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屈孕酮
icon
搜索文档
奥锐特(605116):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原料药业务呈现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30 00:52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收入8.22亿元 同比增长12.50% [1] - 25H1归母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24.55% [1] - 25H1扣非净利润2.26亿元 同比增长20.94% [1] - 25Q2单季度收入4.20亿元 同比增长6.31% [2] - 25H1毛利率60.11% 同比提升309bp [2] - 25H1净利率28.58% 同比提升277bp [2] 业务板块表现 - 原料药中间体业务25H1收入7.00亿元 同比增长24.68% [3] - 地屈孕酮片25H1销售收入9568.52万元 同比增长3.5% [2] - 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女性健康类原料药保持稳步增长 [3] - 多肽类和寡核苷酸原料药新品销售快速增长 [3] 产品发展动态 - 地屈孕酮片25H1新增进院1754家(含社区门诊) [2] - 存量品种包括地屈孕酮、阿比特龙、氟替卡松、依普利酮持续放量 [4] - 新产品管线包括布瓦西坦、贝派度酸、恩杂鲁胺、诺西那生钠、多替拉韦钠、司美格鲁肽 [2][4] - 制剂一体化战略下地屈孕酮等品种贡献增量 [4] - 小核酸多肽业务为中长期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调整为17.77/21.54/25.91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EPS调整为1.15/1.47/1.84元 [4] - 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23.20元对应PE分别为20/16/13倍 [4]
仙琚制药(002332):国内制剂集采+原料药降价拖累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8-28 02:36
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8.69亿元,同比下降12.6%,归母净利3.08亿元,同比下降9.3%,扣非净利2.67亿元,同比下降19.5% [1] - 2Q25营收8.61亿元,同比下降21.7%,归母净利1.64亿元,同比下降12.9%,扣非净利1.23亿元,同比下降34.2% [1] - 收入利润下滑主因仙曜贸易公司收入减少98%至178万元、自营原料药降价,及舒更葡糖钠、地塞米松等产品纳入国家集采后降价所致 [1][2][3] 原料药业务 - 1H25原料药板块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20% [2] - 自营原料药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13.6%,非规市场价格承压,预期25年收入略有下滑 [2] - 意大利子公司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7%,预计25年个位数增长 [2] 制剂业务 - 1H25制剂板块收入11.27亿元,同比下降7.2%,预计24年实现10%以上收入增速 [3] - 妇科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11%,主因黄体酮胶囊区域集采影响,未来新品放量预计25年增长 [3] - 麻醉科收入0.6亿元,同比持平,舒更葡糖钠国家集采降价预期25年略有下滑 [3] - 呼吸科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5年实现近20%收入增速 [3] 研发管线 - 妇科管线:庚酸炔诺酮(独家,长效避孕,峰值约15亿元)、屈螺酮炔雌醇(II)(首仿,短效避孕,峰值5-10亿元)、戊酸雌二醇(首仿,峰值5-10亿元)、地屈孕酮、黄体酮凝胶 [4] - 麻醉肌松管线:1类新药奥美克松钠(峰值20亿元以上)、2类新药CZ1S(临床3期)、2类新药CZ006(临床1期) [4] - 呼吸管线:2类新药CZ4D(肺曲霉菌病,临床1期)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5.75亿元、6.29亿元、7.52亿元,分别下调10.7%、15.6%、15.2% [5] - 基于SOTP估值给予公司估值138.71亿元,对应目标价14.02元 [5]
仙琚制药(002332):国内制剂集采+原料药降价拖累业绩
华泰证券· 2025-08-27 11:4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4.02元人民币[1] - 基于SOTP估值法 公司合理市值为138.71亿元[5][11] - 当前股价11.50元人民币(截至8月26日) 市值113.76亿元[7] 财务表现分析 - 1H25营收18.69亿元(yoy-12.6%) 归母净利3.08亿元(yoy-9.3%) 扣非净利2.67亿元(yoy-19.5%)[1] - 2Q25营收8.61亿元(yoy-21.7%) 归母净利1.64亿元(yoy-12.9%) 扣非净利1.23亿元(yoy-34.2%)[1]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75/6.29/7.52亿元(分别下调10.7/15.6/15.2%)[5] - 25年预期营收39.58亿元(yoy-1.06%) 26年预期营收44.84亿元(yoy+13.28%)[10] 业务板块表现 - 原料药板块1H25收入7.3亿元(yoy-20%) 其中自营原料药收入4.23亿元(yoy-13.6%) 意大利子公司收入3.05亿元(yoy+2.7%)[2] - 制剂板块1H25收入11.27亿元(yoy-7.2%) 预期24年实现10%+收入增速[3] - 妇科制剂1H25收入2.07亿元(yoy-11%) 麻醉科制剂收入0.6亿元(同比持平) 呼吸科制剂收入4.46亿元(yoy+13%)[3] - 仙曜贸易公司1H25收入178万元(yoy-98%)[2] 研发管线进展 - 妇科管线:庚酸炔诺酮(独家 长效避孕 峰值~15亿元) 屈螺酮炔雌醇(II)(首仿 短效避孕 峰值5-10亿) 戊酸雌二醇(首仿 峰值5-10亿) 地屈孕酮 黄体酮凝胶[4] - 麻醉肌松管线:1类新药奥美克松钠(峰值20+亿元) 2类新药CZ1S(术后镇痛 临床3期) 2类新药CZ006(术后镇痛 临床1期)[4] - 呼吸管线:2类新药CZ4D(肺曲霉菌病 临床1期)[4] 估值方法与同业比较 - 原料药业务给予25年17x PE(前值13x) 对应市值25.01亿元[11] - 仿制药业务给予25年21x PE(前值19x) 对应市值89.95亿元[11] - 创新药业务采用DCF估值(WACC=8.5% 永续增长率-2%) 对应市值23.75亿元[11] - 原料药可比公司平均25年PE为17x 仿制药可比公司平均25年PE为19x[12]
2025年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概览:“她经济”消费升级,聚焦女性健康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03 12:23
