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i4混动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摒弃短期效应 长城魏建军以“四化战略”勾勒差异化破局路径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06:15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提出"四化战略" 强调长期主义 回归制造本质 摒弃短期效应 [1][4] - 公司主张通过多元化技术路线和全球化布局 提升抗风险能力 实现高质量市场占有率 [4][9][15][16] 泛内燃机化战略 - 2025年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 同比增长13.5% 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6] - 通过电力赋能实现内燃机"再进化" 采用Hi4混动技术覆盖多车型 构建技术护城河 [6] - 混动技术需兼顾发动机与电机协同 技术难度高于纯电 体现复杂技术路线优势 [8] 新能源多元化布局 - 投入约200亿元研发动力电池 形成"纯电车小型化+混动车大型化"场景化战略 [8] - 纯电适合城市通勤 混动适合大型车全场景覆盖 根据不同地区需求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8][9] - 多元化技术可抵御政策变动/供应链波动/技术路线突变等不确定性风险 [9] 油电平等化理念 - 主张价值战而非价格战 确保燃油车与电动车具备同等智能化体验标准 [12] - 2015年启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研发 发动机ECU需编写数十万条代码 具备技术底蕴 [12] - 引导消费者从能源类型选择转向产品价值选择 跳出低水平价格竞争 [12] 战略全球化实施 - 全球不同市场存在能源结构/基建水平/消费习惯差异 需提供全动力技术产品 [13][15] - 在充电设施匮乏市场推纯电或偏好大型车市场推小型电动车均难以成功 [15] - 通过全球生产/多元技术/研发体系输出中国制造的技术红利和品质红利 [15] 长期主义经营原则 - 提出"四不为"原则:敬畏资本不被裹挟 重视用户不过度营销 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 爱惜产业不损生态 [16] - 将用户满意度作为唯一考核指标 严禁发布会过度夸张宣传 坚持务实作风 [16] - 汽车属于高价值耐用消费品 安全性能关乎用户生命 不容妥协 [17]
上市车企上半年业绩分化 新能源汽车成“胜负手”
证券日报· 2025-08-31 16:58
行业整体表现 - 申银万国汽车行业31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万亿元 同比增长7.93% 归母净利润860.63亿元 同比增长3.02% [1] - 行业整体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主要受益于"两新"政策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 产销和出口均实现突破性增长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1] 头部企业优势 - 营收格局呈现"头部集中、梯队分明"特征 比亚迪以3712.81亿元营收稳居第一 同比增长23.30% [2] - 上汽集团以2918.99亿元营收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3.35% 潍柴动力以1131.52亿元营收跻身千亿阵营 [2] - 长城汽车、华域汽车、长安汽车等30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 构成行业中坚梯队 [2] 盈利分化明显 - 比亚迪以155.11亿元归母净利润蝉联行业盈利榜首 同比增长18.01% [3] - 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潍柴动力盈利规模均突破50亿元 [3] - 264家上市车企实现盈利 但广汽集团、北汽蓝谷、江淮汽车等老牌车企仍陷亏损 [3] 新能源转型企业表现 - 北汽蓝谷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153.21% 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翻倍 [2] - 富特科技、威帝股份等企业营收增速超100% 受益于智能驾驶传感器和车载电子领域技术突破 [2] - 广汽集团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15% 新能源研发与产能建设投入超50亿元 处于"旧业务收缩、新业务未盈利"过渡期 [3] 零部件企业崛起 - 南方精工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9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70万元 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 [3] - 航天科技、菱电电控、正裕工业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 [3] - 零部件企业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和智能驾驶毫米波雷达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 [3] 新能源汽车产销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4]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4.3% 较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高达50.2% 连续四个月突破50% [4] 技术突破与研发 - 长城汽车形成Hi4混动技术家族 突破城市与越野场景边界 [4] - 比亚迪迭代刀片电池与DM-i 5.0混动系统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120亿元 [4]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从"电动化"向"电动化+智能化"融合转型 [4] 出口与全球化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激增75.2% [5] - 头部车企构建"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体系 长城汽车形成"10+3+N"全球化生产布局 [5] - 比亚迪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 上汽集团构建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5] 行业挑战 -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优惠政策面临退坡 部分地区已暂停汽车置换补贴 [5] - 行业"价格战"从燃油车蔓延至新能源领域 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5] - 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 挤压利润空间 [5]
