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GDP迈上5万亿台阶 解码北京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北京商报· 2025-09-15 12:10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北京市经济总量预计超过5万亿元 连续跨越4万亿元和5万亿元两个台阶 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 [1][5] - 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美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44.4万元/人 居各省区市首位 [5]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水耗 碳排放等多项指标均为全国最优水平 [5] 信息服务业与数字经济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 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5] - 自启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来 信息服务业保持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 [5] - 信息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32.7%提升至2024年38.8% [8]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 约占全国一半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 [5] - 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5] - 北交所设立四周年 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 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 [6] 制造业升级与创新 - 制造业向新优化 向高攀升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 [5]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 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5] - 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5% 近200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0多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 [8] 科技创新与企业生态 - 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密度超越硅谷 截至2024年底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 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7]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 占全国约一半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 全国占比约三成 [7][8]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 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 占总量的近三成 [7] 消费市场与内需拉动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能够超过3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 [10] - 前4年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过7.5% 成为拉动消费主引擎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 [1][10] -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从2020年9.5%提升至2024年22.6% 创历史最高水平 [10] 未来产业与技术突破 - 商业航天产业拥有全国一半的核心研发单位 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顺利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8] - 实现6G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夸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技术突破 [8] - 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改革试点推向全国 [6]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2024年北京乡村游总收入超35亿元 示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普遍提高20%以上 [11] - 超过70%的北京市民每年至少有一次短途度假 其中半数以上倾向于在京郊地区 [10] - 深入实施"百千工程"计划 一批乡村服务新业态火爆出圈 [11]
蓝箭航天火箭发射失败,祸起伺服机构电路故障?
第一财经· 2025-08-16 07:04
火箭发射失利事件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飞行异常导致任务失利 具体原因尚未公布 可能与伺服机构电路故障相关 [3] - 公司表示将基于飞行数据全面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 并保持信息公开透明 [3] 公司技术进展与里程碑 - 4月15日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 [4] - 5月17日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送入6颗卫星至预定轨道 [4] - 6月20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完成 预计下半年实施首次轨道级发射及回收试验 [4] 公司战略与成本目标 - 计划通过供应链优化和制造效率提升 将朱雀二号发射成本降低30%以上 [5] - 未来将通过降低发射成本 增加发射批次和技术更新提升竞争力 满足市场需求 [4]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已于上月启动科创板IPO进程 [4]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从事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 2018年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4]
蓝箭航天火箭发射失败,祸起伺服机构电路故障?
第一财经· 2025-08-16 00:07
火箭发射失利事件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后飞行异常,任务失利 [1] - 飞行失利原因可能与火箭伺服机构电路故障相关,但公司尚未官方确认 [1] - 公司表示将基于全部飞行数据开展故障归因与技术改进工作,并保持信息公开透明 [1] 公司技术进展与里程碑 - 公司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于4月15日正式下线 [3]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5月17日成功发射,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于6月20日顺利完成,预计下半年实施首次轨道级发射并开展首级回收试验 [3] 公司战略与成本控制 - 公司已正式启动科创板IPO进程,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最早致力于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 [3] - 公司计划通过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批次和技术更新提升竞争力,目标是将朱雀二号发射成本控制在低于市场水平30%以上 [4] - 公司创始人表示未来将提升火箭单次运输能力并增加每年发射窗口次数 [3]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提速 技术突破来到关键节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1:51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动态 - 蓝箭航天和屹信航天相继启动A股上市辅导,蓝箭航天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律师事务所为锦天城,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亦庄,估值达200亿元,一年增长90亿元 [1][2] - 