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

搜索文档
市场和渠道信心双双回暖 业内首只浮费医疗QDII提前结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7:22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加速推进 标志着基金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挂钩的全新发展模式建立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1][2] -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行产生深远影响 管理费与投资者收益挂钩有效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优化全行业投研文化[4] - 行业不断探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费率模式 推动资产管理向重回报、重长期发展[5]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 - 作为业内首只浮动管理费率医疗QDII基金 于9月16日提前结束募集 体现投资者对费率改革和市场前景的信心[1] - 拟任基金经理江琦具有生物医药专业背景和15年行业研究经验 2020年加入公司 2022年3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 - 另一拟任基金经理高义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2021年1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 - 首发募集规模大多数来自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 两家机构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发挥渠道优势深化零售端合作[5] 业绩表现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份额过去一年(2024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8日)净值增长率达102.43%[3] - 该基金A类过去三年(2022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同类业绩排名5/41 过去一年(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同类业绩排名3/46[3] - 今年以来(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8日)净值增长率84.26% 近两年净值增长率88.2%[4] 行业影响 - 费率改革推动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2][4] - 专业服务机构通过专业陪伴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 减少短期操作 改善市场资金端结构[4] - 资产管理公司与财富管理机构携手并进双向赋能 努力实现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与投资者回报三方共赢[5]
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 把握科技成长变化 创新药已是长周期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33
基金经理江琦的投资策略与业绩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份额年内回报率达82.35% 远超同期业绩基准 [1] - 基金二季度全面重仓创新药品种 过往布局涵盖器械 中药 CXO等细分领域并捕捉上行风口 [1] - 投资策略基于组合思维 依据政策支持力度与行业增速调整子行业配比 而非简单轮动 [3] 创新药行业现状与前景 - 创新药板块2025年迎来爆发 中长期由基本面驱动长周期行情 细分领域包括ADC 双抗 多抗 基因疗法 创新小分子等 [2] - 2024年为创新药企开花结果临界点 多家企业核心产品上市放量 减亏或盈利在望 2026-2027年或为关键节点 [7] - 行业可能出现分化 资金更青睐真创新公司 政策端 产业端 情绪端共振推动上半年火热行情 [8] 细分领域投资方法论 - 医药行业分为18个子行业 高成长领域基于成长性和科技创新性二次细分 [3] - 筛选标准以政策为舵 增速为帆 政策系数优先集采风险 年复合增长率20%为重要指标 [3] - 市场疲软时侧重确定性 青睐估值低 现金流充沛 经营拐点企业 具备深度价值特征 [4] 企业估值与选股框架 - 估值方法因公司类型而异 低估值公司看PE与安全边际 利润上升期看PEG 无利润公司紧盯收入放量速度 [6] - 创新药估值核心维度包括全球排位(全球首创最优或前三) 战略合作(与跨国巨头BD) 峰值销售潜力(适应症广度 定价能力 竞争格局) [6] - 选股重点关注两类公司:强成长性或潜力型公司(持续高速增长或巨大空间) 拐点型低估值公司(基本面积极转折 估值较低) [9] 政策与支付端改革影响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 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活力 [7] - 首次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可能推动支付端改革 给予真创新科学定价与更长生命周期 改变估值逻辑 [8] - 支付端改革促使资源向头部创新药企和商业化能力强者倾斜 [8] 国际化布局与基金产品动态 - 领先药企从授权合作转向自建全球临床与商业化能力 属于极少数有实力企业的机遇 [8] - 东方红医药创新混合基金(QDII)9月10日发售 可通过港股通或QDII额度投资港股 股票资产0-20%配置港股通以外生物科技公司 [9]
耐心持有!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创新药是基本面推动的长周期行情
券商中国· 2025-09-13 08:3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正处于从1到10的爆发阶段 未来五年将迎来基本面驱动的长期行情 行业将经历从亏损到盈利的快速增长过程 [4][10][12] - 创新药行业的超额收益将持续存在 关键在于识别能够兑现基本面的公司 而非短期配置比例变化 [5][6] - 医药行业的核心在于科技成长属性 需前瞻性把握技术迭代浪潮 商业保险发展将改变创新药估值体系 [7][8]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采用动态组合配比策略 覆盖成长股 低估值转型标的 白马股及现金流稳健企业 根据市场调整资产配比 [1] - 2024年三季度集中布局创新药仓位 认为该子行业增速最快 2025年是创新药开花结果的阶段性节点 [2][4] - 底部深耕研究 偏左侧布局但不过度左侧 通过高频调研识别值得坚守的企业 [11] 业绩表现与行业定位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基金自2022年3月29日成立至2025年8月22日 累计净值增长率达71.72% 超额收益77.89% 同期基准下跌6.17% [2] - 中国创新药处于从1到10的起点阶段 2025年后更多产品将在中美市场获批上市 2026-2027年迎海外三期临床关键节点 [4][10] - 港股创新药表现强于A股主因流动性差异 港股PB曾低于1倍 反弹力度更大 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公司基本面 [8][9]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技术迭代催生新产品机遇 AI主要应用于药物发现端 属赋能而非颠覆性变革 产业化过程漫长 [7][8] - 商业保险发展将推动支付端改革 给予创新药更高定价和更长价格周期 改变行业估值体系 [7] - 企业全球临床运营能力逐步提升 部分公司已展示海外商业化可能性 但挑战依然巨大 [10] 投资方法论 - 估值不能简单用PE衡量 创新药企业市值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需关注产业变化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10] - 投资周期以十年为单位 需经历临床数据发布 国内外上市等多个关键节点才能兑现利润 [5][6] - 抱团现象反映市场对确定性公司的认可 需通过认知能力解读信息获取后续超额收益 [6]
