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游戏GPU
icon
搜索文档
通富微电(002156):二季度收入创新高,AMD业务放量驱动业绩高增
长城证券· 2025-09-18 05: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0]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收入创新高 AMD业务放量驱动业绩高增 [1] - 2025H1实现营收130.38亿元 同比增长17.67% 归母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27.72% [1] - 单季度Q2营收69.46亿元 同比增长19.80% 环比增长14.01%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38.60% 环比增长206.45% [1] - 公司深度绑定AMD大客户 数据中心 客户端与游戏业务表现突出 [3] - 通过FCBGA大尺寸封装 CPO光电合封等技术突破 抢占AI算力及车载芯片增量市场 [3][8][10] - 受益于AI 汽车电子双轮驱动下的全球半导体高景气周期 [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14.75% 同比提升0.59个百分点 净利率3.72% 同比提升0.42个百分点 [2] - 费用率方面 销售费用率0.28% 管理费用率1.99% 研发费用率5.80% 财务费用率2.03%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9/14.47/17.03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73/0.95/1.12元 [10]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5X/35X/29X [10] - ROE持续改善 从2023年1.5%提升至2027年预计9.8% [1] 业务进展 - AMD客户端业务第二季度营业额达25亿美元 同比增长67% [3] - AMD游戏业务第二季度营收11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3] - 通富超威苏州和槟城工厂聚焦AI及高算力产品 车载智驾芯片的增量需求 [3] - 大尺寸FCBGA已开发进入量产阶段 超大尺寸FCBGA进入正式工程考核阶段 [3] - 光电合封(CPO)领域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产品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 [3][8] - 成功研发PowerDFN-clipsourcedown双面散热产品 PowerDFN全系列已实现量产 [8] - 南通2D+封装项目完成消防验收 测试中心启动改造 [8]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9% [9] - 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7,280亿美元 较2024年提升15.4% [9] - 2026年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美元 同比增长9.9% [9] - 汽车芯片需求激增 智能电动车芯片用量较传统车翻倍 [9] - 客户资源覆盖国际巨头企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大多数世界前20强半导体企业已成为客户 [9]
通富微电(002156):AMD游戏与客户端带动Q2营收环增
华泰证券· 2025-08-29 11: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1.68元(前值33.34元)[4][6]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大客户AMD游戏与客户端业务增长,Q2营收同环比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回升带动毛利率改善[1][2] - 新技术布局(大尺寸FCBGA、CPO、Power封装)有望打开中长期增长空间,收购京隆科技拓展第二增长曲线[2][3] - 基于板块估值上升及公司领先地位,上调目标价至41.68元(对应4.0x 2025年PB,可比公司均值3.7x)[4]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30.38亿元(yoy+17.67%),归母净利4.12亿元(yoy+27.72%),扣非净利4.20亿元(yoy+32.85%)[1] - Q2营收69.46亿元(yoy+19.80%,qoq+14.01%),毛利率16.12%(yoy+0.12pcts,qoq+2.92pcts),归母净利3.11亿元(yoy+38.60%,qoq+206.45%)[1] - 上调2026/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6.5%/6.5%至14.16/17.17亿元,对应EPS 0.74/0.93/1.13元[4] 业务驱动因素 - AMD客户端业务同比增长67.5%(qoq+8.9%),游戏业务同比增长73.2%(qoq+73.1%),带动封测需求增长[2] - 大尺寸FCBGA进入量产阶段,CPO产品通过可靠性测试,Power DFN双面散热产品研发完成[3] - 收购京隆科技26%股权,切入高端集成电路测试领域[2] 行业与估值 - 全球封测产业需求持续修复,公司产品结构高端化推进[4] - 当前市值456.49亿元,收盘价30.08元(截至8月28日),目标价对应38.6%上行空间[6][7] - 2025年预测PE 40.76x,PB 2.89x,ROE 8.00%[9]
