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服务

搜索文档
德勤上调香港今年IPO集资至2500-280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5:40
德勤指,展望最后一个季度香港新股市场将维持强劲势头,,将超越早前资本市场服务部为香港新股市 场2025年全年表现所作的预测。根据港交所目前正在处理超过230宗的上市申请,并有超过5宗超大型规 模集资,包括 A+H 的项目,预料今年全年香港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集资2500-2800亿港元,集资额 较今年6月中预测的2000亿港元,上调25-40%。除了以 A+H 的新股为主导外,医疗及医药公司、特专 科技公司和消费板块的公司上市也会成为市场的亮点。 格隆汇9月23日|德勤9月22日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受惠于期 内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以新股集资额计算,港交所将继续夺得全球新股集资排名的冠军。上海证券交 易(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则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位。 德勤预计,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将有66只新股(IPO)上市集资1823亿港元,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 47%,而集资额由去年同期的556亿港元上升228%,预计今年前9个月将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包括5 只 A+H 新股及1宗从 A+H 上市公司分拆出来的上市项目,另有4只大型新股上市,包括1只以同股不同 权 ...
中企赴美上市面临变数!纳斯达克拟提高中资企业IPO募资门槛
智通财经· 2025-09-04 14:46
近年来,越来越多亚洲小型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以在海外融资。根据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3月发 布的报告,目前共有超过280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约1.1万亿美元。然 而,大型中资企业的数十亿美元级IPO近年来几乎消失,小型公司成为赴美上市主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赴美IPO平均募资规模仅为5000万美元,远低于2021年的3亿美元以上。这 也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并引发美国监管层持续关注。 近些年来,纳斯达克一直在逐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及IPO的监管力度。早在2020年5月,纳斯达克就提出 针对"限制性市场"企业IPO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并在2021年10月获SEC批准实施。该新规主要针对中国 公司,规定这类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开发行规模需达到至少2500万美元,或占公司证券总价值的 25%。本次纳斯达克新规中提出的2500万美元最低募资标准,正是沿用了2020年规则修订中确立的门 槛。 纳斯达克拟收紧IPO规则并加快退市流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纳斯达克集团周三宣布,拟对小型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的上市及持续交易规则进行大幅调整,以保 护投资者免受市场剧烈 ...
券商上半年业绩亮眼:营收净利双增,自营稳居首位,经纪业务涨幅最大
观察者网· 2025-09-02 02:19
整体业绩表现 - 全行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 同比增长23.47% [2] - 全行业实现净利润1122.8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0.37% [2] - 150家证券公司中有128家实现盈利 占比高达85% [2] 业务收入结构 - 自营业务稳居第一大收入来源 贡献营业收入39.93% [2] - 经纪业务收入达764.1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6.02% 收入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30.44% [2] - 利息净收入 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分别贡献营业收入10.45% 6.62%和4.52% [3] -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平均净佣金率为万分之2.15 延续下降趋势 [2] 资产管理业务 - 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9.35万亿元 同比微升0.93% [4] - 集合资管计划和公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3.74% 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4] - 单一资管规模降至3.08万亿元 同比减少8.33% 占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4] 财富管理业务 - 行业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同比增长23.88%至3.8万亿元 [4] - 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25.11%至32.41亿元 [4] -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证券公司增至30家 [4] - 25家证券公司获批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 11只证券公司资管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4] 投行业务 - 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通过股权融资7350.81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4.6倍 [5] - 服务33家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IPO登陆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 实现融资197亿元 [5] - 三大板块IPO企业家数和融资金额分别占IPO总额64.71%和52.63% [5] - 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债券融资2.84万亿元 同比增长17.65% [5] - 承销科技创新债券金额合计3813.91亿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6.48% [5] 国际化业务 - 内地证券公司设立36家境外子公司(其中35家在香港) 总资产达1.64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20.45% [6] - 境外子公司参与服务40家企业登陆港交所 融资金额达1081亿港元 [6][7] - 证券公司跨境业务期末存量9481亿元 同比增长21.37% [7] - 承销10只"一带一路"债券 合计金额79亿元 [7] - 全行业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外资控股11家 外资独资5家) [7] - 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532.8亿元 净资产合计296.3亿元 同比分别增加10%和6.96% [7] - 外资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43.6亿元 净利润合计7.1亿元 同比分别增加19.88%和5.8倍 [7]
中金公司:上半年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合计21单,融资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8-29 12:13
