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股

搜索文档
下一波的线索是什么?股市不会止步于此,外资继续流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1:17
行业配置框架 - 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三大主线展开行业选择 [2] - 资源股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带来估值体系重构 [2] - 中国制造业龙头全球化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 [2] 市场驱动力 - 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找资产"需求井喷 [3] - 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改善中国资产观念认识 [3] - 中国转型加快与传统L形企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 [3] - 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变化规律 [5] -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后A/H股未来上涨概率较高 [5] 资金流向 - 海外被动基金单周流入27亿美元而主动基金流出1.3亿美元 [6] - 内资单周流入31.03亿美元外资流入25.7亿美元 [6] - 全球资金流出货币市场大幅流入发达市场股市 [6] - 资金行为从存量市"搬家"变为增量市"扩容" [9] 板块配置方向 - 右侧趋势品种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 [2] - 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工 [2] - 产业趋势重点关注AI从云侧向端侧逻辑扩散 [2] - 关注国产算力链、机器人、化工、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 [4] - 关注固态电池、AI算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 [5] - 行业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生猪养殖、新能源、新消费等 [7] 市场风格特征 - 热门赛道间轮动加剧指数处于横盘整理阶段 [7] - 三季度涨幅靠前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无法延续 [10] - 低位补涨可能性正在上升 [10] - 轮动非简单高低切换而是基于景气逻辑的机会扩散 [9] 制造业投资机会 - 出口优势制造业自由现金流出现改善迹象 [11] - 反内卷政策叠加全球再工业化继续修复现金流 [11] - 反内卷加码将系统性重塑中国优势制造业估值体系 [11] - 牛市主线有望切换到出口优势的高端制造 [12] 港股机会 - 恒生科技大概率从"跟上来"到"顶起来" [10] - 南向资金流入叠加外资回流驱动恒生科技主升浪行情 [12] - 6-8月滞涨的港股或有补涨行情 [8] 资产配置策略 - 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和海外降息的实物资产 [8] - 盈利修复后内需相关领域出现机会 [8] - 保险长期资产端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 [8] - 布局逆全球化下的硬通货、硬科技和中国优势制造三条主线 [12]
电子增强组合周度收益跑至主动型科技基金产品前列-20250811
长江证券· 2025-08-11 13:37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均衡配置电子行业内的个股,旨在跑赢电子行业指数[7][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未详细说明构建过程,但提到策略聚焦电子板块,通过月度调仓和财报数据筛选标的[14][37] - 模型评价:策略表现稳定,周度超额收益显著[7][31] 2. **模型名称: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迈入成熟期的电子细分赛道龙头企业,优选高潜力标的[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未详细说明构建过程,但提到策略通过行业逻辑和量化筛选结合[14] - 模型评价:超额收益稳定,但受政策变化影响较大[37] 3. **模型名称: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稳健+成长”风格,筛选央国企高分红标的[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未详细说明构建过程,但提到策略通过红利因子和成长性因子结合[14][21] - 模型评价:长期超额显著,但短期表现疲软[21] 4. **模型名称: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精选央国企高分红个股,强调分红稳定性[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未详细说明构建过程[14] - 模型评价:短期未能跑赢基准,长期需观察[15][2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 - 周度超额收益:0.59%[7] - 科技基金分位:15%[7] 2. **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 - 周度超额收益:0.47%[7] - 科技基金分位:17%[7] 3. **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 - 年初以来超额收益:2.93%(相对中证红利全收益)[21] - 红利基金分位:41%[21] 4. **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 - 周度收益:未跑赢中证红利全收益[1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提及具体因子构建细节,故跳过)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及因子测试结果,故跳过) --- 注:以上总结严格基于研报中明确提到的模型名称、构建逻辑及测试结果[7][14][15][21][31][37]
中信证券:做趋势还是高切低?
券商中国· 2025-08-03 12:42
行情定位与资金行为 - 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持续集中而非高切低轮动,资金倾向于高共识品种[1][2] - 复盘7轮流动性行情显示强势板块表现持续至行情末尾,超额涨幅不断扩大,高切低特征不明显[3] - 强趋势行业共性为弱宏观关联性、强产业趋势及高业绩兑现预期[3] 7月行情验证 - 创新药、AI算力链、稀有金属领涨,相关ETF涨幅达20.4%、16.9%、15.4%,反内卷板块如煤炭ETF月末回撤-8.2%[8] - 钢铁ETF表现突出(全月16.1%),显示资金对利润兑现度的偏好[8] - 新能源/光伏ETF涨幅不足5%且回撤明显,高切低模式效率偏低[8] 流动性动态 - 7月主动型公募产品净流出251亿元,但行业/主题ETF净流入303亿元(周期133亿、制造68亿、科技31亿)[10] - 减持规模放大至386亿元(净减持308亿),为近两年单月最高[10] - 停牌核查与股价异动提示增多(7月35家停牌、21次公告),制约活跃资金炒作[10] 重点行业观点 AI - 北美链受巨头资本开支上修支撑,国产链受应用端商业化闭环不足制约[12] - 行情从产业趋势重估转向信息流驱动,硬件端脉冲式上涨但连续性受限[12] 创新药 - 大型药企估值仍低于2020-2021年水平,BD协议(如恒瑞-GSK)为主要催化[12] - 港股18A消化减持压力后存结构性机会,A股或延续小票拔估值[12] 资源 - 小金属、稀土、基本金属(铜/铝)上涨反映涨价弹性,供给受限逻辑未变[13] - 短炒资金离场后预计重回稳定上行趋势[14] 恒科 - 外资对政策敏感导致波动,即时零售补贴降温、腾讯AI应用潜力释放或催化上涨[14] 科创板 - 分层制度调整预期助推行情,半导体补涨(如中芯国际乐观指引)为关键催化[14]
中信证券:做趋势还是高切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09:05
行情驱动与行业表现 - 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持续集中而非高切低轮动 历史上7轮此类行情显示强势板块表现持续至行情末尾且超额涨幅不断扩大 [1][2] - 资金效率追逐高共识品种 AI 创新药 资源等具备弱宏观关联性 强产业趋势及高业绩预期的行业受青睐 [2][3] - 7月行情验证强趋势品种占优 创新药50ETF 通信ETF 稀有金属ETF分别上涨16.9% 20.4% 15.4% 反内卷相关板块如煤炭ETF月末回撤达8.2% [5] 流动性动态与市场行为 - 7月公募主动型产品净流出251亿元 宽基ETF净流出893亿元 行业/主题ETF净流入303亿元集中于周期(133亿) 制造(68亿) 科技(31亿) [7] - 减持规模显著放大 7月净减持308亿元创近两年单月新高 停牌核查与股价异动提示增多制约活跃资金炒作 [7] 重点行业分析 AI - 北美算力链需求重估获微软 META资本开支上修验证 国产链受应用端商业化闭环缺失及产能瓶颈制约 行情强度北美链优于国内供应链 [8] 创新药 - 大型药企估值仍低于2020-2021年水平 恒瑞医药与GSK授权协议催化板块 A股小票拔估值与港股18A结构性机会并存 [9] 资源 - 小金属 稀土 能源金属(钴)及基本金属(铜 铝)上涨反映涨价业绩弹性 供给受限逻辑未变 短炒资金离场后或回归稳定上行 [9] 恒科 - 外资对地产政策敏感致板块波动 即时零售补贴降温 腾讯AI应用潜力释放及中芯国际乐观指引有望推动后续表现 [10] 科创板 - 分层制度调整预期助推行情 半导体补涨机会突出 中芯国际中报提前发布或催化自主可控板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