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驾驶航空器
icon
搜索文档
AI算法、3D建模……感受衣食住行的“科技密码” 服贸会“解锁”生活新体验
央视网· 2025-09-11 07:39
智能穿戴技术 - AI算法3D建模实现线上量体裁衣 通过虚拟试衣镜站姿动作获取13项身体数据包括腰围和胸围 [3] - 设备连接手机应用与生产企业 实现消费者居家服装私人订制 减少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异 [3] 智慧食品安全监管 - 5G+AI系统实时监控食品操作间 自动识别未佩戴工作服或口罩 吸烟等违规场景并预警 [5] - 摄像头识别违规行为后自动上传系统报警 支持监管方即时介入处理 [5] 智能建筑施工 - 机器人全链条智能施工队涵盖涂料喷涂 墙面打磨 地面整平及安全监督等功能 [7] - 机器人自动避障并识别施工区域 根据工程图自动施工 误差小且节省人工与材料 [7] 低空经济与智慧出行 - 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全国首批载人运营合格证 标志中国低空经济进入载人时代 [9] -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达17756亿元(1-7月) 同比增长6.8% [9]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6268亿元(1-7月) 同比增长12.6% [9]
亿航智能与中国路桥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3:18
战略合作 - 亿航智能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代理协议 [1] - 中国路桥将在海外地区推广销售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 [1] - 亿航智能将通过中国路桥海外平台将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向全球市场 [1] 市场拓展 - 双方共同参加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非洲航空峰会 [1] - 完成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非洲的首次载人飞行 [1]
北京:行政区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
快讯· 2025-08-04 06:06
政策监管动态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范围 明确北京市行政区全域为管制空域[1] - 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 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1] - 政策依据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1]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
快讯· 2025-07-23 07:07
7月23日,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上,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黄 伟宏宣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指引(2025版)》正式发布。《框架指引》明确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是以无人驾驶航空器基础设施为主,同时兼顾了传统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构建的原则,包括传统设施与新 型设施衔接的系统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航空器运行及相关业态的实用性,低空新型 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协同性,人工智能及低轨卫星等新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的创新 性。(中证金牛座) ...
年度补贴高达3000万,“低空之城”争夺战打响
搜狐财经· 2025-07-01 02:12
政策支持 - 成都市发布"低空经济14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服务监管、应用场景、产业支撑四大领域,多个类型补助高达500万元,部分领域补助超千万元[1] - 成都对低空载人航线实施"双向补贴",企业侧每户年度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乘客侧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2] - 成都对适航取证企业奖励全国最高,eVTOL航空器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500万元,中型300万元,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立法支持低空经济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9] - 合肥构建"4120"低空经济工作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载人eVTOL航线和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给予补贴,每家企业年度最高1000万元[9][10] - 海南拟推出18条举措,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新建改扩建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支持,单个机场最高2000万元,起降场最高500万元[10][11] 产业基础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完整产业体系,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2] - 成都拥有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160余家高新技术低空经济企业,建成25个低空经济创新平台[2] - 成都以"双机场"枢纽为核心,联动14个支线机场构建"2+14"航空货运网络,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8.4平方公里产业承载空间初具规模[6] - 全国已有42家eVTOL整机制造企业,各地出台225部与低空经济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7] - 合肥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布局起降点等基础设施[10] 基础设施 - 成都加快布局建设直升机、eVTOL、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每个起降场最高5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成都支持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单台设备最高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深圳规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已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全覆盖[9] 应用场景 - 成都今年5月公布8条新航线,包括成都-重庆、成都-南充两条低空物流航线[5] - 低空经济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中游涵盖低空制造、飞行、保障与服务,下游涉及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多种场景[12] - 低空旅游项目可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12] - 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公安执法、海关缉私、环保巡查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14] 行业前景 -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50多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1] - 低空经济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能显著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联动发展[12] - 低空经济将改写城市交通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赛道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支点[15]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5: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深圳市长覃伟中:探索AI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创新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5: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推出新改革措施、创新试验和开放举措 [1] - 该文件是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旨在加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 [1][2] - 重点举措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健全治理模式 [2] 深圳经济发展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3]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全国城市首位 [3]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 依托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4]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和数据使用规则 [4] - 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 [4] -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和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深圳提出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5] - 培育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超2600家,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5] - 成功举办全球首个以人工智能终端为主题的专业展会 [5] - 企业推出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终端产品 [5]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专项法规 [5] - 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产量全球领先 [5] - 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完成载货飞行170多万架次 [5] - 推进全市域空天地一体化低空通感设施全覆盖 [5] 未来发展规划 -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6] - 攻关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技术 [6] - 深化"千行百业+AI"应用,拓展低空物流、观光等场景 [6] - 培育集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6]
盘前机会前瞻|两办重磅发布!深圳低空经济迎来政策利好,这几家当地企业深耕低空经济行业有望率先受益(附概念股)
搜狐财经· 2025-06-11 01:12
政策支持深圳深化低空经济改革创新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1] - 政策要求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 [1] - 深圳将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试点跨境直升机飞行等创新业务 [2]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机制 - 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1][2]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制定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 [1] - 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1] 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机遇 - 政策红利直接激活深圳当地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 [2] - 低空经济被明确作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2] - 深圳将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与低空飞行管理的协同机制 [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目标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2] - 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深圳再“闯”深水区: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探路新机制|政在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4:32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 核心观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通过推出改革措施、落地创新试验、深化开放举措,推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国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改革重点领域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 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 金融与资本市场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深交所有望迎来红筹股二次上市"破冰" [1]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 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占GDP比重达42.3% [9] - 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5.9%、26.4% [9] - 深圳拥有1700余家无人机企业,包括大疆、丰翼、道通等代表企业 [9]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 [1][9] - 支持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1][9] - 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9] 对外开放与贸易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支持深圳盐田港在便利通关、燃料加注结算等方面探索 [3] - 深圳港LNG加注时间从18小时降至10小时,率先实现国内"一港双船"同时安全加注 [3]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重点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4] - 研究增加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指定出入境口岸和靠泊点 [4] - 扩展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区域 [4]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2023年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6.46%,居全国第二 [6]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稳居全国第一 [6]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7] - 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 [7] - 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7]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8] - 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8]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 [8] 数据赋能与公共数据开放 - 稳步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 [10] -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 [10] - 开展国土空间三维模型成果应用试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