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水

搜索文档
百润股份实控人转让6%股份套现14.7亿:预调鸡尾酒销量不断下滑 威士忌业务潜力有待检验
新浪财经· 2025-09-17 04:06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刘晓东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6.01% 套现14.7亿元[1] - 转让价格23.337元/股 较当日收盘价25.24元折价7.54%[1] - 受让方刘建国成为持股5%以上股东 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且不参与公司管理[2] 主营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6.61% 2025年上半年继续下滑8.56%[4] - 预调鸡尾酒业务2024年收入26.77亿元 同比下滑7.18% 2025年上半年再降9.36%[4] - 预调鸡尾酒销量2024年减少8.81% 2025年上半年减少12.68%[4] - 华北区域收入减少21.43% 华西区域减少23.05% 仅华南区域增长3.09%[5] 产能与存货 - 四大生产基地总设计产能6600万箱/年 2024年产量3218.33万箱 产能利用率49%[5] - 2025年上半年存货达12.38亿元 同比增长35%[5] -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39.65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37.35亿元[7] 威士忌业务布局 - 通过定增募资10.06亿元用于烈酒陈酿项目 可转债募资11.28亿元用于麦芽威士忌项目[6] - 威士忌项目将新增3.38万千升原酒产能[6] - 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累计推出10个以上SKU威士忌产品[7] 行业竞争环境 - 低度酒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7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4] - 果酒占比38%年增72% 茶酒占比25%年增65% 气泡酒占比17%年增210%[5] - 国产威士忌市占率仅25% 45家威士忌企业处于在建/投产阶段 其中26家已投产[7] - 已建成产能4.5万吨 在建8万吨 远期规划产能25万吨[7]
【小布调查】新零售品牌陆续入驻,扬州超市如何守“阵地”谋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2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零售品牌M会员店、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陆续进入扬州市场 改变行业发展格局 [6][8] - 新品牌带来丰富商品种类、优质商品品质和独特会员服务 吸引消费者 [6][8] - 新品牌进入切分市场蛋糕 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8] 本土超市应对策略 - 本土超市金城万家新增胖东来商品专购区和奥乐齐专购区 每个专区摆放几十种网红商品 [2][4] - 本土超市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增加特色商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 例如增加进口商品比例或推出定制化商品 [10] - 本土超市加强线上业务拓展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捷购物体验 例如宏信超市推出线上商城 佳一佳超市与美团外卖合作 [10] - 本土超市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购物环境吸引消费者 例如增加员工培训或装修升级门店 [10] 新零售品牌特点 - M会员店拥有3000个库存单位 涵盖生鲜、烘焙、母婴等20多个业态 提供200多款自有品牌独家商品及增值服务如儿童乐园、自助洗车 [8] - 盒马鲜生以社区生鲜为主 注重时令食材供应 开展3公里内外卖服务 [8] - 山姆会员店提供丰富进口商品和高品质生鲜产品 [8]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市民期待更多超市品牌如胖东来、奥乐齐进入本地市场 [1] - 社区超市出现代购商品变化 包括胖东来、山姆商品分成小包装销售方便尝鲜 [5] - 超市市场进入调改阶段 本土超市如金城万家在江都门店优化商品结构并增加超市加餐饮堂食模式 [4][10] - 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推动超市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11]
东吴证券:软饮料业百亿大单品迭出 健康化、功能化成发展共识