近三年很能打的医药基金之一!这只基金是怎么炼成的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22
全球创新药产业格局变化 - 全球创新药版图经历显著位移 美国默沙东、辉瑞等巨头核心产品面临专利悬崖 2025至2030年间年销售损失预计高达1000亿美元[1] - 中国在研药物管线全球占比上升至26.7% 仅次于美国 年批新药数量全球排名第三[1] - 跨国药企掀起史无前例的BD并购潮[1] 中国创新药出海突破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523亿美元 首付款41亿美元 双双刷新历史纪录[3] - 2025年前五个月出海交易总额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规模[3] - 技术实力获全球认可 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吸引跨国药企授权合作[3] 资本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025年内涨幅超过110% 远超沪深300指数的6.8%[5]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2025年以来收益率82.35% 超额收益61.83%[6] - 基金近1年、近3年银河同类排名分别位列第5名、第3名[11] 行业驱动因素 - 估值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 形成估值洼地[7] - 企业基本面质变 产品放量盈利与业绩拐点出现 重磅品种出海驱动价值跃迁[8] - 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缩短研发周期 降低临床成本[10] - 2025年上半年批准43个创新药 同比增长近60% 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10] 基金投资策略 - 采用"A+H股双线布局"策略 前十大重仓股包含百利天恒、康弘药业等A股及诺诚健华等港股[14] - 股票仓位持续维持在90%上下 最大回撤-28.70% 远小于医药全收益指数的-40.15%[14] - 基金经理坚持"组合+周期+成长"框架 构建多元组合应对行业复杂性[16] - 长期持有百利天恒、华东医药和恒瑞医药等标的至少10个季度[18] 产业发展阶段 - 2015-2024年为"0-1"技术验证阶段 2025-2029年进入"1-10"爆发期[19] - 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病创新疗法需求激增[19] - 在ADC、双抗、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20]
“组合、周期、成长” 东方红江琦的医药投资核心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06
医药行业前景与投资策略 - 医药行业经历三年蛰伏后迎来多重机遇 包括获得海外巨额授权 研发实力跃升国际一流 政策发力支持 行业广阔前景正在展开[1] - 创新药被定义为未来增速最快的医药子行业 中国创新药目前处于1的阶段 未来将迎来从1到10的发展阶段[1] - 医药行业长期超额收益本质来自科技成长驱动的价值创造[1][8] 基金经理专业背景 - 基金经理江琦拥有十五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 具备上海交大生物工程本科和金融学硕士复合背景[1] - 曾任中投证券 海通证券医药分析师 中泰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 2020年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1] - 2022年3月开始管理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015052 C类:015053)[1]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东方红医疗升级A在业绩比较基准下跌16.94%背景下获得36.12%收益率 超额收益达53.06%[2] - 过去一年基金大涨47.54%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4.37% 超额收益33.17%[2][3] - 近三年净值增长率在银河证券同类40只基金中排名第3[2] - 过去六个月净值增长率44.55% 超额收益37.91%[3] 投资方法论 - 医药投资核心采用"组合+周期+成长"策略:通过多元组合应对行业复杂性 结合子行业周期动态调整配比 长期聚焦科技成长 短期兼顾低估值与转型机会[3] - 动态配比策略根据宏观环境 政策变化及行业周期调整"低估值抗风险"与"高成长"的配比 压力期侧重抗风险 环境改善后向高成长倾斜[4] - 拒绝"纯低估值"标的 优先选择具备增速拐点的企业[4] - 有节奏布局创新药:2023年一季度开始布局 2024年三季度集中配置 体现"逐步验证 重仓确定性"思路[4] 创新药发展周期 - 创新药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2015-2024年为第一个投入期十年 2025-2029年为收获期第一阶段[6] - 行业正从0-1阶段迈向1-10的爆发阶段 更多创新药产品将在国内上市放量 海外市场将出现代表性新药[6] - 行业从"技术验证"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 海外大药企愿意与国内药企联合开发并承担部分临床成本 验证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6] - 随着临床进展推进和上市申报临近 企业估值将从"研发阶段"转向"商业化预期" 参考海外同类产品峰值销售测算打开市值空间[6]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技术创新型公司通过解决"生存质量提升 生命延长"等核心需求 实现利润从几千万到几十亿 市值从几十亿到千亿的跨越[8] - 创新药行业针对肿瘤 慢性病等领域提供突破性治疗 包括延长生存期 优化给药方式等[8] - 双抗 细胞基因治疗(CGT) ADC(抗体偶联药物) 创新小分子等各技术平台都有发展机会[8] 研究能力要求 - 投资创新药需要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能力 因为技术迭代快速 包括ADC 双抗 多抗 基因疗法等领域[9] - 前瞻性研究需要经年累月沉淀 通过深度研究锻造独立认知 才能领先市场并把握产业剧变机会[9] - 需提高风险意识 聚焦运营努力 合规经营的公司[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