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09863.HK)百万台量产启示:一场技术、用户和全球化的品牌跃升
格隆汇· 2025-09-28 10:16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下线 不到一年实现从50万到100万的跃升 刷新中国新势力车企百万量产记录 [1] - 公司通过规模效应、全域自研和全球化布局实现三重价值跃迁 构建可持续增长模式 [2][3][4][5][12] 量产规模与盈利表现 - 2025年1-8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台 持续领跑中国新势力销量榜 月销量连续6个月稳居榜首 [2]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 同比增长174% 毛利率跃升至14.1% 净利润0.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规模优势带来成本摊薄效应 形成行业竞争壁垒 为冲击更高盈利目标提供底气 [2]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 核心零部件自研率超过65% 涵盖电池包/电机/电控/智舱/智驾等关键部件 [3] - 通过垂直整合实现部件成本把控 将激光雷达成本压缩至12万元级车型 较同级车型更具成本优势 [3] - 销售费用率仅5.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体现高效的技术普惠模式 [3] - 量产200kW油冷电驱技术 提升效率与续航 CTC2.0技术改善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 [7] 全球化扩张进展 - 海外渠道突破600家门店 其中欧洲市场达550家 7月单月欧洲订单突破4000台 [5] - 与Stellantis集团强强联合 加速海外市场渗透 推动本地化生产计划 [5][12] - 全球化布局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打造逆势增长价值样本 [5] 产品战略与用户运营 - 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 C系列满足家庭需求 B系列针对年轻智能时尚需求 [8] - C11累计销量超27万台 C10上市17个月交付量突破16万台 连续4个月居新势力中型SUV榜首 [8] - B10上市次月交付超万台 累计销量超6万台 B01上市37天交付破万台 创最快交付记录 [8] - 通过OTA升级持续服务老车主 辅助驾驶功能全面免费 构建高粘性用户生态 [9][10] - 定位"车圈优衣库" 实现越级配置下放 解决续航焦虑等用户痛点 [7] 未来增长驱动 - B系列持续火爆 C系列改款增强竞争力 Lafa5集多项领先技术 计划四季度国内上市 [12] - D19豪华旗舰SUV定位30万级 推动产品向高价值迈进 [12] - 推进欧洲本地化生产 通过技术输出和本地化运营开拓国际市场 [12]
比亚迪第三代客车平台发布!首款C11车型有多强大?
新浪财经· 2025-09-16 06:53
行业现状与痛点 - 纯电动公交已近乎100%电动化 但座位客车电动化率未突破30% 主要因续航不足、安全疑虑及整体体验不及燃油车 [1] - 行业存在充电设施不足、续航焦虑等痛点 [3] 比亚迪电动客车发展历程 - 2009年通过收购长沙三湘客车厂获得客车生产资质 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大巴K9(e-BUS平台1.0)实现从0到1突破 [2] - 创新"深圳模式"(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 2011年K9在大运会实现规模化运营 最远行驶里程突破59万公里 [2] - 2017年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公交全面电动化城市 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1.6万辆 商业模式推广至全球70多国400多城 [2] - 新能源客车销量超16.5万台 出口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2] e-BUS平台3.0技术突破 - 采用全球客车行业首创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电池与底盘深度融合 提升整车刚度且实现更高电量、更低自重、更大空间 [3][4] - 12米公交侧倾角提升至44度(全球最高) 底盘扭转刚度提高4倍 电池侧碰能量降至原五分之一 [4] - 12米低地板公交可布置509度电(全球最高) 旅游客车释放510升行李舱空间(相当于15个登机箱) [4] - 搭载行业唯一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100公里时速下可实现爆胎稳行 [5] - 新开发客车专用刀片电池 具备十层防护 通过50吨重卡碾压及超四倍国标挤压测试 [3] C11产品特性 - 采用龙颜前脸造型与C形贯穿式尾灯 提供四种自然灵感配色 五层油漆工艺营造高级质感 [5] - 内饰提供鎏金岁月和星际航线两种主题 配备乘用车级环绕氛围灯 [5] - 行李舱空间达7立方米(可容纳105个20寸行李箱) 上下车台阶低至185毫米(较竞品低45毫米) 通道宽度600毫米(同级最大) [5] - 车身采用3纵9横封闭环设计 高强钢比例100% 国内首个通过六维电安全认证(充电/电磁/功能/高压/电池/消防) [6] - 标配TBC系统、驾驶员失能辅助、BSIS侧向盲区监测及MOIS前方盲区监测系统 [6] - 搭载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配备20多项降噪技术及无菌空调 [6] - 最大电池容量593度电 续航达730公里 爬坡度超25% 首创满电辅助制动技术解决山区刹车过热问题 [6]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e-BUS平台3.0标志着从"解决有无"(1.0)、"安全可靠"(2.0)到"全面超越燃油车"(3.0)的迭代 [3] - C11作为平台首搭车型 旨在突破座位客车电动化率瓶颈 证明"电比油强" [5][7] - 比亚迪商用车17年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缩影 从被质疑到成为全球"中国智造"名片 [7]
又一电池PACKA项目投产在即!
