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冰乐
icon
搜索文档
抹茶再掀热潮,古茗、奈雪、茶百道抢着推这种“浓”新品
36氪· 2025-09-22 00:13
饮品行业抹茶产品趋势 - 头部品牌集中推出抹茶新品 包括蜜雪冰城 奈雪 古茗 茶百道 沪上阿姨等品牌在9月密集上新抹茶系列产品[1] - 多款产品登上热销榜并获得市场积极反馈 如"闭眼冲""被抹茶拿捏了"等消费者评价刷屏[1] - 抹茶产品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 秋季新品较春季更注重浓郁口感适配秋冬消费需求[1][3] 品牌抹茶产品创新动态 - 沪上阿姨9月3日推出"千目抹茶芝芝米麻薯"和"千目抹茶生椰大福" 结合米麻薯 芝士奶盖和生椰乳[1] - 奈雪9月5日推出"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 将抹茶与干酪 米布结合[3] - 古茗9月11日推出"生椰抹茶麻薯""抹茶开心椰" 19日加码"双重芝士抹茶" 采用车达芝士碎和芝士奶盖[3] - 茶百道9月16日推出"千目咸法酪" 使用超千目径山抹茶搭配咸香法酪[3] - 蜜雪冰城回归抹茶冰淇淋和抹茶摇摇奶昔等经典产品[5] 抹茶产品研发趋势变化 - 从清爽转向浓郁口感 通过搭配米麻薯 干酪等食材增强满足感[8][10] - 品质标准显著提升 "千目研磨"成为行业标配 强调粉体细腻度[12][14] - 应用形态更加多元 除作为基底外还用于制作奶盖 布蕾等小料[15][17] - 搭配食材更加丰富 与牛乳 芝士 水果等食材形成风味协调[10][17] 抹茶原料特性与市场价值 - 抹茶具有强适配性和高风味兼容度 可搭配奶茶 水果 咖啡等多种产品[17] - 千目抹茶成为品质标杆 原料多来自浙江径山 粉质细腻微苦醇香[12] - 突破季节边界 从春夏清爽型向秋冬浓郁型产品延伸[19] - 价值挖掘空间巨大 在香气创新和视觉效果方面仍有开发潜力[19] 行业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 今年已掀起多轮热潮 清明前后十余个品牌集中推新点燃第一波市场热情[5] - 喜茶"三倍厚抹茶"因"Lisa同款"引发全网跟风 导致全球多家门店爆单[5] - 行业从早期依靠"高糖+多料"平衡苦味 转向通过食材重组提升产品价值[7] - 抹茶应用从饮品基底扩展到小料和水果搭配 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17]
重生的瑞幸
新财富· 2025-09-16 08:17
核心观点 - 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规模经济效益与客户锁定的结合 [1] - 瑞幸通过三次战争证明其能够获得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客户锁定能力 [1] - 公司从财务造假危机中重生 通过战略调整实现盈利模式跑通和市场份额超越 [17][34][35][3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17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仅350亿人民币 人均消费量不足欧美1/10 [3] - 星巴克2017年在中国区营收达280亿人民币 [7] - 2019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18% 第二名麦咖啡不足2% [29] 初始商业模式 - 采用"星巴克平替"定位 提供相似品类但降低运营成本 [9][10][12] - 通过技术驱动数字化新零售 建立CDP系统实现数据化研发和供应链管理 [5] - 采用"to VC"融资策略 烧钱获取用户抢占市场份额 [8] 战略转型关键措施 - 确认商业逻辑可行 中国连锁咖啡店有巨大发展空间 [19][20] - 停止烧钱策略 取消首杯免费和买赠活动 实付价格涨至15-20元 [21] - 建立微信私域社群 链接180万用户 日贡献超3.5万杯 月消费频次提升30% [23] - 私域客户超2800万人 营销费用占比从13%降至4.7% [23][24] - 建立数字化研发体系 原料口味数字化标识 每三四天推一款新产品 [26] - 生椰拿铁2021年卖出1亿杯 单品销量占比15-20% 拉动销量增长 [28] - 开放低线城市加盟 调整门店布局以满足"5分钟"咖啡便利 [33] 经营成果与财务表现 - 门店数量从2019年4789家增长至2022年超越星巴克 [20][34] - 月交易客户数从1158.8万增长至2071.2万 [20][23] - 2023年Q2中国区营收首次超过星巴克 [35] - 通过爆款产品和复购提升客单价 万店规模降低单杯成本 [39][41] 盈利模式突破 - 早期依赖低价补贴导致收入无法覆盖固定成本 [38][39] - 后期采用分层定价策略:9.9元引流款+高价爆款提升客单价 [39] - 通过全域营销和私域运营扩大客户基础并提升复购率 [39] - 收入公式重构为(引流价×新客)+(溢价×复购) 实现盈利 [39]
星巴克中国出售业务进入倒计时
36氪· 2025-09-15 10:34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 凯雷集团 EQT与红杉中国成为最终候选收购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初始吸引数十家竞标者包括高瓴 贝恩 KKR 腾讯 华润 美团等潜在买家 最终名单于8月27日竞标后确定[1] - 企业估值达50亿-60亿美元(约356亿-427亿元人民币)[1] 竞标方背景与优势 - 博裕资本近期完成北京SKP商场收购 具备高端消费领域布局能力 曾参与阿里股份回购及日上免税项目[2] - 凯雷集团2017年联合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80%股权 交易后门店年增超1000家 实现超6倍投资回报[2] - EQT于2022年完成对霸菱亚洲100%收购 并收购中国最大虫害防治运营商佳得安 资金实力雄厚[2] - 红杉中国近期收购欧洲音响品牌Marshall多数股权 在消费并购领域持续发力[2] - 春华资本因2016年入股百胜中国并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星巴克视线 但未进入最终名单[3] 交易结构与星巴克诉求 - 星巴克要求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股权 计划保留30%股权 剩余70%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股低于30%[1][9] - 要求竞标方提供企业文化 管理风格 可持续发展 员工待遇 交易结构及商业计划等信息[6] - 目标将中国门店数量从8000家扩展至20000家 同时坚持第三空间品牌定位[7][6] - 保留咖啡豆烘焙工厂控制权以保障品质管控[9] 市场背景与战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营收2019-2024年间停滞于26亿-36亿美元 同期中国咖啡茶饮行业爆发式增长[8] - 2025年6月实施进入中国25年来首次降价 