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寿险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巨亏8.39亿元,横琴人寿成非上市寿险“亏损王”!
深圳商报· 2025-09-17 06:4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 同比激增139% [1] - 保险业务收入43.9亿元 同比下滑22.85% [1] - 分红险保费收入0.65亿元 同比骤降89.5% [1] - 传统寿险业务负增长15.8% 占比超八成 [1]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15.15亿元 [2] 现金流与兑付压力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9.7亿元 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缺口-33亿元 [1] - 2024年赔付支出42.56亿元 较2023年激增15倍 [1] - 二季度综合退保率0.79% 较上季度提升0.33个百分点 [2] 股权与治理结构 - 珠海铧创持股比例增至49% 其他四家股东持股均降至12.75% [2] - 中植集团持有12.75%股权 正通过破产清算程序招募意向投资人 [3] - 高管团队频繁调整 2025年审计责任人及总经理助理等关键岗位补位 [3] 业务结构 - 分红险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6.20亿元降至0.65亿元 [1] - 传统寿险与分红险共同形成主力失陷、替补乏力的产品困局 [1]
横琴人寿上半年净亏8.39亿、现金流缺口9.7亿,成非上市寿险“亏损王”
凤凰网财经· 2025-09-16 12:59
以下文章来源于证券之星 ,作者赵子祥 证券之星 . 证券之星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及综合服务平台。关注证券之星,即时获取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赵子祥 作为曾打破寿险行业"七平八盈"定律的新锐险企,横琴人寿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危机。据其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 净亏损扩大至8.39亿元,不仅较去年同期激增139%,更超2024年全年亏损总和近五成。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颓势背后,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超两成,主力产品分红险保费近乎 "腰斩",叠加经营现金流告负、净资产缩水超五成,公司 财务基本面持续恶化。 与此同时,核心管理层动荡加剧,自2024年以来,包括首任董事长、筹备元老在内的5名高管先后离职或被解聘,团队规模缩减超四成。多重利空交 织下,这家总部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寿险公司,正站在破局求生的关键路口。 01 业绩深陷亏损泥沼,经营数据恶化 近年来,横琴人寿的业绩表现持续低迷,亏损状况愈发严重。根据其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净亏损高达8.39亿元,这一数字不仅 远超去年同期3.51亿元的亏损额,甚至超过了2024年全年5.64 ...
平安人寿上海部分员工将南迁深圳?公司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6 12:03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南迁至深圳总部进行集中办公 以符合《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关于主要办公场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的规定[2] - 此次搬迁旨在加强管理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助力业务转型 公司承诺保障流程合法合规并维护员工权益[2] - 搬迁仅涉及上海总部职能部门员工 上海分公司员工不受影响 相关方案已于7月份出台[2] 渠道与产品战略优化 - 平安健康险部分医疗险产品退出平安人寿销售渠道 e行销平台下架相关产品[2] - 平安人寿开启医疗险自营时代 代理人开始销售寿险旗下"e生保"系列产品[3] - 平安人寿主要经营传统寿险、年金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等长期保险产品 平安健康险专注医疗险、疾病险等健康险产品[3] 业务板块整合 - 平安养老险个险业务自今年7月起转交平安人寿承接[4] - 平安养老险将于2025年7月1日停止短期组合产品销售 客户保单期满后不可续保 需转至平安人寿咨询新产品[4][5] - 客户已持有养老险保单权益不受影响 可通过"平安好福利"微信公众号及APP查询办理[5] 监管合规调整 - 业务调整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1月发布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6] - 新规要求养老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 平安养老险相应保险业务(含学平险、少儿、老人、成人、家庭单等)由平安人寿自2025年6月1日(续保自7月1日)起承接[6] - 部分平安养老险业务员工已分流至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 部分选择留任[6] 战略方向声明 -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积极布局多渠道 搭建多元化产品矩阵[4] - 将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升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4]
