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装备

搜索文档
华工科技拟7650万元合资成立投资基金,将投向装备、半导体等领域
巨潮资讯· 2025-09-15 14:04
基金设立与出资结构 -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投资联合6家专业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瑞源二号基金 首期认缴规模3.5亿元 目标总规模5亿元 [3] - 华工投资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7650万元 占基金首期认缴规模的21.86% 成为第二大有限合伙人 [3] - 出资方包括省市级政府引导基金、产业龙头及市场化母基金 覆盖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湖北省楚天凤鸣科创天使投资基金、湖北省文旅产业投资基金、武汉光谷产业发展基金、武汉都市圈高质量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华工瑞源 [4] 投资策略与领域 - 基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量子技术及医工结合等前沿领域 [3] - 采用早中期为主、成熟期为辅的投资策略 单笔投资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基金实缴规模的20% [4] - 存续期7年 含5年投资期和2年退出期 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可延长2年 [4] 战略意义与资源协同 - 本次投资是公司平台化创新战略的关键落子 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撬动5亿元基金杠杆放大自有资金投资半径 [4] - 依托华工科技在光电子、传感器、激光装备等领域的积累 为被投企业导入订单、产线及全球客户资源 [4] - 基金在光谷注册 承接湖北科创集群红利 实现政府资源、产业场景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耦合 [4] 关联交易说明 - 因公司董事马新强、刘含树兼任基金管理人华工瑞源董事 且部分出资方与公司同属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实际控制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4]
山东新泰:园区“聚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新华网· 2025-09-05 00:55
激光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新泰经济开发区惠泰激光数智科创园已入驻16家激光企业 覆盖从激光发生器到激光装备应用的完整产业链[1] - 园区内激光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壮大 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预计今年产值达15亿元 其中近一半产品出口海外市场[1] - 通过上下游协同 企业节省机床加工成本20%[1]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新泰市梳理12条重点产业链 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化工和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领域[2] - 采用"以链招商 以园聚企"模式 形成"一个公司形成一个产业园 一个产业园带动一个产业"的集群效应[2][4] - 2024年高端装备 高端化工 现代食品和数字经济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7%[4] 环保产业链创新 - 泰安乐邦环保科技发展涵盖油漆研发生产 涂装施工和漆渣回收再生的完整产业链[2] -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将回收漆渣转化为高分子固体粉末 应用于16类产品 年产值约2000万元[2] - 鲁中环保产业园以"共享工厂"理念搭建集中涂装服务平台 为20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 特色产业园建设成果 - 众客食品产业园形成从良种孵化到废弃物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4] - 羊流起重机械产业园汇聚12家配套企业 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全市11个产业园培育出一批聚集度高 创新能力强和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产业[4]
不沿边不靠海 跨境电商的风何以吹向华中
证券时报· 2025-08-27 17:45
跨境电商在华中地区的发展态势 - 华中地区跨境电商生态日趋完善 企业正抓住全球电商增量机会 [1] - 亚马逊全球站点上华中四省活跃卖家数量截至2025年6月末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 [1] - 产业带集群效应凸显 政府政策支持及AIGC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贸易转型 [1] 区域外贸表现与产业特色 - 湖北省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4%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激增4倍 [2] - 河南省同期进出口增长26.2% 跨境电商年均增速超24%(2016年以来) [2] - 江西省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33.9% 湖南省"跨境一锁"模式货物金额增210% [2] - 特色产品如河南弓箭、武汉激光装备、邵阳假发、景德镇陶瓷在海外平台热销 [2] 企业增长与竞争优势 - 宁美互联预计2025年产品年销售增速超100% 因适时布局跨境电商 [2] - 湖北优势产业带集中于高端制造(光电子、大健康、智能制造) 产品具高附加值和竞争差异 [2] - 企业因产品利润空间充足而积极尝试跨境电商新业态 [2] 物流与成本优势 - 华中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弥补内陆与沿海物流时效和成本差距 [3] - 河南通过"空中丝绸之路"和中欧班列提升出海时效 [3] - 地区综合成本低、仓储物流健全 更易承接跨境电商红利 [3] 人才与产业迁移趋势 - 沿海企业回迁至华中(如福建悦创在江西设分公司) 形成"福建主新品、江西主运营"互补模式 [4] - 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因仓库租金便宜及营商环境优化 [4] - 宁美互联重启跨境电商业务基于产业链发展及人才回流 [4] 