智通财经· 2025-08-22 01:48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了碳酸饮料主导(90年代中期前)、多元化增长(1995-2014年)、结构性增长(2015年至今)三大阶段 [1] - 碳酸饮料阶段外资品牌主导 90年代中期碳酸饮料占比超50% [1] - 多元化阶段本土企业崛起 果汁、茶饮料、瓶装水、植物蛋白饮品等多品类发展 [1] - 结构性增长阶段消费需求差异化 包装水及功能饮料保持高增长 茶饮料呈现健康化与无糖化趋势 [1] 当前竞争格局 - 传统赛道龙头先发优势明显 新兴成长赛道也能实现格局突围 [2] - 龙头企业通过"大单品迭代+细分场景渗透"构建护城河 [2] - 百亿大单品是细分赛道引领者的重要门槛 [2] - 瓶装水赛道农夫山泉160亿元、怡宝121亿元 [2] - 茶饮料赛道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百亿规模 无糖茶东方树叶突破100亿元 [2] - 能量饮料赛道华彬红牛200亿元、东鹏特饮133亿元 [2] - 电解质水、椰子水、气泡水等新兴赛道具备大单品潜质 [2] 未来发展趋势 - 健康化、功能化是产业发展共识 [3] - 瓶装水包装化率将从2023年14.4%提升至2028年18.9% [3] - 无糖茶东方树叶通过长期培育将小众需求变为主流品类 [3] - 能量饮料东鹏特饮规划东南亚出海 重视当地传统渠道 [3] - 电解质水外资集中一二线 本土企业可布局低线市场 [3] - 椰子水、气泡水等天然健康品类兴起 [3] 重点公司 - 东鹏饮料补水啦势能强劲 平台化战略强化 [4] - 农夫山泉瓶装水重拾份额 无糖茶引领成长 [4] - 华润饮料、IFBH值得关注 [4]
软饮料行业深度:后来居上,中国软饮料巨头的平台化之路
东吴证券· 2025-08-21 15:3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了碳酸饮料主导、多元化增长、结构性增长三个阶段,当前进入健康化、功能化发展阶段[11][36] - 行业龙头通过"大单品迭代+细分场景渗透"构建护城河,百亿大单品是细分赛道引领者的重要门槛[33] - 瓶装水、无糖茶、能量饮料、电解质水、椰子水等赛道具备高景气度,健康化、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36][60][117] 行业发展阶段 - 碳酸饮料主导阶段(90年代中期前):碳酸饮料占比超过50%,外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引领市场[11][16] - 多元化增长阶段(1995-2014年):本土企业崛起,果汁、茶饮料、瓶装水等品类百花齐放,出现多个百亿大单品[18][20] - 结构性增长阶段(2015年至今):中产阶级崛起推动差异化需求,瓶装水及功能饮料保持高增长[23] 当前竞争格局 - 瓶装水CR3为33.8%,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位居前三[32] - 无糖茶东方树叶市占率约75%,三得利乌龙茶占比10%[87] - 能量饮料CR2达70.6%,红牛、东鹏特饮为主要玩家[138] - 电解质水呈现"一超多强",外星人电解质水市占率约48%[116] 重点赛道分析 - 瓶装水:中国包装化率14.4%,低于美国59.7%,长期增长空间明确[60][61] - 无糖茶:中国无糖茶占比20%,远低于日本84%,渗透率提升空间大[66][70] - 能量饮料:东鹏特饮本土延续增势,海外发力东南亚市场[93][100] - 电解质水:从小众功能品迈向大众必需品,东鹏补水啦引领渠道下沉[110][116] - 椰子水:天然健康属性强,中国内地市场CAGR达82.9%[117][122] 重点公司推荐 - 东鹏饮料:补水啦势能强劲,平台化战略强化,东南亚市场拓展可期[138][139] - 农夫山泉:瓶装水重拾份额,无糖茶东方树叶持续引领成长[145] - 华润饮料:纯净水赛道引领者,探索饮料第二曲线[151][155]
元气森林:“养生”也可以俘获年轻人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35
公司战略与产品创新 - 饮料创新的核心竞争是回归产品本身 坚持做好产品而非单纯改变口感或功能细分[1][15] - 公司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健康与美味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 最初以气泡水切入市场[1] - 2023年推出"好自在"养生水系列 采用传统熬煮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1][6] - 研发团队筛选40个红豆品种最终选定珍珠红品种 通过调整工序和焖煮时间还原家煮味道[7] - 产品方向为"多喝水 喝健康的水" 基于广东市场煲汤凉茶习惯回归传统食补[4]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好自在"上市4个月销售额即破亿元 2024年在中式养生水品类中销量排名第一[4][5] - 2023年2月天猫旗舰店首发5天售罄 2025年618期间占据天猫茶饮料V榜TOP1和京东饮料金榜TOP1[3][14] - 2024年市场份额达58.6% 核心驱动力在于复购率持续提升[10] - 与无糖茶的消费者重合度达90% 人群本身具有健康饮品高频消费习惯[10]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跃升至2023年4.5亿元[1] 生产工艺与技术特点 - 采用熬煮工艺最大化还原食材本身味道 生产过程中不加香精和防腐剂[6][13] - 精选东北珍珠红红小豆和云贵薏米 通过慢煮和文火锁香保留营养成分[13] - 传统熬煮工艺导致生产线需额外增加8人专门盯守 果皮果肉频繁堵塞滤网需停机清洗[6] - 极简配方降低健康负担 