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分析仪器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国盛证券:维持聚光科技“买入”评级,高端科学仪器发力在即
格隆汇APP· 2025-08-27 06: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050.1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210.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997.3万元 同比下降142.3% [1] - 营收与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回调 经营成果阶段性承压 [1] 业务发展 - 集中资源发展高端分析仪器和科学仪器业务 [1] - 高端质谱产品在食品、农业安全和公安司法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1] - 全自动AI实验室应用进一步推广 [1] - 临床质谱领域获得3款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和2款微量元素质谱仪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发布全自动临床质谱解决方案 [1] 市场前景 - 科学仪器客户采购通常在三四季度较多 [1] - 公司积极抓住市场机遇 下半年业务有望实现突破 [1] - 产品实力行业领先 看好产品市占率提升 [1] - 高端分析仪器国产化进程提速 [1] 公司行动 - 出台大规模回购方案 彰显发展信心 [1]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5 05:3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5年5月16日持股比例从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变动但迟至6月10日才披露 [1][2]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26日、10月31日及2025年5月19日公告中合计持股比例披露不准确 [2] - 睿洋科技因融资担保连带责任导致持股被司法冻结 截至2025年6月5日持有公司12.85%股份中80.40%被冻结 另因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违约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4][5]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后2024年盈利2.07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1][8]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3.18亿元 有息负债33.36亿元为货币资金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当季财务费用0.82亿元 [1][9] -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 从37.51亿元降至31.82亿元 2024年收入回升至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8] 业务与行业背景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采用"4+X"多对多业务模式 [7]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7] - 2024年盈利因业务收缩调整及子公司谱育科技贡献 谱育科技收入增长约20%盈利约1.5亿元 [8]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转型阵痛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4 23:5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持股比例由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披露要求但迟至6月10日才补发报告 [1][4]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10月及2025年5月披露的合计持股比例信息不准确 [4] - 睿洋科技因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 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将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 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7] 控股股东财务状况 - 睿洋科技所持公司股份冻结比例达80.40% 因下属子公司PPP项目终止导致融资担保连带责任 被国开行云南分行提起诉讼 [3][6] - 睿洋科技被司法拍卖230万股公司股份 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导致持股解除质押、冻结及轮候冻结状态变化 [6]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分别亏损2.32亿元、3.75亿元和3.23亿元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至31.82亿元 [10] - 2024年业绩逆转 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 因收缩非盈利业务及子公司谱育科技盈利约1.5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公司解释为产业转型阵痛导致阶段性承压 [2][1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33.36亿元 为货币资金13.18亿元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3][11] - 一季度财务费用达0.82亿元 体现较高债务成本压力 [1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拥有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平台 [9]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9] - 公司采用"4+X"业务布局 在四大板块基础上孵化新技术平台与应用公司 形成多技术多场景交叉支撑模式 [9]
IPO审1过1,2024年至今首家最近一年营收低于1.5亿元的企业
梧桐树下V· 2025-07-11 11:58
公司概况 - 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7月11日获北交所审核通过,成为2024年至今第36家过会企业[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48亿元,为36家过会企业中最低,此前最低为中草香料的1.8939亿元[1] - 公司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仪器研发,业务覆盖矿石、冶炼产品、环境样品等检测领域[4] 股权结构 - 矿冶集团直接持股86.11%,间接持股1.53%,合计控股87.64%[5] - 国务院国资委通过100%控股矿冶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74万元、11047万元、1480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6.9%[7]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5万元、4166万元、506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3.7%[7] - 2024年毛利率61.4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44.35%[18][19] - 2024年销售费用率仅1.25%,不足行业平均13.44%的1/10[22][23] 市场地位 - 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市占率第一,2023年市场份额3.04%[9][10]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LME指定检测机构[9] 关联交易 - 控股股东矿冶集团2022-2024年分别位列第一、第一、第三大客户,收入占比从6.23%降至2.79%[13] - 同期矿冶集团作为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37.28%降至13.06%,主要涉及安环、燃料动力等[14][15] 募资计划 - IPO拟募资1.788亿元,其中3621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投向先进检测仪器研发基地项目[27] - 报告期内累计现金分红3040万元,财务费用连续三年为负值[25][26] 审核关注重点 - 业绩增长持续性:需说明高毛利率合理性及仪器业务订单稳定性[28] - 关联交易公允性:要求解释无需检测报告业务的定价模式[29]
