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

搜索文档
哈密的“风光”点亮郑州的灯
河南日报· 2025-09-19 23:45
9月12日,记者走进天山换流站工作大厅,检修一班工作负责人萨吾列别克·吐苏甫汗正在和同事们分析 站内改造项目建设进展情况。1988年出生的他,2007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哈密投 身电力事业。 九月的哈密,阳光灿烂,风力十足。 从哈密市区驱车前往天山换流站,随着目的地临近,一座座银色铁塔搭起的电力线路从四面八方向此汇 聚。 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直流")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首个特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天山换流站就是该工程的起点。天山南北奔涌的风电、光电、火电等从这里启程, 一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最终抵达郑州中州换流站。 "来到天山换流站才知道,哈郑直流连接哈密大型能源基地和华中负荷中心,也被称为连接新疆与河南 的'电力丝绸之路'。能够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荣幸!"萨吾列别克·吐苏甫汗说。2021年,郑州中州换 流站遭遇水灾,萨吾列别克·吐苏甫汗和同事们昼夜巡查,加强站内设备监控,对设备进行特巡特护, 全力确保河南电网可靠运行。 "这部电话对面连接的就是郑州中州换流站。我们与河南每天都有联系,密切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共同 做好'疆电外送' ...
航天电器(002025):客户验收等因素影响短期业绩,产出能力提升,在手订单饱满
光大证券· 2025-08-29 02: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聚焦大互连、大电机+专精特新产业布局 在手订单饱满 伴随订单逐步交付 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下半年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3]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营收29.35亿元 同比微增0.47% 但归母净利润8669.52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77.49% 业绩下滑主要受客户产品验收周期延长影响 导致营收与订单增长不同步 [1][2] - 毛利率承压明显 25H1毛利率31.94% 同比下降15.58个百分点 净利率3.91% 同比下降11.16个百分点 主因贵重金属材料价格上涨 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及产品结构变化 [2] - 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销售费用率2.4% 研发费用率9.21% 管理费用率11.26% 分别同比下降0.86、2.02和1.41个百分点 [2] - 产出能力快速提升 公司制定《2025年重点任务交付保障实施方案》 优化订单排产和产线扩能 有效保障重点用户需求 [3] - 订单饱满且快速增长 25H1防务领域、新能源、数据通信等领域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战新产业订货同比增长超30% 3个重点新项目获得研制配套机会和批量订货 [3] 财务表现 - 营收预测:2025E预测589.6亿元 同比增长17.33% 2026E预测707.9亿元 同比增长20.06% 2027E预测861.2亿元 同比增长21.67% [5] - 盈利预测: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1%至4.42亿元 下调2026年预测37%至7.13亿元 新增2027年预测9.88亿元 [3] - EPS预测:2025E为0.97元 2026E为1.56元 2027E为2.17元 对应PE分别为56倍、34倍和25倍 [3][5] - 盈利能力指标:预计毛利率2025E为32.6% 2026E为33.5% 2027E为33.7% ROE(摊薄)2025E为6.5% 2026E为9.6% 2027E为12.1% [13] 业务进展 - 研发投入聚焦:25H1研发费用3.31亿元 重点开展高速、光电、传输一体化、毛纽扣集成互连、微波组件、大功率互连及组件、芯片测试组件、液冷系统、伺服电机、高速电机等产品研发 [2] - 产业化项目:确定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重大产业化项目订货实现较快增长 [3] - 产能提升:持续优化供应链资源拓展 进一步提升产能和客户保障能力 [3]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53.84元 总股本4.55亿股 总市值245.20亿元 [6] - 近一年股价区间41.44-65.39元 近3月换手率89.67% [6] - 相对收益表现:近1月相对收益-6.90% 近3月相对收益-3.84% 近1年相对收益-15.36% [9]
用电量创新高汽柴油消费却在下滑:能源转型让中国经济更高质量?