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13]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行业形成四大阵营:厂牌派(元气森林 可漾 好望水) 零售派(盒马 山姆) 老字号派(同仁堂 王老吉)和跨界派(伊利 康师傅 统一)[9]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增速从2024年28%骤降至15% 呈现哑铃型结构:低糖型基础产品占比63%均价同比下降19% 功能性产品维持32%高毛利但市场接受度有限[9]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红豆薏米组合成为各品牌标配 主流价格区间3-5元部分品牌开展买一送一促销使单瓶价格降至2.9元较2024年同期4.5元大幅下降[10] - 行业存在高价低质倒挂 标准缺失和消费者对伪养生的质疑等发展掣肘[1] 消费群体特征与需求 - 中式养生水消费群体中18-26岁年轻人占21.3% 27-36岁人群占48.6% 合计近70%[6] - 高频复购用户最关注"第一口的清爽口感" 年轻消费者难以接受传统广式凉药的浓重苦涩味道[4] - 养生水热销是健康溢价接受度提升与精准场景需求共振的结果 反映健康消费从概念炒作到日常刚需的结构性转变[14] - 消费者愿意为可感知的健康价值支付溢价 不仅仅是尝鲜消费[14] 供应链与品质控制 - 联合十月稻田在黑龙江建立首个红豆种植基地 凭借优质水土环境保障原料稳定品质[11] - 好望水在云南建立薏米直种基地 通过规模化种植将成本降低15%[11] - 部分品牌选择与科研机构合作增强可信度 加强上游产业链建设[11]
中国品牌出海,如何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2025出海大会嘉宾超级金句来了!
36氪· 2025-07-31 06:27
出海大会概况 - 2025出海大会在浙江钱塘举办 主题为「以"匠心"至"世界"」 聚焦消费、科技、电商、金融、新能源等热门领域 [2] - 浙江省商务厅将通过构建海外服务体系、深化金砖合作为企业出海提供支撑 [2] - 中国企业出海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信仰"的跃迁 科技定义行业标准和文化IP输出成为新特征 [6] 出海战略与模式 - 成功出海企业三大共性:清晰战略规划、深度市场洞察、持久战略定力 [8] - 正泰新能出海三阶段:产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产能造出去 采用"融入共赢式"模式协同产业链出海 [15] - 抱团出海可降低建厂成本40% 提高建厂速度 更好应对智能制造时代变化 [18] 区域市场洞察 - 迪拜营商环境优势显著 税收优惠、零售电商发达 时差友好且外来人口占比超88% [10][52] - 阿联酋非石油经济占比已超石油经济 哈伊马角经济区提供100%外资控股、0企业所得税政策 [49][51] - 中东极热环境对新能源车电池耐热性要求苛刻 需自建工厂和充电桩体系实现本地化 [55] 行业实践案例 - 元气森林出海六年 克服用户调研、文化符号、合规门槛三大挑战 气泡水三年内进入Costco等渠道 [11][12] - 分贝通推出"贵必赔"机制 海外客服覆盖50+项服务 保障企业出海成本优化 [14] - 敦煌网总结文化出海方法论:定位明确、本地化表达、内容种草、营销闭环、用户沉淀 [23] 技术驱动与合规 - AI在工业能源领域收入实现10倍增长 需严控履约成本 搭建中外双团队架构 [29] - 涂鸦智能Al平台支持全球主流大模型 实现月级产品量产 符合GDPR等法规要求 [36] - 全球80%国家已出台数据合规法规 企业需分场景梳理数据链路 建立本地化管控机制 [28] 本地化关键要素 - 雇主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欧美市场更关注老板背景、工资和晋升机制 [17] - 文化产品溢价源于情感价值 需通过网红社群实现用户共创 短剧出海需把握"女频+都市+情感"核心 [44][48] - 中东斋月工作需全薪结算 清真认证是食品企业准入关键 本地化需借力高校和商会资源 [61]
周富裕的焦虑,周黑鸭的“鸭”力
36氪· 2025-06-16 10:04
创始人回归与公司变革 - 创始人周富裕于2023年底开始频繁介入公司管理,2024年6月正式宣布回归并兼任执行总裁 [2][3][6] - 回归后通过行动教育机构进行公司架构调研,重构权力格局,引发持续大半年的内部人事动荡 [3][7] - 打破职业经理人汇报机制,采取微观管理方式,包括业绩对赌政策和高管策略挑战 [7][8] 业绩表现与经营困境 - 2024年公司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滑15.03%),毛利下滑3.2% [2][19] - 2023年未达2亿元净利润目标,四季度出现亏损 [6] - 单店营收从2019年210万元降至2023年59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提升至66万元 [16] 渠道策略调整 - 2024年关闭785家门店(加盟店656家+直营店129家),总数从3816家减至3031家 [16]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19年1255家增至2023年3816家,2023年特许收入7.83亿元(占营收28.5%) [10][12] - 新开自营交通枢纽门店租金水平较高,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9.89亿元 [16] 品牌焕新与跨界尝试 - 2024年5月启动品牌焕新,更新包装设计和店铺装修,增加DIY体验区等年轻化元素 [22][24][25] - 推出"经典+创新"双轮驱动产品战略,保持甜辣卤味同时开发创新品类 [26] - 跨界布局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和复合调味品"嘎嘎香"系列 [20][21] 海外拓展计划 - 2025年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27] - 面临口味适配、法规差异、本土竞争等挑战 [28] 职业经理人体系变迁 - 2019年张宇晨推行"直营+特许经营"模式,门店从1255家增至3816家 [8][10][12] - 职业经理人频繁更迭,2018年朱于龙离职,2024年张宇晨辞职 [8][3]
