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

搜索文档
小米17发布会彩蛋:雷军将《愤怒的小鸟》重新带回中国
凤凰网· 2025-09-25 18:42
核心观点 - 小米在发布会上宣布与经典手游《愤怒的小鸟》合作 通过内置游戏和怀旧营销策略提升新品话题性 [1][5] - 《愤怒的小鸟》作为全球现象级IP 累计下载量超50亿次 是中国用户智能手机时代的共同记忆 [3] - 双方合作历史可追溯至2011年 从主题定制到系统深度融合 体现IP与手机生态的长期协同价值 [5] 行业背景 - 游戏IP具有跨代际影响力 怀旧情绪成为当前市场重要营销切入点 [5] - 全球智能手机普及浪潮中 休闲游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3] 公司战略 - 通过经典IP联名强化品牌情感连接 针对已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原用户群体进行精准营销 [5] - 延续2012年MIUI定制主题的合作模式 将游戏元素深度整合至操作系统生态 [5] - 借助IP话题性为新品发布增加文化注脚 提升市场关注度 [1][5] 产品数据 - 《愤怒的小鸟》2009年推出后创下载量纪录 截至2022年累计超50亿次 [3] - 合作历史跨越12年 从2011年雷军穿着主题帆布鞋到2012年首款官方定制主题 [5]
慢病管理“小米模式”见成效 方舟健客2025中报业绩亮眼
中国经济网· 2025-08-28 06: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4亿元,其中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1] -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25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至1760万元[1] - 成为继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后第三家实现业绩突破的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1] 用户与医生资源 - 注册医生数量达22.9万名(其中58.9%隶属于三甲医院),注册用户超5280万名[1][4] - 月活跃用户1190万,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85.4%且持续提升[4] - 用户忠诚度与支付意愿领先行业,形成公司发展护城河[1][4] 商业模式与技术生态 - 首创"AI+H2H智慧医疗新生态创新平台",以"熟人医患"模式为核心[1][4] - 与1650家供应商及980家医药公司合作,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4] - AI技术覆盖用户服务、供应链及内容生产全场景,提升响应效率与精准度[4] 行业对比与估值分析 - 市值约50亿港元,显著低于京东健康(2000亿港元)和阿里健康(800亿港元)[1][7] - 按京东健康单用户价值1000港元基准测算,潜在估值范围应为357-476亿港元[7] - 花旗研报给予"买入"评级及8.5港元目标价,对应市值114亿港元[5][7] 价值低估原因 - 核心资产为"医疗服务无形资产"(医生资源、用户关系),缺乏行业标准化评估体系[7][8] - 轻资产运营模式侧重"人力资本"而非实物资产,导致价值衡量滞后[7][8] - 与小米"米粉模式"类似,忠实用户群的价值释放需要时间验证[5][6] 长期竞争力 - 慢病管理领域用户复购率85.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 - 用户年均活跃数推算为3570-4760万(基于月活3-4倍行业标准)[7] - 专业医疗资源与AI技术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4][8]
摩根斯坦利&瑞银:小米二季报解读,汽车业务高毛利率弥补手机疲软,下半年关键看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48/64
美股IPO· 2025-08-20 04:29
核心观点 - 电动汽车业务成为小米本季度最大亮点,高端车型组合带来的利润率提升超出市场预期,电动车交付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 [1][5][7][11][1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最高季度利润 [3] - 多元化业务组合驱动营收增长,AIoT和电动车业务出色增长有效抵消智能手机业务疲软 [15]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8] 电动汽车业务 - 电动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环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盈利前景 [8] - 平均售价环比增长6.4%至25.4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的贡献 [11] - 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6月份分别交付2253辆和2212辆,7月份分别达到2506辆和5859辆 [11] - 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的交付预期,假设第二阶段工厂全年满负荷运转 [7][14] - 摩根士丹利认为电动车交付量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目标价62港元,较当前股价有18%上涨空间 [1][5][13] 财务表现 - 公司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5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超出摩根士丹利预期3% [15] - 