拆解魏建军的全球棋局 中国汽车需坚持长线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5:15
行业现状与成就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 [1] - 核心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全栈自研,800V高压平台和5分钟快充技术量产应用,行业从跟随转向引领 [1] 行业挑战与危机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滑8%,行业利润率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 [2] - 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燃油车平均降价1.3万元(降幅6.8%) [3] - 2025年1-2月纯电动车型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17%),价格战持续加剧 [3] - 丰田2024财年净利润4.8万亿日元(同比下滑3.6%),仍为比亚迪等七家中国主流车企净利润总和的3倍 [3] 企业战略与应对 - 长城汽车2024年研发投入超110亿元,推出越野场景分级标准与混动四驱技术,单车净利润逆势提升至1.03万元 [7] - 坚持丰田精益化管理模式,强调质量优先而非短期盈利 [7] - 提出"生态出海"策略:全球化研产销体系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在日、德、美设研发中心,于俄罗斯、泰国、巴西等地建厂 [10] - 通过高端化战略和Hi4混动技术输出,推动中国汽车从"性价比"向"技术品牌"转型 [11] 全球化布局 - 长城汽车出口至170多个国家,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190万辆 [8] - 强调诚信经营与合规底线,尊重当地文化,避免无序降价策略波及海外市场 [8][11] - 针对非洲等市场需求多样性,推进纯电、混动、燃油多路线研发 [11] 长期发展观点 - 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增量见顶背景下单纯销量扩张模式失效 [7] - 反对无底线降价和资本过度裹挟,强调盈利造血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5] - 提出汽车产业需拼技术、供应链和全球化能力,出海需注重长远利益而非短期投机 [8][11]
清醒者魏建军与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觉醒
新浪财经· 2025-05-24 09:50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市场,但存在内卷式竞争、虚假宣传、过度追求规模忽视盈利等问题 [1]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3%,经销商亏损比例达41.7% [5] - 2024年1-8月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蒸发1380亿元 [9] 政策监管动向 - 国家发改委2025年5月发布整治汽车行业"虚假宣传""价格战"等乱象的通知 [3] - 工信部要求车企标注智能网联技术局限性,市场监管总局强化新能源汽车一致性监管 [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9] 行业乱象分析 - 部分车企将新车登记为二手车销售,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新车质保 [5] - 造车新势力通过集中上牌、虚假出口等手段虚增销量,2024年导致上游37家供应商18亿元坏账 [5][6] - 零部件企业为配合主机厂压价将研发投入压缩62%,关键专利失效 [6] 长城汽车差异化战略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毛利率提升至19.51% [11] - 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2024年达104亿元占营收5.2% [11] - 聚焦高价值产品如坦克、山海炮,Hi4混动技术实现超低馈电油耗 [11] 技术创新实践 - 投资50亿元建设哈弗技术中心,进行极端环境测试 [7] - 自主研发4.0T V8发动机打破海外垄断,Hi4-T混动架构通过10万公里"三高"测试 [11] - 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坚持"人机共驾"原则 [11] 供应链生态建设 - 构建"森林生态体系",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系统等多个领域 [13] - 孵化毫末智行、蜂巢能源等子公司,后者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 [13] - 业务板块间实现共生共享,资源信息高效协同 [14] 行业转型方向 - 产业链需从"大而散"转向强协同,主机厂年度降本压力导致2024年超200家中小供应商停止供货 [13] - 魏建军提出"全行业审计"倡议被纳入发改委整治措施 [16] - 新能源补贴精准退坡终结"骗补"灰色空间 [16]
长城汽车(601633):2024年年报点评:高端化成效显著,硬核技术驱动科技平权
