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贡嘎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机器人引爆外滩大会,智能“大脑”竞赛才刚开始
华夏时报· 2025-09-12 13:59
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热度高 机器人作为物理世界执行者受关注 外滩大会设置机器人小镇展示灵活实用机器人[2] -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Agent将替代App[2]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2] 机器人技术进展 - 开普勒k2大黄蜂机器人身高175厘米 体重75公斤 双臂可搬运30公斤重物 已应用于物料搬运 样品处理 巡逻巡检等场景测试[3]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 具备自主拿取饮料并送达能力[3]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 能自动识别食材厨具 实现从取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4] - 行业硬件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 宇树科技侧重运动能力 智元机器人侧重上半身操作能力[4] - 电机同质化明显 南京因克斯电机在20多支人形机器人队伍中占比超一半[4] 产业化挑战 - 青心意创今年销售近50台机器人 主要面向高校研发和讲解导览[5] - 工业应用成熟度不足 分解操作成功率90%-95% 错误率工厂无法接受[5]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AI应用领域仍处荒漠阶段 未达爆发性增长前夜[5] - 产业化需要依靠数据 算法 模型构成的大脑功能实现[5] 数据瓶颈 - 机器人大脑发展受限于二维数据缺失 真实世界多样性和物理交互复杂性导致数据采集难度高成本大[6] - 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认为操作数据积累最困难 需验证数据对AI有效性[6] - 数据采集采用AI工程师提出意见再解决的滚雪球过程[6] 资本投入与业绩表现 - 优必选获得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7]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7]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232亿元 超2024年全年209亿元[7] - 星海图获蚂蚁集团领投近3亿元A轮融资 去年11月获超2亿元Pre-A轮融资[7] - 智元机器人计划21亿元借壳上市 宇树科技官宣IPO计划[7] - 优必选2023年未盈利 2024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亏损4.39亿元[7] - 优必选预计全年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产能超1000台 总市值近530亿港元[8] 行业前景 - 许华哲认为具身智能是漫长赛道 上市仅实现资本市场闭环[8] - 类比汽车行业淘汰赛将持续5年 无人获得船票[8] - 人形机器人竞争可能比自动驾驶更漫长 需用几十年眼光看待[8]
在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 超百款机器人共绘未来应用图景 懂“人心”的机器人“同事”要来了
解放日报· 2025-09-12 01:45
行业展会概览 - 2025年外滩大会设立机器人小镇 四大展团包括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和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1] - 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参展 涵盖青龙、智元、开普勒、傅利叶等本体公司及帕西尼、无限工坊、爱观视觉等上下游企业[1] - 展出超过100款机器人 展示深入千行百业和千家万户的应用前景[1] 技术应用突破 - 影智科技XBOT Lite咖啡机器人实现110秒完成两杯咖啡 单日最高产能超500杯[2] - 推行科技Carri FLEX配备六自由度单臂机械臂 可完成抓取、放置、按压等精细化动作[2] - 开普勒K2大黄蜂具备充电1小时连续工作8小时续航能力 双臂协同搬运负载达30公斤 适用于智能制造、特种作业和科研数采场景[2] 核心零部件创新 - 菲零科技展出刚柔并济灵巧手 具备被动柔顺功能并集成力觉和触觉感知传感器[2] - 爱观视觉科技创建仿生双眼立体视觉理论体系 开发高度智能化仿生双眼视觉方案[2] - 上海集聚诸多上游企业 从不同赛道推进机器人零部件技术进步[2] 环境适应能力提升 - 行业重点突破非结构化环境中的理解推理能力 要求机器人具备自主处理感觉信息和控制运动的能力[3]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取得3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 包括国内首个基于扩散架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和多模态任务执行系统[3] - 智元机器人远征A2-W搭载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 可实时识别障碍物并自主规划路径[3] 人机交互升级 - 傅利叶GR-3配备全感交互系统 包含视觉感知系统(结构光与RGB广角镜头组合)、听觉系统(4麦克风阵列)和触觉感知阵列(31个传感器)[4][5] - 仿生人脸半身胸像机器人可实现对话和唱歌功能 适用于情感陪护、教育科研和导览讲解领域[5] - 阿拉丁智能机器人推出情感陪伴与情绪抚慰机器人 支持300余种表情配置和AI心理大模型生成式聊天[5] 情感交互创新 - 芙崽机器人提供撸毛反应、仿生震动及自然体温等拟真互动 支持毛毛语与人类语言双模对话切换[5] - 行业关注"孤独经济"背景下的人性情感需求 陪伴型机器人赛道显现发展潜力[5] - 机器人通过表情、语言等形式提供情绪价值 逐步实现有温度的情感表达[5]
探访2025外滩大会: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0:28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机器人从技术演示走向产业应用 在模拟工业与救援场景中展示巡检 救援 爆破等能力[1] - 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集中亮相 展示人机共生科技发展图景[2] - 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可执行多元化任务指令 具备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2] 机器人技术应用突破 - 机器狗在工业巡检环节精准完成开关门 识别按钮 拉闸报警等六大电箱操作[2] - 救援场景中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 清除石块并成功救出仿真婴儿[2] - 机器人能突破人体极限进入高温 有毒环境承担极端危险任务[2] 具身智能产业挑战 - 发展面临高质量数据及模型算法挑战 数据采集质量和利用率需提升[3] - 多模态数据融合不理想 模型与机器人控制模态对齐存在难点[3] - 