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煤制油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融资数十亿,北京怀柔跑出超级独角兽:60后大爷用煤炭制油,全国第一
36氪· 2025-08-20 12:12
公司概况 - 中科合成油完成数十亿元融资 资方包括中建材新材料基金[1] - 公司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总部位于北京怀柔 伊泰集团(民营)为大股东 国有股东合计持股超26%[1] - 首席科学家兼总经理李永旺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 - 公司专注于煤炭转化为油品和化工原料的技术研发 通过特定催化剂和反应设备实现转化[1] - 研发周期超20年 公司成立19年历经7轮融资 目前仍在研发阶段[1] -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2.89亿元 9.56亿元 10.68亿元及5.32亿元[1] 技术重要性 - 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煤制油技术成为关键备用方案[2][3] - 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减少直接燃烧污染 内蒙古伊泰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达43.85% 废水零排放[4] - 突破国产替代瓶颈 自主研发煤制油反应器 单台年产能达50-80万吨油 相当于转化300万吨煤[5] 技术研发挑战 - 催化过程研发难度极大 宁煤项目初期催化剂易碎 经过近千次试验才解决[6][7] - 近5年攻克煤间接液化中间产品灵活催化裂解技术 解决传统技术高能耗高排放问题[8][9] - 2024年完成汽油-化学品装置中试验证 设计进料规模200-600kg/h 总投资超5000万元[9] - 突破绿色航煤关键技术 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航空燃油 解决生物质制航煤收率低及产品不达标问题[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煤制油行业总产能达1200万吨/年 市场集中度CR5为78.3%[11] - 神华宁煤集团以34.2%市场份额居首 兖矿集团占22.1% 中科合成油等企业占据剩余份额[11] - 公司掌握费托合成核心技术 深度参与全国7个已建煤制油间接液化项目中的6个 产品市场占有率近90%[11][12] 发展机遇 - 高端特种油品与航空燃料产业化突破是未来1-3年行业最大机会[12] - 国家政策推动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鼓励煤制高端化学品及特种燃料技术突破[13] - 国际市场需求显现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扩大至液体燃料 国内企业凭负碳标签获得欧洲溢价订单[14]
让更少的煤“变”出更多的油——记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7-11 02:45
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 - 费托铁基催化剂是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的核心,被称为该技术的"芯片",能大幅提高煤变油效率 [1] - 该技术专利"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中国专利金奖 [1] 技术研发背景与突破 - 我国能源禀赋富煤贫油,发展煤制油技术对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2] - 传统铁基催化剂存在抗磨损性不足、活性低等问题,导致反应器堵塞、产品品质下降 [2] - 研发团队通过调控铁表面吸附性质和硅羟基特性,采用低温制备方法,解决了催化剂强度与活性的矛盾 [2] - 经过十年攻关,成功开发出高抗磨性、多产油蜡特性的新型铁硼系CNFT费托合成催化剂 [2] 产业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 催化剂产业化经历三次工业放大失败:2010年吨级试验暴露抗磨性缺陷,2016年百吨级试验产物轻质组分过多 [3] - 团队发现工业装置循环气组成变化是影响反应的关键,仅用2个月完成新配方定型并通过2000小时长周期试验 [3] - 千吨级产线面临浆料黏稠导致生产中断问题,通过定制特殊设备和改进密封材质实现连续化生产 [4] 技术应用效果与行业影响 - CNFT-1催化剂在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应用后,装置产能提高5%,检修周期从1年延长至3年 [5] - 催化剂高附加值油蜡产量比同类产品提升14%,过滤器使用寿命显著延长 [5] - 技术突破倒逼同行升级,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5] - 新一代CNFT-2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选择性降低4个百分点,百万吨油品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5万吨 [5] 研发团队精神 - 团队在工厂长期驻守,克服高空作业、设备堵塞等困难,坚持原创技术路线 [5] - 通过持续创新推动煤制油催化剂领域技术进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