10款产品平均每杯降价5元 应对市场竞争压力[9]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营收7.90亿美元 同比增长8% 同店销售额增长2% 但客单价下降4%[10] - 中国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截至2025年6月29日门店总数达7828家 占全球门店总数19%[10] 历史态度演变 - 2023年9月星巴克明确表示中国业务不拆分 不引入战略投资者[8] - 2024年7月全球股东大会上首次松口 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8] - 2024年11月正式评估战略选择包括部分股权出售或引入投资者[8] - 2025年7月管理层路演吸引近30家机构参与 超20家机构提交非约束性报价[9]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股权比例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3:17
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2]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股低于30%[3] 运营策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计划[8] - 6月10日起星巴克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9] - 降价策略效果显著: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 星冰乐在小红书非咖品类搜索排名第一[9] - 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开展会员体系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9] 财务与门店表现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10] - 截至6月末财季在华新开门店70家 总门店数达7828家[1] - 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但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12] 市场竞争态势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43.6%至12.5亿元[11]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11]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 主要驱动因素为杯量增长[11]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12] - 幸运咖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咨询激增 7月12日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12] 战略考量 - 星巴克寻求合作伙伴以抓住未来开设2-3万家门店的机会[1] - 股权出售比例决定运营主导权 公司强调"保留相当比例股权"的立场[2][4] - 麦当劳中国案例显示本土控股股东带来运营灵活性:中信资本控股后门店达6820家 2024年新增917家[5] - 麦当劳中国贡献全球国际特许市场70%新店 全球超半数新店位于中国市场[5]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7:10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2]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公司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2] - 星巴克计划通过合作伙伴实现中国市场扩张目标 未来可能开设2万至3万家门店[2] 股权出售比例争议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4] - 倪睿安仅表态将"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未确认具体比例[4] - 股权比例决定运营主导权 星巴克似乎想继续占据中国区主导运营地位[4] 外资品牌中国运营模式变革 - 麦当劳中国在中信资本入主后实现管理团队本土化 决策更加灵活高效 部门架构近两年持续调整[5] - 截至2024年麦当劳中国系统门店总数达6820家 全年新增917家门店[5] - 2024年麦当劳中国贡献约70%的全球国际特许市场新店 占比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全球超过一半新店开在中国市场[5] 星巴克中国业务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APP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合作计划[7] - 6月10日起星巴克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7] - 降价策略成效显著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 星冰乐在小红书非咖品类搜索排名第一[7] - 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展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 联名营销流程简化[7] - 最新财季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7]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9]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 规模远超星巴克[9]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 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9]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已实现盈利[9] -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咨询激增[9] - 7月12日幸运咖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 单店外卖最高3095单[9] - 星巴克中国二季度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9] 