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PT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报道称马斯克旗下xAI按2000亿美元估值融资100亿美元,马斯克否认
搜狐财经· 2025-09-20 02:15
今年3月,马斯克宣布xAI与他的社交网络X合并,该全股票交易为xAI定价800亿美元,为社交媒体公司 估值330亿美元。马斯克在2022年以约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并随后改名为X。 马斯克在5月份表示他打算购买100万颗AI芯片。本轮融资所得资金中,大部分可能会用于建设数据中 心,这些数据中心需要配备英伟达和AMD的GPU,以开发下一代AI技术,同时还要招聘高昂的人才。 目前,该公司正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建设一个大型AI计算机集群。 另外,特斯拉董事会本月早些时候请求股东批准一份新的薪酬方案,可能价值高达9750亿美元。马斯克 则表示,他不支持xAI与特斯拉合并。 xAI一直饱受争议,其聊天机器人Grok曾因赞美希特勒并攻击犹太人而引发批评,受到质疑。此外,外 界普遍认为,Grok的能力和用户规模落后于Anthropic的Claude和OpenAI的GPT模型。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网易科技) 当地时间周五,据CNBC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的xAI正在从投资者那里筹集100亿美元,本轮融资 对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估值达到2000亿美元。此次融资是在马斯克筹集100亿美元债务和股权后的 几周内进行的,当时估 ...
化工巨变前夜!AI智能体杀入实验室,6大赛道正被重塑
材料汇· 2025-08-11 15:38
AI for Science成为未来研究升级的重要路径 - AI4S已成为科学研发领域"新范式",进入加速发展期,作为继实验、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之后的"第五范式",利用深度学习解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核心难题[7] - AlphaFold2模型在2020年破解蛋白质折叠难题,2024年其发明者获诺贝尔化学奖,最新AlphaFold3能预测蛋白质、DNA、RNA及药物分子相互作用,加速生物研究速度5%-10%[8] - AI发展历经70多年,从符号主义到深度学习阶段,现能对"未知"进行判断、模拟和自我修正,在应用端具备更高落地价值[7] AI4S发展衍生新的合作状态 - 当前商业模式包括合同研究组织(CRO)服务模式和内部研发模式,前者提供定向服务收取费用,后者自建平台通过许可或产业化获利[14] - 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初创型AI4S平台或与大学团队合作弥补数据和技术短板,承担工程化生产和推广环节[14] - 合作研发模式可快速启动降低初期成本,内部研发投入大但完全掌控技术路线,未来大型机构可能采用混合模式[19][20] 国内AI发展向应用落地推进 - 中国AI政策呈现体系化特点,通过国家规划整合算力、数据和人才资源,如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22] - 2025年政策加大应用端推进,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27] - 大型化工集团成立AI/数智化事业部引进顶尖人才,如中国中化招聘要求具备谷歌、微软等AI部门工作经历[28][29] AI应用从行业痛点突破 - AI4S应用以高效为核心驱动,解决长研发周期、高成本问题,如AlphaFold2将蛋白质结构解析从年缩短到分钟[33][34] - 创新是AI在化工应用主旋律,关注菌株筛选、新型材料、农药开发等六个方向,如神经网络优化发酵培养基使产量提升63.33%[37][42] - 优化生产和资源调配是AI逐步兑现领域,如"AI+机器人"巡检系统在有毒环境下检测正确率达99.99%[62][63] AI4S多行业应用差异明显 - 高质量数据及应用将拉开企业差距,AI领军者企业投资回报率达39%,其他企业仅25%[83][84] - 大模型不完全适配化工专业化领域,需选择垂直AI方案,缺乏行业上下文会使工人绩效下降19%[89][90] - AI布局需硬件同步跟进,如高性能算力设施、数据存储与传输基础设施等[94][96] 投资建议 - 关注晶泰科技,全球AI制药与材料科学领军者,累计加速100多条新药管线,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87%[98][100][101] - 中控技术为化工企业部署AI监测系统实现超前预警[63][65] - 志特新材在AI辅助材料研发方面有布局[97]
限制AI的不是芯片是电力,听听谷歌前掌门怎么说
36氪· 2025-08-08 00:53
AI与电力需求 - 谷歌前CEO施密特提出AI能力被严重低估 限制AI发展的核心瓶颈是电力而非芯片 [1] - OpenAI与Oracle合作扩建Stargate数据中心集群 新增4.5GW电力容量 相当于五座核电站出力或中等省份用电峰值 [4] - Stargate被定义为"AI发电厂+超级大脑总部" 是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核心 采用德州独立电网并整合风电/光伏/天然气 [6][7] 行业战略布局 - OpenAI从AI模型公司向电力科技巨头转型 计划在密歇根/威斯康星等能源富集区复制Stargate模式 并拓展至欧洲市场 [7] - 中国通过"东数西算"战略提前布局 商汤/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企业已建立超万卡AI集群及区域智算节点网络 [8] 中美能源对比 - 美国AI发展需新增92座大型核电站电力 但过去30年仅建两座 核能难以满足需求 [10] - 中国电力扩张速度是美国的2-3倍 拥有大规模电气化优势 美国网友担忧本土能源发展滞后 [11] 技术设施升级 - 4.5GW电力容量超过多国智算中心总和 OpenAI通过深度绑定能源资源建立"电力护城河" [4][7] - 数据中心成为能源行业新增长点 1吉瓦级数据中心将重塑能源需求格局 [11]
揭秘:OpenAI是如何发展出推理模型的?
