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

搜索文档
市场和渠道信心双双回暖 业内首只浮费医疗QDII提前结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7:22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加速推进 标志着基金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挂钩的全新发展模式建立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1][2] -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行产生深远影响 管理费与投资者收益挂钩有效激励基金管理人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优化全行业投研文化[4] - 行业不断探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费率模式 推动资产管理向重回报、重长期发展[5]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 - 作为业内首只浮动管理费率医疗QDII基金 于9月16日提前结束募集 体现投资者对费率改革和市场前景的信心[1] - 拟任基金经理江琦具有生物医药专业背景和15年行业研究经验 2020年加入公司 2022年3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 - 另一拟任基金经理高义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2021年1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 - 首发募集规模大多数来自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 两家机构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发挥渠道优势深化零售端合作[5] 业绩表现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份额过去一年(2024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8日)净值增长率达102.43%[3] - 该基金A类过去三年(2022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同类业绩排名5/41 过去一年(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同类业绩排名3/46[3] - 今年以来(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8日)净值增长率84.26% 近两年净值增长率88.2%[4] 行业影响 - 费率改革推动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2][4] - 专业服务机构通过专业陪伴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 减少短期操作 改善市场资金端结构[4] - 资产管理公司与财富管理机构携手并进双向赋能 努力实现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与投资者回报三方共赢[5]
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把握科技成长变化 创新药已是长周期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0:35
"看到今年创新药的行情,你能想象一年前的光景吗?我记得2024年8月是一段比较暗淡的日子,市场情 绪较为悲观,我看好的许多医药标的都表现不佳,那时候感觉有些束手无策了。"来自东方红资产管理 的医药基金经理江琦回忆起那段时光,"于是我选择走访我重仓的公司,和企业家们聊一聊,了解他们 对市场最真实的想法。"当看到企业家们仍然信心坚定、规划清晰、执行力强时,她更加确信二级市场 的波动终将过去,而基本面的蜕变才是长期回报的基石。 这份坚守最终被时间验证。2025年,创新药板块迎来久违的爆发。截至8月22日,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 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份额)年内回报率已达82.35%,远远超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二季度持仓全 面重仓创新药品种,江琦在管产品的业绩爆发并非是押注式投资的运气。翻看过往季报,东方红医疗升 级股票发起基金曾对器械、中药、CXO等不同类型的医药细分领域进行布局,且往往能捕捉到细分领 域的上行风口。 近期,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由江琦和高义共同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于9月 10日起正式发售。江琦表示,创新药依然会是布局关注的重要方向。面对创新药市场的热情,她在接受 中国证券报 ...
耐心持有!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创新药是基本面推动的长周期行情
券商中国· 2025-09-13 08:3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正处于从1到10的爆发阶段 未来五年将迎来基本面驱动的长期行情 行业将经历从亏损到盈利的快速增长过程 [4][10][12] - 创新药行业的超额收益将持续存在 关键在于识别能够兑现基本面的公司 而非短期配置比例变化 [5][6] - 医药行业的核心在于科技成长属性 需前瞻性把握技术迭代浪潮 商业保险发展将改变创新药估值体系 [7][8]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采用动态组合配比策略 覆盖成长股 低估值转型标的 白马股及现金流稳健企业 根据市场调整资产配比 [1] - 2024年三季度集中布局创新药仓位 认为该子行业增速最快 2025年是创新药开花结果的阶段性节点 [2][4] - 底部深耕研究 偏左侧布局但不过度左侧 通过高频调研识别值得坚守的企业 [11] 业绩表现与行业定位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基金自2022年3月29日成立至2025年8月22日 累计净值增长率达71.72% 超额收益77.89% 同期基准下跌6.17% [2] - 中国创新药处于从1到10的起点阶段 2025年后更多产品将在中美市场获批上市 2026-2027年迎海外三期临床关键节点 [4][10] - 港股创新药表现强于A股主因流动性差异 港股PB曾低于1倍 反弹力度更大 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公司基本面 [8][9]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技术迭代催生新产品机遇 AI主要应用于药物发现端 属赋能而非颠覆性变革 产业化过程漫长 [7][8] - 商业保险发展将推动支付端改革 给予创新药更高定价和更长价格周期 改变行业估值体系 [7] - 企业全球临床运营能力逐步提升 部分公司已展示海外商业化可能性 但挑战依然巨大 [10] 投资方法论 - 估值不能简单用PE衡量 创新药企业市值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需关注产业变化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10] - 投资周期以十年为单位 需经历临床数据发布 国内外上市等多个关键节点才能兑现利润 [5][6] - 抱团现象反映市场对确定性公司的认可 需通过认知能力解读信息获取后续超额收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