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经济

搜索文档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4:07
面对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这些超级工程如何迎击超级风王? 超级工程"科技密码"显神通 珠江口是超强台风多发区,因此该区域的桥梁设计一直将抗风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工程师们综合运用多 种先进技术和方案,确保工程项目在极端风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超级工程的背后,写满了"科技密 码"。 譬如,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正式通车。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 海跨海通道连接珠海与江门台山,主线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约14公里。其地处珠江西部入海口,是 繁忙的航运通道,历史最大风力达到17级。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 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 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广东天气"消息,9月24日13时,"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 95公里的广东省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 ...
“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3:49
记者丨 伍素文 实习生钟宸 编辑丨蒋韵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 口两岸城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 港澳大湾区的加速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 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 难题。 据"@广东天气"消息,9月24日13时,"桦加沙"(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位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偏 南方向约95公里的广东省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达到52米每秒的风速,中心最 低气压935百帕,八级大风范围半径约330公里,十级大风范围半径约150公里。截至24日下午 15:50,广东省共发布104个台风预警信号,分别是28红、19橙、18黄、39蓝。 面对极端天气与复杂环境,这些超级工程如何迎击超级风王? 超级工程"科技密码"显神通 珠江口是超强台风多发区,因此该区域的桥梁设计一直将抗风能力作为核心考量。工程师们综 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和方案,确保工程项目在极端风况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超级工程的背 ...
风王“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21
(原标题:风王"桦加沙"过境珠江,能扛17级台风的超级工程怎样了?)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实习生钟宸 广州报道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 市群,正被一道道卧波长虹串联成网,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 融合。 随着一个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大桥经济"应势而起。不过,这些工程项目位处珠江口台风多发海域, 如何解决强台风下桥梁颤振稳定性问题是桥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黄茅海跨海通道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 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使海上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 2024年6月30日的通车运营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也是世界首例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方案。深中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全线关 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2826米,大桥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等在《深中通道工程关键技术及挑战》一文中指 出,深中通 ...
让“书斋智慧”变“发展真金”,江门社科界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03:36
核心观点 - 江门社科界通过课题研究、文化挖掘和人才下沉等方式 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2][3][34] 课题研究赋能产业 - 设立104项社科课题 聚焦专业镇升级、低空经济等前沿难点[6] - 台山鳗鱼产业通过"广布局、深加工、著品牌、畅流通"四式方案实现高质量发展[7][8] - 2024年38篇研究成果获市领导批示28次 20篇被中央省市信息采纳[10] - 针对新会陈皮产业提出建设种质资源库、深化加工、国际认证和品牌矩阵等措施 目标冲刺千亿产值[17][18][19] 文化资源开发 - 组建"侨都文化"专项课题组 产出32项成果挖掘梁启超教育思想等文化资源[13][14] - 《梁启超家教家风故事》等读物以通俗形式传播文化基因[15] - 针对"深圳总部+江门基地"协作模式 产出24项研究成果[16] 区域经济研究 - 形成《抢抓"大桥经济"机遇》系列成果 研究深中通道等跨海通道带来的区域经济杠杆效应[28][29] - 56篇深度解读文章在《环球时报》等平台传播 点击率超10万+[30][31] 基层实践与人才下沉 - 赴双水、水口等镇调研形成《"三链"融合做强专业镇》报告 为21个产值近600亿元专业镇提供解决方案[22][23] - 调研61个乡镇探索"区块链+农村产权交易"新模式[25] - 开展超600场社科普及活动 惠及群众30万人次[26]
广东中山抢抓“大桥经济”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7-20 21:53
深中通道交通数据 - 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 日均8.64万辆次 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 [1] - 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 形成"无感跨市"通勤圈 [1] - 货物运输时长减少约1小时 每单运输成本降低20% [1] 中山市招商引资 - 2025招商推介大会吸引20多国400多名客商 198个项目签约 意向投资金额超千亿元 [1] - 2023-2024年招商大会连续两年签约落地项目投资额超千亿元 2023年动工率超90% 2024年近70% [1] - 制造业项目占比近八成 聚焦低空经济、储能、光电光学等先进制造业 [6] 区位优势与产业协同 - 深中通道使中山跃升为大湾区几何中心枢纽 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2] - 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动工 将带动上下游客户聚集 [2] -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模式成效显著 [5] 营商环境优化 - "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 开设"深中办事专窗"实现20多项事项同城化办理 [4] - 出台《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清理超60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4] - 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快审快批 企业反馈"政府服务周到 办事效率极高" [4]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山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 3个千亿元级和8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5] - 翠亨新区吸引行业龙头及科创新锐进驻 深化与深圳产业联动并拓展全国合作 [5] - 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加速布局 深圳长微科技工厂预计一年半投产 [4][5] 企业回流与增资 - 欧普照明等从中山走出去的企业回归家乡投资建厂 [4] - 明阳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持续增资扩产 [4] - 深圳长微科技因营商环境加速半导体产业布局 [4]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解码“大桥经济”下湾区发展四点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5:5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核心数据 - 通车一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占珠江口过江总车流量20% [1][2] - 重大节假日车流峰值四次刷新纪录 从国庆首日15.5万车次增至五一假期18.16万车次 [2] - 累计减少车辆行驶里程17亿公里 节约燃油1.1亿升 降低碳排放21.9万吨 [3] 交通效率提升 - 深圳前海至江门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 南沙至前海跨城通勤不足50分钟 [2] - 构建"驻点+巡查"双循环应急体系 设置8个应急驻勤点 事故处置效率提升 [5] - 采用无人机巡航+AI道路分析系统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超97% [6] 智慧交通管理创新 - 首创"五桥十五路"智慧管控平台 整合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及珠三角骨干高速 [6] - 部署800路监控视频+毫米波雷达 实现全路段覆盖及车流动态调控 [6] - 实施滴水式放行+车道优化策略 海底隧道事故率显著下降 [5]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中山规划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 两地签订50余份产业协作协议 [7] - 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80% 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协作模式 [8] - 开通跨市公交及旅游专线 深中公交累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 [8] 大湾区融合发展 - 珠江口过江车流诱增15% 推动"硬联通"向"软融合"转变 [10] - 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10] - 中山旅游收入同比增23.47% 深中通道观景点成网红打卡地 [8]
台山广海:宵夜街升腾烟火气,夜市华灯点亮集体经济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14:03
项目概况 - 广海镇通过投资约300万元将2万平方米闲置荒地改造为集装箱式宵夜街,设有20个特色铺位、232个停车位和4个半场篮球场 [18][19][20] - 项目于去年6月动工、12月完工,成功吸引烧烤火锅、特色汤品、现制茶饮等多业态商家入驻,构建"吃玩购"一体化消费场景 [19][24][25] - 通过海洋主题墙绘、创意灯光等元素提升街区辨识度,累计吸引客流量超过6.4万人次 [28][29][40] 运营模式 - 采用"镇级统筹+市场化运营"模式,镇属企业与9个村(社区)合股经营,各村投资10万元各享10%收益权 [16][33][34] - 项目年租金收入达63.6万元,已出租18间店铺,带动45名本地劳动力就业 [35][39] - 通过联动周边渔港码头、民宿酒店等资源,构建"夜市经济+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融合业态 [37][41] 经济效应 - 项目盘活低效土地资源,使村集体从"旁观者"转变为经济"受益者" [9][36] - 形成"以业兴镇、以镇带村"发展模式,实现镇域经济提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三重目标 [42] -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探索出"镇村联动"协同发展新路径 [7][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