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责任险

搜索文档
深耕“三农”三十九载 中华保险护岁岁丰登
金融时报· 2025-09-23 07:24
金风送爽,秋染大地。广袤田野上翻滚的稻菽千浪,既是对辛勤耕耘的礼赞,也是金融业精准服务"三农"、 护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这幅丰收画卷的背后,既承载着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步伐,也彰显着 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与主力军,中华保险成立39年以来,始终将服务"三农"的初心深植于发展脉络, 全程参与并见证我国农业保险的改革与成长。从守护田间作物到保障农户生计,从抵御自然风险到助力产业发 展,中华保险以专业保险服务筑牢民生底线,持续锻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硬实力。 目前,中华保险农业保险业务占比26%,在行业中稳居前列。数据背后,是沉甸甸的民生温度:自承办政策 性农业保险以来,中华保险已累计为3.8亿户次农户提供了5.3万亿元农业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1021亿元,惠及 农户2.1亿户次。三十九载深耕不辍,中华保险已然成为守护农业生产、赋能乡村振兴的行业中坚力量,用金融担 当书写着服务"三农"的时代答卷。 通过模式创新,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为让金融服务真正扎根乡村,中华保险构建"镇镇有机构、村村有人 员"的协保体系,将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同时,大力推广"农业保险+ ...
"守护之树"在服贸会扎根 中国人寿全周期服务润泽万家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06:3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为主题 展现提供从摇篮到传承的全生命周期一揽子金融保险服务的责任担当 [1] - 公司通过"守护之树"象征为万千家庭和企业提供坚实保障 [2] - 公司表示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全身心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全力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10] 五大金融领域实践成果 - 科技金融方面 公司完善科技保险体系 参与专利保险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 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试点 探索首版次软件保险 知识产权保险等业务 发起参与面向科技企业的投资基金及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 落地实施大批特色项目 [4] - 数字金融方面 公司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深入推进数字金融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 依托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等科技手段 在产品创新 服务优化 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升级 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打造智慧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 [4] - 绿色金融方面 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创新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 生物多样性保护险等绿色保险解决方案 强化生态系统风险保障 同时将绿色投资深度融入资金运用 重点支持清洁能源 低碳循环等领域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4] - 普惠金融方面 公司聚焦小微企业 三农群体 两新人群等重点领域 拓展保险覆盖面 截至2024年末提供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 寿险公司为特定女性群体提供保障超969万人次 为两新人群提供保险保障超3447万人次 财险公司通过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支持小微企业超2700家 发起设立行业首单先进制造业普惠类资产支持计划产品 [6] - 养老金融方面 公司加快构建具有国寿特色的康养金融生态圈 在发展养老金融 助力第三支柱建设 布局养老产业等方面深入探索 截至2024年末为超6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累计服务全国36个先行区域20万客户参保个人养老金业务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超300万户 [6] 展会互动体验 - 公司设立"国寿健康大比拼"体感游戏区 使观众在运动中感受健康管理理念 [6][11] - 公司设立"智护无界"投屏体验区 观众可模拟操作寿险APP 直观感受手机点一点服务马上到的便捷 [6] - 观众在展区不仅能了解全周期金融服务 还能体验科技与金融的碰撞 [10]
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投资引导等多维度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4][5][7] -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通过战略规划、科技应用及产品服务创新 在绿色保险领域提供超12万亿元风险保障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8][10] - 公司深度参与广东省巨灾保险制度 累计提供107亿元台风强降雨风险保障 并运用鹰眼系统提升灾害预警准确率至70% [10][11][12] - 在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 公司通过绿色农险、古树保护及美丽圩镇建设等措施 提供157亿元农业风险保障并种植近3万棵树 [13][14] 绿色保险政策与定义 - 绿色保险定义扩展至环境资源保护、绿色产业运行及绿色生活消费 包含负债端保险产品与资产端绿色投资 [5] - 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出台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5][6] - 绿色保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求 [6]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专属产品创新与差异化费率体系建设 [7] - 强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通过防灾防损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 [7]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融资需求 [7]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7]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由一把手挂帅 [7] - 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 从承保理赔服务全流程支持创新 [7] 科技赋能与气候变化应对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 集成AI与卫星遥感技术 实现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8][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 [12]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107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超11亿元 [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在绿色交通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综合保险解决方案 [8] - 在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8] - 在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创新开发碳捕集损失、电池能效衰减等产品 [9] - 开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和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 助力社会治理 [9] 绿色农业与生态保护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1715个客户 提供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382万元 [13] - 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 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 [13]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为16082棵古树提供2.66亿元风险保障 [13][14] - 开展82场植树活动累计种植近3万棵树 并向乡村协会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 [14] 日常经营低碳转型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与非车险业务 实现无纸化服务 [10] - 通过"绿色出行计划"鼓励低碳出行 2024年1.7万车主参与 减少10.6万kg碳排放 [10]
