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打造北方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齐鲁晚报· 2025-09-25 22:27
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青岛报道 交通圈: 拉近距离,重构时空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青岛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加速由"线"成"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2025年春节刚过,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这条连接线的建设,不仅让潍坊诸城 市、日照五莲县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更加便捷,更让青岛接入了京沪二线这条高铁大动脉。南下长三 角,北上京津冀,里程大大缩短。 2023年底莱荣高铁通车后,莱阳到青岛北最快只需33分钟;海阳北至青岛北最快46分钟;日照西到青岛 北约1小时;高密北到青岛北最快30分钟……这些城市都已迈入青岛"1小时交通圈"。 2024年10月,"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再添新通道——潍烟高铁建成通车,打通了山东半岛的"任督二脉",胶 东半岛实现高铁成环。 区域经济竞争,不再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都市圈的"组团出击"。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4 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但青岛的视野早已超 越一城一地,而是着眼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眼下,青岛正在以都市圈建设为抓手,突破行政壁垒,重塑区 域经济格局,通过 ...
印尼混乱经济学:暴动、怒火与热钱
虎嗅APP· 2025-09-18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 印尼作为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 具有人口红利和增长潜力 但面临贫富差距 社会冲突和中央集权遗留问题 中国连续12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 并在基础设施 科技和制造业等领域深度参与印尼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投资助力印尼解决高失业率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7][16][18] 财富不平等与政治结构 - 印尼最富10%人口掌握全国30%~35%收入 最穷40%人口仅占有15%收入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贫困率达68.3%[10] - 中央集权导致税收和利润上缴首都再分配 1999年权力下放至300个县政府 但贪腐问题未根除 2010年基尼系数0.41 2023年降至0.37[11][12] - 国会议员每月领取5000万印尼盾住房补贴 约合人民币2.175万元 10倍于雅加达最低工资 引发民众抗议冲突[5] 经济基础与外资投入 - 2023年印尼人均GDP达4940.55美元 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普拉博沃总统目标实现8%GDP年增长率 目前仅5%左右[7] - 2023年吸引外资2205亿美元 前两大投资来源为新加坡和中国 新加坡投资中部分为中国企业绕道进入[7] - 政府通过《综合法案》简化投资与劳工法规 建立在线单一窗口缩短审批流程 并在自由贸易区和产业园提供税收优惠[17] 中国企业与投资领域 - 2014年印尼实施镍矿出口禁令 中国青山控股在苏拉威西岛建立镍冶炼基地 主导镍铁与不锈钢产业链 为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奠定基础[16] - 2015年中国铁建 中交集团中标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 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2023年正式通车[16] - 华为和中兴覆盖印尼通信网络底层架构 从4G基站铺设到5G实验项目[17] - 阿里巴巴投资Lazada 腾讯入股Sea Group 字节跳动将TikTok Shop打造成印尼最具增长力社交电商平台[17] - 蚂蚁集团投资本土电子钱包Dana 推动无现金支付普及[17] - 比亚迪和上汽在印尼建厂 宁德时代与青山合作工厂量产 绑定新能源车产业链[17] - 申洲国际将纺织产能转移至印尼 海尔 TCL 格力在当地建设工厂服务东南亚市场[17] 人口结构与贸易历史 - 印尼拥有2.83亿人口 为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 年轻人口结构带来增长动力[6][7] - 7世纪起波斯人 阿拉伯人 中国人和欧洲商人陆续参与印尼贸易 形成商业惯性[14][15] - 1990年代印尼性产业年产值最高达33亿美元 为全球色情业最发达地区之一[7]
“1小时高铁圈”今年底成型,汉襄宜“金三角”含金量有多高
第一财经· 2025-08-20 07:47
高铁网络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沿江高铁汉宜段和襄荆高铁将于2024年底全线贯通 形成武汉、襄阳、宜昌"1小时高铁圈" [1] - 襄阳铁路通车里程达873公里 呼南高铁襄荆段开通在即 形成五向高铁格局(武汉/西安/郑州/重庆/荆门) [3] - 汉江襄阳段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通江达海 预计"十五五"中期提升至2000吨级通航能力 [3] 都市圈经济发展成效 - 武汉都市圈2024年经济总量达3.6万亿元 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提升至29% [2] - 襄阳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 宜昌达6191亿元 双双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两位 [2][4] - 宜荆荆恩城市群2024年经济体量达1.38万亿元 占湖北省经济总量23% [4] 产业集群发展成果 - 武汉都市圈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跨入万亿级 