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最高季度利润 [3]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8] - 电动车业务营收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倍,比预估高出6% [15]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15]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比预期低8% [15]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1.5%,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反映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10] - 摩根士丹利预计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将在第三季度触底,并在第四季度出现反转 [15] AIoT业务 - AIoT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 [9]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15] 互联网服务 - 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但比预期低5% [16] - 海外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的32.9%,创历史新高 [16] - 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4.6%,显示出变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16] - 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用户5.46亿,同比增长7% [16] 市场表现与展望 - 今年迄今为止,小米股价涨幅已超50% [7] - 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得到证明,电动车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17] - 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交付量的提升,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高增长赛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17]
小米二季报解读:汽车业务高毛利率弥补手机疲软,下半年关键看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0:44
业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公司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5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超出预期3% [9] - 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 [9] - 电动车业务营收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倍,比预估高出6% [9] - 智能手机业务营收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比预期低8% [9] - 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但比预期低5% [10] 盈利能力与板块分化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6] - 电动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环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6] - AIoT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 [6]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1.5%,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 [7] 电动车业务亮点 - 电动车平均售价环比增长6.4%至25.4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贡献 [8] - SU7 Ultra和YU7车型6月份分别交付2253辆和2212辆,7月份分别达到2506辆和5859辆 [8] - 电动车交付量将成为下半年股价关键驱动因素,高端车型组合利润率提升超出市场预期 [8][11] - 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交付预期,需第四季度末产能稳定在足够水平 [8][11] 用户与市场表现 - 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用户5.46亿,同比增长7% [10] - 海外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32.9% [10] - 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4.6%,显示变现能力持续提升 [10] - 公司股价今年迄今为止涨幅已超50% [5] 战略与产能展望 - 电动车业务爆发式增长有效弥补智能手机业务放缓 [2] - 下半年北京第二工厂产能爬坡将成为股价催化剂 [2]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预计第三季度触底,第四季度出现反转 [9] - 公司多元化战略有效性得到证明,电动车业务打开新增长空间 [10]