人才供需矛盾与教育举措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400万人 [5] - 福建悦创在江西高校建立产业学院专业以解决招工难 [5] - 华中高校资源丰富 具备科教人才优势 [5]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河南工贸型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 附加值较低且缺乏出海实操经验 [6] - 中小卖家缺乏系统规划及官方指导 难以在激烈竞争中获利 [6] - 中国跨境电商主体超12万家 产业园区超1000个 市场竞争加剧 [6] - 行业呈现品牌化与低价竞争两极分化 需发力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避免低价内卷 [6] - 出海需从"价格优势"转向"品牌、文化、科技出海" [6] 技术赋能行业变革 - AIGC技术改变跨境电商运营方式 提升选品分析、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效率 [7] - 华中制造企业可借AI工具将产业基础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7]
聊城装备制造产业链展现强劲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8-20 06:2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装备制造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18.4亿元 增速7.1%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76.88亿元 同比增长18.9% [1] 产业链结构 - 形成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激光装备、电线电缆等完整细分产业链 [1] - 东昌府区、临清市、阳谷县、高唐县分别聚焦工程机械、电机装备、电线电缆、花岗岩精密制造等细分领域 [3] 企业梯队建设 - 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家 省级瞪羚企业29家 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 专精特新企业104家 [1] - 鑫亚格林鲍尔、鑫大地、昊泉机械等企业入选2024年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1] 外贸表现 - 时风集团一季度外贸累计增长97% 三轮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60% 柴油机出口量增长近1.5倍 [2] - 双力现代农业装备上半年出口超3000万元 产品覆盖东南亚、非洲、东欧等市场 [2] - 肯石重工上半年出口7338.8万元 同比增长5% [2] 项目建设 - 鑫大地推进智能精工专用弹簧项目 加速精密机械产业高端化转型 [2] - 肯石重工启动年产1500台绿色智能化电动挖掘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 政策支持体系 - 实施"10+7"举措:"10"包括一县一细分领域、一领域一推进方案等 "7"涵盖人才、政策、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 [3] - 采用"1+N"服务模式:1个主清单包含13条共性服务措施 N张差异化清单针对不同产业特点 [4] 服务机制创新 - 通过"一链一院""一链一行""双月协商"机制集中要素保障资源 [4] - 推行服务型监管 发布合规指导、政策集成、服务发展和轻微免罚"四张清单" [4] - 建设"电线电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4]
华工科技20250520
2025-05-20 15: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工科技、立讯精密、天娱数科、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通用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合作方面** - 华工科技与立讯精密合作成立苏州利华科技,整合双方优势,加速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商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智能化 3D 车间,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2][5][8] - 天娱数科与华工合作,因华工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有强积累和能力,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及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方案[12] - **业务发展方向** - 围绕技术迭代、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推进 3D 打印业务发展,横向拓展至通信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纵向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研发[2][6] - 创新方向包括高性能材料研发、工艺优化以及横向扩展行业应用[2][7] - **市场预期与前景** - 3D 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钛合金已批量使用,铝合金产品即将面世[2][10] - 未来 3D 打印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尺寸大型化、增加激光头数量以提高效率、持续降低成本,将成为传统制造的替代或互补方案[22] - 3D 打印在机器人、低空经济、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2025 年市场空间接近 1000 亿人民币,未来有望达到 3000 亿 - 5000 亿人民币[25] - **公司优势** - 掌握从材料到装备的核心技术,具备持续迭代能力,与合作伙伴在 3C 精密金属结构件制成工艺方面有深厚理解[2][18] - 在激光、光路系统及自动化设备方面积累深厚,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和市场出口效应,能提供性价比高的 3D 打印解决方案[2] - 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不存在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具备随时扩张产能的能力[3][20] - **财务与投资** - 计划在 SLM 3D 打印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初期投资 