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

搜索文档
融资数十亿,北京怀柔跑出超级独角兽:60后大爷用煤炭制油,全国第一
36氪· 2025-08-20 12:12
公司概况 - 中科合成油完成数十亿元融资 资方包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1] - 公司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总部位于北京怀柔 伊泰集团(民营)为大股东 国有股东合计持股超26%[1] - 首席科学家兼总经理李永旺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 - 公司专注于煤炭转化为油品和化工原料的技术研发 通过特定催化剂和反应设备实现转化[1] - 研发周期超20年 公司成立19年历经7轮融资 目前仍在研发阶段[1] -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2.89亿元 9.56亿元 10.68亿元及5.32亿元[1] 技术重要性 - 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煤制油技术成为关键备用方案[2][3] - 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减少直接燃烧污染 内蒙古伊泰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达43.85% 废水零排放[4] - 突破国产替代瓶颈 自主研发煤制油反应器 单台年产能达50-80万吨油 相当于转化300万吨煤[5] 技术研发挑战 - 催化过程研发难度极大 宁煤项目初期催化剂易碎 经过近千次试验才解决[6][7] - 近5年攻克煤间接液化中间产品灵活催化裂解技术 解决传统技术高能耗高排放问题[8][9] - 2024年完成汽油-化学品装置中试验证 设计进料规模200-600kg/h 总投资超5000万元[9] - 突破绿色航煤关键技术 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航空燃油 解决生物质制航煤收率低及产品不达标问题[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煤制油行业总产能达1200万吨/年 市场集中度CR5为78.3%[11] - 神华宁煤集团以34.2%市场份额居首 兖矿集团占22.1% 中科合成油等企业占据剩余份额[11] - 公司掌握费托合成核心技术 深度参与全国7个已建煤制油间接液化项目中的6个 产品市场占有率近90%[11][12] 发展机遇 - 高端特种油品与航空燃料产业化突破是未来1-3年行业最大机会[12] - 国家政策推动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鼓励煤制高端化学品及特种燃料技术突破[13] - 国际市场需求显现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扩大至液体燃料 国内企业凭负碳标签获得欧洲溢价订单[14]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创新力”变“生产力”——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新华社· 2025-06-28 12:49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1] - 科技与产业深度交融、同频共振,源头创新蓬勃涌动,前沿成果加速落地,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1] 量子技术突破 - 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 2.0正式交付使用,这是我国在量子计算核心设备领域实现的重大自主突破 [2] - 该测控系统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已批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电信量子集团等9家科研、产业单位,累计提供超5000比特测控服务 [2] - 量子通信产品如国盾密邮、国盾密盘、量子安全会议平板一体机已走进人们的生活,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为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完成超5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 [4] 商业航天发展 - 北京亦庄"火箭大街"是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2024年完成入轨发射13次,入轨卫星超80颗 [5] - 北京亦庄汇集了160多家空天企业、600多家航天生态企业,商业火箭集聚度达到全国的75%,互联网卫星集聚度全国最高 [6] -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6] 煤制油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项目整体国产化率达98.5% [8] - 该项目累计生产油化品超2000万吨,接近全国煤制油产能的一半,吨煤价值提升了7倍左右 [8][9] - 自主研发的"神宁炉"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克服了外国气化炉只能"吃"精煤的缺陷 [8]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 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已在4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应用,服务超50万人次 [10] - 该公司的脑机接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10] -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由被动康复向主动康复转变,为患者生活自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0]
中国海油集团新任董事长到位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53
人事变动 - 中海油宣布张传江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免去其中国大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1] - 中海油董事长职位已空缺一个多月 原董事长汪东进相关任职信息于4月23日被撤下 [1] - 汪东进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中国海油非执行董事、董事长等职 总经理周心怀将主持相关工作 [1]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张传江出生于1968年 湖北荆门人 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1] - 长期从事煤制油、煤化工领域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 曾任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等职 [1] - 2020年7月进入电力行业 任大唐集团副总经理 2024年4月起任大唐集团董事、总经理 [2] - 是"三桶油"现任"一把手"中唯一未曾在油气系统长期任职的高管 [2]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张传江接任时值中海油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关键阶段 [2] - 2025年预计资本支出1250亿至1350亿元 油气产量目标为760至780百万桶油当量 [2] - 将深入落实绿色低碳战略 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 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2] - 稳步推进CCS/CCUS产业化 [2]
中国海油集团新任董事长到位,来自发电央企大唐集团
第一财经· 2025-06-06 09:53
人事变动 - 中海油新任董事长张传江于6月6日正式上任 接替原董事长汪东进 后者相关职务信息已于4月23日从公司高层栏撤下 [1] - 张传江此前担任中国大唐集团董事、总经理 拥有煤炭、发电及煤化工领域深厚背景 是技术型人才 未在"三桶油"系统长期任职 [1][2] - 张传江职业经历包括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主导煤制油、煤化工技术管理 [1] 战略规划 - 公司处于"十四五"战略关键阶段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1250亿至1350亿元 油气产量目标760至780百万桶油当量 [2] - 公司将推进绿色低碳战略 重点布局海上新能源业务 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融合 发展CCS/CCUS产业化 [2] 行业对比 - "三桶油"现任领导中 张传江是唯一非油气背景高管 中石油戴厚良和中石化马永生均为工程院院士 拥有30年以上油气领域经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