行业仍处于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夜 创新创业门槛已大幅降低[3] AI技术行业融合 - AI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 伏羲气象大模型可实现15天逐小时和60天气象预测[4] - 极飞智能农场通过无人机 无人车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覆盖耕种管收各环节[4] - 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AQ全端服务用户突破1.4亿户 实现医疗健康高频需求服务[4] AI投资与产业变革 - 92%的高管计划未来三年增加AI投资[5] - AI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包括智能体执行 半导体创新 生物工程研发和机器人自适应能力[5] - 催化作用覆盖能源 制造 科研等多个领域[5] 智能终端发展前景 -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快速普及构建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6] - 人工智能加快与元宇宙 低空飞行 增材制造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6] - 持续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涌现并释放新消费潜力[6]
记者探访外滩大会 解码智能化新风 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2:27
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2025外滩大会举办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 多款机器人在模拟工业与救援场景中展示应用能力 包括精准完成电箱操作六大动作及救援任务[1][2] - 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集中亮相 国内唯一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展示空间智能理解与行动能力 能执行拿饮料等多元化指令[2]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采集与模型算法挑战 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控制模态对齐仍是技术难点[3] - 具身智能处于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夜 创新创业门槛大幅降低 AI工具助力新创意实现[3] AI技术融合应用 - AI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 赋能农业领域精准气象预测 伏羲模型可实现15天逐小时及60天气象预报[4] - 极飞智能农场通过无人机、无人车及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 降低人力依赖并减少投入成本[4] - 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AQ用户突破1.4亿户 AI医疗通过人机结合提升名医效率并辅助基层医生[4] - 92%的高管计划未来三年增加AI投资 AI正赋能智能体执行、半导体创新、生物工程研发及机器人自适应等多领域[5] 智能化发展趋势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及智能穿戴设备快速普及 构建全场景智能交互环境[5] - 人工智能加速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及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 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涌现[5]
从炫技到应用 机器人走进真实生产生活场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0:17
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携产品集中亮相外滩大会 展现人机共生科技发展图景[1] - 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可执行多元化任务指令 展示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1] - 机器狗在模拟工业巡检和救援场景中完成高难度任务 包括电箱操作六大动作和生命救援[2] - 具身智能发展面临高质量数据及模型算法挑战 数据采集质量和利用率需提升 多模态数据融合不理想[2] - 具身智能及AI产业仍处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夜 创新创业门槛大幅降低[2] AI技术应用拓展 - AI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 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2] - 复旦大学伏羲气象大模型可精准预报15天逐小时天气和60天气象预测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3] - 极飞智能农场无人机、无人车等产品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 降低人力依赖和投入成本[3] - 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AQ全端服务用户突破1.4亿户 通过人机结合提升医疗资源效率[3] - 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未来三年增加AI投资 AI正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3] 智能终端与前沿技术融合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快速普及 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4] - 人工智能加快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 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涌现[4]
