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儿保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举办上海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峰会
新华网· 2025-08-12 06:07
核心观点 - 公司举办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峰会 展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战略融合成果 推出多项创新产品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1][3][4] - 公司通过精准信贷投放与科技赋能 显著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与效率 贷款规模增长显著且利率下降[5] - 公司创新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覆盖老年群体与儿童特定需求 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4][6][7] 战略定位与成果 - 公司以党建为纽带贯彻金融为民理念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2024年驻沪机构纳税超47.57亿元 服务个人客户707万个与企业客户49.5万个 提供超1.78万个就业岗位[3] - 公司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 通过"沪业保"为近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超110亿元风险保障 "平安好车主"APP适老化改造惠及上海60岁以上老年用户[4] - 公司代表支付方提供主动式医疗健康管理 "沪惠保"四年累计赔付近4000万元 覆盖102岁至3个月龄受益人 "护眼保"联动上海62家公立眼科医院服务儿童近视防控[6]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 产险公司推出"科创保"提供网络安全 专利侵权与研发费用三重保障 并向6家小微企业定向捐赠[7] - "沪业保"升级个体工商户版与互联网版 新增"前厅后厨双保障"模式 附赠肠道检测包与急救百宝箱等特色服务[7] - 银行推出"4+1"产品体系(科创贷/担保贷/信用贷/抵押贷/场景贷) 现场与6家科创企业完成授信仪式[7] 信贷支持与效率提升 - 融易公司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9.2万户 协助贷款477亿元 2025年1-4月新增服务客户0.14万户与贷款7.51亿元[5] - 银行普惠口径贷款投放近50亿元 同比增48% 其中法人贷款增85% 科技贷款增24% 新发放利率较去年下降50基点[5] -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将"科创贷"单笔审批时效压缩至最快30分钟[5] 健康服务与数字化建设 - 健康险公司3年累计服务60万客户 推出"沪儿保""致优套餐"等多层次产品矩阵[4] - 产险公司"沪智保"为5万中老年人建立脑健康疾病预警档案[6] - 搭建全国首个"保险行业共享+政府共管共治"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便捷性[4]
保险业织密普惠保险保障网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1
政策驱动普惠保险发展 - 国务院办公厅3月印发指导意见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持 [2] - 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6月26日发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健全普惠保险体系并提供质优价廉产品 [2] - 河北金融监管局4月提出丰富产品服务包括发展防贫保险、乡村振兴公益保险和巨灾保险"河北模式" [3] - 福建金融监管局要求保险机构实行公司领导挂钩包片制并创新打造"一司一品""一市(县)一品"精品工程 [3] - 陕西金融监管局6月要求简化涉农保险投保手续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 [3] 惠民保产品升级与成效 - 上海"沪惠保"2025版4月22日开售首日参保人数突破400万人参保率超20% [4] - 2025版"沪惠保"新增原研药9折保供服务并扩增国内外特药种类 [4] - "沪惠保"前四年累计参保人数突破2600万人次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赔付金额超过22亿元 [5] - 北京普惠健康保2025版将药品清单从106种扩容至121种其中国内特药从41种增至56种 [5] - 深圳惠民保2025版五项待遇免赔额全面下调4000元最高降幅达28.6% [5] 普惠保险产品创新与生态扩展 - 北京9家保险公司共同开发首款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北京普惠家财保" [6] - 济南市5月上线普惠型家财险产品"泉城惠家保"保障范围涵盖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及电信诈骗等风险 [6] - 上海保险业推出覆盖儿童门诊的"沪儿保"和保障人工耳蜗植入体的"沪补保"等创新产品 [7] - 行业还推出针对家用电动自行车的"沪骑保"和针对小微企业的"沪业保"构建全矩阵产品体系 [7]
