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型计算机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重要目录!
中国能源报· 2025-09-26 07:53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2025年版)》 及相关实施规则。 以下为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2025年版)》及相关实施规则的通知 发改环资规〔2025〕1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能源 局: 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质检总局20 16年第35号令)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制 修订了相关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并对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 产品目录(2025年版)》及相关实施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家用和类似用途厨房电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2025年11月1日前出厂或进口的产品,可 延迟至202 7年11月1日按实施规则加施能效标识。 《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空气净化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 ...
兜牢环保底线 明确管控标准 电器电子有害物管控有新规
政策发布与实施时间 - 中国RoHS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 标准实施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给予1年库存消纳期 2028年8月1日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7] 行业规模与背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2] - 主要家电居民保有量巨大:空调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2] 管控要求核心内容 - 对10种有害物质实施强制性限值:铅汞镉六价铬4种重金属 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及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 - 将产品分为两类管理:I类包含12种日常高频使用产品(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必须满足限量要求并标注标识 II类产品需标注标识并披露有害物质信息[6] - 采用数字化标识技术(二维码或电子显示)使消费者可快速获取有害物质信息[4] 标准升级与国际接轨 - 从2011年管控6种有害物质的推荐性标准升级为管控10种的强制性标准 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5] - 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全面接轨[4] 实施准备与企业响应 -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产品完成合格评定[3] - 企业计划在过渡期内优化供应链管理 开展替代材料研发 增强有害物质检测能力[7] 监管与配套措施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检测—政府随机抽查"闭环监管模式[7] - 动态调整达标管理目录 适时扩大产品范围 完善合格评定制度[8] - 市场监管总局将依据新国标开展监督抽查 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罚[9] 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 整合高校及龙头企业资源发布无害材料技术案例与指南 推动中小企业合规水平提升[8] - 推动建立"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全链条绿色供应链协作机制[8] 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 跟踪欧美日韩等经济体RoHS管控动态 推动国际要求协调对接[8]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 输出中国管控经验和标准化成果[8]
兜牢环保底线 电器电子有害物管控有新规
经济日报· 2025-09-08 00:30
中国RoHS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RoHS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发布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行业规模与背景 - 中国是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2] - 主要家电居民保有量:空调7.8亿台 彩色电视机5.5亿台 电冰箱5.3亿台 洗衣机5.02亿台 电热水器4.6亿台[2] 管控要求内容 - 针对10种有害物质实施限量管控:4种重金属(铅、汞、镉、六价铬)和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及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4] - 要求企业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有害物质信息标识[4] - 规定的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相应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保持一致[4] 产品分类管理 - I类产品包含12大类: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视机、监视器、微型计算机、手机及电话机[6] - I类产品必须满足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并标注管控标识 II类产品需标注标识并披露有害物质信息[6] 实施时间安排 - 标准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给予企业1年库存消纳期至2028年8月1日[7] - 2028年8月1日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7] 企业应对措施 - 企业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 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 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能力等方式应对新规[7] 监管体系构建 - 建立"生产企业自查—第三方机构检测—政府随机抽查"闭环监管模式[7] - 研究推动数字化检测报告应用以降低合规成本[7] 行业支持措施 -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资源发布技术案例与指南 推动无害材料与工艺向中小企业渗透[8] - 动态调整达标管理目录 适时扩大管控产品范围[8] - 完善合格评定制度 细化实施规则和流程[8]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 - 跟踪欧美日韩等经济体RoHS管控动态 推动国内管控要求与国际主要管控要求协调对接[8] - 积极参与RoHS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修订 输出中国先进管控经验和标准化成果[8] 现有基础与成效 -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3] - 现行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4年6月修订 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5]
2025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行业政策、发展历程、产业链、产能产量及区域结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朝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9 01:48