1062项民生服务实现"一圈通办" [2] -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与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后者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 [2][4] - 襄阳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40% 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零突破 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50强 [3] 跨区域协同合作进展 - 鄂湘赣中三角集装箱航线2024年累计开行1490航次 建立科技专家资源共享机制 [2] - 襄阳与随州建成全省首个跨市域新型电力系统 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与平衡 [4] - 湖北与湖南/江西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与湘江西岸/赣江两岸科创走廊联动发展 [2] 县域经济发展突破 - 湖北省百强县数量增至8个(全国第四) 千亿县实现零突破并有望达到4个 [4][5] - 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7% 较"十三五"末提升3.44个百分点 [4][5] - 荆州/孝感/黄冈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 十堰/荆门/黄石加速冲刺3000亿元大关 [5] 基础设施与产业投资 - 武汉都市圈累计打通32条断头路瓶颈路 鄂州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形成航空"双枢纽" [2] - 襄阳引进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和湖北联投磷煤氟产业基地(总投资300亿元) [4] - 十大农业产业链(含江汉大米/潜江龙虾)综合产值突破万亿元 [5]
镜观·回响丨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共同富裕
新华网· 2025-08-07 02:01
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1] -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1] -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1] 乡村产业发展 - 宁夏固原市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建成130余个种植基地,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200万吨 [7] - 山东涛雒镇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水产养殖、加工、种业和海洋牧场产业链 [9] - 海南扩大大叶茶种植规模,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11] - 云南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2023-2024年产季产量5.8万吨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汕汕高铁贯通后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15个城市 [15] -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 [15] -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2.5小时经济圈和主要城市群4-6小时经济圈 [18] 边疆特色产业 - 西藏江孜县发展藏毯产业,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 新疆乌苏市引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鼓励农民种桑养蚕 [21] - 广西靖西市绣球产业向市场化转型,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24] 医疗资源共享 - 江苏海安市建立医共体,与长三角高校医院合作提升医疗水平 [17] - 横琴口岸设立便捷通道,澳门居民可携带300余种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 [17]
美国加州高铁领域专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加州高铁难以逾越法律和政治阻碍
环球时报· 2025-07-31 22:42
项目背景与现状 - 美国联邦政府于7月中旬终止对加州高铁项目的拨款 该项目被描述为"灾难性"且严重超支[1] - 加州高铁项目2008年获批 2015年开工 但陷入成本估算持续增长和建设计划多次推迟的困境[1] - 项目耗时16年 耗资150亿美元 但未铺设一条轨道[3] 资金问题 - 最初设想的融资方案由州政府 联邦政府和私营部门各承担1/3资金 但联邦资助项目缺失 私营部门要求竣工验证需求后才投资[4] - 项目缺乏清晰融资计划 启动阶段即面临资金链断裂困境[4] - 仅审批程序耗资就超过10亿美元[3] 政治与法律障碍 - 美国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使决策过程复杂化 政府更迭导致政策不稳定[5] - 涉及政府部门过多包括地方政府 多个职能部门 州政府和环境评估机构[3] - 征用私人房产程序复杂 联邦和州层面《环境质量法案》限制使项目既耗时又费钱[4] 文化差异与执行效率 -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允许权益受损者提起诉讼 导致大型基建项目常陷入无休止法律纠纷[5] - 中国政策延续性强 资源保障能力突出 铁路建设不需要每年寻找新资金来源[5] - 中国将愿景转化为项目的能力非常强 具备具体计划 明确执行权限和可靠融资计划[6] 项目规划缺陷 - 项目选址远离选民居住区 导致民众了解不足[3] - 项目推动者曾承诺极低预算和超短工期 但被指完全不切实际[4] - 组建施工队伍和推进高难度项目耗费大量时间[3] 改进建议 - 需充分前期准备 包括成本估算和工期规划[7] - 应平衡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利益诉求 各方承担对应利益成本[7] - 优化审批流程并精简诉讼程序 环保审查必须设有时限[7]
印度国运断了!制造业越搞越亏,靠啥跟中国拼?