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商业医疗险如何突破“低频低黏性”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1:46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导致公立医院体系内原研药供给逐步缩减,患者"就医自主权"与"院外用药保障"需求激增 [1] - 惠民保等普惠医疗保险带动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扩大,但行业面临"低频低黏性"挑战 [1] - 医保改革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增长,消费者为创新药械、品质原研药、高端医疗服务付费意愿提升 [2] 商业健康险创新方向 - 商业健康险需解决保障全面、服务升级和创新普惠三大核心任务,提升创新药械可及性与可支付性 [2] - 行业痛点包括跨部门政策协同不足、产品改进空间大、数据未打通导致精算困难 [2] - 商业健康险与医疗医药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畅影响资金支付效率 [2] 数据互联互通进展 - 上海医保局已面向商业保险开放部分脱敏医保数据,支持8款商业健康险产品完成大数据测算,为全国首创 [2] - 数据互联互通探索广度不断扩大,但整体仍面临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的瓶颈 [2] 产品开发与人才需求 - 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需要多学科人才支持,包括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3] - 医药险融合发展要求产品开发团队具备更复合的知识结构 [3] 科技赋能健康险发展 - 生成式AI在医疗保险领域潜在市场份额年复合增长率达85%,应用前景广阔 [3] - 东吴人寿通过AI本地化部署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3] - 一码直付平台借助AI升级推出智能对话框xiaofu,提供药品查询、保险条款解读等智能化服务 [4] 支付方式创新 - "一站式结算"可解决传统"事后报销"模式垫资压力大、理赔繁琐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4] - 镁信健康推出组合支付功能,实现跨支付方案同步结算理赔,保障药械可及性 [5] - 商保与医保融合需推进"一站式结算",提升支付时效和服务体验 [5] 市场发展趋势 - DRG背景下医疗特需成为工薪阶层刚需,覆盖国疗特需的中端医疗险需求增长 [4] - 商业医疗险发展步入深水区,围绕"用户需求定义权"的变革正在发生 [5]
应用场景快速扩展,普惠保险加速“席卷”各行各业
北京商报· 2025-05-06 12:59
普惠保险发展现状 - 普惠保险作为普惠金融重要组成部分 在增进社会福祉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产品类型从最初健康险扩展至骑行 乡村公益等多个领域 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1][3] - 自2020年起 保费低 保额高 门槛低的惠民保险迅速席卷全国 成为现象级产品[3]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 河北金融监管局支持国有保险公司发挥普惠保险主力军作用 鼓励专业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 将普惠保险纳入保险公司绩效考核[3] - 福建金融监管局要求实行公司领导挂钩包片制 创新打造"一司一品""一市(县)一品"精品工程 建立跟踪回访与满意度测评机制[3] - 河北持续发展"防贫保险" 支持乡村振兴公益保险 完善巨灾保险"河北模式" 推动"冀惠保"等产品扩大保障范围[3] 产品创新案例 - 上海推出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4] - 上海保险业推出覆盖儿童门诊和住院责任的"沪儿保" 保障先进药械的"沪补保" 以护理服务为给付内容的"沪理保"[4] - 保险公司在定价和服务上做创新尝试 确保产品覆盖更广泛人群[4] 可持续发展挑战 - 普惠保险产品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 保险机构缺乏定价数据 难以探寻合适商业模式[5] - "赔穿"风险相对较大 需提升可持续性避免"昙花一现"[6] - 需实现规模化效应 风险池足够大时赔付波动性将收敛 管理成本逐步下降[8]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引入增值服务如健康管理 疾病预防咨询以增加产品吸引力和用户黏性[7] -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优化风险评估模型 合理设定保费水平 关注长期盈利能力[7] -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 通过跟踪回访与满意度测评及时调整服务内容[7]
上海打造普惠保险“高地”,构建民生保障新矩阵
第一财经· 2025-04-28 11:33
