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兽用原料药
icon
搜索文档
兽药企业*ST绿康“断臂求生”!0元甩卖三家子公司,拟剥离光伏胶膜业务
华夏时报· 2025-09-27 11:21
核心交易 - 绿康生化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饶信新能出售绿康玉山、绿康海宁和绿康新能100%股权 交易整体作价为0元 [1][2][4] - 标的公司均从事光伏胶膜业务 包括两家生产企业(绿康玉山、绿康海宁)和一家原材料采购企业(绿康新能)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完全剥离光伏胶膜业务 重新聚焦兽药为主的动保业务 [1][7] 交易背景与历史 - 公司原为兽药生产企业 2021-2022年持续亏损后于2023年跨界进入光伏胶膜行业 [2] - 2023年1月以9500万元现金收购绿康玉山100%股权 该标的当时账面价值仅160.35万元但评估价值达9570万元 [2] - 目前三家标的公司评估价值分别为绿康玉山-64.86万元、绿康海宁-2877.62万元、绿康新能858.07万元 [4] 财务表现 - 跨界后业绩持续恶化: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2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4.45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再亏0.59亿元 两年半累计亏损超7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末51.66%飙升至2025年6月末105.82% 陷入资不抵债 [5] - 标的公司毛利率全面低迷:2024年绿康玉山-19.28%、绿康海宁-35.96%、绿康新能0.41% 远低于同业公司(天洋新材13.60%、海优新材-0.44%、赛伍技术4.40%) [5] 经营状况 - 绿康玉山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8.23% 因产品价格倒挂(售价低于成本)导致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6] - 绿康海宁(已建成40条生产线)目前暂停生产 绿康新能已停业 [6] - 产品价格下跌与原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是亏损主因 [5][6] 行业环境 - 光伏胶膜行业2021-2022年景气上行 但2023-2024年出现供需错配与产能过剩 POE/EVA/EPE胶膜价格整体下跌 [5] - 多家跨界光伏企业选择离场 包括麦迪科技、振华重工、正业科技、华东重机和棒杰股份等 [7] - 行业被指出存在跟风跨界现象 企业往往在行业成熟期进入导致红海竞争 [8]
大洋生物跌2.08%,成交额4552.5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46.3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2:4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下跌2.08%至32.91元/股 成交额4552.52万元 换手率1.97% 总市值27.6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46.32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6.88%和12.20%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9.22%和19.3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9.60%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4.05%/-5.43%/+29.06%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14.20% 归母净利润5050.56万元 同比增长60.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8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9757.45万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无机盐产品69.91% 兽用原料药18.35% 含氟化学品7.46% 其他产品4.28% [2] - 所属申万行业:基础化工-化学原料-无机盐 概念板块包括化肥/生物农药/氟化工/增持回购/合成生物等 [2] - 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加58.33% 人均流通股4954股 较上期减少35.82% [2] 公司背景信息 - 成立于1976年1月1日 2020年10月26日上市 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朝阳路22号 [2]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6月16日 [2]
大洋生物跌2.00%,成交额2162.2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4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8 01:5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下跌2%至34.28元/股 成交额2162.22万元 换手率0.9% 总市值28.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45万元 特大单卖出138.71万元占比6.42% 大单买入407.66万元占比18.85% [1] - 年内累计涨幅87.08% 近5日跌2.39% 近20日涨0.62% 近60日涨36.68%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14.2% [2] - 归母净利润5050.56万元 同比增长60.66% [2] - 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加58.33% 人均流通股4954股减少35.82% [2] 公司基本信息与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无机盐产品(69.91%) 兽用原料药(18.35%) 含氟化学品(7.46%) 其他产品(4.2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无机盐 概念板块包括化肥 氟化工 生物农药等 [1] - 成立于1976年1月 2020年10月26日上市 注册地址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 [1]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8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9757.45万元 [3]
大洋生物跌2.10%,成交额4201.1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48.8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48
股价表现 - 9月16日盘中下跌2.10%至33.58元/股 成交额4201.18万元 换手率1.78% 总市值28.21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3.26% 近5个交易日下跌7.11% 近20日上涨0.33% 近60日上涨31.22%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348.87万元 特大单卖出271.75万元占比6.47% 大单买入636万元占比15.14%卖出713.12万元占比16.97%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14.20%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50.56万元 同比增长60.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757.45万元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无机盐产品69.91% 兽用原料药18.35% 含氟化学品7.46% 其他产品4.28% [2] - 公司从事无机盐、兽用原料药等化学原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无机盐 概念板块包括化肥、氟化工、生物农药等 [2]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加58.33% [2] - 人均流通股4954股 较上期减少35.82% [2] - 今年以来已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6月16日 [2] 公司基本信息 - 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2] - 成立日期1976年1月1日 上市日期2020年10月26日 [2]
大洋生物股价涨5.02%,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400股浮盈赚取4032元
新浪财经· 2025-09-15 05:43
