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旨在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力度 [1]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预计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1] - 3月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3万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1.8万亿元,为绿色信贷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2] - 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一季度增加3.56万亿元 [3] 绿色金融产品与资金用途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8.11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8.13万亿元,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4.81万亿元 [3]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80亿元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利率1.32%,认购倍数2.33倍,资金用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城市更新项目 [4] - 相关项目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46万吨、节约标准煤2.2万吨 [4] 城市更新与金融机构参与 - 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推动城市更新 [5] - 鼓励保险、信托等机构通过债权、股权、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 [5] -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将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气候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 - 绿色金融工具仍以传统信贷、债券为主,创新性产品不足,如天气衍生品在中国尚未推出 [6] - 气象灾害导致保险行业92%的损失,中国人保升级巨灾保险共同体,拓展至地震、台风、洪水等多灾因赔付 [6] - 金融与气象需更紧密结合,开发更多风险分散工具助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7]
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项目目录——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经济日报·2025-07-20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