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淄博烧烤
icon
搜索文档
淄博→尔滨→天水 “网红城市”“火爆出圈”后如何“四季长红”?
央视网· 2025-09-24 00:11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形成八天的"超长版假期"。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2025国庆旅游趋势预测"显 示,截至目前,国庆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文旅市场复苏趋势仍在持续。 此前,已有哈尔滨、淄博、天水等一批"网红城市"出圈,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如今这些地方 有什么变化?文旅城市走红后如何抓住机遇把"流量"变"留量",打造文旅全季"长红",这个假期,当地 又有哪些新玩法? 哈尔滨:打破"冬季限定" 反季冰雪游受欢迎 提起哈尔滨,冰雪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而此刻的"尔滨",正凭借多元文旅产业,打破"冬季限定"标签, 从城市街区到乡村田野,从反季冰雪到红色旅游,一场覆盖全域的文旅热潮,正推动这座城市探索文旅 全季"长红"新路径。 "文旅+农业" 走进田园赏"丰"景 进入秋季,哈尔滨多地联动,以"文旅+农业"为游客打造特色田园之旅。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140 多亩的稻田宛如金色画布,6幅巨型稻田画徐徐展开,游客可以登上观光塔俯瞰稻田画全貌,也可以乘 坐稻田小火车穿梭在稻浪间,近距离感受这份秋日浪漫与丰收喜悦。 四条十大主题线路 开启哈尔滨红色之旅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哈尔滨还打造了四条十大主题旅游线 ...
网红城市不再出现,可能因为大家都忙着造机器人
虎嗅APP· 2025-08-22 10:29
文旅需求变化 - 旅游需求从"美食+奇观"的单一爆款模式转向更个性化、更具文化内核的深度体验 [6] - 2025年旅游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全面创下历史新高 [5] - 一季度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消费持续增长 春节和五一假期创下新纪录 [5] 政府角色转变 - 文旅部门从积极参与转向克制 不再高调站台或争奇斗艳 [7][8][9] - 政府协调和参与是城市从默默无闻到网红城市跨越的关键因素 [8] - 菏泽未接住"郭有才"带来的流量 表示不会在菏泽南站举办文娱活动 [9] 地产经济转型背景 - 地产经济模式因房价下跌和绿色经济崛起而不可持续 [13][14][15] - 土地财政曾是地方重要收入来源 通过城投公司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0][11][12] - 绿色经济崛起导致工业用地更难卖出 需经过生态环境考察或购买碳汇 [15] 文旅作为过渡产业 - 文旅在地产经济退潮和产业结构重组时承担过渡作用 [16] - 2023-2024年各地文旅部门积极推广 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建立联系 [16] - 旧产业模式困难 引进高新企业需要资金、人才、产业链配套 [16] 文旅成功要素 - 文旅成功需要交通方便、物资充足、地区认同感高且能充分动员的居民 [19] - 淄博因烧烤出圈 背后是老工业城市的组织能力和物资供应能力 [19] - 隰县因缺乏接待能力而陷入困境 后调整主打农特产玉露香梨以延长产业链 [19] 资源分配转向 - 政府资源从"遍地开花"转向"重点突破" 优先投入新质生产力 [22][24] - 2024年VC/PE市场投向电子信息领域的资金是消费与文娱传媒领域总和的8.3倍 [23] - 政府引导基金必须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3] 发展模式冲突 - 网红城市考验运营思维 新质生产力回归投资思维 地方政府难以同时驾驭 [25][26] - 各地如火如荼开展高科技产业园建设 如武汉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园等 [26][27][28][29][30] - 文旅从"主角"降为"配角" 成为财政承压下的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32] 城市发展选择 - 城市需审慎评估财政健康状况后再选择发展道路 [31] - 现金流紧张、债务高企的城市难以承受AI产业资本重负 [31] - 缺乏硬科技资源的农业县或拥有独特禀赋的文化城市可能继续押注文旅 [32]
网红城市不再出现,可能因为大家都忙着造机器人
虎嗅· 2025-08-22 01:13
