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C11客车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推出e-Bus平台3.0,破局道路客运电动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5:39
公司技术发展 - 公司2009年开发电动大巴K9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乘用车技术溢出效应 客车技术迭代加快 [1] - 公司发布e-Bus平台3.0 标志客车技术进入新阶段 该平台经过三次迭代:1.0阶段解决有无问题 2.0阶段解决安全可靠 3.0阶段实现电比油强 [1] - 自2008年启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以来 公司已深耕17年 累计投入超140亿元 研发人员超过7000人 [1] 平台技术创新 - e-Bus平台3.0采用正向开发模式 与行业普遍采用的油改电方案存在根本差异 [1] - 平台具备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全域1000V高压架构 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 1000V电驱桥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七合一多热源耦合式热管理系统 [2] - 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实现底盘驱动车身高效协同 首推客车云辇A控制系统 客车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 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驾驶员失能辅助系统2.0 [2] 产品性能表现 - 基于e-Bus平台3.0的C11客车满载开空调工况续航达400公里以上 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全面超越燃油客车 [2] - 公司是客车行业唯一掌握三电一芯核心技术且长期专注新能源商用车的企业 [1] 市场战略布局 - 平台化电动客车旨在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转型 当前公交车市场已全面电动化 但通勤接驳和中长途旅游大巴等领域电动化渗透率仍较低 [2][3] - 公司选择先突破技术和产品 后续跟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客户服务 以全面推动客车电动化发展 [3] - 商用车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商用车16.5万辆 其中新能源客车8.9万辆 连续两年获新能源客车出口冠军 覆盖全球六大洲70多国400多城市 [3]
比亚迪第三代客车平台发布!首款C11车型有多强大?
新浪财经· 2025-09-16 06:53
行业现状与痛点 - 纯电动公交已近乎100%电动化 但座位客车电动化率未突破30% 主要因续航不足、安全疑虑及整体体验不及燃油车 [1] - 行业存在充电设施不足、续航焦虑等痛点 [3] 比亚迪电动客车发展历程 - 2009年通过收购长沙三湘客车厂获得客车生产资质 2010年推出首款纯电动大巴K9(e-BUS平台1.0)实现从0到1突破 [2] - 创新"深圳模式"(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充维结合) 2011年K9在大运会实现规模化运营 最远行驶里程突破59万公里 [2] - 2017年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公交全面电动化城市 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1.6万辆 商业模式推广至全球70多国400多城 [2] - 新能源客车销量超16.5万台 出口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2] e-BUS平台3.0技术突破 - 采用全球客车行业首创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电池与底盘深度融合 提升整车刚度且实现更高电量、更低自重、更大空间 [3][4] - 12米公交侧倾角提升至44度(全球最高) 底盘扭转刚度提高4倍 电池侧碰能量降至原五分之一 [4] - 12米低地板公交可布置509度电(全球最高) 旅游客车释放510升行李舱空间(相当于15个登机箱) [4] - 搭载行业唯一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100公里时速下可实现爆胎稳行 [5] - 新开发客车专用刀片电池 具备十层防护 通过50吨重卡碾压及超四倍国标挤压测试 [3] C11产品特性 - 采用龙颜前脸造型与C形贯穿式尾灯 提供四种自然灵感配色 五层油漆工艺营造高级质感 [5] - 内饰提供鎏金岁月和星际航线两种主题 配备乘用车级环绕氛围灯 [5] - 行李舱空间达7立方米(可容纳105个20寸行李箱) 上下车台阶低至185毫米(较竞品低45毫米) 通道宽度600毫米(同级最大) [5] - 车身采用3纵9横封闭环设计 高强钢比例100% 国内首个通过六维电安全认证(充电/电磁/功能/高压/电池/消防) [6] - 标配TBC系统、驾驶员失能辅助、BSIS侧向盲区监测及MOIS前方盲区监测系统 [6] - 搭载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配备20多项降噪技术及无菌空调 [6] - 最大电池容量593度电 续航达730公里 爬坡度超25% 首创满电辅助制动技术解决山区刹车过热问题 [6]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e-BUS平台3.0标志着从"解决有无"(1.0)、"安全可靠"(2.0)到"全面超越燃油车"(3.0)的迭代 [3] - C11作为平台首搭车型 旨在突破座位客车电动化率瓶颈 证明"电比油强" [5][7] - 比亚迪商用车17年发展成为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缩影 从被质疑到成为全球"中国智造"名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