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S80显卡

搜索文档
今日1新股申购!格力、美的“小伙伴”将登陆北交所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12
4公司IPO上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本周(9月22日到26日)将有4家公司IPO首发上会,为拟闯关科创板IPO的摩 尔线程、百奥赛图;创业板IPO的南网数字以及北交所IPO的蘅东光。 据目前安排,若无变化,本周(9月22日到26日)有1只新股申购。 本周1股打新 截至发稿,本周网上发行的1只新股披露发行价。北交所新股奥美森发行价为8.2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 12.99倍,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5.86倍。 9月22日启动申购的北交所新股奥美森,是专业的智能装备制造生产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设备及生产 线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器、环保、风电和锂电新能源及其他行业等领 域,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关键装备。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换热器生产智能设备、管路加 工智能设备和其他定制智能设备(环保设备、锂电池热压整形设备和风电叶片根部数控铣削机等)。 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与发展,奥美森已经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奥克斯、海信家电、TCL家电、四川 长虹、大金空调、松下电器、江森自控、特灵、开利、富士通将军、三菱重工海尔等国内外家电巨头建 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公司在国内市场中不断 ...
国产GPU厂商的“烧钱与梦想”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12:17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主权AI"概念推动全球GPU行业成为技术竞赛与资本竞赛的双重战场[2]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为国产GPU厂商提供对标想象空间[2][7] - 中国GPU厂商密集冲刺A股上市,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头部企业[5][6] 国产GPU厂商资本动态 - 沐曦股份成立5年完成8轮融资,估值达210.71亿元,股东包括红杉资本、葛卫东等[5] - 摩尔线程股东数量达86个,吸引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6] - 行业采用"市概率"估值法,即对标英伟达市值的1%作为潜在估值基准[8] - 创始团队背景显赫,多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巨头[9] 财务与商业模式分析 - 摩尔线程3年累计亏损50亿元,研发投入38.1亿元,营收仅6亿元[11] - 沐曦股份累计亏损32.9亿元,研发投入24.66亿元,营收11.16亿元[12] - 寒武纪上市后累计亏损超33亿元,2024年首次单季度盈利[13][15] - 主要收入来源为政府背景的智算中心项目,而非消费级市场[28][29]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风险 - Fabless模式导致高额流片成本,沐曦股份预付账款从5178万飙升至11.07亿元[18][21] - 7纳米先进制程受限,部分企业转向12纳米等低端制程保障生产[41] - 软件生态薄弱,桌面级显卡收入占比从23.67%骤降至2.48%[36][38] 市场竞争与客户结构 - 客户高度集中,摩尔线程前5大客户贡献98.16%营收[28] - 沐曦股份客户结构剧烈变动,2023年前5大客户全部更换[32] - 寒武纪80.74%营收依赖前5大客户,主要为政府项目[35] 发展战略分歧 - 观点一:强调战略定力与稳健发展,避免对标国际巨头导致战略失焦[42] - 观点二:现阶段核心是融资能力,后续比拼产品性能与商业化落地[43] - 抱大腿策略受关注,如昆仑芯背靠百度、平头哥依托阿里生态[45]
国产GPU厂商的“烧钱与梦想”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1:55
行业格局与市场动态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引发市场对AI算力赛道的关注 [2] - 黄仁勋提出"主权AI"概念,强调各国需自主发展AI技术,推动全球GPU行业进入技术+资本双竞赛阶段 [2] - 国产GPU厂商密集冲刺A股IPO,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行业呈现资本热潮 [4][5] 企业资本运作 - 沐曦股份成立5年完成8轮融资,估值达210.71亿元,股东包括红杉资本、葛卫东等 [4] - 摩尔线程股东数量达86个,3年累计亏损50亿元,研发投入38.1亿元 [4][8] - 寒武纪2020年上市后累计亏损超33亿元,2024年Q4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9][11]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国产GPU企业普遍采用Fabless模式,流片成本高昂,沐曦股份预付账款从5178万元飙升至11.07亿元 [14][16] - 摩尔线程3年营收仅6亿元,AI智算业务占比77%,其中42.42%来自智算集群项目 [21] - 沐曦股份客户结构剧烈变动,2023年前五大客户2024年全部更换 [24] 技术挑战与生态壁垒 - 国产GPU面临7nm制程获取受限问题,部分企业转向12nm制程保障供应链安全 [30] - 摩尔线程桌面显卡收入占比从23.67%降至2.48%,驱动兼容性成C端市场主要瓶颈 [27] - 行业专家认为CUDA生态壁垒难以突破,国产GPU需差异化发展信创市场 [28] 发展战略争议 - 华芯金通主张"小步快跑"战略,反对盲目对标国际巨头 [31][32] - 新鼎资本强调融资优先,认为性能需达国际标杆70%即可,建议企业绑定巨头生态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