文旅需求变化 - 旅游需求从流量导向和单一爆款模式转向更个性化及更具文化内核的深度体验 [4] -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2025年旅游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全面创历史新高 [3] - 苏超联赛成功将地域认同感转化为线下消费热潮 体现新需求趋势 [2][4] 政府角色与策略调整 - 文旅部门积极参与协调 通过免费开放景点和公交等措施提升游客体验 [5][6] - 政府行为趋于克制 不再高调站台或承接流量 如菏泽南站停止文娱活动 [7][8][9] - 网红城市打造需要强大组织能力 包括交通便利性 物资供应和居民动员力 [36][37] 宏观经济与产业转型背景 - 地产经济模式不可持续 土地财政依赖减弱 地方政府资源转向新赛道 [12][21][41] - 绿色经济崛起导致工业用地需求下降 传统产业面临碳汇等新挑战 [23][24][25] - 新质生产力成为战略重点 政府引导基金集中投向硬科技领域 [42][44] 资本与资源分配转移 - 政府创投基金明确要求投早 投小 投长期和投硬科技 [42] - 2024年VC/PE市场投向电子信息领域资金总额是大消费与文娱传媒领域总和的8.3倍 [42] - 资本从文旅等消费领域抽离 系统性地涌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硬科技战场 [43][47] 文旅产业定位变化 - 文旅从主角降为配角 成为服务于整体经济升级的融合组件 [44][52] - 文旅产业本质是现金流业务 但缺乏资本重投入特性 难以承接持续流量 [39][52] - 农业县或文化城市可能继续押注文旅 但难以再现全国现象级奇迹 [52][53][54] 地方发展模式选择 - 地方政府需评估财政健康状况 债务高企城市难以承受AI产业长期投入 [51] - 发展模式从遍地开花转向重点突破 资源分配呈现零和博弈特征 [41][46] - 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热潮兴起 如武汉光谷10万平方米园区和南京30亿元引导基金 [47][50]
淄博青岛啤酒节启幕 烤串啤酒点燃“干杯”热情!
齐鲁晚报· 2025-08-16 09:25
活动概况 - 2025淄博青岛啤酒节于8月15日晚在海月龙宫淄博烧烤体验地开幕,融合"淄博烧烤"与"青岛啤酒节"两大IP,打造集美酒、美食、音乐、文化于一体的全民狂欢盛宴 [1] - 活动占地2万平方米,巧妙结合淄博烧烤代表的"游淄有味"生活美学与青岛啤酒的高品质快乐基因,提供沉浸式体验 [3] - 活动为期十天,设置多个主题之夜,聚焦青岛啤酒不同产品系列,搭配特色演艺、互动游戏和美食,确保每晚新鲜感 [7] 产品与体验 - 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小炉、小饼、小葱)与青岛啤酒全系产品(经典系列、纯生、白啤、原浆、绿兰莎啤酒)结合,打造"一饼一卷一酒"的独特体验 [5] - 美食区汇聚齐鲁风味精华,包括淄博烧烤、博山特色菜、青岛海鲜大咖及网红小吃饮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设置"产品主题之夜"活动,如青岛纯生、白啤、奥古特、原浆等主题,融入特色演艺和互动游戏 [7] 全城联动与创新 - 突破单一会场限制,在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海岱楼、中国陶瓷琉璃馆等网红地标设置主题打卡装置和互动区 [10] - 推出"背包打酒机"移动鲜啤站,实现全城随时随地畅饮青岛啤酒,打造沉浸式消费新潮流 [12] - 开通免费"啤酒节主题巴士",往返于八大局西门与海月龙宫主会场,方便市民游客参与 [14] 全国范围活动 - 青岛啤酒节在全国近百场活动中持续传递快乐,覆盖黄海之滨、黄河之畔、长三角、东三省等地,让消费者在家门口享受"Citydrink"体验 [14] - 山东临沂、四川绵阳、山西河津等地的青岛啤酒节仍在延续,提供升腾烟火与啤酒泡沫的激情体验 [15]
运河观察|特色美食频频“出圈” “舌尖上的旅行”激发消费热情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54
美食旅游行业趋势 - 超九成旅行者会做美食攻略并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主要因素之一 [1] - 淄博烧烤、柳州螺蛳粉、新疆馕文化等案例显示美食已成为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1] - 美食旅游直接拉动地方餐饮行业发展并促进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消费 [1] 文化价值与消费动能 - 美食承载城市文化内涵如南宁老友粉体现包容好客的"老友"文化 [2] - 美食旅游以直接方式让游客接触当地风土人情与历史民俗传统 [2] - 美食主题夜市街区和文化表演结合可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 [3]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城市存在美食品质良莠不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的问题 [2] - 过度商业化可能影响消费体验并损害城市口碑 [2] 产业升级策略 - 需制定美食标准工艺和培育技艺传承人以延续传统风味 [3] - 通过美食短视频和攻略的社交属性实现传播破圈 [3] -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以转化流量为持续消费力 [3]