搜狐财经· 2025-08-23 01:38
核心观点 - 中国7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较十年前翻倍 首次突破单月万亿千瓦时大关 反映经济内生动力强劲[1] - 用电量增长由高温天气 工业回暖 新能源占比提升三重因素驱动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1][3] - 克强指数三大指标(用电量 铁路货运 贷款发放)同步向好 印证经济活力复苏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5] - 交通能源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2025年上半年汽油消费量同比下降7% 柴油下降4%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5] -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电力成为新生产力底座 电力成本竞争力直接关联产业竞争力[7] 用电量数据表现 - 7月全国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较十年前水平增长超100%[1] - 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 创全球新纪录[1] - 居民用电量显著增长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份同比增幅超30%[3] 增长驱动因素 - 高温天气推高空调及制冷用电需求[1][3] - 制造业产出持续回暖 工业用电需求增长[1][3] - 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 风电 光电 生物质发电7月贡献约25%发电量[3] 经济指标关联性 - 克强指数三大核心指标(用电量 铁路货运量 贷款发放量)同步显示经济活力增强[5] - 汽柴油消费量下降反映交通能源结构转变:2025年上半年汽油消费降7% 柴油降4%[5] - 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快速提升 燃油车市场被逐步替代[5] 能源结构转型 - 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新能源发电量占新增装机超50%[5] - 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依赖度持续下降[5] - 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提升 预计2030年前后成为市场主力[5] 电力需求新场景 - AI算力需求激增 数据中心与智能制造成为用电新增长点[7] - 中国承载全球主要AI算力需求 发电能力与成本竞争力成为产业竞争核心[7] - 电力基础设施支撑高端制造 智能服务与全球市场竞争[7] 发展趋势 -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边界逐渐模糊[7] - 电力成本下降与供给安全成为全球市场新焦点[7] - 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创新能力构成AI时代竞争核心[7]
透视新氧(SY.US)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格隆汇APP· 2025-08-19 10:36
公司业绩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净亏损3600万元 [1] -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亿元,同比下降35.6%,占比降至35.7% [4] - 轻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占比提升至38.1%,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4] - 年内股价涨幅超五倍,但财报公布当日出现大幅调整 [1][3] 战略转型进展 - 从"流量掮客"转向"产业房东"模式,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4][6] - 25家门店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8] - 门店扩张计划:2025年底达50家,长期目标为千店规模 [21] - 转型带来阶段性摩擦成本,新旧业务剪刀差形成 [7] 商业模式分析 - 构建"平台+供应链+门店"立体闭环:线上流量池(低成本获客)、供应链控制(三大品类独家代理)、标准化门店复制 [10][12] - 供应链端取得玻尿酸、光电、再生针剂等核心品类独家代理权 [12] - 中台数字化赋能:AI大模型应用于医美全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25] 行业与市场前景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超1500亿元,预计2025年达2580亿元,CAGR超20% [26][27] - 非手术项目占比超60%,行业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 [26][29] - 可比公司市销率参考:固生堂4-8倍,雍禾医疗4倍,爱尔眼科峰值11倍,消费连锁企业普遍5-14倍 [17] 估值驱动因素 - 估值逻辑从互联网平台向医疗/消费连锁切换,低价策略(如艾维岚童颜针降价至5999元)验证供应链优势 [18] - 三大验证点:门店扩张速度、盈利拐点显现、数字化能力杠杆效应 [20][22][25] - 稀缺性优势:唯一同时具备流量入口、供应链议价和直营连锁的医美标的 [29]
交银国际:上调信义能源目标价至1.28港元 下调评级至“中性”
智通财经· 2025-08-06 02:30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目标价上调9.4%至1.28港元 原为1.17港元 [1] - 评级下调至中性 因股价大涨后估值吸引力有限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盈利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4% [1] - 平均借款利率环比下降0.62个百分点至2.88% 因港元借款全部置换为人民币借款 [1] 运营状况 - 利用小时增长超3% 受益于光照较强条件 [1] - 平均电价同比下降12% 低于预期水平 [1] 行业风险预期 - 光电抢装导致短期限电风险加大 [1]
推进双碳目标要摆脱畏难情绪
经济日报· 2025-05-29 22:24
