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到店团购
icon
搜索文档
淘宝闪购上线“到店团购” 前有美团、后有抖音,阿里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3:15
淘宝闪购上线到店团购业务 - 淘宝闪购于9月20日低调上线"到店团购"业务 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三个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域 品类涉及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 [1][2] - 该业务在支付宝"卡包"界面的"神券"页面及高德地图部分商家页面同步出现 补全了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的重要拼图 为淘宝App赋予更多功能 [2] 阿里系本地业务整合与布局 - 阿里通过高德地图、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分工布局本地生活:"高德扫街榜"专注于内容服务 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 每日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负责团购业务 [4][5] - 2023年3月高德与口碑正式合并 目前所有到店业务已统一整合至高德入口 但当前团购业务与口碑无关 [4] - 阿里于2024年6月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 战略方向从电商平台转向大消费平台 2026财年Q1财报显示即时零售业务带动淘宝App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5% [9] 市场竞争格局与业务挑战 - 到店团购领域目前由美团和抖音主导 但整体市场份额有限 业务存在"好店无需推广 差店推广无效"的悖论 平台主要聚焦新店推广、支付补贴及评价体系 [7] - 抖音于2024年11月推出"随心团"业务 支持到店核销与配送到家双模式 覆盖饮品、西式快餐、甜点等类目 以连锁品牌为主 [8] - 阿里系优势包括支付宝支付补贴、高德地图流量(日均导航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淘宝成熟评价体系及女性用户资源;劣势在于需培养用户习惯并需实现与竞品的差异化 [4][9]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阿里布局到店业务是对本地生活巨大市场需求的回应 通过整合电商、支付、出行和配送链条 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加速市场数字化进程 [5] - 该举措将使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加剧 直接与美团展开竞争 阿里需通过流量优势(淘宝闪购快速增长)和资源整合能力突破现有格局 [6][9]
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是什么?
虎嗅· 2025-09-11 00:12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外卖业务人力成本约1美元/单 远低于美国的5美元/单 [6] - 平均送餐时长35分钟/单 显著快于美国的75分钟/单和俄罗斯的数小时/单 [6] - 美团外卖业务抽成比例达30% 但大部分需支付骑手费用 [15] - 滴滴 支付宝 抖音等平台曾尝试外卖业务后主动退出 [14][16] - 京东发起外卖大战主要目的为电商业务引流 将补贴视为广告投入 [17] - 淘宝推出闪送业务反击美团闪购业务向3C领域扩张 [18] 外卖产业链盈利状况 - 骑手月收入超过1万元占比仅2% 37%骑手每日工作超10小时 [7] - 超时3分钟扣20%收入 超时15分钟以上订单无收入 [7] - 用户补贴超50%由商家承担 导致订单增长但利润不增 [8] - 奶茶店员工时薪未随订单增长 出现打包到手抽筋现象 [9] - 美团外卖业务利润率低于5% 主要作为到店团购业务引流工具 [15][19] - 团购业务客单价高且无需支付骑手费用 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15] 行业竞争历史对比 - 2016年网约车大战期间 司机月收入可达2万元 [26] - 当前外卖骑手31-45岁占比近45% 行业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7] - 平台竞争策略从单纯用户增长转向生态协同引流 [17][18] 就业市场变化 - 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从单一写作扩展至拍摄剪辑及多平台运营 [29] - 企业招聘普遍不接受半年以上职业空窗期简历 [32] - 985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选择从高薪岗位转向考公或外卖行业 [38] 互联网平台战略 - 字节跳动退出外卖竞争 聚焦用户注意力经济 [19] - 外卖业务被主要平台视为流量入口而非利润中心 [15][17] - 平台竞争重点从业务本身盈利转向生态协同效应 [18][19]
县城消费,靠的不是“婆罗门”
搜狐财经· 2025-06-24 11:17
县域经济与消费升级 - 县域消费滞后城市1-2个版本 电子支付普及时间差达3年(2014年城市vs2017年县城) [7] - 现制茶饮在县域渗透率超一线城市 18万人口县城拥有100家门店(万人保有量5家) vs北京万人保有量不足4家 [10] - 零食集合店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占领市场 某县城2021年后新增8家门店(总量16家) 本土零食店被挤压 [10] 新消费品牌下沉策略 - 茶饮品牌通过"时髦"溢价打开县域市场 消费者将连锁品牌入驻视为现代化象征 [7][9] - 蜜雪冰城5年间县域门店从1家增至5家 成为当地头部茶饮品牌 [11] - 西式快餐采用"首店效应"策略 高定价仍被接受 复制30年前肯德基入华路径 [9] 短视频重构商业生态 - 短视频平台县域渗透率达极致 中老年用户形成本地化社交网络 [13] - 到店团购业务在县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短视频被动推送模式优于主动搜索平台 [14][19] - 餐饮商家通过短视频获客 5000粉丝可成为区域头部 新兴业态(如漫展)依赖短视频获客 [19] 县域商业竞争格局 - 县域现制茶饮市场呈现双轨制 连锁品牌与本土店铺数量1:1 [10] - 社区团购替代新零售 多多买菜占据半壁江山 盒马山姆未进入 [21] - 信息平台竞争格局逆转 大众点评失效 短视频团购成主流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