两次品类重做冲击百亿!100位企业家走进卫龙,学到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6-11 00:36
行业背景 - 食品饮料行业过去两年面临严重内卷 瓶装水混战 无糖茶上演千茶大战 零食价格血战 预制菜两极分化 多个赛道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2] - 行业渠道和内容开发已达极致 企业普遍陷入增长困境 [4] 卫龙增长表现 - 卫龙逆势增长 依靠辣条和魔芋爽两大主力品类实现亮眼业绩 [2] - 2024年魔芋产品营收达33.71亿元 同比激增59.1% 魔芋爽等单品实现自然动销 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4] - 完成从辣条到魔芋的品类心智升级 实现双轮驱动增长 [8] 增长战略 - 选择差异化战略而非优化战术 聚焦品类选择与心智锚定 [7] - 从泛品类到重构品类 通过产品口感风味再定义创造新品类 如辣条从牛筋面创新而来 魔芋爽从魔芋豆腐创新而来 [12] - 遵循商战三原则:领导者打防御战 准备被分化 自我进攻锁死分化路径 [13] 三大增长路径 - 提心智:成为品类代表 如麦当劳专注汉堡 卫龙魔芋爽打造新型即食健康零食认知 [15] - 扩市场:通过场景渠道地域创新 如元气森林扩展茶饮果汁 卫龙将魔芋爽扩展到全家共享场景 [16] - 创品类:用品类创新构建新市场 如东鹏饮料推电解质水 养生堂推天然维C饮料 [21] 核心启示 - 增长来自品类创新而非战术优化 需选择有未来的品类并占据心智入口 [21] - 跳出行业框架重新定义品类是从内卷中突围的关键 [21]
大连旅顺口区:产业强基 人才赋能 文明铸魂 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6-10 09:06
产业振兴 - 旅顺口区作为全国首批"大樱桃地理标志产品核心生产基地",通过"五维联动"系统实践构建乡村振兴模式[1] - 4.7万亩樱桃种植基地采用"地理标志认证+标准化生产+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曹家地村开发"土特产IP"延伸出樱桃酒、气泡水等衍生产品[2] - 东泥河村首创"电商村"模式,年对接30余家全国采购商,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领域[2] - 大连金元樱桃园艺公司运用"可移动促早"技术使樱桃1月中旬成熟,价格达6月份的5-10倍[2] 品牌与文化赋能 - 旅顺大樱桃入选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北纬39度黄金产区"地理标志使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2] - 盐厂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张家村、袁家沟村保留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区形成品牌调解工作室集群[3] - 皮雕手工技艺等6项传统工艺入选市级非遗名录,通过"农民大讲堂"培育207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 - 开发红色旅游和"一村一品"乡村休闲游,文旅融合业态带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3] 技术与生态支撑 - 建立"四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培训3500余人次,培育4名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9名农机手获国家级认证[4] - 丰科樱桃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建成5个省级兽用抗菌药减量示范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9.7%[4] - 生物防治技术发放4万个赤眼蜂卡,实现虫口夺粮40万公斤[4] 组织与经济效益 - 创新"跨村产业联合党委"机制,7个产业党建联盟带动7301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4] - 村党组织领办30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年收益近3000万元[4] - 大樱桃产业裂变为"种植+加工+文旅"复合业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885元(同比+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