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电动牙刷

搜索文档
usmile因贬低徕芬被罚25万,个护行业集体彷徨|硬氪分析
36氪· 2025-09-17 01:31
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电动牙刷企业之间的营销战,早已不留任何情面。但这一次,有企业因此翻车。 "9块9的刷头长这样!你敢用吗?!每一根都是毛刺。"2024年4月30日,usmile电动牙刷在其官方抖音账号"usmile电动牙刷直播间"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主 播手持竞品徕芬的电动牙刷,面对镜头说出了上述言论。 不到一个月,剧情再次更新。2024年5月23日,同一账号发布另一条短视频。画面中,主播一边演示usmile的"扫振科技",一边拿起另一支印有"laifen"字 样的电动牙刷,称其"只能单一震动或旋转"。 这些行为有没有带来销量暴涨并不明确,但能确定的是,usmile遭遇了行政处罚。 信用广东官网的一则公示透露:今年7月28日,usmile母公司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因发布贬低竞争对手的误导性内容,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管局 处以25万元罚款。 这起看似孤立的事件,折射出了电动牙刷行业在激烈竞争下所暴露出的失序与焦虑。这不仅是单纯的竞争行为,更是整个行业陷入焦灼的一个典型缩影。 |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 | 穗天市监处罚〔2025〕618号 在线申请修复 | | --- | --- | | 违法行为类型 | ...
诋毁对家,广州一公司被罚25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9-06 03:04
事件概述 - 知名口腔护理品牌Usmile(笑容加)因发布贬低竞争对手徕芬电动牙刷的误导性信息 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管局认定为商业诋毁 其母公司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被处以25万元罚款 [1][2][3] 违规行为细节 - 公司于2024年4月30日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短视频 展示带有"laifen"字样的电动牙刷 主播声称"9块9的刷头长这样 你敢用吗 每一根都是毛刺"、"全是倒刺"等贬低性表述 该视频获得点赞3次 收藏2次 转发9次 [2][3] - 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再次发布对比视频 在介绍自身产品时使用徕芬牙刷进行比对 声称竞品"只能单一震动或旋转" 视频获得点赞10次 收藏6次 转发7次 [2][3] - 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 构成商业诋毁 [2][3]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Usmile母公司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 2016年推出首款电动牙刷 产品线涵盖冲牙器 牙膏 刷头配件等口腔护理产品 [4][5] - 公司曾获得钟鼎资本领投(2019年) 高瓴创投领投(2020年)等多轮融资 具体金额未披露 [4] - 徕芬科技2019年成立 最初从事吹风机产品研发 2023年10月才进入电动牙刷市场 产品线包括吹风机 剃须刀 电动牙刷 [6] - 徕芬科技2021年营收1.3亿元 2022年营收大幅增长至15.67亿元 但2024年电动牙刷产品线据报净亏损8000万元 [6] - 价格定位方面 Usmile电动牙刷售价区间为399-798元 徕芬电动牙刷售价区间为377-768元 两者处于直接竞争区间 [6] 事件处理状态 - Usmile已删除官方账号中的诋毁内容 [1][4] - 截至报道发稿前 Usmile未对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电话未能接通 [1][4] - 徕芬科技客服表示将转达采访请求 但未进一步回应 [1][4]
称竞品电动牙刷全是倒刺!知名品牌被罚!
齐鲁晚报· 2025-09-05 12:21
处罚事件概述 -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因发布贬低徕芬电动牙刷的误导性短视频 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管局认定为商业诋毁并罚款25万元 [1][2][3] - 违法行为涉及2024年4月30日及5月23日在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两条短视频 分别指控竞品刷头"全是倒刺"和功能"只能单一震动或旋转" [2][3] - 处罚依据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及第二十三条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消除影响 [3] 涉事企业背景 -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Usmile主体)成立于2015年 2016年推出首款电动牙刷 产品线包括冲牙器/牙膏/刷头配件 [4] - 公司获得多轮融资:2019年钟鼎资本领投/宝捷会基金跟投 2020年高瓴创投领投/源码资本跟投 具体金额未披露 [4] - 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徕芬科技主体)成立于2019年 2023年10月进入电动牙刷市场 产品线包括吹风机/剃须刀/电动牙刷 [6] - 徕芬科技完成4轮融资 最近为2023年11月麦星投资领投/B轮融资 2021年营收1.3亿元 2022年营收达15.67亿元 [6] 市场与产品对比 - Usmile电动牙刷售价区间为399-798元 徕芬电动牙刷售价区间为377-768元 两者价格带高度重叠 [6] - 徕芬牙刷产品线2024年净亏损8000万元 反映新进入者面临的市场挑战 [6] - 行业竞争加剧:Usmile作为2016年入局者 面临徕芬等新品牌的跨界竞争 [4][6] 事件后续处理 - Usmile已删除涉事短视频内容 但未对媒体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1][4] - 短视频传播数据:第一条视频获点赞3次/收藏2次/转发9次 第二条视频获点赞10次/收藏6次/转发7次 [3]
剃须刀外观引争议,徕芬困在了“平替”标签里?