搜狐财经· 2025-06-10 14:29
制造业发展困境 - 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16 5%下降至2024年的14 1%,十年间工业化进程出现倒退[1] - 高铁建设项目严重滞后,508公里线路原计划2022年通车,但到2024年仅完成10公里,延期至2028年,主要因土地征收困难[1] - 缺乏重工业基础,高端制造依赖进口设备原材料,2024至2025年贸易赤字达1890亿美元,其中对华逆差992亿美元[4] 土地与劳动力问题 - 政府缺乏权威导致基建项目受阻,地主势力强大,土地征收需逐个谈判,严重影响工程进度[1] - 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难以流向工厂,阻碍制造业发展[3] - 地主获得高额补偿,但佃农赔偿无保障,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3] 教育与人力资源 - 教育质量低下,2022年三年级学生无法阅读一年级课文,六年级40%学生不会除法[3] - 印度将"会写自己名字"定义为识字,难以培养合格工人[3] - 职业选择偏好软件业,2025年软件业占GDP达10%,但制造业缺乏有纪律、懂技术的工人[3] 政策与产业链 - 莫迪政府投入230亿美元扶持制造业,但四年后失败,因过度依赖美国产业链重组而非练内功[6] - 退出RCEP、参与四方联盟等外交策略未能带来预期收益[6] - 中国低端制造业整合能力强,如打火机产业可在一个县内完成全产业链,成本极低,印度无法竞争[3] 战略失误 - 印度将发展希望寄托于美国打压中国的机会,而非自身改革,导致政策失效[6] - 军事项目如"阿琼坦克"长期失败,暴露工业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国际认可[6] - 系统性短板包括土地改革停滞、教育落后、产业链不完整,阻碍工业化进程[6]
长三角一周观察 | “本源悟空”刷新纪录;新安江特大桥合龙
观察者网· 2025-06-09 03:43
量子计算 -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5个月完成超5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访问量突破2900万次 [1] - 该设备由本源量子自主研发,任务领域从基础科研扩展至流体动力学、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产业场景 [1] - 美国用户访问量居境外首位,显示国际影响力 [1] 交通基建 - 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合龙,主跨216米创国内塔梁分离式矮塔斜拉桥跨度纪录,采用华东首例Y型索塔结构 [2] - 金建高铁全长64.51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设4座车站,新建兰溪东站和大洋站 [4] - 徐州首开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5天以上,物流成本降低20% [17] 科技展会 - 第十一届上交会将首发7项全球/全国新技术,设智能海洋工程等新展区,吸引20国近千家企业参展 [5] - 境外主宾城英国格拉斯哥带来造船及海洋技术,联合国工发组织展示碳中和项目 [5] - 深圳作为境内主宾城展示科技产业融合实践 [5] 人工智能 - 合肥即将启用首个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布局100+异构机器人集群,覆盖工业制造等全真场景 [14] - 2025全球AI技术大会在杭举办,发布垂直大模型并启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专项 [22] - 杭州余杭区通过大会持续壮大AI产业集群 [23] 文体活动 - 上海夜生活节推出130余项活动,首条定制公交专线串联商圈,虹桥体育公园举办80余场赛事 [9][10] - 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吸引16支U17队伍参赛,含近60名全运会预备选手 [15][16] - 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GEN3Evo赛车最高时速322公里,零百加速1.86秒,完赛率达95% [7][8] 区域经济 -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成立,26个国家级集群占全国32.5%,覆盖大飞机、集成电路等领域 [24] - 江苏出台24项消费提振措施,计划2025年开展6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发放40亿元脱贫人口信贷 [18][19] - 南通发布足球联赛福利政策,门票可兑换消费券,联动40家A级景区免费开放 [20] 国际合作 - 上海虹桥机场迎来阿根廷免签旅客,自助填报系统实现通关效率提升 [6] - 南京与三亚建立客源互送机制,推出"六朝古都+热带滨海"跨区域旅游线路 [21] - 大阪世博会安徽日活动展示科大讯飞AI技术,AI孙悟空累计回答3.7万次问题 [12] 绿色能源 - 宝山碳博会签约CN100联盟,36家龙头企业推动绿色供应链全链协同治理 [11] - 宝武碳中和产业园形成"南北联动"布局,揭牌五大服务中心构建生态闭环 [11]
美国三大死穴曝光!GDP注水、航母生锈、国债压顶
搜狐财经· 2025-06-05 11:21