华尔街见闻· 2025-08-04 07:02
文章核心观点 - OpenAI的ChatGPT成功被视为一次意外收获 公司真正的长期战略是开发具备推理能力的通用AI智能体(AI Agents) 其技术突破源于数学推理研究[1][2][3] - 公司通过结合大语言模型、强化学习和测试时计算三大技术 实现推理能力飞跃 关键突破内部代号为"Q*"或"Strawberry"[4][5] - 基于新方法开发的o1推理模型在2024年秋季问世 该模型使OpenAI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获得金牌[3][6] - 公司面临Google、Anthropic、xAI和Meta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追赶 行业竞赛焦点在于谁能率先实现通用AI智能体愿景[9] OpenAI技术发展路径 - 数学领域被选为推理能力研究的起点 因为数学是纯粹逻辑和推理的试金石 2022年MathGen团队专注训练AI模型解答高中数学竞赛题[2] - 从语言处理到逻辑推理的跨越通过三大技术结合实现:大语言模型提供知识基础 强化学习通过奖惩机制优化决策 测试时计算允许模型反复验证思考步骤[5] - 新技术催生"思考链"(Chain-of-Thought)方法 模型展示完整解题思路而非直接输出答案 研究员观察到模型具备回溯错误和情绪化反应的特征[6] 推理能力的技术本质 - 公司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定义推理为"有效消耗算力得到答案"的过程 强调功能实现而非形式模仿[7] - 研究文化采用自下而上模式 团队只需证明想法突破性即可获得GPU和人才资源支持 这种机制保障了对AGI使命的长期投入[7] - AI推理与人类思考的关系被类比为飞机与鸟类飞行 不同机制可实现相同甚至更强大的结果[7] 未来发展方向 - 当前AI智能体擅长定义明确的可验证任务(如编程) 但在处理主观性任务(如停车位选择或旅行规划)时仍存在瓶颈[8] - 核心挑战在于缺乏训练主观任务的数据 公司已开发新的通用强化学习技术训练模型处理无标准答案的问题[8] - IMO金牌模型采用多智能体协作机制 同时探索不同解题路径后选择最优解 这代表未来AI演进方向[8] - 终极目标是开发能处理互联网任何事务并理解用户偏好的超级智能体 所有研究均指向该方向[8] 行业竞争格局 - OpenAI曾为AI行业绝对引领者 但目前面临Google、Anthropic、xAI和Meta等对手的强势竞争[9]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实现"智能体未来"的时间赛跑 关键在于能否在被超越前率先达到技术终点[9]
深度|OpenAI 多智能体负责人:许多人正在构建的产品并未真正遵循Scaling Law,最终都会被所取代
Z Potentials· 2025-07-20 02:48
多智能体与游戏AI研究 - OpenAI开发的Cicero系统在《Diplomacy》游戏中达到人类玩家前10%水平,并通过AI反哺训练使开发者Noam Brown成为2025年世界冠军[3][4] - Cicero采用27亿参数的小型语言模型,开发过程中发现更大模型能显著提升性能[8] - 多智能体研究不仅关注博弈策略,更探索如何扩展模型推理时间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以解决复杂问题[55] AI推理范式演进 - 测试时计算成为下一代AI核心能力,模型思考时间从15分钟向更长周期扩展带来数量级性能提升[32][34] - 系统一(直觉)与系统二(推理)能力需协同发展,模型规模扩大后推理性能呈现涌现特性[15][16] - OpenAI通过o系列模型验证推理范式,o3已具备网页浏览和深度研究能力,性能持续迭代[11][26] 数据效率与算法改进 - 当前AI数据效率显著低于人类,算法改进是提高数据利用率的关键方向[38][39] - 强化学习微调(RFT)可针对性优化模型,收集的数据对未来模型迭代仍具价值[30] - 预训练模型需结合中训练和后训练才能实用化,纯预训练模型表现欠佳[88][90]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 - 自对弈在两人零和游戏(如围棋)中有效,但在多人非零和场景面临目标函数设计挑战[66][69] - 