犀牛财经· 2025-08-19 03:38
作者:Hasove 当消费者审美疲劳出现,"平替"这条路就注定走不通。 最近徕芬进军剃须刀市场的首款产品T1 Pro火了。有人说这玩意儿跟松下的Air TM20长得太像了。 从整体造型来看,两者均采用了极简主义的T字形外观,这种与传统手动剃须刀相似的设计,在电动剃须刀领域并不常见,设计理念上,徕芬T1 Pro和松下 Air TM20都采用了往复式刀头、超薄柔性刀网以及一体无缝机身。甚至在宣传方式上,两者的海报创意和布局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禁让人令人生疑,徕芬又玩上"平替"这套了? 不过,从时间线来看,徕芬早在2022年就为T1 Pro剃须刀申请了外观专利,2023年原型机也曾亮相。而松下Air TM20在2025年才正式发售,虽然发售时间比 徕芬T1 Pro早一个月,但徕芬的专利申请时间却更早。 外观有时候确实容易撞车,尤其是在小家电领域,品牌在追求简约、实用的设计理念时,难免会有相似的设计思路。但偏偏徕芬身上总带着点争议体质。毕 竟徕芬此前靠着"戴森平替"吹风机打出名声,这次新产品又和知名品牌外观撞了,难免让人多想。 从"平替"起家到创造神话 还记得几年前,徕芬靠吹风机打开市场的时候,打的就是 "戴森平替 ...
叶洪新亲自下场!徕芬CEO怒怼前员工,第三方评测真不靠谱吗?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54
事件背景 - 徕芬CEO叶洪新在微博公开质疑数码博主楼斌的电动剃须刀横评视频 认为其涉嫌收钱抹黑徕芬产品 [1] - 事件涉及前ZEALER成员楼斌及徕芬前员工潘坚 引发舆论对测评公正性的讨论 [4][7] 争议焦点 - 楼斌视频显示飞科剃须刀剃净度优于徕芬 叶洪新承认测评形式但质疑内容真实性 [5] - 叶洪新指控前员工潘坚曾以50万元报价进行0成本内容合作 并后续服务竞品攻击徕芬业务 [6] - 楼斌方回应测试采用一镜到底剃净度测试 并对竞品给出更有利条件 [7] 测评行业现状 - 测评内容对消费者决策和品牌销量具有重要影响 但存在商业合作与公正性的天然矛盾 [8] - 优质横评需满足三大条件:明确评价指标 可复现测试方法 公开透明的证据支撑 [8] - 本次争议视频采用一镜到底拍摄 但被质疑变量控制及公平性 [9] 徕芬战略布局 - 公司从电动牙刷转型至电动剃须刀赛道 投入4年研发推出P3 Pro产品 [10][11] - 电动牙刷业务面临困境 299元定价产品毛利率低于40% 难以抗衡70%毛利的竞争对手 [10] - 剃须刀品类被寄予厚望 但初期市场反馈普遍不太积极 [11] 行业影响 - 事件折射出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与测评机构长期存在的信任危机 [7][9] - 测评机构需保持方法合理与数据透明 厂商需直面基于事实的批评 [11][12] - 公开权威测试比舆论争论更能有效消除负面评价 [12]
徕芬剃须刀测评引风波,创始人叶洪新罕见回击前员工
新浪财经· 2025-08-18 02:28
公司动态与争议事件 - 徕芬科技创始人叶洪新公开回击自媒体博主及前员工潘某 因潘某弟弟运营的自媒体发布徕芬与飞科剃须刀对比测试视频 质疑徕芬产品性能不如飞科[1] - 叶洪新指责该自媒体"收钱办事" 自媒体回应称内容基于真实体验 并强调徕芬剃须刀售价699元而飞科仅399元 即便徕芬胜出也属合理[1] - 潘某2022年从徕芬离职获500万元 叶洪新指控其勾结内部员工在合作中虚报50万元费用 潘某反驳称500万元对应原承诺上市前5%和上市后2%的股份(估值上亿) 50万元项目含中间人费用[2] - 潘某离职后服务徕芬竞品 先后攻打其牙刷和剃须刀业务 潘某称选择飞科是因认可其20余年技术沉淀[2] - 