经济疲软 - 美国GDP达29万亿美元但实体经济空心化 制造业占比仅11% 需依赖日本特种钢材制造军舰 [4] - 中国18万亿GDP购买力相当于美国29万亿GDP 高铁总里程可绕赤道一圈 美国加州高铁12年未通车 [4] - 疫情期间中国日产能超1亿只口罩 美国连呼吸机零件都无法保障 [4] 军事虚构 - 美军11艘航母仅4艘可正常行动 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故障率20% 130亿美元造价却无法弹射F-35 [6] - 五角大楼采购腐败严重 咖啡杯单价1280美元 羊单价3万美元 8000亿军费可购3000架中国歼-20 [6] - 阿富汗战争耗资2万亿美元20年未果 红海护航被2000美元无人机逼退600海里 [6] 债务危机 - 美国政府每日需偿还20亿美元利息 国债总额超36万亿美元 可购买整个欧盟 [7][8] - 医保缺口致2800万人无保障 中产家庭存款不足支撑3个月失业 国民警卫队防弹衣遭盗窃 [7] - 人民币SWIFT结算占比升至7% 沙特石油人民币计价 美军基地购柴油使用卢布 [7]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深圳成立首个药械产业出海联合体
前瞻网· 2025-05-27 02:17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技术 - 中国航发燃机"太行2"纯氢燃气轮机首台机组累计运行突破7000小时 第二台机组突破5000小时 标志着2MW级纯氢燃气轮机商业化运行成功 [2] - 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投产 装机容量400兆瓦时 年调节电量5.8亿度(相当于27万户居民年用电量) 绿电占比达98% [6] - 中国团队攻克钙钛矿平米级组件稳定批量生产技术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推动第三代光伏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 [10] 低空经济与新兴职业 - 全国实名登记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22.5万本 培训机构2000余家 资深飞手年薪可达20-30万元人民币 [3] 生物医药与国际化布局 - 深圳成立首个药械产业出海联合体 整合生产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 搭建全球市场对接平台 [4] 海洋经济与高端装备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首位 [5] 轨道交通建设 - 渝昆高铁宁靖里隧道贯通 云南段累计贯通隧道达40座 为全线按期开通奠定基础 [7][8] 人工智能与工业智能化 - 云鼎科技发布工业视觉智能一体机 搭载2颗鲲鹏920处理器与7张昇腾加速卡 提供980TOPS@INT8算力 支持100路1080P视频毫秒级解析 [9] - QQ浏览器推出"AI高考通" 基于混元大模型提供志愿填报智能生成与调整功能 [11] 机器人产业动态 - 稚晖君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京东及上海具身智能基金 [17] - 赛力斯回应人形机器人原型传闻称未发布相关业务信息 [12] 国际贸易与产业链 -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 对苹果征收25%关税 引发市场担忧 欧盟暂未置评 [13] - 美国专家称苹果回迁产业链"如童话般不现实" 将导致成本与产品价格大幅上升 [14] 汽车产业重组 - 日产考虑出售横滨总部 预计本财年增加600亿日元(4.18亿美元)重组成本 [16] 消费与农产品市场 - 日本4月大米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8.4% 创1971年以来最大涨幅 [15] 企业融资与上市 - 泰国IMCOCO集团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 由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领投 [18] - 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创业板IPO注册 52TOYS递交港股招股书 [19] 科技前沿与材料科学 -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首次揭示稀土元素钷的化学性质 可能改写化学教科书并推动核电池等技术发展 [17]
中国放弃了1000亿美元海外大单
商业洞察· 2024-10-27 09:06
东大基建优势 - 东大基建狂魔称号源于国内高效基建和全球支援建设 包括特高压技术实现近半个地球电网国产化和一带一路基建外交 [6] - 产业升级带来竞争优势 使公司在国际工程招标中常先拔头筹 [7] 印度高铁项目问题 - 2023年8月印度千亿美元高铁项目招标遇冷 中企和法日企业均缺席 因需垫付800亿美元且回款承诺不靠谱 [7][8] - 印度地铁长期亏损 高铁盈利前景存疑 招标要求中标方转让配套技术 [8][10] - 日本2014年以0.1%年利率50年期5万亿日元贷款中标孟买高铁项目 但截至2022年仅完成2%工程(10公里/508公里) [12][14] - 征地问题(需80%地主同意) 派系斗争 政府频繁变更要求导致成本激增 工程烂尾 [18][19][20][21] 印度外资环境 - 2014年"印度制造"计划吸引外资超500亿美元 电子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25] - 印度通过追溯征税等手段收割外资 2020年400项中企投资仅20%获批 封禁60多款中国APP [29] - 2022年以洗钱等名义对小米 Vivo OPPO开天价罚单 沃尔玛 亚马逊等外企均遭巨额罚款 [30][32] - 世界银行认定印度为全球最难做生意国家之一 [33] 当前动态 - 2023年9月英媒报道印度制造业规模难扩大 6月印媒承认中印紧张致150亿美元损失和10万岗位流失 [35] - 2023年7月起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和投资限制 西方舆论配合推动中企返印 [35][36] - 2022年美印推出6000亿美元印欧铁路计划 日本被迫承担600亿份额 [39][41] - 印度市场被形容为血肉磨盘 外资难以全身而退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