亿元,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聚焦2025陆家嘴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6-20 02:51
绿色金融发展成绩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40万亿元人民币全球首位绿色债券与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全球前列[2] - 2024年末中国绿色保险保额近500万亿元四大上市保险集团绿色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2] - 交通银行绿色贷款占比超10%规模约8000亿元牵头制定上海市转型金融标准推动上升至国家层面[3]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中国人保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覆盖20省118地市为4.1亿人提供保障创新PICC气象指数保险定价模型[4] - 中国人保发展新能源车险绿色建筑保险构建正向激励机制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负外部性纠正机制[4] - 东方汇理银行支持中国政府建立首个国际绿色框架并协助发行首个主权绿色债券[7] 行业挑战与改进方向 - 现行绿色金融标准未覆盖高碳行业转型需求电力钢铁等八大行业占全国碳排放75%面临巨大资金缺口[5] - 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不足缺乏期货期权等产品制约碳价格机制形成[5] - 绿色保险环境效益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中国人保拟率先提出方法学填补空白[5][6] 国际合作与市场互通 - 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趋同推动绿色资本跨境流动[2][8] - 德国商业银行协助600余家德国客户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超1000万辆占新车销售三分之一[9] - 安永建议中国企业应对欧盟ESG合规需多元化市场布局加强供应链透明度与韧性[9][10]
中国人保赵鹏:要把握好保险机制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定位和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3:50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三大目标:成为灾害风险的韧性复原者、环境外部性的重要治理者和绿色经济转型的长期投资者[2] - 推动完善巨灾保险、绿色保险和绿色投资三大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2] 巨灾保险发展 -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经济损失显著增加 保险覆盖面越广的地区恢复速度越快[3] - 公司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创新研发PICC气象指数保险定价模型[3] - 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扩展到地震、台风、洪水等多元灾因[3] - 2024年巨灾保险覆盖全国20省118地市 保障4.1亿人[3] 绿色保险举措 - 正向激励措施:发展新能源车险、绿色建筑保险等构建绿色消费补偿机制[3] - 负向约束措施: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高排放企业运营成本[3] - 2024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达184万亿元 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同比+57.3%)[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障金额197亿元[4] 绿色投资布局 - 保险资金长期性匹配绿色产业需求 2024年绿色投资规模超千亿元[4] - 创设碳金融、绿色债券指数等ESG主题资管产品[4] - 计划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 实施碳表现动态管理[5] 行业创新方向 - 通过保险解决方案减少不确定性 激励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5] - 探索"绿动出海"项目 聚焦生态环境改善和新能源行业[4] - 自主研发符合中国实际的巨灾风险量化模型[3]
中国财险(02328)发布年度业绩,净利润321.61亿元 同比增加30.9% 末期股息每股0.332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2:1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财险2024年业绩发布,综合实力增强,服务大局发挥引领作用,践行使命守护民生,深化创新培育动能 [1][2][3] 业绩表现 - 原保险保费收入5380.55亿元,同比增加4.3% [1] - 承保利润57.13亿元,同比减少43.9% [1] - 净利润321.61亿元,同比增加30.9% [1] - 基本每股收益1.446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32元 [1] - 综合成本率98.8%,总投资收益349.3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3.0% [1] 综合实力 - 业务发展稳中有进,市场份额居行业首位 [1] - 成功发行1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偿付能力充足稳定 [1] - 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08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32元 [1] 服务大局 -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承担保险责任金额2988万亿元 [2] - 做优多个保险共同体,成立联合共同体 [2] - 在多地开展特色保险业务,海外业务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 [2] 践行使命 - 社保业务服务群众8.4亿人次,长护险试点参与率超65% [3] - 开展惠民保项目151个,服务7327万人 [3] - 农业保险为5542万户次农户提供2.1万亿元风险保障 [3] - 全年处理赔案超1.8亿件,做好消保和适老化服务 [3] 深化创新 - 强化渠道专业化,提升专业能力 [3] - 发布多个保险模型,推出首创产品,优化风险减量服务 [3] -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AI平台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