平安人寿上海部分员工将南迁深圳?公司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6 11:56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需南迁至深圳总部进行集中办公 以符合《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关于主要办公场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的规定[3] - 此次搬迁旨在加强管理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助力业务转型 公司强调将保障流程合法合规并维护员工权益[3] - 搬迁仅涉及总部职能部门员工 上海分公司员工不受影响 相关方案已于2025年7月出台[3] 业务渠道优化 - 平安健康险部分医疗险产品(包括百万医疗爆款产品"e生保")退出平安人寿"e行销"销售平台[5] - 平安人寿开启医疗险自营时代 代理人开始销售寿险旗下的"e生保"系列产品[5] - 平安养老险自2025年7月1日起停止短期组合产品销售 相关个险业务转由平安人寿承接[5][6] 监管合规调整 - 业务调整主要为符合2023年1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养老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的规定[7] - 平安养老险的新保业务自2025年6月1日起(续保自7月1日起)由平安人寿按约定承接 涵盖学平险、少儿、老人、成人及家庭单等业务[7] - 部分平安养老险员工已转岗至平安人寿或平安产险 部分选择留任原公司[7]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积极布局多渠道并搭建多元化产品矩阵[5] - 中国平安将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升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5]
横琴人寿:双重压顶
公司业绩表现 - 横琴人寿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位列非上市人身险企亏损榜首,其中第二季度单季亏损4.82亿元[4][5] - 非上市人身险行业整体净利润超290亿元,较2024年同期不足百亿实现大幅提升,亏损企业数量从30家减少至21家[5] 股权结构演变 - 成立初期采用五家股东均等持股模式(各占20%),股东包括珠海铧创、亨通集团、广东明珠、苏州环亚和中植集团[5] - 中植集团破产后持股被处置,其他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或财务压力,珠海铧创通过两次增资将持股比例从20%提升至49%[11][12] - 股权集中导致公司治理从管理层主导转向股东导向,地方国资成为绝对主导力量[12] 战略与管理层变化 - 原董事长兰亚东推行线上保险与重疾险降价策略,通过非标体承保和"严进宽出"扩大客户群[7][9] - 2024年4月兰亚东辞任,由太保系钱仲华接任董事长,多位元老高管离职,战略重心转向传统寿险和稳健经营[12] - 管理层风格从创新突破转为收敛靠拢,战略自由度随股权集中度提升而降低[12] 资金运用与投资约束 - 大股东华发集团要求横琴人寿按持股比例将总资产投向集团指定项目,实现资金回流与内部循环[13] - 投资自主性受压缩,资产配置灵活性下降,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加剧财务波动[13][14] - 行业头部企业如泰康人寿、中邮保险净利润分别达159.98亿元和51.77亿元,部分公司投资收益率超3%[15] 行业对比与挑战 - 治理变动与资本约束使小型险企盈利恢复难度加大,头部险企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及会计调整[15] - 股权集中、管理层更迭与资金导向三重因素叠加,导致公司出现财务脆弱性[16] - 中小险企普遍面临治理与转型挑战,需通过资本补充、资产处置及明确权责边界寻求中长期平衡[16][17]
中国平安2025上半年业绩出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大涨39.8%,产险承保利润翻倍,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13个精算师· 2025-08-27 04:21
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5001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归母营运利润777亿元 同比增长3.7% [2][3] - 归母净资产9440亿元 较年初增长1.7%(分红前增长4.8%)[2][3] - 总资产规模突破13.5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4.3% [3] - 中期每股股息0.95元/股 同比增长2.2% [2][3]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9.8% [2][8] - 新业务价值率30.5% 同比提升9.0个百分点 [8] - 分红险业务规模保费499.2亿元 同比增长40.94% [7][8] - 13个月保单继续率96.9%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0] -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 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21.6% [13]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16] 财产保险业务 - 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 同比增长7.1% [21] - 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2][21] - 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 [21] - 新能源车承保575万辆 同比增长49.3% [23] - 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市场份额27.6% [23] 综合金融与客户经营 - 个人客户数达2.47亿 较年初增长1.8% [2][5] - 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客户占比26.6% 留存率97.8% [5] - 服务5年以上客户占比73.8% 留存率94.6% [5] 医疗养老生态布局 - 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100% [5] - 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近70% [5]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 服务客户近21万名 [5] 投资业务表现 -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6.