小红书餐饮行业多元趋势新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5-16 23:40
消费需求 - 美食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实用价值是基础,情绪价值和体验价值愈发受到重视 [1] - 消费者追求感官享受、尝鲜体验和社交打卡价值,"漂亮饭"阅读量达12.3亿,同比增速4691%,"氛围感餐厅"阅读量28亿,同比增速212%,搜索量520万 [1][18][19] - 健康饮食趋势显著,"低卡"同比增速+61%,"健身减脂"同比增速+59% [1] - 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庞大,"平价""便宜""折扣"等关键词搜索量高,线上囤货成为重要消费场景 [1] 产品创新 - 小众食材搜索指数激增,如神湾菠萝搜索指数+7,040%,体现消费者对独特口味和新鲜体验的追求 [2][30] - 茶饮与咖啡边界逐渐模糊,茶咖双向融合趋势明显 [2] - 健康化成为核心方向,如霸王茶姬发布健康茶饮标准,喜茶推出不加糖鲜果茶系列,植物基底乳、低GI糖等健康原料应用广泛 [2] 地域美食 - 各地特色美食成为流量担当,如重庆老火锅阅读量20亿+,柳州螺蛳粉阅读量10亿+,淄博烧烤阅读量6亿+ [3][42] - 地域美食与旅游深度绑定,用户国内旅游前1-2个月开始搜索美食,行前10天为决策关键期 [3] - 长沙通过"美食之都"定位,结合名店(如文和友、茶颜悦色)打造城市名片 [3][53][54] 人群与内容趋势 - 火锅、茶饮、咖啡等品类人群细分明显,如川渝火锅人群1168W,柠檬茶人群2600W,黑咖人群1550W [4] - 视频/动图内容因视觉冲击力强更易引发互动,图文内容侧重信息清晰易读 [5] - 低粉博主(1w-5w粉段)阅读表现更优,餐饮行业集中投放1w-5w粉段博主 [5] 差异化路径 - 拒绝盲目模仿爆文,需结合自身定位,如长沙部分餐厅通过差异化标题突出地域稀缺性 [6][56] - 餐饮与旅游、艺术、文创等领域融合,如湖南博物院推出限定版美食,将"吃"与文化体验结合 [6] - 地方特色美食通过文化差异引发讨论,形成独特记忆点 [6]
大面积塌方开始了
商业洞察· 2024-11-07 08:01
餐饮行业现状 - 2024年餐饮业被列为天坑行业之一,多地"排队王"餐厅客流量下降,预订率降低导致营业额大幅缩水[1][2] - 餐饮人自嘲开店时资金20多万,关店时负债40多万[3] - 1-8月全国餐饮收入34998亿元,同比增长6.6%,但增速为十年最低[4][5] - 上半年餐饮企业倒闭量达105万家,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5] - 高端餐饮品牌如鼎泰丰、山河万朵等陷入困境,即使推出298-398元平民套餐仍难挡关停潮[6][7][8] 行业分化表现 - 头部企业如海底捞、萨莉亚、瑞幸咖啡、百胜中国等实现逆增长或维持营收平衡[10][11] - 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多数企业营收和净利同比下滑: - 甲哺明哺营收23.95亿元(-15.92%),净利-2.73亿元(-11439.08%)[12] - 味千(中国)营收8.27亿元(-6.26%),净利-0.07亿元(-105.38%)[12] - 海底捞营收214.91亿元(+13.8%),净利20.38亿元(-9.74%)[12] - 达美乐中国营收20.5亿元(+48.98%),净利0.11亿元(+24.64%)[12] - 中小餐饮营收普遍下滑15%-50%[13] - 中间价位餐厅和网红餐饮店处境艰难,倒闭速度与崛起速度一样快[14][15][16] 节假日效应 - 国庆期间餐饮业异常火爆,排队时长普遍2小时以上[22] - 美团、携程数据显示线下餐饮消费超过去年同期30%以上,夜间时段增长44%[23][24] - 景区餐馆如天水麻辣烫、山西刀削面、淄博烧烤等迎来消费高峰[21] - 但节假日过后消费热情难以持续转化为长期效应[25] 行业困境原因 - 消费降级明显,M1货币同比下降7.4%,显示市场活力不足[26] - 市场过度饱和,2023年新增商户注册量超过300万家,全国餐厅门店超900万家[28][31] - 成本持续上升: - 一二线城市商业街租金涨幅超50%[35] - 人工成本上涨[36] - 原材料价格攀升,鲜菜涨20%以上,猪肉涨16.1%[36] - 收支压力巨大,部分月营业额30万的餐厅仍亏损[38] 行业建议 - 切忌追涨杀跌,避免盲目跟风热门品类[43][45] - 需注重选址、采购、定价等专业能力,而非仅凭直觉进入行业[44][47] - 在同质化严重环境下,需提高产品性价比和特色度[49] - 过去简单经营模式已失效,需建立稳定出品能力和专业团队[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