广东金融大讲堂|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12
绿色保险定义与政策背景 - 绿色保险内涵从传统气候环境类产品扩展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领域 包括负债端保险产品服务和资产端绿色产业投资[2][3] - 2022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统一定义绿色保险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重点任务[3]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研发 构建差异化费率体系应对绿色低碳转型风险[4] - 强化绿色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 利用风险管理优势提供防灾防损预警服务[4]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建设 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4]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倡导绿色工作和生活方式[5] 公司战略举措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规划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6] - 2024年为市场主体提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超12万亿元 赔款超28亿元[6] - 通过"保险+科技"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应用于城市防灾体系[7]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绿色交通领域开发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保险综合解决方案[7] - 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及碳捕集损失等创新产品[7] - 安全生产方面打造信息化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事故预警[8] - 开发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实现住宅工程质量风险全流程管理[8] 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超1715个客户 提供超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出赔款超382万元[12] - 在清远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12]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2025年3月在清远落地全国首个集成化守护平台[12] - 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开展82场植树活动种植近30000棵树[13] - 为全省16082棵古树名木提供总保额超2.66亿元的风险保障[13] 科技赋能与灾害应对 - 鹰眼系统3.0集成AI大数据等技术 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覆盖十余种灾害类型[11] - 实现提前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分辨率达1km*1km[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11]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台风和强降雨风险保障107亿元 支付经济补偿超11亿元[9][10] 绿色经营与低碳倡导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非车险业务 提供80余类在线无纸化服务[9] - 2024年通过"绿色出行计划"吸引1.7万车主参与 停驶天数总和超30万天 减少10.6万kg碳排放[9]
中国人寿绿色保险上半年提供保障超8.6万亿,助“两山”理念落地
环球网· 2025-09-01 11:27
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持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1] - 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00亿元 在全国落地50余个碳减排项目 [1] - 财险公司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8.64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 [2] 绿色信贷业务 - 广发银行为安吉县竹产业项目提供银团贷款授信额度2亿元 [1] - 广发银行汽车消费贷款较年初增长超26%(2025年上半年) [3] 绿色保险创新 - 财险公司创新落地海洋碳汇指数保险 聚焦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 [1] - 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保险全覆盖 [2] - 创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和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保险等试点项目 [2] - 寿险公司绿色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60%(截至2025年6月末) [3] - 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组合方案 将车险定价与低碳维修承诺挂钩 [3] 综合金融服务 - 集团发挥综合金融优势 银行与保险板块联动开展林业保险保障合作 [1] - 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向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增资50亿元 助力清洁能源投资建设 [2] - 寿险公司为绿色产业链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一揽子人身险保障方案 [3] 业务模式创新 - 试点森林保险+气象+科技服务模式 [2] - 广发银行推出全生命周期汽车金融服务方案和"广发车e贷"产品 [3] - 信用卡绿色积分权益鼓励低碳行为 [3] 战略规划 - 公司全力推动实施"333战略"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3]
让蛋鸡产业 “生金蛋”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6
四川省蛋鸡产业集群发展 - 四川省蛋鸡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拟立项名单 [1] - 乐山市作为省内蛋鸡存栏量最大城市 正加速推进蛋鸡规模化养殖 [1] 金融创新支持农业转型 - 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指导乐山农商银行落地省内首笔"银行+保险"农业转型金融贷款380万元 [1] - 创新推出"银行+保险"金融服务模式 引入平安财险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企业融资增信 [2] - 指导银行机构探索"碳减排挂钩贷""碳足迹挂钩贷"等农业转型金融产品 [1] 粪污处理资源化转型成效 - 亚庆农牧公司通过粪污处理设施改造 从日处理成本3600元转变为年收益280万元 [1] - 日处理鸡粪能力达90吨 年产高品质有机肥10950吨 [2] - 实现从粪污处理成本40元/吨到有机肥生产收益260元/吨的增值 单位增值达380元/吨 [2] 碳减排与环境效益 - 项目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2204.70吨 [2] - 成功实现从"污染源"到"资源化"的绿色转型 [2] - 为农业生态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乐山经验" [3] 多方协作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分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 乐山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协同推进 [1] - 携手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为企业量身定制养殖粪污资源化转型方案 [2] - 保险机制增强银行支持农业转型项目的信心和动力 [2]
上半年四川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
四川日报· 2025-07-26 01:32