模型路由等辅助结构可能被扩展范式取代,开发者需警惕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架构淘汰风险[26][28] - OpenAI采用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实验的策略,区别于传统实验室的小型分散研究模式[40][41]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Codex编程助手可独立完成代码提交,未来将覆盖从问题提出到PR审核的全流程[43][51] - 虚拟助手成为继软件开发后的重点应用领域,AI对齐需求使其可能超越人类表现[52] - 生成式媒体(Sora)与推理模型形成技术矩阵,推动商业订阅增长[71] 前沿研究方向 - 显式建模其他智能体的必要性存疑,大规模模型可能自发形成心理理论能力[64] - 万智牌等超复杂不完美信息游戏暴露现有AI方法的局限性,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待解[99][100] - 生物模拟器开发被视为突破药物研发瓶颈的关键路径,需跨学科协作[86]
Meta又来抢人!华人科学家被3亿年薪挖走,OpenAI快被薅秃了
搜狐财经· 2025-07-13 15:25
人才争夺战 - Meta从OpenAI挖走两名核心研究员Allan Jabri和Lu Liu 其中Lu Liu是4o图像生成团队的华人博士 刚开发出吉卜力画风爆款功能 [3] - Meta已累计挖走11名华人AI专家 其中9人来自OpenAI 其余来自谷歌DeepMind和苹果 [3] - 传闻Meta为华人科学家提供"4年3亿美金"总包 第一年可解锁1亿美金 远超行业50%的常规涨薪幅度 [5] - OpenAI去年营收37亿美金 但股权激励支出达44亿美金 薪酬压力显著 [5] - OpenAI近期反击性招聘4名人才 包括Meta工作9年的Angela Fan和xAI团队成员 但被评价为"边角料"级别 [8] 收购与技术竞争 - OpenAI原计划30亿美金收购估值12.5亿美金的Windsurf 但被谷歌以24亿美金技术授权费+挖走核心团队的方式截胡 [6] - 微软以违反合作协议为由 动用否决权阻止OpenAI收购Windsurf 合同显示微软对重大并购有实质控制权 [6] - OpenAI面临技术迭代压力 GPT-5多次跳票 而谷歌Gemini Meta Llama和xAI持续更新 领先优势缩小 [7] 公司治理与战略矛盾 - OpenAI存在"身份危机" 从非盈利组织转向利润上限的PBC公益公司 但被微软合同条款限制 [7] - 微软与OpenAI合同含"AGI条款":若OpenAI实现AGI且利润超1000亿 微软将失去模型独占权 现正试图弱化该条款 [7] - Meta通过高薪挖人反映其AI战略焦虑 从LLaMA到SAM模型多次落后 试图用资本换时间 [6][8] 行业趋势与人才市场 - AI行业竞争演变为资本军备竞赛 Meta为华人科学家余家辉开出1亿美金年薪 相当于20架波音737价值 [8] - 华人科学家成为争夺焦点 Meta挖走的11名华人中有9名来自OpenAI 显示中国培养的AI人才具备全球竞争力 [9] - 行业薪酬结构失衡 小公司难以参与竞争 大公司面临成本压力 类似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薪资膨胀现象 [8]
机器人硬件不值钱,有价值的是大脑部分
雪球· 2025-02-27 08:17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德国公司购买宇树机器人并植入ChatGPT后训练,基础款售价23000欧元,训练后5级版本售价59900欧元 [2] - 未来机器人本体可能免费提供,硬件将标准化,核心价值在于大脑模型差异 [3] - 当前市场关注硬件如丝杠、减速器、传感器,但长期将转向大脑模型差异化 [3] - 头部公司集中精力开发大脑模型算法,本体选择代工方案,如腾讯、智元、银河通用 [3] 机器人大脑技术发展 - 小脑运动控制由头部厂商自研,大脑大模型短期不会由宇树开发 [3] - 国内大脑硬件多采用英伟达芯片,软件模型基于GPT,国产大脑方案存在投资机会 [3] - 天准科技发布星智001大脑控制器,基于英伟达Jetson Orin平台,对接智元机器人 [4] 行业技术路线 - 大脑和小脑融合趋势明显,视觉语言动作统一到大模型中 [3] - 小脑方向近期受关注,但运动控制仍以头部厂商自研为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