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2% [28] - 综合投资收益率3.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30] - 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30] - 固收类资产占比79% 权益资产占比13% [28] 科技赋能与创新 - 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 [28] - 平安好车主注册用户2.51亿 月活峰值3850万 [28] - 鹰眼系统预警25.9万场灾害 发送预警42.6亿次 [28] 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 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7位 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 [7] -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27位 中国保险企业第1 [7] - 连续九年蝉联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首 [7]
非上市寿险“亏损王”出炉!横琴人寿上半年巨亏8.39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11
核心观点 - 横琴人寿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 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亏损最严重 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高管团队剧烈动荡 股东结构呈现华发系一家独大格局[1][3][7][8]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3.51亿元亏损额 且超过2024年全年5.64亿元亏损总和[3] -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85% 仅录得43.9亿元[3] - 分红险保费同比骤降89.5% 从去年同期的6.20亿元跌至0.65亿元[3] - 传统寿险出现15.8%负增长 该业务占比超八成[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9.7亿元 其中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缺口高达-33亿元[3][4] - 2024年赔付支出较2023年激增15倍 达到42.56亿元[3]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11.7亿元缩水至5.0亿元 蒸发超57%[4] - 净资产收益率低至-99.09% 总资产收益率为-1.96%[5] 高管变动 -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高管团队从9人缩减至5人 核心管理层几乎全部更换[7] - 2024年1月凌立波出任总经理 4月钱仲华接任董事长 三季度元老王立川辞职[7] - 2025年一季度总经理助理李佗辞职 二季度合规负责人李佗被解聘 副总经理张林从高管名单中消失[7] - 离职者多为元老级人物 包括2016年参与筹备的王立川 2017年入职的李学成 2019年加盟的张林[7] - 出现一人多岗应急状态 总经理凌立波兼任首席合规官 副总经理马天若兼任首席投资官[7] - 新补位高管带有明显股东烙印 审计责任人严志扬曾在股东方华发集团任职 新提名董事吴克友是华发投控首席人力资源官[7] 股东结构 - 珠海铧创(隶属华发集团)持股比例从最初20%持续提升至49% 突破单一股东持股不超三分之一的监管上限[8][9] - 2022年5月以每股2.26元溢价增资3.85亿元 持股比例升至32.9%[8] - 2024年3月再度独家增资7.53亿元 持股比例飙升至49% 成为监管特批案例[8] - 其他股东亨通集团 深圳市珍珠红商贸有限公司 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12.75%[9] - 董事会形成保险老将+股东代表格局 董事长钱仲华带来太保经验 华发系掌门人谢伟通过旗下平台掌控金融版图[10] 业务挑战 - 产品结构问题集中爆发 早年销售的分红险进入集中给付期[3] - 面临利差损风险隐现问题[10] - 需要摆脱对传统储蓄型产品的过度依赖 提升保障型 长期型产品占比[10] - 需要加强投资管理能力 提升运营效率[10]
农银人寿的重债轻股“后遗症”
华尔街见闻· 2025-08-04 04:07
债牛的高位摇摆,让更多险企显露用力过猛的尴尬。 日前,农银人寿披露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326.1亿元,同比增长24.23%;净利润7.43亿元,缩水33.7%。 在57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利润整体大增241.89%的上半年,共有26家险企利润表现不及上年同期。 "增收不增利"的农银人寿,是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类: 上半年利润不佳的根源,不在负债端的竞争失利,而在于资产端股债配比导致的波动。 如此问题在今年一季度已充分暴露。 农银人寿一季度实现保险收入223.12亿元,同比增长15.1%,在75家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4位; 但同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仅为-0.43%,同比下滑2.59个百分点,位列同业55位。 对于投资表现的显著下滑,农银人寿曾解释称"由于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一季度,在央行暂停购债、资金面持续紧平衡、经济数据修正市场宽松预期的背景下,2024年曾大幅下探75个BP 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全季提高 14个BP。 这直接导致重仓债市的投资者们表现不佳。 因为寿险产品在负债端具有刚兑义务,且领取期长达20-30年,险企不得不选择超长期国债等长久期资产匹配,也需要权益投资提升组合弹性。 尽管策略大致相同, ...