奇葩,用户“抢手机跑路”只为解锁BL,小米不再“为发烧而生”
36氪· 2025-07-31 10:04
事件背景与核心冲突 - 用户为解锁Bootloader发明"降级跑路法",即在小米售后申请系统降级时趁工程师解除锁定时抢夺手机逃离现场,反映解锁流程的极端化对抗 [1] - Bootloader锁是手机系统底层控制权限的关键,解锁后可实现ROOT、刷第三方ROM或系统降级,锁定则用户失去对底层系统的自主权 [3] - 该事件折射出小米与早期发烧友用户的彻底决裂,酷安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达267.3万,讨论次数2万,帖子回复量达千次,体现用户强烈不满 [3] 小米品牌历史与用户基础 - 小米早期通过允许解锁Bootloader和开源PatchROM项目吸引技术爱好者,形成开放开发者生态,雷军曾公开承诺"小米手机永远可解锁刷机" [6] - 品牌起点是为其他手机深度适配MIUI系统,开放姿态成为早期核心竞争力之一,聚集大量技术爱好者和开发者 [6] 系统变革与用户需求变化 - 小米操作系统从MIUI转向自研澎湃OS后,用户反馈系统存在臃肿、广告过多、影响使用的Bug等问题,稳定性、流畅度及广告体验未达预期 [6] - 用户为追求更纯净系统或特定功能优化,需通过解锁Bootloader刷入第三方ROM或回退旧版MIUI,但澎湃OS体系下解锁难度极高 [7] 解锁限制与商业动机 - 小米对解锁Bootloader设置多重限制:需近180天无社区违规记录、无脚本刷成长值行为、无相关投诉、申请全程使用同一设备、理由符合要求等 [8] - 苛刻条件催生淘宝和闲鱼上的解锁产业链,最高付款数超8000次,反映官方渠道的不可行性 [8] - 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达261.468亿元,毛利率76.6%,超越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2.6%),该收入依赖澎湃OS的广告推送和系统控制 [13][14] - 用户解锁Bootloader的四大动机(关广告、ROOT、降级、刷第三方ROM)均可能影响互联网服务收入,构成商业利益冲突 [15] - 安全考量是另一核心因素:锁定Bootloader可防止恶意软件获取权限,保护用户数据及支付安全,尤其针对非技术背景的普通消费者 [12]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三星最新One UI 8系统已移除解锁Bootloader功能,反映智能手机品牌在转向大众市场时普遍选择封闭生态以保障安全性、稳定性和商业利益 [15] - 小米需保障澎湃OS作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核心的完整性、稳定性和体验一致性,限制非官方修改有利于统一推送更新和控制广告策略 [13] 用户反应与法律争议 - 用户在黑猫平台发起集体投诉,指控小米违背雷军"可刷第三方系统"承诺,剥夺用户对手机的控制权,侵害合法权益 [10] - 法律上厂商通常在用户协议中保留系统修改权限,"完全控制权"并非用户天然权利,但用户情感上认为品牌承诺应被遵守 [11] 潜在影响与解决方向 - "降级跑路法"可能导致设备操作中断无法启动(变砖),非官方渠道解锁存在设备被植入后门、感染恶意软件或失去保修的风险 [17] - 小米需探索精细化策略:为开发者、极客等资深用户建立更便捷解锁通道,同时优化澎湃OS基础体验(流畅度、稳定性、减少广告)以减少用户解锁动机 [18] - 政策调整时需加强透明沟通,解释变化原因及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影响,缓解误解和抵触情绪 [18]
2025 年,别再自己折腾刷机了
36氪· 2025-07-30 11:44
小米BL解锁策略收紧 - 小米官方大幅提高BL解锁门槛 要求用户达到小米社区账号5级和实名认证 并需在15分钟内完成涉及Android基础 数学 编程和逻辑的几十道题目测试 还需提交申请文书[2] - 该策略被用户戏称为"小米高考" 导致部分用户采取极端手段 包括在售后网点申请系统降级时抢夺已解锁手机[1] - 部分小米门店已采取防范措施 如安装玻璃隔板 且工程师回锁BL速度极快[4] 行业BL锁控制趋势 - 三星在最新One UI 8系统中移除了开发者选项的"OEM解锁"开关 进一步收紧BL解锁控制[5][7] - 索尼采用IMEI识别码官网申请解锁码的机制 需手动在fastboot输入 被视为安全性与用户自主性平衡的范例[32][34] - 安卓厂商普遍加强BL锁限制 包括ADB操作的15秒全屏警告和强制插卡激活等安全措施[30] BL锁技术原理与风险 - BL锁功能类似汽车起动电机的智能检测系统 确保仅原厂系统可启动 解锁后用户可获得最高控制权 包括修改处理器频率 获取root权限和刷入第三方系统[8][9][11] - 解锁BL会导致手机安全保护措施失效 包括锁屏密码 生物识别和应用锁均可被绕过 数据分区可直接被拷贝[23][24] - 实际案例显示解锁BL设备丢失后可能导致明文存储的账号密码泄露 且存在被恶意植入系统级后门的风险[25][28] 刷机行业演变 - 早期安卓系统体验较差 刷机曾是改善功能性的必要手段 MIUI最初通过为多品牌适配第三方系统起家[13][16] - 当前刷机需求已从功能性转向纯粹爱好 但非专业教程可能导致设备变砖 且99%的个人资产和社会服务依赖手机平台[19][21] - 手机厂商原生功能已覆盖多数历史刷机需求 普通用户刷机面临数据丢失 设备变砖和失去保修的风险[32]
2025年,别再自己折腾刷机了
虎嗅· 2025-07-30 11:03