全球IPO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合计21单 融资规模111.44亿美元 排名市场第一 [1] - 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13单 主承销规模28.66亿美元 包括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项目 [1] - 作为全球协调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20单 主承销规模23.83亿美元 排名市场第一 [1] - 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20单 主承销规模11.83亿美元 排名市场第一 [1] A股市场业务 - 作为主承销商完成A股IPO项目2单 主承销金额13.55亿元人民币 [1] - 完成A股再融资项目7单 主承销金额672.42亿元人民币 [1] 港股再融资及减持业务 - 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再融资及减持项目10单 主承销规模25.59亿美元 排名中资券商第一 [1]
香港出入境人次再创通关后新高!中小企业营商气氛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6:08
香港旅游业复苏及客流数据 - 8月9日及10日香港分别录得132万及134万人次出入境 创全面通关后新高[1] - 落马洲支线8月9日出入境25.3万人次 深圳湾管制站8月10日出入境18.8万人次 香园围管制站同日出入境11.5万人次 均创开通以来新高[1] - 暑期旺季各管制站人流较多 相关部门减少前线人员休假并灵活调配人手以维持高效服务[3] 零售及旅游业推广举措 - 本地店铺推出多样化市场推广 例如凉茶企业在港铁落马洲站还原旧凉茶铺场景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4] - 港铁与多个本地品牌合作在站内重现怀旧店铺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5] - 渡轮企业推出大熊猫品牌联合推广 旅游发展局在尖沙咀旅客中心布置大熊猫装饰及产品 大熊猫主题渡轮于8月13日正式启航[5] 中小企业营商状况 - 7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6月的41.6升至42.1 未来一个月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6] - 地产业指数从44.2升至46.2 商用服务业指数从43.5升至44.8[8]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现时动向指数维持在45.0 未来一个月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8]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首7个月共53宗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升幅超过6倍[9] - 上市企业包括泰国饮料食品公司 新加坡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氧化铝制造商等国际企业[11] - 国际企业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的战略价值[11]
六月IPO井喷,北交所成焦点
环球网· 2025-07-03 06:21
IPO受理市场概况 - 2025年6月A股IPO受理市场出现"井喷",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52家IPO,占上半年180家受理总数的84% [1] - 6月30日单日受理43家IPO,其中北交所占32家,6月26日和27日各受理18家 [1] - 与历史数据相比,2025年上半年IPO受理量180家远低于2023年同期的596家和2022年的571家 [2] IPO受理激增原因 - 政策端变化:证监会2025年3月明确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近期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1] - 日历效应:6月为IPO申报传统旺季,企业需赶在630年报数据过期前完成申报 [1] - 行业导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成为申报主力 [1]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交所IPO受理量占比显著:6月30日32/43家,6月97/152家,上半年116/180家(占全市场64%) [4] - 北交所上半年指数涨幅全球领先,成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力平台 [4] - 2025年辅导备案企业中超60%计划在北交所上市 [4] 行业分布与交易所差异 - 沪深交易所主推"双创"高科技和主板大消费两类IPO,符合要求的企业有限 [4] - 北交所因定位明确,承接了大量不符合沪深标准的"专精特新"企业 [4] 未来趋势 - IPO"受理潮"不等于"发行潮",历史上有受理后撤回案例 [4] - A股新股发行预期维持平稳向好,进入"新常态化"阶段 [4] - 市场资金和拟上市企业质量将成为影响发行节奏的关键因素 [4]
香港交易所(0388.HK):市场热度仍处高位 IPO大幅回暖贡献业绩增量
格隆汇· 2025-06-17 18:29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港股整体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 1%、+15 7% [1] - 港交所月度ADT为2103亿港元,环比-23 4%、同比+50 4% [1] - 沪深股通交易月度ADT为9061 3亿港元,环比-6 9%、同比+22 4% [1] - 沪深港通月度ADT为1474 2亿港元,环比-22 9%、同比+50 1% [1] 衍生品市场 - 期货ADV为58 6万张,环比-30 3%、同比-14 6% [1] - 期权ADV为80 5万张,环比-19 8%、同比-23 7% [1] 商品市场 - 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0 7万张,环比-19 7%、同比-8 5% [1] 一级市场 - 5月港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合计规模为558亿港元,环比+1830 4%、同比+3150 6% [1] 投资收益 - HIBOR 6个月、1个月、隔夜利率环比分别-1 86pct、-3 37pct、-4 47pct [1]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为4 33%,环比持平、同比-0 99pct [1] 国内宏观环境 - 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 50%,环比+0 50pct [1] -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 8%、47 5%,环比+0 60pct、+2 80pct [1] - 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 7%,环比+0 90pct [1] 海外宏观环境 - 美联储维持4 25%-4 50%的联邦基金利率 [1] - 美国失业率为4 20%,环比持平 [2] - CPI同比增速为2 40%,环比+0 1pct [2] 投资建议 - 公司PE为35 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98/310/32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2]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 2/28 0/26 6倍 [2]
「CR Baby」代表人物王力行出任首席执行官,华兴资本步入发展新阶段
IPO早知道· 2024-11-30 02:3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华兴资本于11月29日宣布任命联席总裁王力行为新任首席执行官,接替因个人及家庭原因辞任的谢屹璟 [3] - 王力行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对其领导能力、客户价值创造及团队管理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3][4] - 此次管理层更替被视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与创业精神传承的重要标志 [4] 新任CEO背景 - 王力行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汽车工程学士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加入华兴资本 [4] - 其主导或参与多项知名交易案例,包括美团收购摩拜、58赶集合并、滴滴快的合并、腾讯投资京东等并购案,以及快手、京东健康等港股IPO项目 [4] - 服务范围覆盖并购、私募融资及IPO,涉及企业如智谱AI、百川智能、京东物流等 [4] 公司未来战略方向 - 将持续深耕现有行业覆盖,同时加大对AI、出海、数字金融等高增长科技领域的投入 [4] - 计划巩固现有资本市场产品,拓展并购、二级市场投资及投行新业务,以支持高质量增长 [4] - 目标是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4] 公司历史与定位 - 华兴资本成立17年,业务涵盖并购、私募融资及IPO等综合金融服务 [2] - 董事会强调公司"分享开放"的文化理念及"真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原则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