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湾区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霍启山:敢为人先,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0:45
体育,应成为持续促进粤港澳三地青年共创、共学、共赢的桥梁。在霍启山看来,十五运会期间青年跨 城流动将创造"1小时生活圈"体验,这种体验本身,就是规则融合创新的催化剂和三地协同的宝贵经 验,能够有效塑造共同记忆,强化"湾区人"意识。 《新粤商》: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作为知名粤商,在你看来,如何把赛事 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原标题:专访霍启山:敢为人先,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融合)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叶方旋、姚文琪、吴佳钒 广州报道 "'敢为人先'是粤商最鲜明的特质,而在当下我们更要敢于突破,勇于打破制度壁垒。"日前,全国工商 联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英东集团副 主席霍启山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采访时说。 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首次由粤港澳 三地共同举办。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撬动区域经济联动、彰显"粤商精神"的关键契机。霍启山 认为,粤港澳三地需把握机遇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创造更多跨界别联动、打造"赛事—文旅— 消费"生态链,探索将全运会积累的跨地域协作经验 ...
澳门中银协助广东成功发行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9:17
债券发行概况 - 澳门中银作为独家全球协调人协助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达25亿元[1] - 债券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票面利率1.63%规模5亿元3年期十五运会及横琴建设主题债券票面利率1.75%规模15亿元5年期绿色债券票面利率1.85%规模5亿元[3] 投资者反应与认购情况 - 发行受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多国投资者关注认购类型包括货币当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管机构等[3] - 订单簿峰值规模达118亿元认购倍数达4.72倍刷新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债的最高认购纪录[3] 资金用途与认证标准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十五运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珠三角地区绿色及蓝色发展战略[3] - 蓝色及绿色债券同时满足中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并取得香港质量保证局认证[3] - 蓝色债券为广东省离岸市场首次发行用于大湾区可持续水资源及污染防治项目绿色债券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3] 战略意义 - 债券发行体现大湾区融合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对粤澳协同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持续支持[4] - 发行推动澳门现代金融业尤其是债券市场优化扩容[4]
中国银行牵头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主题地方政府债券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7 08:07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政府于8月26日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规模25亿元 [1] - 中国银行连续第五年担任独家全球协调人 协助完成发行工作 [1] - 债券分为三品种: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63% 3年期全运会及横琴主题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1.75% 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85% [1] 投资者反应与认购情况 - 吸引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等多地投资者参与 [1] - 投资者类型包括货币当局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资管机构等 [1] - 订单簿峰值规模达118亿元 认购倍数4.72倍 创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债最高认购记录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 珠三角地区绿色及蓝色发展战略 [1] - 蓝色债券系广东省政府离岸市场首次发行 用于大湾区可持续水资源及污染防治项目 [1] - 绿色债券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资源项目 [1] - 发行体现大湾区融合背景下对粤澳协同发展的重视 对澳门经济多元化的支持 以及对澳门债券市场扩容的推动 [2] 认证标准与金融合作 - 中国银行作为独家绿色和蓝色结构顾问 协助债券取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认证 [2] - 绿色及蓝色债券同时符合中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中国《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和香港金管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2] - 中国银行未来将继续发挥跨境业务优势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中国银行牵头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十五运会等主题地方政府债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4:53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政府于8月26日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规模25亿元 [1] - 中国银行连续第五年担任独家全球协调人 协助完成发行工作 [1] - 债券分为三品种:2年期蓝色债券规模5亿元 票面利率1.63%;3年期主题债券规模15亿元 票面利率1.75%;5年期绿色债券规模5亿元 票面利率1.85% [1] 投资者认购情况 - 吸引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香港 澳门等多地投资者参与认购 [1] - 投资者类型包括货币当局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资管机构等 [1] - 订单簿峰值规模达118亿元 认购倍数4.72倍 刷新广东省在澳门发债最高认购记录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十五运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 珠三角地区绿色及蓝色发展战略 [1] - 蓝色债券系广东省离岸市场首次发行 用于大湾区可持续水资源及污染防治项目 [1] - 绿色债券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资源项目 [1] - 发行体现大湾区融合背景下粤澳协同发展 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化和现代金融业扩容 [2] 认证标准与银行角色 - 中国银行作为独家绿色和蓝色结构顾问 协助债券取得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认证 [2] - 