战略转型必要性 - 星巴克需要更懂中国的合作方来实现市场扩张[10] - 股权出售已成定局 最终运营方身份将成为关键区别因素[10]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7:01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1]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 但公司官方表态为"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2] 股权结构对运营的影响 - 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大股东身份是核心问题 以麦当劳中国为例 中信资本入主后管理团队实现本土化 决策更加灵活高效[3] - 麦当劳中国系统门店总数达6820家 2024年新增917家门店 中国市场贡献了麦当劳全球70%的国际特许市场新店[4] - 控股股东中信资本给予麦当劳中国很大经营自主权 形成全球视野与中国市场深度结合的运营优势[4] 星巴克中国运营策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APP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计划[5] - 星巴克对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5] - 星巴克中国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启全面合作 显示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 此前联名营销因总部报备流程繁琐而受限[5]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5]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 门店总数达26206家 环比增长8.8%[7]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达13.4% 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在门店规模和业绩表现上都与星巴克拉开差距[7]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已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过300%[7][8] - 作为对比 星巴克中国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滑4%[8] 星巴克在华发展策略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表示正在寻找合适合作伙伴以抓住未来开2万至3万家店的机会[1] - 截至6月末财季 星巴克在华门店新开70家 总数达到7828家[1] - 找到更懂中国的合作方被认为是星巴克在华扩张的关键[8]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股权比例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6:15
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星巴克正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1] - 多数投资者瞄准控股权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2] 战略调整动因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提出中国市场存在开设2万至3万家门店的机会[1]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 门店总数达26206家[11] - 星巴克中国最新财季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 客单价同比下滑4% 面临激烈市场竞争[12] 运营权博弈 - 股权出售比例决定运营主导权 星巴克表态将保留相当比例股权[2][3] - 麦当劳中国案例显示中信资本入主后给予本土团队更大经营自主权 推动门店增长至6820家 2024年新增917家[4][5] - 麦当劳中国贡献全球国际特许市场70%新店 中国市场占全球新店超一半[4] 本土化举措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达成深度合作 选取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计划[7] - 6月起对星冰乐等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 推动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8] - 与中国东方航空开展联合会员计划 显示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9] 运营数据表现 - 星巴克中国最新财季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10] - 截至6月末财季在华新开70家门店 总门店数达7828家[1] - 本土品牌库迪咖啡门店超15000家且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12]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股权比例是关键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5:59
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2][3]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3] 股权结构规划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4] - 公司强调将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大股东身份决定运营主导权[4][5] 本土化运营改进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推行"兴趣社区空间"计划[6] - 6月10日起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7] - 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启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7] 财务表现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8] - 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10] 市场竞争态势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123.6亿元 同比增长47.1% 归母净利润12.5亿元 同比增长43.6%[9]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 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9] - 库迪咖啡门店超15000家且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10] 战略定位 - 星巴克寻求合适合作伙伴以支持未来2-3万家门店的扩张计划[3] - 需要更懂中国的合作方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股权出售将决定最终运营主导权[11][12]