行业定义及特点 -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集成运算 存储 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由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1][4] - 具有体积小 功耗低 价格低廉 高集成度 高性能等特点[1][4] - 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 办公 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物联网设备等领域[1][4] - 电子计算机可划分为巨型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设备产能约51250万台 较2023年增长382.93万台[1][6] - 2024年微型计算机产量33912.9万台 较2023年增长1057.8万台[1][6] - 华东地区产量占全国40.8% 西部地区占37.2% 中部地区占22%[1][6] - 广东省产量7681.8万台居全国首位 占比22.64% 重庆占比19.88% 四川占14.32% 江西占10.13%[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硬件含微处理器 存储器 信息设备 外围设备等 软件含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等[6] - 中游为微型计算机生产制造[6] - 下游应用于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 物联网等领域[6]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 差异化特点 国际品牌如惠普 戴尔在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8]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联想 华为 浪潮 华硕 小米等[8] - 上市企业涉及戴尔科技 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等[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方向发展 与更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9] - 纳米技术可能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硬件微型化[9] -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多样化发展[9]
科技制造产业月报(2025年8月):反内卷政策如何重塑制造业?-20250809
华创证券· 2025-08-09 07:2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科技制造产业给予"推荐"评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将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66] 核心观点 反内卷政策对制造业的阶段性影响 - **短期**:低效产能退出加速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管理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利润率有望持续回升 [2][53] - **中期**:竞争本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技术替代成本成为核心竞争力,光伏N型电池、氢基炼钢等技术突破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聚 [2][56] - **长期**: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结构性转变,凭借完整工业体系和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形成"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双重优势,推动价值链高端攀升 [3][57]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两大方向**: 1) 从中游代工向终端品牌跃升(如比亚迪从低价车型升级至百万级仰望品牌) 2) 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构建"高利润-高研发-更好产品"的良性循环 [8][58] - **阶段性成果**: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C919大飞机等标志性成果涌现 [33][35] 当前挑战 - **内部困境**: - 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2025年6月同比下跌3.6%),工业增加值增长6.4%但利润同比下降1.8%,反映"增产不增利" [38][40] - 光伏行业2024年31家A股企业净亏损574.7亿元,2025年Q1亏损同比扩大270% [41] - **外部压力**:欧美贸易壁垒升级,东盟制造业崛起,关键设备如高端机床、半导体设备仍依赖进口 [45][47] 分章节总结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历程 - **要素驱动阶段(1978-2000年)**:通过"三来一补"模式融入全球分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7%(1990年)升至6.0%(2000年),出口额增长25倍至2492亿美元 [12][13] - **规模扩张阶段(2001-2010年)**:加入WTO后成为"世界工厂",2010年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钢铁产量占全球45%,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占全球50%-85% [20][22] - **创新攻坚阶段(2011-2020年)**:《中国制造2025》推动技术突破,工业机器人密度从49台/万人(2015年)增至246台/万人(2020年) [26][27]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至今)**: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3%,全球153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占62家 [30][31] 反内卷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对比 | 维度 | 供给侧改革(2016) | 反内卷政策(2025) | |------|-------------------|-------------------| | 目标行业 | 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 | 传统行业+新能源车、光伏等新兴产业 | | 核心手段 | 行政化去产能 | 反不正当竞争法+技术标准倒逼 | | 本质差异 | 通过供给收缩抬升价格 | 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可持续利润 [52] 行业数据亮点 - 光伏产业链价格反弹:2025年7月硅片价格月涨幅超20%,多晶硅期货上涨60%,现货硅料成交价达5万元/吨 [55] - 出口结构升级:"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替代服装、家电等传统出口支柱,2023年出口额突破万亿元 [33]
4月经济数据点评:边际放缓,韧性仍强
联储证券· 2025-05-21 06:41
生产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1%,高于预期但低于前值,环比增速弱于季节性,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0.9%,较上月大幅下降[3][11] - 4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6.4%,高出2024年全年增速0.6个百分点,与一季度增速基本持平[3] -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分化,上游传统能源类和部分下游电子产品产量增速降低,新能源汽车等新质生产力工业产品产量高增[3][12] 投资 - 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4.0%,较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高出2024年全年0.8个百分点[19] - 4月广义基建累计增速10.9%,略低于前置,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1.19万亿元,快于2024年同期[4][19] - 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8.8%,小幅回落,上游原材料为拖累项,中游设备和下游消费品为支撑项[4][20] - 4月房地产投资增速-11.3%,降幅扩大,资金端和销售端均走弱[4][21] 消费 - 4月社零同比增速5.1%,低于前值,餐饮、商品消费增速边际放缓[5][35] - 可选消费略有下降,必选消费走强,汽车为可选消费主要拖累项目[6][35] 展望 - 美国对中国关税将由145%降至30%,外需压力将缓解,内需有望通过降准、降息和专项债发行提振[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