6月机器人融资回暖!49起融资背后,资本正在悄悄转向这些赛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8 06:18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6月中国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49起,环比5月43起上升14%,但未披露金额事件占比回升至53% [1] - 6月融资规模预估34亿-74亿元,较5月53亿-97亿元区间收窄,规模中枢下移 [1] - 亿元级融资缩减至5起(环比下降58.3%),千万级融资增至18起(占比36.7%),资本从"哑铃型"转向"金字塔型"分布 [1] - 早期投资占比达80%(种子/天使轮11起+A轮28起),中后期轮次呈现结构性调整:B轮5起持平,C轮3起环比增长200%,D轮及股权融资各1起 [2] 细分领域表现 - 服务机器人以12起融资领跑,其中人形/四足机器人占比66.7%,早期项目占91.7%(种子/天使轮5起+A轮6起),C轮1起显示头部企业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2][4] - 核心零部件领域11起融资,新型零部件占45.5%,传统"三大件"占36.4%,A轮7起(63.6%)为主流,B轮2起(18.2%)显示部分企业进入产品验证期 [2][17] - 工业机器人领域9起融资中仓储物流应用占比44.4%,医疗机器人8起中手术机器人占62.5% [2] - 人工智能领域6起融资中具身智能占5起,结合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显示"AI+机器人"融合创新成为资本新锚点 [2] 重点企业分析 银河通用机器人 - 完成11亿元新一轮融资,成立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国家开发银行等 [5] - 专注具身AGI机器人研发,已发布三大VLA大模型:GraspVLA(十亿级仿真数据预训练)、GroceryVLA(零售商业化端到端模型)、TrackVLA(产品级导航大模型) [7][8] -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在北京近十家门店常态化运营,新店部署时间缩短至1天,工业领域与博世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10]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获成都国资超亿元投资,成立一年累计融资近3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 [12] - 拥有30余项国际顶尖研发成果,视觉扩散架构模型R-DDPRM/R-DDIRM使算力需求降低、推理速度提升10倍 [14] - 推出25kg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负载5.5kg且续航8小时,已应用于文旅文创和能源工程领域 [14][16] 本末科技 - 完成数亿元B轮及B+轮融资,设立机器人和核心部件两大事业部,研发团队超150人 [18][19] - 构建谱系化直驱关节模组产品矩阵,覆盖泛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自主设计建成十余条自动化生产线 [21] - 在具身智能赛道推出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包括刑天、TITA等多款产品,实现"核心零部件+整机"双线战略 [21]
机器人遇见城里人背后,成都在做什么“试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4:06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 - 具身智能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 - 具身智能技术正接近"智能体与物理世界互动"的原始设想,机器人本体及"大脑""小脑"技术持续进化[1] - 行业当前最缺乏真实应用场景,场景验证是推动产品落地的关键环节[1][4] 成都实景验证活动 - 成都开展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10家企业16款产品在天府广场、学校、景点等5大领域进行实战测试[2] - 活动覆盖交通指挥、治安巡逻、安全指引、智慧教育、文旅服务等场景,吸引市民互动参与[2][4] - 通过影目科技智能眼镜实现俄语嘉宾与中国媒体的无障碍交流,展示跨语言应用场景[4] 场景验证的战略意义 - 实景验证可检验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及技术峰值,反向推动技术迭代[4] - 成都构建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中心和场景验证创新中心,建立具身智能数据库支持研发[5] - 采用"以终为始"策略,通过实际应用反哺技术升级,形成"数据反哺研发、场景驱动创新"的良性循环[4][5] 市场需求与商业化进展 - 全国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14.9万套(+20%),服务机器人260.4万套(+20%),酒店/工厂/景区场景普及超预期[8] - 成都发布836个场景需求清单,包含商圈配送、警务巡逻等细分场景技术要求[8][9] - 越凡创新通过场景对接获得近100家本地客户,验证场景开放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9] 产业生态建设 - 成都构建"1+3+1"AI产业体系,2024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1079亿元(+39%)[10] - 目标2024年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30%),打造国家级具身智能场景验证中心和创新中心[10][11] - 悦湖科技城计划3-5年引进头部企业10家以上、产业链企业超20家、科研院所10家以上[11]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推出养老、文旅等重点场景需求清单,持续扩大应用边界[11] - 通过开放城市场景与全球企业共创,解决具身智能实际应用中的真实问题[10] - 以"真实场景+真实需求"为核心策略,推动形成全国领先的创新应用示范高地[12]
四川“智造”打开新空间: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加速出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08:15
科技交流大会与产业新赛道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旨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撑 [1] - 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成果展的"主角" [1] -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25条产业新赛道 启动建设芯片 机器人 无人机等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1] 智能机器人产业 - 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机器人全产业链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谐波减速机产量全国前三 [2] - 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售价4万元左右 每月销量二三十台 已规模化投入商用 [2]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贡嘎一号"轮臂式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家庭环境 完成家务协作和养老服务 [2] -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潜鲛X100水下机器人售价60万至100万元 全球订单近200台 [6] - 潜行科技机器人年出货量近万台 海外业务占比超80% 去年产值1亿元 今年目标增长5倍 [6] 低空经济产业 - 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订单排至年底 去年营业额1.4亿元 