老年人正在成为上海商场最大金主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6 04:18
银发经济消费行为变化 - 工作日上午10点半商场刚开门就有大量穿戴整齐的老年人聚集在咖啡店进行优雅社交聚会[4] - 非饭点时间餐厅等待区和中庭休息区坐满享受体面休息的老年人群体[11] - 老年人消费时间管理能力突出 上午11点半开始错峰就餐避开12点半工作人群高峰 成为餐饮首波客人[13][22] - 老年人消费年轻化趋势显著 包括在电玩城独立操作游戏设备[14] 购买二次元快闪产品[16] 饮用星冰乐及尝试麻辣火锅[18] - 消费动机从单纯蹭空调转变为主动消费 约11点半部分老人开始店内消费午餐[13] 商场适老化业态创新 - KTV上午场推出老年人专属折扣 原价167元4小时欢唱降至79元 使冷清时段爆满[20] - 按摩养生店进驻商场并提供专属折扣 形成"聊天-就餐-按摩"完整消费链[14] - 宜家周二举办"9.9畅饮"活动创造老年人相亲社交场景[14] - 真如环宇城MAX联合银联推出社保卡长者7折优惠 覆盖近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同比提升10%-20%[20] - 长宁龙之梦实施50岁以上身份证直接8.8折策略 简化优惠流程[20] 老年群体经济特征 - 2025年1月上海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以上 前10%群体超8000元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23] - 财务负担轻 无房贷车贷及子女抚养压力 月退休金可自由支配[23] - 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总老年人口50% 健康人群占比65.5%[35] - 2024上海平均寿命83.24岁 55岁退休后可再工作25年 接近普通人38年职业生涯长度[35] 银发经济劳动力市场 - 社保新规要求企业必须缴纳五险一金 聘用退休人员可节省30%用工成本[25] - 社区商场优先招聘周边退休人员 通勤时间短且上班灵活[32] - 餐饮服务业招聘转向退休人员 如泸溪河将退休人员列为首选招聘对象[32] - 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人现象在社区商场普及[33] 商场战略转型背景 - 上海每8万人拥有1家大型购物中心 密度为东京的2.5倍(东京每20万人1家)[37]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仅次于迪拜 达东京近5倍[37] - 2025年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方米[37] - 商场首层黄金位置从奢侈品专柜转向二次元活动空间[39] - 2038年我国退休人口或将超过劳动力人口 退休人口年增长率2.6% 高于在职人口-1.7%的负增长[42] 银发经济规模扩张 - "百元一日聚"模式包含两顿20道菜正餐及卡拉OK/跳舞等娱乐活动[44] - 银发消费从十余万平大型商场延伸至3000平社区商场 全面渗透消费链条[46] - 日本出现老年人主题乐园式商场 提供早7点开始的全天候休闲服务[48] - 北美郊区商场已成为老年人健走社交俱乐部[51]
老年人正在成为上海商场最大金主
虎嗅APP· 2025-08-24 13:18
核心观点 - 上海商场正积极转型拥抱银发经济 通过提供社交空间、适老化业态和专属折扣等措施 成功吸引老年消费群体 有效提升工作日客流和销售额[17][28][43] - 老年群体展现出强劲消费力 源于稳定的退休金收入(上海中位数5000元/月)、无负债财务状态及高度闲暇时间 其消费行为呈现年轻化趋势[53][55][29] - 商场供给过剩背景下(上海人均商业面积达东京近5倍) 银发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 预计2038年中国退休人口将超过劳动力人口 催生结构性市场机遇[79][87][101] 消费行为特征 - 老年人成为工作日商场主力客群 集中在10:30-11:30时段进行首波消费 有效填补传统淡季客流[8][26][51] - 消费场景多元化:星巴克社交聚会[7]、KTV上午场欢唱(原价167元优惠至79元)[44]、宜家周二"9.9畅饮"相亲活动[27]、电玩城游戏[30]、二次元快闪店购物[32] - 消费偏好年轻化:主动尝试星冰乐[36]、火锅麻辣口味[37]、异国料理[38] 并热衷拍照打卡等社交行为[39] 商场运营策略 - 推出定向折扣政策:上海真如环宇城MAX联合银联推出社保卡长者7折优惠 覆盖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45][46];长宁龙之梦对50岁以上人群提供8.8折[48] - 优化空间布局:设置中庭休息区[24]、引入按摩养生等适老业态[28]、将首层黄金位置调整为二次元活动区[84] - 延长消费时长:老年人平均停留时间超过年轻人 形成"餐饮+娱乐+社交"全天候消费链条[52][26] 老年群体经济基础 - 上海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月 前10%群体超过8000元/月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54] - 无房贷车贷压力 子女抚养已完成 可支配收入占比高[55] - 低龄老人(60-69岁占比50%)健康率达65.5% 部分通过兼职补充收入(如商场服务员、地铁助力车运营)[63][73] 行业发展趋势 - 上海商场密度达每8万人1家 远超东京(每20万人1家) 2025年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方米[79][80] - 银发经济产业链快速成熟:从"百元一日聚"(含两餐20道菜+KTV活动)[91]到日本式老年主题乐园综合业态[102] - 退休人口年增长率2.6% 显著高于在职人口负增长(-1.7%) 2038年退休人口规模预计超越劳动力人口[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