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装鞋类
icon
搜索文档
遥望科技涨2.13%,成交额1.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18.4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6: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股价上涨2.13%至6.24元/股 成交额1.34亿元 换手率2.54% 总市值58.3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18.43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340.09万元(占比2.54%)/卖出1047.24万元(占比7.81%) 大单买入2177.86万元(占比16.25%)/卖出2889.15万元(占比21.55%) [1] - 年内股价下跌1.1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0.16%/2.65%/0.64%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1月22日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 同比减少36.32%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53亿元 同比减少15.60%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0.77万户 较上期增加4.53% [2] - 人均流通股8151股 较上期减少4.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41.99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3.46万股 [3]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A及南方中证10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包含社交电商(58.70%) 新媒体广告(32.33%) 服装鞋类(4.56%) 自营品牌与品牌经销(3.97%) 其他(0.45%) [1] - 行业分类为传媒-广告营销-营销代理 概念板块涵盖网络直播/知识付费/数据要素/Web3/AI智能体等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019.50万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遥望科技9月17日获融资买入3177.48万元,融资余额3.7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4
股价与融资融券数据 - 9月17日股价下跌2.58% 成交额3.83亿元 融资买入3177.48万元 融资偿还3752.67万元 融资净流出575.19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76亿元 融资余额3.75亿元 占流通市值6.35%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 [1] - 融券卖出900股 金额5778元 融券余量7.58万股 融券余额48.68万元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 [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社交电商(58.70%)和新媒体广告(32.33%) 鞋服类业务占比4.56% 自营品牌与经销占比3.97% [1] - 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 2002年7月成立 2009年9月上市 从事时尚皮鞋生产销售及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业务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10.77万户 较上期增长4.53% 人均流通股8151股 减少4.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41.99万股 较上期增加13.46万股 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和南方中证10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 同比下降36.32% 归母净利润亏损2.53亿元 同比扩大15.6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019.50万元 但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3]
文莱7月CPI下降0.2%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17:28
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变化 - 7月CPI同比下降0.2% [1] - 食品和非酒精饮料指数下降0.4% 主要受蔬菜价格下跌5.3%和肉类价格下跌2.3%影响 [1] - 非食品指数下降0.1% 主要因交通成本回落及在线流媒体订阅服务费用降低 [1] 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变化 - 7月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1% [1] - 食品和非酒精饮料指数上涨0.2% 主要受鱼类海产品价格上涨1.1%和非酒精饮料价格上涨0.9%推动 [1] - 非食品指数上涨0.1% 主要受服装鞋类价格上涨2.8%及餐饮酒店价格上涨0.1%影响 [1]
