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产品

搜索文档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03: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8-11 01:03
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及加强制度创新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显著提升消费活力与国际化水平 [1][2][5][7] 创新消费场景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融合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 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 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2][3] - 广州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超60个 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 2025年将投用27个商业项目共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 [3] - 长隆万博商圈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促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3] - 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落地广州 构建三级商圈体系 [4] 优化消费环境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 开展86场街区活动 1-5月新增首店近400家 举办首展首演近200场 [5][6] - 广州外卡受理覆盖率99.9% 支持商户超1.5万户 超240万外籍人员使用跨境支付服务 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隆福寺商圈通过租金优惠、手续协助等举措吸引首店入驻 精准触达年轻客群 [5][6] 制度创新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 青浦奥莱本年离境退税近4000笔(同比增126.7%) 消费金额1866.3万元(同比增72%) [7] - 北京设立市内"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实现"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 缩短资金回流周期并创造二次消费场景 [7] - 广州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29项 13项举措入选全国案例 "商事登记跨境通"经验全国推广 [8]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0:18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提振消费、推动高 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聚焦"消 费",突出"中心",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消费场景 创新升级消费场景,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说必不可少。相关城市积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游 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牵引旅游服务持续完善,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开馆,西城区大吉巷完成华丽蜕变,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 +消费"新空间……今年通过"场景革命",北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Z世代"的潮流基因相融合,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 北京市商务局消费促进一处副处长李航告诉记者,北京大力开展时尚场景育新行动,着力构建多元融合 集聚区,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眼下正值暑期,夏日消费迸发澎湃活力。7月上旬,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启动,精彩纷呈的夏日 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相较往年,今年"上海之夏"品牌 ...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0 21:5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要素,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西城区大吉巷、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 [2] - 豫园商城联合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出主题餐厅、联名产品,浦江游览集团设计多元化产品体系融合音乐、餐饮、萌宠社交等创意玩法 [3] - 广州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商圈升级与体系构建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广州南站超级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3] - 广州打造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格局,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接连落地 [4]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策划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消费环境优化 - 北京隆福寺商圈新增诺岸酒店、米其林品牌卢布松等首店,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举办首展、首演等活动近200场 [5][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外卡商户超1.5万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北京建立首店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探索"绿色通道" [5]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金额达1866.3万元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集中退付点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8]
“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联建机制”活动将开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7 21:47
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联建机制成立背景 - 由同仁堂集团联合首旅集团、京能集团于2024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通过企业党组织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1] - 机制成立半年内组织大型活动如新春大集,吸引超6000人次参与,实现销售总额135万元[2] - 机制从最初3家成员单位扩大到11家,覆盖金融、餐饮、医药、文旅、能源、康养等多个行业[6] 机制运作模式与成果 - 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模式,解决国企党建经营"两张皮"问题[4] - 成员单位开展40余次党建共建活动,推动60个项目合作,合作金额近2700万元[6] - 在医药康养、大健康产业、文旅服务等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例如同仁堂与王府井集团优化消费场景、与首旅酒店开展差旅服务合作[4] 具体业务合作案例 - 同仁堂健康药业与京能清洁能源合作建设"大兴生产基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被评为北京市首批党建引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5] - 联合策划7场新春大集展卖活动,70多个党组织支持,带动销售增长并传播健康生活理念[5] - 同仁堂系统工会与首旅集团、时尚控股合作采购40余万元优质产品,惠及近2000名员工[5] 社会影响力与媒体关注 - 成立当天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央地媒体报道,发布新闻稿件80余篇[7] - 获评2024中国品牌论坛典型党建案例,入选北京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案例"百强[7] - 参与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论坛、京报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圆桌会等大型活动,扩大机制影响力[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推动成员单位再度扩容并邀请第四批加入[8] - 联动街道社区举办惠民大集,通过科普讲座、义诊、中医药文化体验等形式惠及民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