报告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近年来稳健增长并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妇科调经中成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在“她经济”与老龄化背景下,细分市场潜力凸显,叠加政策与资本支持,市场将持续扩容,有望成为大健康领域重要增长引擎 [3] 各部分总结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行业概述 - 不同地区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差异,正常月经周期为21 - 36天,平均28天,包括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 [15] - 子宫肌瘤是常见良性肿瘤,40 - 49岁患病率最高,治疗方案有观察、药物、手术与介入治疗 [22]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病、疑难病,典型症状为盆腔疼痛,一线治疗药物包括NSAID等 [26] -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内分泌疾病,提倡个体化综合治疗,高雄激素治疗用药包括短效COC等 [31] - 妇科调经用药指恢复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西药有孕激素、雌激素类,中药常用中成药有加味逍遥丸等 [35][3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38.9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312.8亿元,未来政策红利释放和消费端需求升级将推动发展 [43] - “月经羞耻”使行业渗透率有提升空间,女性健康意识觉醒推动需求从“隐性”转向“显性” [4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产业链分析 - 2024年4月部分中成药原料价格处历史高位,抬升生产成本,头部药企更具成本控制优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53][54] - 截至2025年4月,补气养血类中成药主导市场,头部企业品牌壁垒凸显,行业集中度偏低 [61] - 2020 - 2024年网上药店销售占比上升,2024年Q1 - Q3妇科调经用药销售占比领先且同比增长,市场有扩容空间 [69]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太极集团等为代表,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优;第二梯队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强或产品线丰富;第三梯队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弱 [77] - 市场竞争分散复杂,头部企业扩大优势,中小企业突围,未来头部企业将扩大份额,中药新药研发加速 [78][79]
2025年中国妇科经纬用药行业概览:“她经济”消费升级,聚焦女性健康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03 1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近年来稳健增长,市场需求与政策红利推动行业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妇科调经中成药占主导地位,未来在“她经济”与老龄化背景下,细分市场潜力大,市场将持续扩容 [3] - 月经失调是常见问题,中西医治疗思路差异大,行业西药以孕激素和雌激素为主,中药品种丰富竞争激烈,随着月经观念开放与女性健康意识觉醒,行业将迎来新增长空间 [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行业概述 - 月经是女性生理事件,不同地区女性初潮年龄有差异,正常月经周期为21 - 36天,平均28天,分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15] - 月经失调指周期和经血量异常,诱发因素有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病症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4] - 妇科调经用药指调节生殖内分泌或整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药物,分西药和中药 [35] -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受政策支持和女性健康意识提升影响发展,西药以激素类为主,中药多元化竞争 [3][5]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达238.9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312.8亿元,女性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支持等推动市场发展 [43] - 未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端需求升级,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43][4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产业链分析 - 中成药上游原料价格分化,头部药企更具韧性,中小药企面临经营压力,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53][54] - 中成药中游市场稳定增长,厂商格局长尾分散、头部集中,经典名方占主导,头部企业有竞争壁垒 [60][61] - 妇科调经用药下游顺应线上渠道渗透趋势,市场扩容源于需求刚性与消费粘性,线上购药匿名性契合部分消费者需求 [71]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由消费需求升级驱动,未来将呈现结构性分化与创新突围并行趋势 [76] - 市场竞争分散、多维,头部企业扩大优势,中小企业突围,增速分化显著 [7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代表企业分析 - 第一梯队以太极集团、国药现代和同仁堂为代表,盈利能力优异,产品线丰富 [77] - 第二梯队以白云山、奥瑞特和丽珠集团为代表,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强,部分企业产品线丰富 [77] - 第三梯队以海王生物为代表,盈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有限,妇科疾病治疗非重心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