起点锂电· 2025-08-18 09:54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 GWH级出货"真"元年 由起点钠电和起点研究院主办 金钠科技总冠名 规模超500人 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2] - 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金钠科技 隐功科技 华钠芯能 维科技术 易事特钠电等超过20家企业 [2] 零跑汽车电池包项目进展 - 湖州吴兴电池包项目处于冲刺投产阶段 4条产线已进场调试 预计9月实现投产 [2] - 项目总投资15亿元 占地178亩 建设8条动力电池产线和4条电源生产线 投产后年产能达38.4万套车载电池及72万套电源 预计年销售收入64亿元 [3] - 项目于2024年2月8日开工 6月27日首批动力柜设备进场 7月启动安装 为8月底全面投产奠定基础 [3] 零跑电池技术布局 - 公司通过子公司凌骁能源开展电池包对外供应业务 已接获多家客户订单并持续扩展新客户 [2] - 自主研发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 2.0) 将电芯直接集成于车身结构 减少独立结构件 该技术已搭载于多款车型 销量突破20万台 [4] - 自研BMS和BDU系统 在电池包深度管理方面拥有技术积累 截至2024年凌骁能源已取得349项专利及多项软件著作权 [3][4] 零跑产能与市场扩张 - 在浙江湖州和金华布局三大电池Pack工厂 总产能可支持40万辆以上整车装配 [6] - 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22.17万辆 同比增长156% 7月单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 同比增长超100% [6] - 借助Stellantis入股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2024年全球网点超400家 计划2025年扩大至550家以上 重点拓展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6] 区域产业协同 - 2024年零跑在湖州签署多个产业项目 涵盖电池包生产 汽车电装模组 车灯生产及电驱系统等领域 [5] - 湖州项目与本地产业链形成深度协同 强化新能源汽车高附加值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2][5]
零跑都卷成自己的供应商了
半佛仙人· 2025-06-14 08:52
销量表现 - 零跑连续三个月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 上月销量达45067台 领先第二名理想4200台[2][3] - 前五月累计出口17200台 位居新势力出口榜首[8] - 小米汽车表现亮眼 连续三月销量稳定在28000+台水平[3][5][7] 商业模式 - 全域自研战略覆盖电驱控制器 CTC电池包 车灯等核心部件 零部件通用率达80%-88%[15][27] - 通过CTC技术降低生产成本15% 四叶草架构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45][47] - 商业模式形成闭环 既向C端卖车 也向Stellantis等十余家车企供应零部件[18][49] 成本控制 - 四层成本控制体系:消除供应商差价 平台化开发 供应链透明化 适配性优化[39][41][42][46] - LEAP3 5架构下零部件高度通用 新车型开发采用"搭积木"模式缩短周期[26][27] - 营销费用占比显著低于同业 通过快速交付形成自然流量转化[72][75] 竞争优势 - 交付速度领先行业 供应链稳定性保障订单快速转化[62][71] - 售后响应效率高 故障排查无需第三方配合[59][61] - 将辅助驾驶等增值服务转为免费 增强产品吸引力[82] 行业定位 - 采取"优衣库式"质价比策略 在15-20万价格带建立护城河[16][87] - 创始人朱江明的大华背景带来视觉感知等技术迁移优势[18] - 平台化生产能力使单件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8%[28][31]
又一次领跑其他车企,零跑开启新的合作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0:35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与一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涉及新能源汽车联合开发、零部件合作及潜在资本合作,开创央企与民企在汽车行业深度合作的先例 [1][3] - 合作模式为轻资产整合,双方保持独立性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一汽可加速新能源转型,零跑可扩大技术变现规模并增强市场确定性 [13] - 资本市场对合作反应积极,零跑股价在公告后3个交易日内上涨超20%至41.7港元 [3] 合作背景 - 零跑2024年交付量达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位列新势力销量第三 [4] - 一汽作为传统车企需补齐新能源短板,其乘用车业务尚未设立独立新能源品牌,转型压力显著 [11][12] - 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吉利、长城等已进行内部品牌合并,东风与长安则开展重组 [12][13] 零跑核心竞争力 - **全域自研技术**:覆盖65%以上一级零部件,电子零部件子系统通用率达88%,自制率行业领先 [6][8] - **成本控制能力**:通过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降低电池包成本,自研8295域控制器节约线束和功放芯片成本 [6] - **研发效率优势**:非核心零部件(如车灯、门把手)自研实现单车成本节约100-200元,电动门把手控制器集成节省100元/辆 [7] - **组织架构聚焦**:研发工程师数量是其他部门的3倍,技术投入强度高于行业水平 [9] 合作具体内容 - 技术层面: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共享零跑全域自研技术(如CTC架构、智能域控) [3][6] - 产业链层面:零跑或成为一汽零部件供应商,利用一汽规模效应摊薄研发制造成本 [13] - 资本层面:探讨股权合作可能性,Stellantis集团2023年已投资15亿欧元获零跑20%股权 [5] 行业影响 - 开创"央企+民企"合作新范式,避免完全合并风险的同时实现技术互补 [13] - 零跑验证全域自研商业模式可行性,其高附加值零部件自制策略或成行业参考 [7][9] - 价格战背景下,整合供应链成本与加速技术落地成为车企竞争关键要素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