平安人寿为何选择史伟玉接棒CEO?
虎嗅· 2025-06-23 04:03
核心观点 - 平安人寿在寿险行业转型关键期面临产品结构挑战和渠道改革压力 新任CEO史伟玉需延续现有改革战略并应对行业共性难题 [1][26][27] 产品战略与挑战 - 公司推行"三经四纬"产品体系 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服务主线 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系列覆盖不同客群需求 [4] - 传统储蓄型产品受利率下行影响明显 2024年10-12月保费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 [5][6] - 行业转向分红险为主力产品 平安目标销售占比超50% 但2025年Q1行业整体保费仍下滑0.98%至1.38万亿元 [2][8][10] - 分红险面临同质化竞争(太保/太平/新华等险企均目标占比30%-50%)、销售人员专业度不足及消费者接受度低三重挑战 [9] - 养老领域布局采用重资产模式 已落地深圳/广州/上海等城芯享老社区 但行业模式趋同(泰康/新华/国寿等均布局CCRC社区) 突破难度较大 [10][11] 渠道改革进展 - 代理人渠道推行"优胜劣汰"策略 2024年代理人数量从34.7万人增至36.3万人 结束下滑趋势 [12][13] - 人均产能波动明显:2023年人均保费39.12万元 vs 2022年21.38万元 但2024年降至27.61万元 改革效果不稳定 [15][18] - 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从2019年183.68亿元增至2024年475.89亿元 占比从3%提升至7.56% 但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未来承压 [21] - 社区金融渠道推动13个月保单继续率提升5.7个百分点 新业务价值增近300% 但未单独披露业绩量 [23] - 下沉渠道仅覆盖7个省份 社区金融与电销渠道保费从2019年564.50亿元降至2024年400.83亿元 增量未能对冲其他渠道下滑 [24] 管理层更迭背景 - 史伟玉为内部晋升 拥有26年司龄 经历营销/新渠道/互联网等多条线管理 旨在保障寿险改革战略延续性 [26][27] - 短期需维持现有战略 长期业务突破仍存不确定性 [27]
国泰君安:维持中国太平(00966)“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18.0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08:02
文章核心观点 国泰君安维持中国太平“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18.05港元/股,对应2025年P/EV为0.34倍;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36.2%,分红0.35港元/股,同比+16.7%,分红率14.9%;调整2025 - 2027年EPS;公司价值率提振驱动NBV增长、寿险CSM改善,财险COR改善、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催化剂为长端利率企稳 [1][2]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国泰君安维持中国太平“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18.05港元/股,对应2025年P/EV为0.34倍 [1] 公司盈利与分红情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36.2%,得益于保险服务业绩及投资服务业绩共同改善 [1] - 2024年分红0.35港元/股,同比+16.7%,分红率14.9% [1] 公司盈利预测调整 - 调整2025 - 2027年EPS为2.71(2.51,7.9%)/3.10(3.10,0%)/3.58港元 [1] 寿险业务情况 - 2024年NBV同比+94.2%(港币口径假设调整前)/21.2%(港币口径假设调整后),产品结构以储蓄类产品为主,利率敏感性较高,24年末原保费收入中传统寿险和年金险占比达63.4% [1] - 可比口径下NBV较快增长,得益于贯彻“报行合一”带来价值率显著改善,同比+16.6pt至32.5% [1] - 持续推动渠道高质量转型,人力规模小幅下滑3.7%至22.6万人,代理人人均产能持续提升,同比+34.8% [1] - 2024年寿险CSM较年初提升0.5%(人民币口径,剔除汇率影响),新业务合同服务边际同比+20.7%,得益于寿险业务盈利性改善 [1] 财险业务与投资情况 - 2024年境内财险总保费收入同比+2.7%,财险COR优化0.3pt至98.1%,预计适度放缓承保业务扩张 [2] - 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3.46%,预计为利率下行导致;总投资收益率4.57%,同比+1.91pt,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权益资产结构优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0.32%,同比+5.31%,预计为OCI债券浮盈以及高股息权益策略增厚投资收益 [2] 催化剂 - 长端利率企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