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验猴
icon
搜索文档
实验猴市场近况更新
2025-09-24 09:35
实验猴市场近况更新 20250923 过去几年实验用猴的价格经历了显著波动。2020 年,由于新冠疫苗研发中大 量使用猴子,导致价格从 3 万元迅速上涨至 2022 年中旬的最高约 20 万元。 随后,市场价格开始迅速下降,到 2023 年中旬最低降至约 6 万至 7 万元左右。 2023 年下半年出现小幅反弹,直到 2024 年稳定在 8 万至 9 万元之间。今年 摘要 (2025 年),从一月份开始,部分地区的价格已经突破 10 万元,例如广东地 区较高,而海南和广西相对较低,目前平均价约为 95,000 元左右,有些单位 甚至达到 10.5 万元。未来三年的趋势预计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具体涨跌仍需 关注市场供需变化。 2020 年后实验猴供应持续短缺,主因是前期库存耗尽、疫情限制进出 口及种猴老化导致繁殖率下降,目前年供应量约 3 万只,缺口超 4 万只, 2025 年虽有缓解但适龄猴仍紧缺。 近三年实验猴生产量稳定在 3 万只左右,2025 年预计略增,但质检后 实际可用量约为 2.5 万只以上。使用量方面,2023 年显著减少,2024 年回升,2025 年预计增至 3.5 万只以上,市场需求逐步恢复 ...
猴子,如何成了国家战略资源?
36氪· 2025-09-15 08:26
人类替身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 作为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新药研发往往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 美国科研机构Tufts Center分析106种(1442个化合物)研究性新药和生物制剂研发费用后发现,成功开发一个药物,需要的费用为13.95亿美金。 如果再算上资本时间和机会成本,开发一个新药的成本为25.58亿美金。 新药研发难,难在资金投入大,亦难在技术难度大。 一款新药的研发流程包括探索阶段—药学研究阶段—临床前生物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然后才能审批上市。 新药研发过程 在临床研究阶段之前,需要进行动物试验。 目的在于,以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提前看看疗效如何,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为后续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剂量选择、试验设计和不良反应监测环境。 最近,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老鼠是实验室里的"常驻嘉宾",以至于"小白鼠"一词常用来形容"被当作实验品"和"被拿来练习"的人。 不过,老鼠属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在身体结构、基因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为了提高动物试验的精准性,亟需寻找其他动物。 猴子,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猴子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更高的身体结构相似度 ...
昭衍新药20250914
2025-09-15 01:49
**行业分析** - CXO行业表现亮眼 受益于创新药研发热度及产业链韧性 全球竞争力在极端压力测试后得到验证[3] - 临床前CRO企业直接受益于投融资回暖 包括维亚生物 昭衍新药 康龙化成 药明康德[2][3] - 商业化生产阶段企业因创新药大量涌现而受益 包括药明康德 博腾 普洛药业[2][3] - 生命科学上游公司订单好转信号预计在6至12个月内传导至临床前CRO阶段[6][7] **公司核心业务与表现** - 昭衍新药为国内安评CRO龙头 拥有中国 美国及欧洲GLP资质[9] - 2018-2022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4% 归母净利润从1.1亿增至10.7亿人民币[10] - 2023年受投融资环境降温及行业竞争影响收入增长放缓 2024年下滑 2025年仍有压力[4][10]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0.2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第二季度订单5.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环比增长37%[4][11] - 截至中报在手订单23亿人民币 较去年年底22亿有所增长[4][11] **实验猴市场供需与影响** - 实验猴供需不匹配推动价格上涨 国内存栏量24万只 其中食蟹猴占比85%约20万只 恒河猴占比15%约3.6万只[6][7] - 繁殖用种猴约10万只 8岁以上母猴繁殖率降至30% 老龄化加速导致繁殖率下降[6][7] - 进口政策严格限制增量补充 若出口政策放开可能加剧国内短缺[6][7] - 大分子药物研发超70%使用实验猴 需求高于小分子药物(20%-30%)进一步加剧供给紧张[8] - 实验猴涨价直接增厚昭衍新药利润 自繁自用模式降低成本提高盈利[2][9]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2018年起布局广西梧州实验动物基地 2022年以18亿人民币收购两个猴场 2023年完成改造[9] - 自建实验动物资源有效缓解紧缺问题 保障业务稳定性[2][9] -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2019年收购美国BioMeer推进国际化[12] - 离岸外包业务(海外订单中国执行)凭借工程师红利 时间效率及价格优势具备竞争力[12] - 中国创新药BD出海提升对国内安评CRO认可度[12] **财务预测与风险提示**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达17亿 20亿 22.3亿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3.7亿 5.5亿 5.7亿人民币[2][5][13] - 港股对应PE分别为43倍 29倍 28倍 A股对应PE分别为72倍 48倍 47倍[5][13] - 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 进出口政策变化[13]
实验猴又涨价,竟是因为“老龄化”?
