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

搜索文档
“通道效应”蕴藏发展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6 22:17
| 铁路营业里程达 | 比"十三五"末增加 | | --- | --- | | 16.2 万公里 | 约 1.6 万公里 | | 公路总里程达 | | | 549 万公里 | 约29万公里 | |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 | | | 2971 ↑ | 379 ↑ | | | 约 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 | | --- | --- | | | 运送 1.6亿吨货物 | | | 揽收 4.78 亿件快递 | | 以西夕三 | | 珠江口,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狮子洋通道东西主塔建设高度双双过半…… 一座座跨海通道加速建起,背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一桥飞架,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助力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深中通道通车后,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通车一年,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 300万人次,广东深圳与中山之间的货运距离较之前下降15%,每单货物运输成本降低约20%。 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各类要素资源"软联通"。 人气更旺。去年底,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开通,广东江门"承东启西"区位优势凸显。今年前5月,江门 接待游客超1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2.5%。 产业更强。深中通道建 ...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4:07
面对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这些超级工程如何迎击超级风王? 超级工程"科技密码"显神通 珠江口是超强台风多发区,因此该区域的桥梁设计一直将抗风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工程师们综合运用多 种先进技术和方案,确保工程项目在极端风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超级工程的背后,写满了"科技密 码"。 譬如,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正式通车。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 海跨海通道连接珠海与江门台山,主线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约14公里。其地处珠江西部入海口,是 繁忙的航运通道,历史最大风力达到17级。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 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 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广东天气"消息,9月24日13时,"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 95公里的广东省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 ...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3:49
记者丨 伍素文 实习生钟宸 编辑丨蒋韵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 口两岸城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 港澳大湾区的加速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 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 难题。 据"@广东天气"消息,9月24日13时,"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偏 南方向约95公里的广东省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达到52米每秒的风速,中心最 低气压935百帕,八级大风范围半径约330公里,十级大风范围半径约150公里。截至24日下午 15:50,广东省共发布104个台风预警信号,分别是28红、19橙、18黄、39蓝。 面对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这些超级工程如何迎击超级风王? 超级工程"科技密码"显神通 珠江口是超强台风多发区,因此该区域的桥梁设计一直将抗风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工程师们综 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和方案,确保工程项目在极端风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超级工程的背 ...
风王“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21
(原标题:风王"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实习生钟宸 广州报道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 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 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黄茅海跨海通道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 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使海上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 2024年6月30日的通车运营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也是世界首例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方案。深中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全线关 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2826米,大桥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等在《深中通道工程关键技术及挑战》一文中指 出,深中通 ...
获2025年“全球道路成就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项目荣誉与行业地位 - 黄茅海跨海通道设计创新实践获2025年全球道路联合会"全球道路成就奖"设计类大奖 [1] - 该奖项为国际交通行业最具声望荣誉之一 近5年中国仅3个项目获设计类奖项且均为长江工程 本项目为首个获奖海洋工程 [1] 工程规模与技术特点 - 项目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 连接珠海与江门 主线全长31公里 跨海段长14公里 [1] - 控制性工程高栏港大桥采用主跨700米双塔斜拉桥设计 黄茅海大桥为世界已建成跨径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桥 [1] 奖项分类体系 - 全球道路成就奖包含设计 研发 施工方法 环境保护等共12个分类类别 [1]
广东交通集团跨“山海”筑“通途” “黄金通道”串起“黄金内湾”
深圳商报· 2025-07-01 22:35
广东交通集团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8日 初期运营管理高速公路里程仅501公里 [2] - 2017年10月整合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实现省属高速公路板块企业"三合一" [2] - 截至2024年底 集团贡献高速公路里程8181公里 占全省通车里程70% [2] - 集团运营近8200公里高速公路网 日均承载超500万车次 [2] 高速公路建设成就 - 200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1186公里 [1] - 2014年以600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随后连续突破7000/8000/9000/10000/11000公里 [2] - 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11700公里 [2] - 目前在建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项目8个 里程约548.8公里 新开工项目2个 里程约201公里 总投资约2137亿元 [1] 重点项目经济效益 - 2002-2020年间 广深高速对沿线区域经济贡献值超4000亿元 [2] - 2024年6月通车的深中通道 一年车流量突破3100万车次 [2] - 2024年国庆黄金周中山市接待游客341.38万人次(同比上升102.36%) 实现旅游收入19.68亿元 [3] - 中山生命科学园一期招商去化率达65% 吸引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3] 在建及改扩建项目 - 2024年底已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汕西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 [3] - 正在推进狮子洋通道/清花高速/广深/广澳/广韶/广云/广肇/河惠高速等扩容提质项目 [3]
广东再获桥梁界大奖
深圳商报· 2025-05-07 23:21
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奖 - 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本届中国唯一获奖项目 [1] - 该项目是广东省继深中通道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也是广东交通集团第二个获奖项目 [1] - 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设计、施工、研究等领域的杰出成就 [1] 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 - 项目团队攻克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Ⅰ级航道防撞、海洋腐蚀等建设难题 [1] - 创新成果包括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及风振控制技术 [1] - 采用中央辅助索、液体粘滞阻尼器及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技术,显著提升桥梁刚度和耐久性 [2] - 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大幅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 [2] 设计特色与环保理念 - 五座"小蛮腰"造型独柱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建筑,兼具美学与功能性 [2] - 项目严格考虑生态保护,调整路线避开敏感区域,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 区域经济影响 - 黄茅海跨海通道强化粤西及沿海欠发达地区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 项目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新标杆,体现中国基建技术实力 [2]
我国唯一!黄茅海跨海通道斩获世界大奖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00:40
黄茅海跨海通道获奖情况 - 黄茅海跨海通道荣获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成为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1] - 乔治·理查德森奖是国际桥协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侧重于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2] - 该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影响力 [1] 项目技术亮点 - 项目针对台风频发、超宽分体梁涡振控制难度大、跨越Ⅰ级航道、海洋环境腐蚀性强等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2] - 采用双曲面独柱塔美学设计、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综合减震装置、风振控制技术及工业化建造等技术 [2] - 中央辅助索、液体粘滞阻尼器及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等技术方案显著提升了桥梁刚度和耐久性 [3] - 风振控制技术应用确保了桥梁在强风条件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项目建造特点 - 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合龙 [4] -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项目始终,设计中严格考虑生态保护,合理调整路线避开生态敏感区域 [4] - 5座"小蛮腰"造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项目意义 -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深中通道深中大桥后广东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 [2] - 该项目是我国第十一个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的项目 [2]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加强了粤西地区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 为世界桥梁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