国海证券· 2025-03-31 12: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4年年报业绩亮眼,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竞争力强、电动智能技术储备深厚,出口销量向好盈利确定性高,未来业绩指标有望持续向好 [9][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近1个月、3个月、12个月长城汽车相对沪深300表现分别为4.8%、 -0.9%、15.7%,沪深300为 -0.1%、 -1.2%、9.9% [3] - 当前股价26.10元,52周价格区间21.55 - 33.34元,总市值223,485.30百万,流通市值161,660.13百万 [3] 业绩情况 - 2024年总营收2022.0亿元,同比 +16.7%;归母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 +80.8%;扣非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 +101.4% [6] - 2024年汽车销量123.5万辆,同比 +0.4%,单车均价16.4万元,同比 +2.3万元;单车净利润1.0万元,同比 +0.5万元;单车扣非归母净利润0.8万元,同比 +0.4万元 [9] - 2024年毛利率19.5%,同比 +1.4pct,国内/海外毛利率分别为19.9%/18.8%,同比分别 +4.4pct/ -7.3pct [9]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9%/2.4%/4.6%/0.1%,同比分别 -0.3pct/ -0.4pct/ -0.1pct/ +0.1pct [9] 海外市场 - 2024年出海销量45.4万辆,续创历史新高,同比 +45%,其中哈弗出口33.8万辆,同比 +51%,坦克出口4.8万辆,同比 +101% [9] - 在7个国家、13个区域设研发分支机构,在泰国、巴西等地建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在多地拥有多家KD工厂,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 [9] - 2024年国外收入802.6亿元,占比达四成 [9] 电动智能技术 - 2024年新能源销量32.2万辆,同比 +25.7%,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44.0% [9] - 构建覆盖全场景的Hi4混动技术,布局Hi4、Hi4 - Z、Hi4 - T三款动力构型,2025年3月26日发布长城重卡Hi4 - G技术 [9] - 2024年推出新一代智驾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建立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新一代AI数据智能体系和九州超算中心 [1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2534、2876、3075亿元,同比增速为25%、13%、7% [11][12]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7.7、181.9、195.0亿元,同比增速为24%、15%、7% [11][12] - 预计2025 - 2027年EPS为1.84、2.12、2.28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估值分别为14.2、12.3、11.5倍 [11][12]
长城汽车2024年报解析:长期主义的“造血”逻辑与生态竞争力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03-29 02:2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分水岭,长城汽车逆势增长,以技术纵深、品类创新与全球化生态构建可持续“造血”能力,为中国车企转型提供新范式,其年报是关于“如何穿越周期”的战略演示,启示行业真正的竞争力源自对核心能力的坚守与对用户价值的敬畏 [1][8] 长城汽车2024年经营业绩 - 全年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毛利润394.49亿元,同比增长25.47%;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新能源车型销量32.22万辆,同比增长25.65% [1] - 毛利率逆势提升至19.51%,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 [2] 长城汽车“造血”能力的三大核心策略 高价值产品结构升级 - 2024年坦克品牌销量23.22万辆,同比增长42.57%,魏牌均价超25万元,坦克700 Hi4 - T、魏牌高山等高端车型终端价格较竞品溢价10% - 15% [2] - Hi4混动、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等核心技术拉动新能源车型实现技术溢价变现 [2] 极致成本控制 - 关键部件自研比例超50%,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1.24%,徐水智慧工厂自动化率超50%,单台制造成本大幅降低,2024年终端平均折扣率仅3.8%,远低于行业8.5%的均值 [3] 财务纪律 - 全年研发费用绝对额增加12.3亿元,但研发费用率控制在5.17%,累计专利授权量突破1.2万件,拉动子公司估值攀升,毫末智行估值约90亿元,蜂巢能源估值达620亿元 [3] 长城汽车技术纵深表现 混动技术破局 - Hi4混动架构实现“全工况效率最优”,解决用户痛点,将四驱性能下放至20万元级市场,2024年Hi4车型销量占比超60% [4] 智能化务实路线 - Coffee Pilot智驾系统聚焦高频使用场景,2024年用户智驾使用率达96%,基于端到端大模型SEE迭代,事故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越野市场统治力 - 2024年长城越野车销量同比增长40%,市占率稳居50%以上,坦克SUV累计销售23.10万辆,同比增长42.12%,坦克300将硬派越野推向大众消费 [5] 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 销售与收入增长 - 2024年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海外累计销量超180万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9.7%,增长5.9个百分点 [7] 高价值生态输出 - 魏牌高山、坦克700 Hi4 - T等车型海外批量交付,海外售价较国内溢价8% - 12%,海外业务毛利率18.76%,单车利润较行业均值高15%,计划2026年欧洲本地化生产 [7] 文化融合与品牌升维 - 通过赞助赛事、参与公益项目绑定品牌形象,海外社交媒体话题用户生成内容超50万条,形成自发传播效应 [7] 长城汽车转型逻辑与启示 转型逻辑 - 构建“混动 + 纯电 + 氢能”三轨并行技术路线,研发投入连续3年超百亿,在氢能、智能化领域有成果,为关联产业开辟新增长点 [8] - 将既有优势转化为智电时代“新壁垒”,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为长期投入提供弹药 [8] 核心启示 - 技术是抵抗风险的根本,短期规模扩张无法替代长期研发投入 [8] - 细分市场是差异化的突破口,应在垂直领域建立绝对优势 [8] - 全球化需超越“低价竞争”,技术输出与文化融合是高价值出海必经之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