普惠保险项目发展概况 - 上海保险业推出"沪惠保"、"沪家保"、"沪业保"、"沪骑保"等一系列特色普惠保险项目,构建普惠金融民生保障新矩阵 [1] - 普惠保险服务供给不断深化,产品类型丰富,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整体呈现稳步发展势头 [1] - 上海已成为全国普惠保险"高地",相关创新实践得到政策有力推动 [1] 普惠型人身保险发展 - "沪惠保"累计为近2700万人次提供医疗保障,2025版首日销量突破400万单,参保率超20% [2] - "沪惠保"年参保率持续稳定在30%以上,是全国参保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 [2] - 2025版新增"普惠特定疾病保险",保费50元最高赔20万元,覆盖11种高发癌症 [2] - 衍生推出"沪儿保"、"沪补保"、"沪理保"等创新健康保险产品 [2] - 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超150亿元,保险产品销量8.76万件实现保费14亿元 [3] - "银发无忧"项目累计覆盖1360万老年人,保障责任从2项扩展至13项 [3] 普惠型财产保险创新 - "沪家保"累计承保81.43万户,提供5790.37亿元风险保障,赔付972.92万元 [4] - "沪业保"为近5000家企业提供近100亿元风险保障,覆盖三大行业及个体工商户 [4] - 计划建设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普惠保险数字平台,零售业专属方案即将上线 [5] - "沪骑保"首创电动自行车"百万三者"保障,覆盖四大出行风险 [5]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将以"买得到、买得起、赔得满意"为目标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5]
首日参保人数破400万人!2025年沪惠保开售,上海将打造普惠保险全矩阵
华夏时报· 2025-04-28 09:10
沪惠保产品表现 - 2025年首日开售参保人数突破400万人,参保率超20%,超过历史年度首日单量[1] - 延续四年普惠原则及售价不变,推出"一增一享"政策:国内特药种类由41种增至48种,CAR-T治疗药品由3个增至4个,提供线上线下购药9折等增值服务[1] - 运营四年累计结案110万件,赔付金额超22亿元,最大单人累计赔付逾300万元[2] - 年参保率持续稳定在30%以上,个人医保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4] 上海普惠保险产品矩阵 - 已推出覆盖儿童门诊的"沪儿保"、覆盖先进药械的"沪补保"、护理服务给付的"沪理保"、外卖骑手专属的"沪骑保"、个体工商户专属的"沪业保"[1] - "沪家保"累计承保81.43万户,提供5790.37亿元风险保障,结案率96.44%,计划8月推出3.0版本扩展养老保障[4] - "沪业保"为近5千家企业提供100亿元风险保障,将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5] - "沪骑保"首创电动自行车百万第三者责任险,百元保费撬动百万保障[5] 行业政策与创新方向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提出六项落实要求包括升级特色项目、优化健康险供给等[6] - 保险机构需提升承保、理赔等服务的便捷性,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7] - 普惠保险在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方面作用关键,上海正打造普惠保险"上海样式"[6]
上海打造普惠金融民生保障“新矩阵”
搜狐财经· 2025-04-27 13:48
上海保险业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 上海保险业通过创新推动普惠金融扩面提质,在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进行大量创新实践,普惠保险服务供给不断深化,产品类型持续丰富,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 [1] 城市定制型健康保险"沪惠保" - "沪惠保"运行五年累计为近2700万人次提供医疗保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赔付22亿元,惠及超25万人次,单人最高赔付逾300万元 [1] - 产品年参保率持续稳定在30%以上,成为全国参保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 [1] - 2025版首日销量突破400万单,参保率超20%,新增"普惠特定疾病保险"责任 [1] 细分群体普惠保险创新 - 基于医保大数据实验室推出"沪儿保"(儿童门诊住院)、"沪补保"(先进药械)、"沪理保"(护理服务)等创新产品 [2] - "银发无忧"项目运营20年主险保持20元/份,保障责任从2项扩至13项,累计覆盖1360万老年人 [2] - 针对新市民等特定群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保障水平 [2] 养老保险业务拓展 - 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超150亿元(截至2024年末),保险产品销量8.76万件实现保费14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超3.5亿元 [3] - 部分公司构建"保险+服务+生态"闭环,从养老升级为"享老"生活方式 [3] 普惠型财产险创新 - "沪家保"家庭综合保险2024年升级2.0版,新增电动自行车自燃、宠物等责任 [3] - 2024年推出首个小微企业普惠保险"沪业保",覆盖教育培训等三大行业及个体工商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