虎嗅· 2025-08-01 09:29
公司表现 - 昭衍新药7月份涨幅超过50%,接近翻倍[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3亿到7.02亿元,同比下降17.3%到25.2%,归母净利润5032.43万元至7548.6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8]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7亿—1.1亿元,贡献净利润可能超过1亿元[2][8] - 2022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利润3.3亿元,2024年减值损失超1亿元[6] 行业动态 - 实验猴价格出现拐点,近期稳中有升[7][11] - 食蟹猴单价达9.2万—9.3万元[11] - 实验猴供需缺口明显,年供应量2.5万—2.8万只,实际需求近4万只[25] - 海外Medpace和国内药明康德等企业中报超预期,被视为行业复苏信号[4] 实验猴供需分析 - 实验猴繁育周期长达6年,母猴7岁后繁殖率断崖式下滑[15][16] - 国内8岁以上繁殖母猴占比从2020年56.8%增至2023年80%[17] - 猴群年龄结构失衡,0—4岁幼猴占30%,4—10岁主力猴占20%,10—15岁老龄猴占20%[20] - 2024年引种量不足万只,2026年才能看到新增实验猴出生[26] 市场影响 - 实验猴是新药研发刚需,每款新药需70—80只实验猴[6] - 猴价上涨反映CXO行业复苏,被视为行业晴雨表[5][6] - 中泰证券认为猴价处于底部回升阶段,未来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加大[12] - 招商证券指出存量猴老龄化加剧导致繁殖率下降[17]
CRO行业景气度跟踪 - 实验猴市场供需分析
2025-06-11 15: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CRO行业中的实验猴市场 主要涉及食蟹猴和猕猴两种实验用猴[1] * 公司层面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提到国内主要养殖单位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份[16] 核心数据与供需分析 * **存栏量变化**:2022-2024年国内实验猴总存栏量从20.24万只增至22.21万只 其中食蟹猴占比超80% 从17.9万只(2022)增至18.71万只(2024) 猕猴数量波动较大 从2.2万只(2022)增至3.7万只(2023)后降至3.5万只(2024)[1][4] * **繁殖种群**:国内繁殖种群数量从8.67万只(2022)增至9.12万只(2024) 食蟹猴为主要增长点 年均增约3000只 猕猴种猴量不足1万只[4] * **商品猴存栏**:2022年8.2万只→2023年8.7万只→2024年8.5万只 受实验使用量波动影响[7] * **婴猴数量**:一岁以下婴猴数量逐年增长 从2.8万只(2022)增至3.1万只(2024) 食蟹猴出生数从2.5万只(2022)增至2.8万只(2024)[8] * **销量波动**:2022年2.26万只→2023年骤降至1.8万只→2024年回升至3.2万只 食蟹猴占比超85%[9][10] 价格动态 * **历史波动**:食蟹猴价格从2014年660元/只飙升至2022年20万元/只峰值 2023年急降至10万元/只 当前稳定在8-9万元区间[12][42] * **影响因素**:供需紧张(国内缺口约1万只)、政策限制(引种禁令)、国际竞争(美国转向柬埔寨采购)[15][21][42] 生物学特性与替代性 * **食蟹猴特性**:性成熟晚(母猴3岁+ 公猴4-5岁) 生育周期长(年产1胎) 繁殖率随年龄下降(12岁以上出生率<50%)[3][11] * **替代局限**:猕猴存栏仅1万只/年繁育3000只 无法替代食蟹猴(需全年繁育能力)[26] 国际供应链 * **主要产地**:柬埔寨(原产食蟹猴)、毛里求斯(质量最优)、越南/老挝(受限) 美国2020年后转向柬埔寨采购(年1.8万只)但2024年中断[13][14][20] * **贸易禁令**:中国禁止出口养殖猴 老挝被CITES禁止所有陆生动物贸易 柬埔寨2023年限制出口[15][18][40] 行业壁垒与挑战 * **政策壁垒**:驯养繁殖许可证获取难 进境隔离标准严格(3公里无居民)[31][36] * **扩产困难**:种猴培育周期长(3-4年无产出) 老龄化严重(12岁以上食蟹猴占比最高)[11][30][34] * **成本压力**:国内引种成本近1万美元/只 养殖场因违规罚款数亿元案例存在[41] 需求驱动 * **增量来源**:创新药/大分子药研发(必须使用实验猴) 中药政策推动潜在需求[23] * **中美差异**:中国CRO公司实验猴用量从200只/年(2010)增至数千只/年[21] 风险提示 * **合规风险**:非法销售案例频发(广西数十家企业被查)[43] * **国际风险**:美国FDA严格检查东南亚供应源 政治因素影响贸易[20][42] 未来展望 * **价格预测**:短期(3年)稳定8-9万元/只 长期或降至4-5万元但难回历史低位[42] * **供应瓶颈**:国内年存栏增速仅1-2% 供需紧张将持续[33] * **国际格局**:毛里求斯或成最大供应地 柬埔寨存栏增量潜力待释放[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