叶洪新曾于2023年12月拜访飞科老板 呼吁国产品牌团结减少摩擦 但潘某行为打破局面[3] 产品与市场竞争 - 徕芬以高速吹风机起家 2023年推出电动牙刷 2024年5月切入剃须刀市场 推出T1Pro(499元起)和P3Pro(699元) 与飞科形成全方位竞争[3] - 飞科成立于1999年 以电动剃须刀为核心产品 延伸至高速电吹风、电动牙刷等个护电器[3] - 徕芬剃须刀采用电机核心技术 投入4年研发 被叶洪新称为"巅峰之作" 旨在挑战国际品牌[4][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徕芬电动牙刷业务2024年净亏损8000万元 叶洪新称该品类毛利低于40% 而竞争对手毛利达70% 形容市场"劣币驱逐良币"[5] - 高速吹风机面临低价平替冲击 2024年前三季度300元以下价格段线上份额提升11个百分点 销量增76.8% 徕芬主力产品定价399元起 仅两款低于300元[5] - 徕芬2022年销售额达指数级增长 同年通过投流和博主合作(如抖音播放破2亿的视频)推动业绩[7] 技术与营销策略 - 徕芬依靠"技术突破+流量营销"模式崛起 以自研电机技术对标戴森 将同类产品价格从2500-3500元降至599元[6] - 初期通过B站发布会视频意外走红 叶洪新曾投入超千万元推广该视频 带动当年1亿元销售额[6][7] - 数码圈自媒体透露徕芬曾广泛联络高质量横评博主 反映其对测评内容敏感度极高[7]
徕芬剃须刀4年磨一剑,「苹果式执念」为何成了致命伤?
雷峰网· 2025-06-16 08:39
徕芬剃须刀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公司投入4年时间及1亿元研发资金推出两款剃须刀T1 Pro(499元起)和P3 Pro(699元),定价对标朗博、飞利浦等高端品牌,但创始人坦言毛利率极低,预计2024年该业务100%亏损[2] - 首批量产数量仅2000台(T1 Pro)和更少的P3 Pro,因CNC一体成型工艺良率低导致产能受限,非饥饿营销[4][5] - 产品采用航空航天级CNC工艺,机身重量93克、厚度12毫米,设计对标苹果标准,但内部人士指出公司规模与苹果存在差距,且低毛利模式与高成本工艺存在矛盾[4][5] 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CNC工艺效率极低(每日仅8件),远低于注塑机(6000件/日)和压铸机(3000件/日),制约批量生产[5] - 对比行业惯例(备货超10万台),公司备货严重不足,电动牙刷首销备货2万支、首月销量13.5万支,剃须刀准备不充分[7] - 自建供应链策略曾使吹风机毛利提升20%,但剃须刀工艺复杂度远超吹风机和牙刷,公司计划整合产线至深圳周边超级工厂并考虑外包代工[6][19] 市场竞争与用户反馈 - 产品因外观与松下Air相似引发争议,但公司强调T1 Pro原型机早于2023年亮相且外观专利2022年已提交[9][11] - 首批用户反馈两极分化:胡须细软者体验良好,浓密者反映剃净度不足,P3 Pro三刀系统更适合后者但库存更少[12][13] - 竞品飞科通过价格战快速模仿创新设计(如色MINI剃须刀首月50万台销量),行业外观差异化易被复制[12] 公司战略与增长压力 - 公司营收从2021年1亿增至2024年40亿,年均增长10亿,但创始人目标60亿未达成,电动牙刷贡献增长超过吹风机[18] - 剃须刀被视为突破"戴森平替"标签的关键产品,需弥补高速吹风机市场饱和后的增长缺口[18] - 营销预算缩减且品牌部高层变动,当前重点转向提升产能并优化产品定位(如T1 Pro长须刀头配件尚未上市)[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