碳达峰试点与绿色转型 - 呼和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 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 - 实现"双碳"目标需优化能源结构 壮大绿色新能源产业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 培育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1] - 内蒙古以年均1.4%能耗增速支撑6%GDP增速和15.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证明低碳转型与经济增长可协同 [1] 零碳产业发展路径 - 鄂尔多斯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以绿色电力和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减碳 推动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2] - 非试点地区需构建"高碳—低碳—零碳"梯度转型格局 能源领域提升风电光电占比 工业领域推动钢铁化工低碳技术改造 [2] - 生态领域需增强碳汇能力 探索碳汇经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降低发展"含碳量" [2] 低碳意识与公众参与 - 企业节能降碳刚性约束已完善 但公众低碳意识不足 水资源浪费 食物损耗等现象普遍 [3] - 需加强社会宣传引导 将低碳理念融入教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形成全民参与氛围 [3] - 需摆脱畏难情绪 将低碳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全局 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 [3]
2025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青悦· 2025-04-27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减排、提升气候韧性的关键力量,也是各国迈向“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需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然而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容乐观 [6][8] - 加强新能源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至关重要,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国内监管、消除风险、满足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必然选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背景 - 新能源产业为能源转型注入动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但在建设运营中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如破坏生态系统、干扰动植物生存等 [6][8] - 国际社会对企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要求提高,相关组织发布提案和标准,国内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披露要求 [6][8] 第二章 调研名单及方法 - 分析选取新能源行业相关上市企业42家,其中国内36家、国外6家,主要依据企业规模、行业覆盖及地域代表性选择 [9][10] - 国内企业报告来源于各交易所公开发布的资料及青悦ESG报告提取库,国外企业报告源自其官网 [9][10]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现状 MSCI评级结果 - 国外领先(AAA/AA)3家,主动(A/BBB/BB)2家,未深入评级1家;国内A级(6/BBB/BB)9家,CCC级(8/CCC)8家,未纳入评级19家,整体国内企业多数未纳入评级,纳入评级的企业表现一般 [11][16] 生物多样性议题披露 - 治理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建立了ESG治理架构,但提及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组/部门的企业较少,国外企业在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决策流程方面表现较好,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实质性规划 [13][19] - 战略方面,国内企业在政策、规划、指标体系方面披露存在不足,与国外头部企业有差距,如国内金风科技在生物多样性管理方面有一定表现,但仍需完善 [30][31] - 风险管理方面,国内企业对生物多样性风险披露较少,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国外企业如GE Vernova披露了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 [35][37] - 指标与目标方面,国内外企业多数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国内长江电力在指标目标披露方面相对较好 [38][40] - 案例披露方面,国内企业案例数量少、内容不丰富,国外企业如NextEra Energy案例依据充分、内容完善 [43][45] 披露现状分析 - 国外新能源上市企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报告方面整体表现更优,国内企业在各关键环节披露有待提高,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和管理 [47] 第四章 国内新能源企业披露典型案例 报告披露案例 - 优秀披露案例:电能实业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环境责任领域重点关注内容,披露自身管理战略及目标 [48] - 管理提升案例:浙江新能2023年在生物多样性披露方面有进步,但与领先企业仍有差距 [52] - 有待改进案例:中国电建虽进行了实质性议题分析,但未将生物多样性置于高实质性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披露不够深入 [53] 生态破坏处罚案例 - 多家新能源企业因违法占用土地、破坏森林、违规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受到处罚,涉及华能、大唐、华电、中国电建等企业 [59][61][62]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新能源行业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与披露方面现状不佳,企业表现参差不齐,多数企业未明确设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量化目标,披露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 [16][34][42] - 企业应制定明确、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建立有效监测和披露机制,提升管理和披露水平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