今年预计达3亿元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 [7] - 公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业务合作 计划拓展更多合作伙伴和应用场景 [8] - 四川推动低空制造出海 政企代表团召开"成都-大湾区-东南亚低空经济座谈会" 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 [10] - 低空交通管控服务平台如"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可提升冲突预警响应速度和空域使用效率 [10] - 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耕低空安防领域 发布"揭榜挂帅"任务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发展 [11]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新发展情况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5-30 11:30
全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概况 - 2023年底起全国掀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热潮,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安徽等地率先布局,推动战略新兴领域发展[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1月成立中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10月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等企业联合组建[2] - 研发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机器人"天工"系列,实测奔跑速度12公里/小时,开放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资料供二次开发,已有上百家机构参与[2] - 推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整合AI大模型任务规划与数据驱动技能执行,提升复杂环境自主决策能力[4] - 联合北京大学发布数据集"RoboMIND",累计下载超1.5万次,应用于清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机构[5]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24年5月获国家地方共建授牌[6] - 发布国内首款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cm,峰值扭矩400N·m,算力400TOPs,支持多模态交互[8] - 开发"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基于Unity RL框架实现从仿真到硬件部署全流程自动化[10] - 联合复旦研发7B龙跃大模型MindLoongGPT,支持多模态输入生成连贯动作[11]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成立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12] - 推出全球第三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自重25公斤,负载5.5公斤[13] - 发布中国首个视觉扩散架构任务生成模型R-DDPRM,提升任务执行效率并降低算力成本[15] - 实现全国首个自主跨空间任务规划系统,基于3DSGs技术实现长视野推理[16]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启动,聚焦医疗、电力、制造等领域,整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资源构建产业集群[17]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 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科大、科大讯飞等13家单位建设[18] - 研发"启江"系列人形机器人,二代产品身高1.8米,38个自由度,提升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能力[18]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研发智能感控技术与整机系统[20] - "领航者2号"机器人AI算力达275TOPs,最快速度6km/h,已进入联想、吉利工厂实训[21]
哪吒念念不忘,少必入川有回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12:35
哪吒IP与文创产业 - 《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58亿元,位列全球电影票房第五 [3] -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为《哪吒2》出品方,带动当地文创产业打卡热潮 [6]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60余家企业,形成从IP开发到衍生品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7] 成都文创产业生态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AG电竞等企业,聚集从业人员约6000人 [7] - 园区采用"硬盘直传""当面沟通"的高效协作模式,企业地理集聚提升生产效率 [7] - 2023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235.21亿元,同比增长17.49% [8] 数字文创产业集群 - 郫都区吸引70家科幻机构落户,产值约50亿元 [8] - 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科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8] - 电竞产业迅速崛起,成都攀升至电竞赛事举办城市第二位 [9] 新兴产业发展 - 成都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11] - 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14]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推出7款产品包括"贡嘎一号"等 [14] 产业支持政策 - 设立130亿元产业专项基金支持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14] - 启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14] - 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15] 人才与创新环境 - 成都人才总量达669万,居全国第四 [17] - 高校资源丰富为人才储备提供支撑 [17] - 城市场景多样性促进创新经济蓬勃发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