通富微电上半年营收超130亿 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4: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同比增长17.6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7.7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0亿元,同比增长34.47% [2]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收69.46亿元,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均创同期单季度历史新高 [2] 业务发展 - 在手机、家电、车载等多个应用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3] - 成为WiFi、蓝牙、MiniLED电视显示驱动等消费电子热点领域多家重要客户的策略合作伙伴 [3] - 大客户AMD数据中心、客户端与游戏业务表现突出,其中客户端业务第二季度营业额25亿美元创季度新高且同比增长67%,游戏业务第二季度营收11亿美元且同比增长73% [3] - 通富超威苏州和通富超威槟城两家工厂聚焦AI及高算力产品、车载智驾芯片的增量需求,积极扩充产能并成功导入多家新客户 [4] 研发进展 - 上半年研发投入7.56亿元,同比增长12.43% [5] - 大尺寸FCBGA已开发进入量产阶段,超大尺寸FCBGA预研完成并进入正式工程考核阶段 [5] - 光电合封(CPO)领域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产品已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 [5] - Power DFN-clip source down双面散热产品研发完成,满足大电流、低功耗、高散热及高可靠性要求,且Power DFN全系列已实现大批量生产 [5] 产能与布局 - 南通2D+先进封装升级项目和通富通科测试中心改造稳步推进 [6] - 合肥、苏州及海外槟城工厂多点协同,规模优势日益凸显 [6] - 完成对京隆科技26%股权收购,进一步完善在高端测试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 [6] - 依托南通、苏州、合肥及槟城等多地生产基地,建立更具韧性与灵活性的国际化运营体系 [6]
英伟达(NVDA.US)近60%运营利润率领跑“七巨头” 特斯拉仅8.76%垫底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08 03:59
美股七巨头运营效率对比 - 英伟达以过去四个季度59 86%的营业利润率成为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 市值达4 3万亿美元 [2] - Meta以44 42%的滚动12个月营业利润率位居第二 微软排名第三 [2] - 特斯拉以8 76%的利润率垫底 主要受CEO涉足政坛及比亚迪竞争影响 [2] 行业利润率排名 - 港口运营(38 5%)、金融投资(32 4%)、烟草(31 2%)和铁路运营(30 1%)位列行业平均利润率榜首 [7] - 汽车制造商中法拉利以28 7%的营业利润率领先 丰田为15 4% 远超行业平均4 8% [7] - Rivian等电动初创车企面临严峻挑战 营业利润率低至-70 3% [7]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研究收集了39个主要行业中1189家市值超100亿美元企业的财务数据 [5] - 采用过去12个月的季度数据计算各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 [5] - 英伟达超高利润率印证其在AI和游戏GPU市场的领导地位 [5]
英伟达(NVDA.US)近60%运营利润率领跑“七巨头” 特斯拉仅8.76%垫底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2:03
英伟达运营效率表现 - 英伟达以过去四个季度59.86%的营业利润率成为美股七巨头中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 [1] - 公司凭借在AI和半导体等高利润市场的主导地位实现卓越运营效率 [1] - 市值达4.3万亿美元为全球最具价值公司 [1] 科技巨头运营效率排名 - Meta以44.42%的滚动12个月营业利润率位居第二 [1] - 微软以近期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在科技巨头中排名第三 [1] - 特斯拉以8.76%的利润率在七巨头中垫底 [1] 特斯拉运营表现分析 - 公司CEO涉足政坛引发抗议活动影响运营 [1] -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强势竞争导致营收利润双降 [1] - 营业利润率仅8.76%在七巨头中排名末位 [1] 行业研究方法论 - 研究覆盖39个行业中1189家市值超100亿美元企业 [4] - 采用过去12个月季度数据计算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 [4] - 按国家分组得出区域平均值 [4] 高利润率行业分布 - 港口运营以38.5%平均利润率位列行业榜首 [4] - 金融投资行业平均利润率达32.4% [4] - 烟草行业以31.2%利润率排名第三 铁路运营以30.1%紧随其后 [4] 汽车制造商利润率对比 - 豪华车品牌法拉利以28.7%营业利润率领先行业 [4] - 丰田通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管理实现15.4%利润率 [4] - 二者均远超汽车行业4.8%的平均利润率水平 [4] 车企运营模式差异 - 法拉利2024年限量生产13,752辆车采用精品定价策略 [4] - 丰田通过大规模车型生产实现强劲利润率 [4] - 两种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但均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4] 电动初创车企挑战 - Rivian等电动初创车企面临严峻运营挑战 [5] - 公司因持续投入研发及生产困境导致营业利润率低至-70.3% [5] - 生产制造问题对盈利能力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