聚光科技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仪器信息网· 2025-07-04 08:03
业绩预告概况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00万元至4200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4555.51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8400万元至7200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1227.84万元 [6]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4]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主动推进以精品战略为核心的高质量转型 集中资源发展高端分析仪器 科学仪器及核心配套业务 重点投入高端科研和"双碳"检测等高价值领域 [8] - 深化业务结构与人员效率改革 强化合同与营收质量管控 加强现金流管理及应收账款回收 推行精细化费用管控 [8] - 转型过程中经营成果阶段性承压 营收与利润较上年同期回调 但现金流保持稳健 核心高端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9] 非经常性损益与子公司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约3000万元 主要来自政府补助 [10] - 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在营收调整情况下 期间费用率同比优化 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10] - 谱育科技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超预期 资金周转效率持续提升 [10]
聚光科技(300203):行业龙头底蕴深厚,轻装上阵拐点已至
太平洋证券· 2025-06-12 03: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光科技作为国产高端仪器领军企业,轻装上阵业绩转增,2024 年营收 36.1 亿元同比增长 13.58%,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增长 164.11%实现扭亏 [3] - 外部压力促进替代需求,行业竞争格局环境改善,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潜力大且增速高于全球,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3][39]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营收 41.90、48.03、54.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4.51、5.56 亿元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产高端仪器领军企业——轻装上阵,业绩转增 - 公司概况:2002 年成立于杭州,2011 年上市,承接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6 年起签多项 PPP 合作框架协议拖累经营,2019 年起停止签新合同并处置剥离部分项目;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业务线条清晰下游应用空间广 [9][12] -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经验丰富且为联合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背景优秀,深耕产业链多年 [17] - 财务分析:历史业绩波动大,2024 年成功扭亏;2024 年各项财务指标好转迹象明显 [24][28] 外部压力促进替代需求,行业竞争格局环境改善 - 全球仪器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科学仪器是科技进步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2025 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空间 600 亿美元,预计 2034 年增至 1114 亿美元,CAGR 达 6.5%,亚洲市场潜力大;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R&D 经费支出占比仍有提升空间;科研仪器主要玩家以欧美、日本企业为主,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33][39][43] - 高端科学仪器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战略焦点,国产替代大势所趋:我国高端仪器仍以进口为主,高端科学仪器成大国科技博弈战略焦点;2025 年 1 月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某些质谱设备;国内出台多项行业利好政策 [47][53] - 科研仪器具有独特竞争壁垒,下游应用分散进入难度较大:分析仪器行业“技术平台×应用领域”构建独特竞争壁垒,产业链复杂,下游应用分散;国内测量仪器行业外资跨国企业占重要市场,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 [58] - 国内市场:聚光科技行业领先,布局全面底蕴深厚:海外龙头企业在高端仪器领域占优,聚光科技凭借技术底蕴在国内占一定市场份额;营收及资产规模在国内仪器行业领先 [62] - 聚光科技:构筑“4 + X”战略布局,核心优势明显:形成创新业务模式,产品技术布局全面完整;各板块为不同领域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 [66][70][74] - 聚光科技:经历多轮经营战略调整,轻装上阵经营拐点已经到来:经营战略调整初见成效,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85] 盈利预测与风险提示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营收 41.90、48.03、54.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4.51、5.56 亿元,对应 PE 32.91、23.34、18.94x [89]
聚光科技首季亏2053万负债率63.6%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80.4%股权被冻结
长江商报· 2025-06-11 23:46
控股股东股份变动 - 睿洋科技所持聚光科技股份比例由16 45%降至12 85% [2][4][5] - 睿洋科技累计被冻结股份数量4635 07万股 占其所持股份比例80 40% 占公司总股本10 33% [2][5] - 2023年2月至2025年6月 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28 00%减少至24 43% [4] - 睿洋科技通过司法拍卖、大宗交易等方式累计减持股份包括230万股(2025年5-6月)、526万股(2024年10-11月)等 [4][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 净利润分别为-2 32亿元、-3 75亿元、-3 23亿元 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 07亿元 [2][8]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2052 84万元 负债率达63 64% [3][10]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 分别为37 51亿元、34 51亿元、31 82亿元 2024年回升至36 14亿元(同比+13 58%) [8][9] - 负债率从2021年62 07%攀升至2023年67 47% 2024年末降至63 91% [8][9]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聚焦高端分析仪器业务 形成"4+X"多业务布局(智慧工业、环境、实验室与生命科学) [7][9] - 2023年起收缩非核心业务 优化人员结构 计提商誉减值6778万元及PPP项目减值损失1900万元 [8][9] - 2024年通过强化合同质量、应收账款管理及费用优化实现盈利 收缩长期亏损业务线 [9] 其他股东动态 - 实际控制人姚纳新于2024年2月通过集中竞价增持17万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