2 亿,并持续加大研发和固定资产投入[3][28] - 今年感知和激光加智能制造业务增长较快,连接业务呈爆发式增长[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与应用** - 合作产品涉及铜、铝和陶瓷等打印产品,预计电子屏折叠屏铰链、中框、眼镜架等产品将得到大量应用机会[9] - 3D 打印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已证明可使用性,下一步需突破应用成本边际和效率边际,并扩展至更多产品[13] - 与国内安卓系客户如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许多产品已进入打样测试阶段[23] - **成本与定价** - 定制化产品定价模式涉及原材料成本、打印时间、工艺难度以及批量大小等因素,回款节奏视具体项目情况而定[15] - 降本方向包括材料成本、装备成本、自动化产线运营成本及工艺技术迭代,有较大优化空间[16] - **生产与效率** - 通过技术迭代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提高粉末利用率、自动化数字化过程管理以及改进设备控制技术及光路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26] - **泰国工厂** - 泰国工厂已正式投产,希望 6 月份达到月产 25 万个 800G 模块的能力,准备购买土地建设 4 万平方米新厂房[33]
1.6万家光电子企业,光谷、江城、九峰山等实验室集聚,支点之“光”
长江日报· 2025-05-12 03:13
行业概况 - 武汉光电子产业规模从2000年规划的1000亿元目标跃升至2024年的9774亿元,成为湖北省第一大产业[14] - 中国激光市场全球占比达56.6%,光谷是国内唯一正增长区域[14] - 武汉位列2024全球创新指数第13位,较2018年上升30位[10] 技术突破 - 长飞公司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种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并产业化的企业[7] - 烽火通信5年内6次刷新光传输纪录,最新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9] -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为C919大飞机3D打印高强铝合金承力框,开辟锻件制造新方向[9] - 华工科技打破40年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汽车激光焊接设备占据国内90%市场份额[11] 企业动态 - 华工科技激光装备出口年增速达35%,产品进入全球第一方阵[12] - 长飞公司展出全球技术领先的空芯反谐振光纤,进入下一代光纤研发第一梯队[7] - 光谷聚集7家激光上市企业,形成全国领先的激光产业密度[14] 产业生态 - 第20届光博会将展示近百项首发首展核心技术,390家全球领军企业参展[10][15] - 武汉主导制定中国首个激光产品国际标准,由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企业推动[13] - 光谷已形成"光电+AI""光+机器人"等交叉融合的前沿应用矩阵[21] 历史沿革 - 武汉1971年成立首个激光教研组,与全球同步起跑激光技术[13] - 2002年第二届光博会推动中国进入"光纤到户"时代,现普及率全球第一[17][20] - 2014年"光联万物"计划催生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兴产业集群[21]
华工科技百亿研发创70余项“中国第一” AI光模块订单激增月产能100万只增3倍
长江商报· 2025-04-21 00:1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 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1] - 公司产品自主化率超过90% 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第一 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7] - 公司凭借激光技术全链条突破、光通信硅光芯片自主化、传感器多维感知统治力三大核心优势形成多领域协同效应[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2024年研发投入达9.93亿元 同比增长23.73%[2][7]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1.91%和23.73% 均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7]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数量2483人 同比增长14.11% 占员工总数28.14%[7]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09亿元 同比增长13.57% 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7%[3] - 2025年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3.90-4.40亿元 同比增长34.54%-51.79%[3] - 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增长 年均复合增长率19.41%[5] 业务分部增长情况 - 2024年感知业务营业收入40.95亿元 同比增长26.08%[4] - 联接业务营业收入39.75亿元 同比增长23.75%[4] - 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4.92亿元 同比增长9.45%[4] 产能与订单情况 - 二季度全系列AI光模块订单激增 每月产能100万只 较一季度增长超过3倍[2][8] - 完成全球化产能布局 在中国、越南、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2] - 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拓展迅速 多个市场实现从0到1突破[5] 市场应用与需求驱动 - 感知业务受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PTC加热组件及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3] - 智能制造业务受益船舶行业设备更新及数字化升级 激光装备及智能产线订单增长较快[3] - 联接业务受益AI应用场景落地 国内算力需求激增 400G/800G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3] 全球化发展 - 产品以每年35%增速"卖全球" 改写了全球激光装备产业格局[5] - 不仅实现高端激光装备替代进口 而且开始出口 产品订单量超过国际品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