绿色及蓝色债券同时符合中欧《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中国《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和香港金管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2] - 中国银行未来将继续发挥跨境业务优势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大湾区体育赛事融合创新 -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国运动会 探索"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模式 [1] - 通过"前置查验 封闭运作 无感通关"等机制实现人员物资高效流动 自行车赛实现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 [1] - 赛事路线总长230公里 运动员能以每小时40公里以上速度实现"不踩刹车"无感通关 [1]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突破 - 创新采用"一事三地 一策三地 一规三地"模式 破解不同法律体系下要素流动难题 [1] - 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三方面深化合作 推动体制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 [1] - 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重要经验 [1] 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机遇 - 广东利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开观赛旅游市场 [2] - 澳门推行"赛场即景点 观赛即旅游"融合模式 凸显城市古今交融特质 [2] - 组委会争取内地居民赴港签注便利措施 促进"跟着赛事去旅游"消费模式 [2] 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 通过体育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等多形式展现湾区魅力 [2] - 开闭幕式三地同步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强化区域情感凝聚与身份认同 [2] - 向国际社会讲述"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和澳门故事 [2]
香港预估GDP连升10个季度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10
经济表现 - 香港2025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1% 实现连续10个季度增长 [3] - 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上升1.9% 本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比上升2.9% [3] - 整体货物出口增长加快 服务输出显著扩张 [4] - 上半年访港旅客突破1300万人次 内地游客占比约八成 [9] 增长动力 - 外部需求强韧带动"抢出口"效应 跨境运输量与金融商业服务活跃 [4] - 访港旅游业强劲增长 西九文化区及M+博物馆预约爆满 [9] - 2023至2025年上半年吸引约1300家企业落户 带来直接投资超1600亿港元 [6] - 企业扩张创造超过19000个职位 [6] 战略方向 - 推动经济向高增值方向发展 开拓中东/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5] -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报告提及大湾区约60次 [6] - 河套科技合作区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港车北上"加速生活化融合 [9] - CEPA框架下推行"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措施 便利大湾区港资企业 [7] 产业转型 - 旅游生态从"购物天堂"向"体验之都"转型 深度游与文化游趋势显著 [9] - 专业服务领域获内地市场更大开放 包括金融/商业/多元化专业服务 [6][7] - 北部都会区与深圳口岸经济联动加速 强化科创产业协同 [9] - 汇聚全球人才支持各行各业升级转型 [5]
香港赛马会拨款4.5亿港元支持全运会及残特奥会港区赛事
新京报· 2025-06-26 13:16
香港赛马会支持全国运动会 - 公司宣布拨款4.5亿港元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香港赛区赛事筹办,体现对国家体育盛事的支持[1] - 该笔拨款由公司及其慈善信托基金共同审批,是香港赛区唯一"合作伙伴"机构,赞助属最高级别[3] - 拨款将主要用于义工服务计划、全港社区及学校推广活动,以及为弱势社群和青少年安排观赛体验[6] 公司体育领域贡献 - 公司作为爱国爱港的世界级体育组织,积极助力国家体育强国建设,包括斥资兴建北京奥运及广州亚运马术比赛场地并提供专业支援服务[6] - 公司为杭州亚运马术项目提供技术支援,并在从化区打造世界级马匹训练设施[6][9] - 公司通过"赛马会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设现金奖奖励在体育赛事中获奖的中国香港运动员[6] 公司社区体育投入 - 约100名公司义工队成员将参与赛事服务,服务前接受约13小时培训[7] - 公司与港府共同出资建设香港体育学院,成为本地精英运动员培训基地[9] - 2021年公司拨款1.5亿港元与港府共同成立"运动科研资助计划"[9] 赛事承办情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香港赛区承办8个竞赛项目和1项群众赛事活动[9] - 残特奥会将于12月8日至15日举行,香港赛区承办4个竞赛项目和1个大众项目[10] - 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办全运会及残特奥会,展示香港筹办大型体育赛事能力[3]
港媒:“粤车南下”详情有望今年公布
环球网· 2025-05-28 23:21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融合 - "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新申请数字已超10万大关[1] - "粤车南下"第一阶段预计2023年底实施限停泊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香港口岸自动化停车场第二阶段可入市区自驾游设配额上限[1] -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两个自动化停车场将随"粤车南下"启用提供1800个停车位及200个落客位全程自动化泊车[2] 政策实施细节与建议 - 首阶段"粤车南下"仅限人工岛泊车换乘有议员建议开放至港铁欣澳站附近建巨型停车场方便旅客前往主题公园或换乘港铁[2] -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委员建议初期以100辆粤车试行后续根据情况提高配额[2] -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强调大屿山迪士尼乐园和机场停车场可第一阶段开放粤车进入铜锣湾旺角等横街窄巷不适合外地司机[4] 驾驶习惯与交通适应 - 内地与香港驾驶习惯不同左驾右驾相反道路设计相反香港多十字路口且狭窄内地司机需适应[3] - 香港自由党主席认为两地司机通过"港车北上"已对彼此驾驶习惯有一定了解适应不成问题[4] - "港车北上"实施近两年累计批出约14.4万张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4] 经济与旅游影响 - "粤车南下"旨在吸引高消费家庭客提振香港经济[1][3] - 全国政协委员吕耀东认为"粤车南下"将推动大湾区融合及高质量发展长远利好港澳及大湾区旅游业[5] - 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会长预计政策将带动广东居民赴港消费促进本地汽车维修餐饮酒店等领域发展[6] 市场需求与用户期待 - 大湾区融合背景下两地车主互访需求增长高才专才期待"粤车南下"开通[6] - "港漂"人士计划在第二阶段实施后邀请内地家人自驾赴港旅游目标景点包括迪士尼乐园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6]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优化通关模式推行"免下车人脸识别"智能化通关缩短时间提升吸引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