银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6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85万亿元、负债17.26万亿元、存款余额13.9万亿元、贷款余额12.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9.35%、10.21%、11.43% [1] - 前6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41.43亿元,同比增长2.96%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9%,其中文旅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19% [2] - 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6%,占全部制造业贷款比重57.6% [2] - 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35%、29.38%、35.30%,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化平均利率较2024年下降45个基点 [2] - 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前6月提供风险保障207.7亿元,累计赔款支出7989.36万元、受益农户36.85万户次 [2]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 绿色融资贷款余额1.99万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780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2] -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累计投放10笔、余额21.78亿元 [3] - 5家大型银行在川拟设立11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意向落地金额95亿元、已落地3只30亿元 [3]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9% [3]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5% 四川银行业持续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0 22:48
四川银行业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61万亿元负债17.02万亿元存款余额13.76万亿元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9%8.37%9.34%11.45% [1] - 1—3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28亿元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7位 [1]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 四川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2] - 截至3月末四川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5%制造业贷款余额高新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67%19.5% [3] - 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5.74%19.13%25.28% [3] - 1—3月四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44.5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累计赔款支出2048.09万元受益农户24.04万户次 [3] - 截至3月末四川绿色融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4%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446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3] 房地产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 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869个"白名单"项目授信2821.81亿元发放贷款2595.06亿元 [4] - 截至3月末四川各级工作专班累计走访经营主体185.01万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授信8841.2亿元新发放贷款6976.5亿元 [4] -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31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4年度下降40个基点 [4] 金融创新试点进展 - 四川纳入全国8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省(市)成都纳入全国18个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城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从成都扩大到四川全省 [5] - 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8%当年累放金额同比增长30.97% [5] - 3月14日适用科技企业并购试点政策的首笔贷款完成发放3月18日四川首支金融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5]
“碳”路者 大家保险绿色金融的生态答卷
新华网· 2025-04-30 04:57
绿色金融整体发展 - 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引擎,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1] - 公司深度融入绿色金融浪潮,开展全方位创新实践,为保险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范本 [1] - 公司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动能,交出高质量绿色金融生态答卷 [1] 绿色投资 - 2024年公司绿色金融新投项目总金额达47.1亿元,同比增长90% [2] - 投资绿色金融债权类项目余额累计42.52亿元,其中2024年新增17.14亿元 [2] - 公司锚定清洁能源赛道,以光伏为核心发力点,设立12亿元新能源基础设施基金,落地保险业首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首期交割规模超500兆瓦,覆盖18个省份,服务200余家工业客户 [3] - 公司与越秀资本、老窖资本联合设立20亿元越秀光惠基金,专注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锁定14个省市自治区近2.5吉瓦电站,预计年发电2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 [3] 绿色保险 - 2024年公司绿色保险金额达7337.7亿元,赔付件数13.7万件,赔款支出4.3亿元,服务企业8564家,分别同比增长225.7%、169.1%、91.5%和37% [4] - 在清洁能源领域,为风电制造企业提供约1亿元风险保障,为77家售电公司提供超5亿元电力交易履约保证保险 [4] - 在绿色交通领域,承保新能源车辆14.7万辆(同比+79%),赔款支出3.9亿元(同比+115%),开发充电桩安全责任保险新产品 [5] - 在绿色农业领域,推出2款高标准农田保险、10款无害化处理联动养殖保险、5款森林保险及2款农业气象指数保险 [5] - 在环保安全领域,环境污染责任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保单合计10475笔,提供701亿元保额 [5] 绿色运营 - 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专项改造、制定节能方案及量化管理,每年节约用电成效显著 [6] - 倡导集约办公,盘活闲置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推动数字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使用 [7] - 优先采购环保产品,通过比价招标控制成本,鼓励员工提出节约建议推动绿色采购发展 [7]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以“专精特新实”让帮扶更有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4-29 03:07
政策导向与营商环境优化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意见 强调包容审慎执法以优化营商环境 [1] - 地方政府同步出台强化指导帮扶惠企举措 聚焦"专精特新实"五大实施路径 [1] 专业化帮扶机制建设 -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指导帮扶工作队与专家库 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 [1] - 联动政企研校多方力量 解决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绿色低碳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 [1] 精细化服务模式创新 - 实施"供给侧"改革式帮扶 开展菜单式/点菜式/结对子服务 避免形式化检查 [1] - 构建"线上问诊+线下培训"双轨机制 形成问题发现-反馈-整改-评估闭环 [1] 定制化解决方案设计 - 推行"一企一策"个性化帮扶 专家专业背景需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 [2] - 引入企业健康管理理念 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保险产品实现风险托底 [2] 技术创新与政策落地 - 通过帮扶行动传导新政策法规 涵盖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税费减免等工具 [2] - 推广行业新型管理模式与污染治理工艺 促进生产工艺革新 [2] 长效机制构建 - 帮助企业建立违法风险清单 基于行业特征与处罚数据划出合规红线 [3] - 动态更新隐患排查对照检查清单 覆盖环评/排污许可/生产工艺等全要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