屹信航天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无锡,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卫星物联网载荷研发,2024年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载荷 [2] - 星际荣耀、爱思达航天科技、长光卫星等企业此前已启动IPO进程,星际荣耀2025年7月披露辅导进展,爱思达2025年6月备案,长光卫星2022年3月备案但2024年底终止 [3] 政策与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2025年6月发布意见,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置科创成长层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 [1][8] - 2024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事件达138个,披露金额202.39亿元,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细分领域热度高,截至2025年Q1行业诞生12家独角兽 [7] - 天兵科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头部企业累计融资超10亿元,垣信卫星2024年获67亿元融资 [7] 技术进展与商业化挑战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2025年6月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天鹊系列发动机第100台下线标志批量制造能力突破 [5] - 商业航天需解决火箭可回收复用、卫星制造等关键技术,行业预计运载火箭从发布到商业化需10年,需优化维护检测流程 [4][6] - 蓝箭航天、深蓝航天、东方空间等企业聚焦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和卫星模块化量产,以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化 [5] 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 - 头部企业融资后可为上下游提供订单,推动行业确定性,上市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助力 [7] - 星际荣耀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基金投资商业航天,支持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上市 [3]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提速技术突破来到关键节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1:07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动态 - 蓝箭航天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律师事务所为锦天城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亦庄 估值达200亿元 较一年前增长90亿元 [1] - 屹信航天于8月1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公司成立于2018年 专注卫星测控通信产品研发 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星际荣耀、爱思达航天科技、长光卫星等企业此前已启动IPO进程 其中星际荣耀于2025年7月披露辅导进展 长光卫星于2024年底终止IPO [2] 政策与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6月18日发布政策 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推动设立科创成长层 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性强的科技企业 [1][5] - 2024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事件达138起 披露金额202.39亿元 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为最热细分赛道 截至2025Q1行业已诞生12家独角兽 [4] - 天兵科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头部企业累计融资均超10亿元 垣信卫星2024年获67亿元大额融资 融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带动效应 [4][5] 技术进展与商业化挑战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2025年6月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天鹊系列发动机累计下线100台 实现批量制造突破 [3] - 行业需解决火箭可回收复用、卫星模块化量产等关键技术 当前多家企业计划在1-2年内实现火箭"可回收复用与入轨"目标 但商业化运营周期通常需10年 [3][4] - 商业航天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 盈利不确定性高 需完善维护检测流程标准化以支持火箭复用技术落地 [2][3] 行业生态与发展趋势 - 头部企业通过上市获取资金支持 可进一步带动上下游订单需求 为行业提供确定性发展动力 [4][5] - 星际荣耀建议构建多维市场交易平台 鼓励地方政府基金加大投资 推动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上市 [2] -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下 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明显提速 行业进入技术突破与落地验证关键节点 [1][3][5]
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计划上市,拥有朱雀二号系列产品
搜狐财经· 2025-08-03 11:43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1] - 上市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 - 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为200亿元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成立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民商火箭企业之一 [1] - 2018年成功发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 同年发布朱雀二号火箭型号 成为国内最早开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的民商航天企业 [1] - 2022年朱雀二号遥一火箭首飞 成为国内最早进行液体火箭发射的民商航天企业 [1] 技术突破 - 2025年6月20日 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1] - 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 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 [1] - 试验复杂程度和对实际飞行状态的还原程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估值200亿,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要来了
36氪· 2025-07-30 11:55
上市计划 - 公司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把握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时机 向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迈进 [3][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 注册资本36,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张昌武 [2]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业分类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控股股东为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 合计持股14.68% [2] 估值与排名 - 据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 公司估值200亿元 排名第418位 位列商业航天领域第一名 [3] - 据2025年CNPP民营火箭行业十大品牌榜 公司同样位列榜首 [3] - 2024年4月碧桂园创投出售11.063%股份交易定价显示公司估值约117.96亿元 [7] 融资历程 - 公司累计公开融资超35亿元 获得红杉中国、经纬创投、中航信托等明星机构投资 [5] - 2024年12月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为历次单笔最大投资 [6][7] - 融资历程包括2018年B轮2亿元、2018年B+轮3亿元、2019年C轮5亿元、2020年C+轮12亿元等 [6] 股权结构 - 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持股19.3935% 张昌武直接持股16.4019% 间接持股27.1734% [8][9] - 淮安蓝箭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8.9471% 北京丝路航通投资持股8.9471% [8][9] - 金风科技持股8.3028% 金风控股持股1.7934% 金风系合计持股10.0962% [8][9] 技术与产品 - 公司为全国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 唯一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 [10] - 已建立完整发动机产业链 发动机相关发明101项 授权发明专利71项 [10] - 天鹊系列核心技术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里程碑与产能 - 2018年朱雀一号发射 成为国内首家走通民商火箭发射链路的企业 [10] - 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10] - 2024年4月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 迈入批量制造阶段 [10] 研发进展 - 最新一代TQ-12B发动机完成550秒地面试验 验证多次起动和深度节流性能 [12] - 天鹊系列发动机累计完成6.8万秒热试验证 性能稳定可靠 [12]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2024年下半年首飞 起飞重量约570吨 全长约66米 [12] 商业合作 - 2024年4月与英国Open Cosmos、意大利D-Orbit签署立方星发射合同 累计金额过亿元 [12] - 朱雀三号采用9+1共十台发动机配置 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 [12]
民营商业航天独角兽,冲刺科创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8:24
公司上市进展 - 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登记 [1] - 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律师事务所为锦天城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 注册资本3.6亿元 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1] 公司估值与业务 - 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达200亿元 较一年前增长90亿元 [1] - 公司定位为国内头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1] - 核心产品朱雀二号运载火箭已于2024年11月成功发射并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4]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试验箭于2024年9月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5] - 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于2025年6月20日完成试车 [5] - 2024年4月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 实现批量制造能力 [5] 行业技术发展 - 商业航天企业正致力于近一两年实现火箭可回收复用与入轨目标 [5] - 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和模块化卫星量产降低商业航天成本 [5] - 运载火箭从发布到商业化运营约需10年 需解决维护检测流程优化问题 [5] 行业前景 - 民营大运力液体火箭成熟及可回收技术推进将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开放 [6] - 民营液体火箭将成为发射资源补充 降低发射成本并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 [6] - 火箭发射和卫星制造产业链有望得到带动发展 [5][6]
蓝箭航天启动IPO辅导!科创板有望迎来首家商业航天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8:11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于7月30日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1] - 控股股东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合计持股14.68% [1] - 公司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距科创板新规发布仅一月有余 [5] 政策环境支持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至商业航天等领域 覆盖未盈利科技企业 [5] - 新规重点服务技术有重大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且研发投入大的企业 [5] - 政策为技术领先但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6] 行业市场前景 - 我国航天运力缺口巨大 商业火箭企业后期增长预期稳定 [5] - 预计2027年火箭行业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 [5] - 商业火箭行业前期研发周期长 需到发射阶段才能形成规模收入 [5] 公司技术实力 - 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体甲烷火箭 [6]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于今年6月完成试车 [6] - 掌握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 量产及发射验证的硬核技术壁垒 [6] 资本运作情况 - 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0轮融资 [6] - 2024年12月获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为单笔最大融资 [6] - 机构股东包括碧桂园创投 领中资本 红杉资本等部分机构已于今年5月退出 [6]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之一 [6] - 投资方看好其技术壁垒和绝对刚需属性 [6]
蓝箭航天,启动IPO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02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1] - 公司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距科创板新规发布仅一月有余[3] - 控股股东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合计持股14.68%[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 注册资本36,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张昌武[3]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业分类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 - 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0轮融资 最新融资为2024年12月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5] 技术研发突破 - 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体甲烷火箭[4] - 2024年6月20日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完成试车[4] - 具备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量产及发射验证的硬核技术壁垒[4] 行业政策环境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等三大前沿领域[4] - 新规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4] - 政策为技术领先但未盈利企业开辟上市通道[4] 市场前景与融资情况 - 我国航天运力缺口巨大 火箭企业一旦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则增长预期稳定[4] - 市场机构预计2027年我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4] - 机构股东包括碧桂园创投、领中资本等 红杉资本等部分机构已于今年5月退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