股价表现 - 9月15日股价上涨5.02%至35.15元/股 成交额1.29亿元 换手率5.45% 总市值29.53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76年1月1日 2020年10月26日上市 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1] - 主营业务为无机盐和兽用原料药等化学原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无机盐产品69.91% 兽用原料药18.35% 含氟化学品7.46% 其他产品4.28%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稳进增益一年持有混合A基金二季度重仓24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14% 为第三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4032元 最新规模2926.14万元 [2] - 基金经理宋洋任职8年304天 管理规模93.93亿元 最佳任职回报76.17% [2] 基金业绩表现 - 华夏稳进增益一年持有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1.93% 同类排名7641/8246 [2] - 近一年收益5.04% 同类排名7628/8054 [2] - 成立以来收益7.53% [2]
大洋生物跌2.11%,成交额3091.8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9.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2: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34.38元/股 下跌2.11% 成交额3091.84万元 换手率1.28% 总市值28.8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9.48万元 其中特大单卖出122.13万元占比3.95% 大单买入355.69万元占比11.50% 卖出563.05万元占比18.21% [1] - 年内累计涨幅87.62% 近5日下跌1.72% 近20日上涨6.67% 近60日上涨23.18% [1]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 同比增长14.20% 归母净利润5050.56万元 同比增长60.6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无机盐产品69.91% 兽用原料药18.35% 含氟化学品7.46% 其他产品4.28% [1] 股东结构与公司信息 - 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加58.33% 人均流通股4954股 较上期减少35.82% [2] - 公司成立于1976年1月1日 2020年10月26日上市 注册地址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 主营无机盐和兽用原料药生产销售 [1] 分红记录与市场分类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757.45万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无机盐 概念板块包括送转填权、化肥、生物农药、氟化工、增持回购等 [1]
瑞普生物涨2.30%,成交额1.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22.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5:3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30%至21.77元/股 成交额1.05亿元 换手率1.47% 总市值101.1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22.52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320.77万元(占比3.05%)/卖出795.44万元(占比7.57%) 大单买入1294.39万元(占比12.32%)/卖出1542.24万元(占比14.6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4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2.11%/+1.11%/+2.88%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8亿元 同比增长55.37%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 同比增长61.1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7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62亿元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构成:禽用生物制品35.04% 制剂及原料药33.24% 宠物供应链20.63% 畜用生物制品6.86% 其他业务合计4.2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动物保健Ⅲ 概念板块涵盖宠物经济、合成生物、禽流感药物、原料药及参股新三板 [2]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8月8日股东户数2.70万户 较上期持平 人均流通股12406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57.27万股(较上期增171.20万股)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持股398.12万股(增16.20万股)位列第七 嘉实农业产业股票A持股337.58万股(减301.31万股)位列第九 [3]
大洋生物跌2.21%,成交额1690.2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2:2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4日盘中股价下跌2.21%至34.90元/股,成交额1690.23万元,换手率0.69%,总市值29.3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9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2.73%(215.15万元),卖出占比13.61%(230.08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0.46%,近5/20/60日分别上涨8.59%、10.72%、41.07% [2]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时间为6月16日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14.20%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5050.56万元,同比增长60.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757.45万元 [3] 股东结构与公司概况 - 股东户数1.42万户,较上期增加58.33% [2] - 人均流通股4954股,较上期减少35.82% [2] - 公司成立于1976年1月,2020年10月26日上市,主营无机盐和兽用原料药生产销售 [2] - 收入构成:无机盐产品69.91%、兽用原料药18.35%、含氟化学品7.46%、其他产品4.28% [2]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基础化工-化学原料-无机盐 [2] - 概念板块涵盖原料药、合成生物、氟化工、增持回购、小盘等 [2]
回盛生物:兽用原料药绿色设备技改项目尚处于实施阶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1:14
公司资本支出与产能规划 - 公司正在进行兽用原料药绿色设备技改项目 总投资额1.7亿元[2] - 该项目目前仍处于实施阶段 尚未完成投产[2] - 公司表示将积极推进该项目建设 但未披露具体产能提升目标[2] 行业动态与信息披露 - 相关信息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 符合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要求[2] - 每日经济新闻作为财经媒体对互动平台内容进行了传播[3]
“牛散”杨兴礼再被监管警示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18:33
股东违规交易 - 大洋生物股东杨兴礼及其一致行动人杨明泰、杨月荣在合计持股比例增加1%时未及时通知上市公司并公告,违反了相关规定,被浙江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 [1] - 2025年2月24日至7月7日期间,杨月荣、杨明泰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合计买入117.95万股,卖出88.7万股,导致三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65%最高攀升至6.35% [1] - 本次变动前三人合计持有475万股(占总股本5.65%),变动后持有504.25万股(占总股本6%) [1] - 杨兴礼是A股市场知名"牛散",曾因在持股比例达到5%时未停止交易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2] 交易期间股价表现 - 杨月荣、杨明泰频繁交易期间,大洋生物股价最低17.01元/股,最高31.9元/股,振幅达69% [2] 公司基本面 - 大洋生物主营业务为无机盐、兽用原料药等化学原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 - 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4500万至5500万元,同比增长43.15%至74.96%,主要因碳酸钾和兽用原料药产销量增加且价格上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