小米BL解锁策略收紧 - 公司近期大幅提高BL解锁门槛 要求用户满足小米社区账号5级和实名认证 并在15分钟内完成涉及Android基础 数学 编程和逻辑的几十道题目 还需提交申请文书[1][3][4] - 该策略被用户戏称为"小米高考" 部分用户为规避限制采取极端手段 包括在售后网点申请系统降级时抢走已解锁手机[1][7] - 公司已在部分门店安装玻璃隔板防止抢机事件 售后工程师回锁BL速度极快[7] 行业BL锁控制趋势 - 三星在最新One UI 8系统中移除开发者选项的"OEM解锁"开关 国际大厂与国产品牌均加强BL解锁控制[8][9] - BL锁功能类比汽车起动电机的智能检测系统 确保仅原厂系统可启动 解锁后用户可获得系统最高控制权 包括刷入第三方系统[10][12][14] - 早期Android依赖刷机改善体验 如今随着系统完善和生态化 刷机从功能性需求转变为小众爱好[16][20][26] 刷机行业演变 - MIUI最初为Google Nexus HTC 摩托罗拉 三星 联想等品牌适配系统 2010年发布首版 2018年完全停止第三方品牌适配[22][23] - 当前刷机教程存在高风险 部分教程不区分系统版本和底层 缺乏操作逻辑解释 易导致手机变砖[27] - 智能手机与生活深度绑定 99%资产支付和社会服务依赖手机 解锁BL会绕过锁屏密码 生物识别等安全措施[32][33] 安全风险与厂商措施 - 解锁BL后数据可被直接拷贝 包括支付账户和明文密码 存在被植入系统底层工具进行诈骗的风险[34][36][37] - 厂商通过ADB全屏警告 强制插卡激活和严格BL解锁程序加强安全 解锁后强制清空数据但用户回锁意识不足[38][40][42] - 索尼采用IMEI识别码官网申请解锁码方式 在保证安全性同时满足专业用户需求[47][48]
看完这36条心法,就读懂了雷军
搜狐财经· 2025-07-26 14:29
雷军创业历程 - 18岁受《硅谷之火》启发立志创立伟大公司[8][9] - 1991年加入金山成为第6号员工,主导WPS研发[11][12] - 1995年"盘古"办公套件失败后通过站柜台洞察需求开发《电脑入门》《金山影霸》扭转局面[12][13][14][15] - 2010年创立小米,初期通过每天发300帖招募首批100名MIUI用户[21][22] 小米发展关键节点 - 2011年小米手机1发布即售罄30万台,网站因抢购宕机[25][26] - 2015年遭遇销量下滑、供应链危机的"死亡螺旋"[33] - 通过文化凝聚力实现深V反弹,2017年重回增长[35][36] - 2021年宣布造车,950万用户拥有5件以上小米设备构成基础用户群[85][86] 创业方法论 - "铁人三项"模式: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24] - 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50] - 爆品三要素:工业化生产、大众定价、体验创新[87][88][89] - OKR机制确保战略聚焦,11年引入目标管理[58] 产品哲学 - "第一把扳手"理论:简化复杂工程找到核心切入点[30] - 最优解思维:每个技术世代存在产品设计的最优解[63] - 口碑优先策略:允许部分产品为口碑牺牲销量[69] - 工程师文化:支持疯狂想法,包容失败[74][76] 行业洞察 - 互联网本质是商业准则在新技术下的极致放大[49] - 中国制造业需效率革命解决"好与便宜"矛盾[92][93][94] - 爆品模式可复制到所有行业重新做一遍[91] - 从低频转向高频是经营者核心追求[72]
小米集团20260626
2025-06-26 15: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能手机、家电、汽车 - 公司:小米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小米集团发展历程 - 小米集团成立于 2010 年 4 月,2018 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从硬件生态圈建设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3] 主营业务 - 包括智能手机、IoT 与生活消费用品、智能汽车业务,以及基于前两者衍生的互联网服务,共同构成整体生态系统 [5] 2024 年财务表现 - 实现营业收入 3,659 亿元,利润约 237 亿元,同比增速达 35.4% [2][6] 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 2024 年全球出货量约 12.23 亿部,同比增长约 7%;中国大陆出货量约 2.85 亿部,同比增长约 4% [7] - 全球市场由苹果和三星引领,前五大公司为苹果、三星、小米、传音和 OPPO,占比 67%;中国市场主要由国产品牌占据,前五大公司为 vivo、华为、苹果、OPPO 和荣耀,占比 78% [7] AI 技术对智能手机行业影响 - AI 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手机行业重要驱动因素,生成式 AI 优化升级提升用户体验,推动 AI 手机渗透率提升 [8][9] 小米自研与高端化成果 - 从软件到硬件多环节自主研发,自小米 10 系列突破高端机型市场,ASP 显著提升,2020 年以来毛利率最高达 15%左右 [10] - 2024 年出货量达 1.69 亿部,同比增长 15%,平均单价从 973 元提升至 1,137 元 [10] 小米手机品牌矩阵与市场定位 - 旗下有小米、红米和 POCO 三个子品牌,小米定位高端旗舰,红米走性价比路线,POCO 针对海外市场 [12] 小米手机高端市场表现 - 2024 年在中国大陆 4,000 - 5,000 元价位段市占率达 24.3%,排名第一;5,000 - 6,000 元价位段市占率为 9.7% [13] 小米手机硬件与自研成果 - 硬件性能处于行业前列,2025 年 5 月发布的小米 S Pro 采用自研芯片玄武 O1 等先进技术 [14] - 操作系统从 MIUI 发展到澎湃 OS,实现人车家全生态打通和多设备融合 [15] - 2025 年 5 月发布自研手机芯片玄武 O1 及手表芯片玄武 T1,截至 4 月底自研技术投入达 135 亿元 [16] 小米家电业务发展情况 - 家电业务在收入和利润中占比渐重,预计 2025 年整体规模超 500 亿元,白电业务增长迅速 [2][17] 小米白电市场表现与潜力 - 2024 年收入规模约 180 亿,2025 年预计接近 300 亿,增速 60% - 70%,国内空调市场占有率预计达 10%,冰洗产品超 5% [18] 小米应对中高端消费市场挑战情况 - 2025 年份额和价格提升节奏未受太大影响,主要抢占二线品牌和线上长尾白牌份额 [19] 小米白电市场发展方向 - 包括主流价格带突破和线下渠道扩展,2025 年四季度 ASP 同比增长约 30%,线下渠道待进一步拓展 [20] 小米海外家电业务前景 - 中长期有扩张基础,但需关注产能组织情况,一两年内非主要成长点,长期可通过消费电子带动传统消费电器 [21][22] 小米家电领域竞争优势 - 体现在生态系统和互联网思维,能兼容传统家电品牌,实现高性价比,线下渠道效率高,有 20%以上竞争空间 [23] 小米汽车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 2021 年宣布造车,2024 年推出首款车型小米 SU7,全年交付量 13.9 万辆,占该价位乘用车增量贡献比例达 30% [24] 小米汽车未来发展战略 - 基于高端化和全球化,通过新零售方式布局,计划 2025 年国内扩展到 2 万家门店,中期海外布局 1 万家门店 [26] 小米汽车成功关键因素 - 包括高端化和智能全球化战略、新零售销售、研发供应链投入,雷军带队研发,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 3,000 人 [29] 小米汽车交付渠道建设 - 采用“一加 N”模式,截至 2025 年 5 月在全国 82 个城市开设近 300 家门店,6 月计划再增加 37 家 [30] 小米纯电 SUV 市场表现预期 - 对标 Model Y,预计各方面性能领先竞品,2026 年单月销量可达 3 - 4 万辆 [31][32] 小米汽车产能及毛利率预期 - 预计 2026 年满产交付水平 60 - 70 万辆,若不新增产能,明年将迎毛利率爆发周期,三期产能筹划中 [33] 小米集团盈利与投资意见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快速增长,2025 年净利润 430 亿元,2026 年 570 亿元,保持推荐评级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米面临品牌趋势波动影响生态产品销售、传统供应链无序扩张损失体系效率两个风险点 [27] - 2025 年初发布的小米 SU7 Ultra 版本市场表现出色,订单量超一万,达到年内交付目标 [28]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卸任;雷军在小米之家改任董事;奥尔特曼将辞去Oklo董事长一职
搜狐财经· 2025-05-06 04:42
OPPO高管变动 -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因脱产参加高管学习计划卸任,高级副总裁段要辉直接负责中国市场[2][4] - 线下销售板块由原Reno与A系列GTM部长汤杰负责,向段要辉汇报[4] - 2024年1月段要辉升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后分管中国区,刘波曾向其汇报[4] 荣耀高管变动 - 赵明卸任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和西安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5] - 北京公司董事长由方飞接任,西安公司由刘洋接任[5] - 赵明因身体原因辞去CEO职务,董事会决定由李健任CEO[5] 小米高管变动 - 雷军在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6] - 小米集团副总裁、CMO许斐新任小米国际市场部总经理[7] - 许斐2007年加入谷歌,2010年加入小米,担任过MIUI团队产品负责人,2024年5月8日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兼CMO[7] 蚂蚁集团高管变动 - 蚂蚁集团旗下OceanBase宣布CTO杨传辉担任AI战略一号位[8] - 新设AI平台与应用部、AI引擎组,推进"DATA×AI"平台搭建与应用开发[8] 中手游高管变动 - 中手游科技集团委任资深游戏人王春叶为联席首席执行官,任期3年[9] 苹果高管变动 - 苹果公司副总裁Mark Rogers计划离职,其在公司任职27年,负责全球企业客户销售和西欧市场[10] - 人工智能负责人约翰·贾南德雷亚不再负责机器人部门,由约翰·特努斯负责机器人硬件开发[11] - 全球事务和音乐部门进行管理层改组,Apple Music将设两名联席主管向Oliver Schusser汇报[12] 英特尔高管变动 - 英特尔CEO陈立武精简领导团队,网络芯片主管萨钦-卡蒂升任首席技术官兼人工智能主管[13] - 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芯片组以及个人电脑芯片组将直接向CEO汇报[13] Meta高管变动 - Meta Platforms董事会新增两名成员,规模扩大至15人[14] Oklo高管变动 -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辞去Oklo董事长一职,由CEO兼联合创始人德维特接任[15] 恩智浦高管变动 - 恩智浦现任CEO Kurt Sievers将于10月28日退休,由Rafael Sotomayor接任[16] Discord高管变动 - 动视暴雪前高管Humam Sakhnini被任命为Discord首席执行官[17] - 联合创始人Jason Citron转任CEO顾问,Stanislav Vishnevskiy继续担任首席技术官[17] 华纳音乐高管变动 - 华纳音乐集团任命Armin Zerza为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18][20] - 现任首席财务官Bryan Castellani将任职至5月5日后担任顾问[20] Quantum Computing高管变动 - Quantum Computing Inc CEO William McGann将于5月12日离职,由Yuping Huang接任临时CEO[21] DXC Technology高管变动 - DXC Technology任命William Pieroni为保险软件及业务流程服务全球战略与增长领导人[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