遥望科技上半年亏损2.53亿,对拖累业绩项目“关停并转”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5: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同比下降36.32% [1][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下降15.60%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21万元,同比下降79.50% [2] - 总资产51.7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8.2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8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37% [2] 业务构成 - 互联网广告行业收入18.01亿元,占比94.99%,同比下降36.87% [6] - 服装鞋类行业收入8644万元,占比4.56%,同比下降26.34% [6] - 其他业务收入851万元,占比0.45%,同比增长20.32% [6] - 社交电商收入11.13亿元,占比58.70%,同比下降19.83% [6] - 新媒体广告收入6.13亿元,占比32.33%,同比下降52.69% [6] 亏损原因 - 受市面竞品代理商竞争及关闭部分不盈利的IP及线下店铺影响 [1] - 阶段性摊销费用如装修租金等 [1][3] - 政府补助减少2936.40万元 [3]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2566.35万元 [3] - 计提存货跌价和坏账等资产减值损失 [3] - 创新业务尚处于孵化期未能快速贡献利润 [3] 战略调整 - 对持续盈利良好的项目如直播电商、商业化等持续加大投入 [4] - 对创新孵化类项目采取"关停并转"策略 [4] - 将部分人力资源调配回流至盈利核心项目 [4] - 对部分孵化项目采用员工内部创业承包、联合经营等模式 [4] - 改革从年初开始推行,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4] 运营优化 - 人员相关支出同比减少28.39% [7] - 自主研发的AI产品"V5chat"将于年内实现内部全面落地应用 [7] - 大幅度提高前台人员比例,提升人员配比合理性 [7] 海外业务 - 北美"Deals For Your Days"大场直播活动累计销售额达274万美元 [7] - 总订单量突破12万单,总观看量超1500万人次 [7] - 依托洛杉矶等选品基地加速复制国内成熟模式 [7] 新业务拓展 - 与明星黄子韬合资打造"朵薇"卫生巾品牌 [9] - 5月18日首发至7月11日总销量约1.25亿片 [9] - 正与多个优质ODM工厂供应链洽谈 [10] - 未来将拓展至饮品、美容、生发等高潜力赛道 [10] 线下布局 - 遥望X27 S虎门基地于2025年5月正式开业 [9] - 此前已有遥望X27 PARK杭州旗舰、遥望X27 S横琴基地项目落地 [9] - 25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X27存在较高装修投入与运营费用 [3]
【环球财经】消费回升难掩结构性疲弱 新加坡零售动能面临回落压力
新华财经· 2025-07-05 04:06
零售销售表现 - 新加坡5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0%,为今年以来最强月度表现之一,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正增长 [1] - 汽车销售同比大增10.4%,显著好于4月同比下降2.9%的表现,成为零售增长核心引擎 [1] - 剔除汽车后,零售销售在5月同比持平,较4月0.8%的增长进一步回落,创下今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非汽车零售细分领域 - 服装与鞋类销售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同比跌幅达5.3% [1] - 百货商店销售连跌四个月,同比下降3.9% [1] - 食品与酒类销售重回下行通道,同比下滑4.5% [1] - 手表珠宝环比下降11.5%,电脑通讯设备环比下降4.1% [2] 环比表现 - 5月零售环比增长的1.0%几乎全部来自汽车销售的拉动,剔除汽车后整体零售环比下滑0.6% [2] - 环比表现较好的项目包括超市与大卖场(+4.1%)、娱乐用品(+3.5%)、服装鞋类(+3.8%)和百货商店(+3.3%) [2] 全年趋势 - 2025年前五个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0%,低于2024年(1.4%)与2023年(2.3%)的全年增速 [2] - 2025年前五个月访客总量为2019年同期的91%,旅游业恢复缓慢 [2] - 新元对美元年初至今升值7.2%,促使部分本地消费转移至境外 [2] 就业市场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净新增就业岗位仅为2400个,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700个 [2] - 失业率从2024年12月的1.9%升至2025年3月的2.1% [2] 政策与外部因素 - 仅21.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加薪,低于3月的21.7%,显示企业信心减弱 [3] - 政府发放的500新元社区发展理事会消费券及最高达800新元的新加坡60周年特别消费券有望短期内刺激内需 [3] - 美国可能在8月起对新加坡征收10%单边关税,区域出口成本上升或将波及本地制造和消费信心 [3]
关税冲击影响跟踪家居出口链近况交流
2025-05-19 15: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居行业、保健品行业、服装鞋类行业、电子产品行业、食品行业、日用品行业 - **公司**:Costco、顾家家居、特雷通集团、永强集团、永逸家居、恒林家居、中元家居、安克创新、敏华、山姆会员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对Costco的影响 - **经营和采购**:关税政策变化显著影响Costco经营和全球采购,首次加税到10%时让供应商和消费者各承担一半成本遭抵制,关税提至30%、60%甚至70%时订单操作困难,2024年下半年开始加紧备货,美国库存可维持三个月[3] - **供应链调整**: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将保健品转移回美国或加拿大,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东南亚,3月底4月初将部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或韩国,近期迅速下达订单并计划备货至年底[1][5] - **商品类别和替代地区**:杂货、服饰穿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影响最大,约占总采购额34%-40%,部分商品转移至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一些家居、建材类商品也在向这些地区部分转移[1][6] - **库存和囤货**:短期内趁关税未增加提前囤货应对成本上升,会带来库存压力,暂时采取此策略确保供应链稳定[7] - **产品售价和毛利率**:23 - 24年家具价格已上涨3% - 5%,预计25年通胀推高价格,成屋销售下降但租房需求带动平价家具需求增长,保持品质尽量保证毛利率不变,关注市场需求变化[1][12] - **未来采购战略**:集中于现有供应商,侧重越南和东南亚中小品牌,与安克创新合作电子产品,与敏华、顾家等头部品牌合作家居产品,维持现有供应链关系,预计家居销售额受关税影响10% - 15%[1][14] 家居行业相关情况 - **品类增长**:智能家居、户外家居、空间节省家具增长迅速,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25%、15%和20%,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卖点升级适应价格上涨趋势[4][18] - **销售影响**:关税变化导致短期销售停滞,但整体影响有限,预计2025年降息后需求可能反弹,库存周期从45 - 50天延长至60天,公司进行补库计划,管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4][24] - **价格上涨原因**:通胀、关税和汇率变化,为保持加价率大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国内和东南亚供应商竞争也影响价格,企业适当承担部分成本,产品在美国线下市场仍有价格竞争力[13] - **差异化策略**:通过提升产品卖点实现差异化,增加功能性和设计感,使产品符合居家办公需求或适应小户型空间,提高销售[19] - **地区战略调整**:将低端家居产品转移到东南亚生产,中国专注高端智能家居产品,中端商品依赖墨西哥等地生产,优化成本和质量[20][21] 供应链相关情况 - **中国供应链转移难度**:转移产能到东南亚存在困难,如人生地不熟、租厂房成本高、人力成本虽低但人效低、前期投资运营成本高、需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并申请企业资质等,至少需三年实现与国内相当运营成本,短期内难以大规模生产[28] - **不同地区产品比较**:中国生产的家居类产品质量优于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区,加拿大主要生产高端家具,中国和东南亚是主要供应来源,东欧如波兰也有工厂参与生产[29] - **关税对不同区域影响**:每个区域生产不同类型产品,从供应链体系看不可替代,中国可替代越南,但越南替代中国需时间,关税影响总量不大,但供应商利润可能下降[30] - **大型供应商策略**:大型供应商会增加东南亚出货量,如安克创新将接近四成产品放非中国市场生产,顾家和永强精简SKU,将热销款式放美国市场应对滞销风险[31] - **越南工厂情况**:越南工厂可承接部分美国市场生产需求,但未来通过越南中转货物到美国操作可能受限,美国关注商品原材料来源,清关政策更严格,企业需考虑转移产能或在美国设生产线[32] 市场需求和销售策略相关情况 - **美国降息预期影响**:美国降息预期可能对销售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拉动效果尚需测算,可借鉴过去类似情况数据进行预测和调整[33] - **毛利空间和采购策略**:家居产品毛利空间预计进一步压缩,采取规模采购策略降低成本,墨西哥和加拿大是主要采购地,规模采购可压低价格5% - 10%,减少SKU数量提高库存周转率,控制库存周期在40 - 45天内[34] - **美国市场需求波动影响**:美国市场需求波动对家居产品销售影响显著,通胀下消费者购买决策谨慎,大量库存有滞销风险,需通过AI技术进行需求测算和采购规划,公司内部对市场表现有悲观预期,但认为情况未必糟糕,中国采购比例降低但仍需快速应对市场变化[35] - **应对关税和成本波动**:企业做好准备应对关税变化和成本波动,关税突然增高时迅速调整订单来源,重新评估采购价格与成本,对毛利高产品适当提价,对毛利低产品降低利润保持竞争力,灵活调整价格策略[36] 中国市场拓展相关情况 - **与山姆会员店对比**:山姆会员店进入中国市场早,门店多,市场拓展顺利,开发本土化口味和创新产品吸引消费者;Costco进入中国市场晚,对市场了解不足,付费会员制接受程度不高,会员费高,本土化工作不足,门店扩展保守,电商业务起步晚,配送服务有问题,对市场反应速度慢,错失先机[37][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Costco中国采购情况**:在中国开设7家店,负责本土化采购和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将产品出口到美国,从中国采购商品占比约30% - 1/3,主要采购日用品和家居用品,食品主要是调味品和特殊食材[2][8][9] - **家居品类全球采购占比变化**:家居品类在全球采购中占比约30% - 40%,疫情前约为40% - 45%,疫情期间调整,减少国内采购比例,挖掘东南亚新供应商[10] - **中国家居品牌合作情况**:与顾家家居、特雷通集团等多个中国家居品牌合作较多,这些品牌也为其他零售商供货,目前无法完全替代,需3 - 5年逐步替代部分供应[1][11] - **节省空间类家具趋势**:节省空间类家具在美国市场前景良好,随着消费者搬入或租住公寓,对节约空间、环保且功能性强的家具需求增加[22] - **智能家居发展情况**:智能家居主要涉及全屋IoT系统,美国市场相对成熟,中国与美国有差距,全面普及面临技术瓶颈和高昂成本挑战,中国和越南供应商合作为美国市场提供智能解决方案,通过门店展示推广[23] - **家具备货销售情况**:关税变化期间公司保持备货未受显著影响,3月底至4月初大部分家具迅速售罄,加税使消费者观望情绪增加,但最终仍会消费,备货策略缓解关税冲击[26] - **消费者购买渠道转移**:消费者可能更多转向线上渠道购买3C产品和家居类产品,线下销售份额可能被亚马逊、沃尔玛等电商平台抢走[27] - **国内潜力家具品牌**:顾家、永艺、恒林、敏华旗下芝华仕等品牌表现出色,在欧美市场声誉良好,向高端化发展,未来有很大发展潜力[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