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氨基酸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色氨酸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饲料市场需求占比最大,超7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1:36
行业概述 - 色氨酸是非极性α-氨基酸之一,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无法由人体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2] - 根据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色氨酸可分为L型和D型两大类,L-色氨酸是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形式,D-色氨酸的生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科研和工业领域 [2] 市场政策 - 我国高度重视氨基酸产业发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 [4] - 政策为色氨酸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玉米、糖蜜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发酵罐、分离纯化设备等机械设备供应商,玉米、糖蜜是色氨酸发酵工艺的主要碳源 [7] - 行业中游为色氨酸生产 [7] - 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涵盖饲料、医药、保健品、食品等诸多领域 [7] 发展现状 - 饲料为色氨酸最大需求市场,占比超70% [9]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增长8.1%、6.9% [9] - 2024年我国色氨酸需求量达2.38万吨,市场规模达13.09亿元 [1][9] - 在食品领域,色氨酸作为营养补充剂可用于改善睡眠、促进情绪平衡等,在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1] - 在医药领域,色氨酸可用于合成药物或作为医药原料,需求稳步增长 [1]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国际知名企业日本味之素、韩国希杰凭借先进技术与广泛品牌影响力在我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0] - 国内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阜丰集团、安徽华恒生物科技、浙江新和成、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无锡晶海氨基酸依托国内原材料资源与成本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10]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完成277.6亿元,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为18.22% [12] - 2024年华恒生物营业总收入达21.78亿元,其中氨基酸产品收入15.0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9.28% [12] 发展趋势 - 未来基因工程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应用,使菌株性能不断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产量和纯度 [13] - 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工艺将成为发展重点,企业会更加注重开发能耗低、污染小的生产技术 [13]
梅花生物(600873):产品及原料价格挤压致使业绩环比下滑 出海战略谋定全球化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24 12: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8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0.0% [1] -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60.1亿元,同比下降2.3%且环比下降4.1%,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8%但环比下降26.5%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3.2%,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二季度毛利率21.7%,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 [1] 产品结构 - 鲜味剂板块营收35.7亿元同比下降8.1%,占比29%,饲料氨基酸板块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46% [2] - 医药氨基酸板块营收2.5亿元同比下降1.0%,占比2%,大原料副产品板块营收18.9亿元同比下降1.2%,占比15% [2] - 其他产品板块营收9.2亿元同比下降18.7%,占比7%,分化主因味精销售均价下降及98%赖氨酸销量增长 [2] 业绩驱动因素 - 二季度98.5%赖氨酸市场均价8.3元/公斤环比下降16.0%,苏氨酸均价10.2元/公斤环比下降3.6%,缬氨酸均价13.7元/公斤环比下降8.6% [3] - 2025年二季度玉米市场均价2348元/吨环比上涨6.9%,玉米占原材料成本50%以上,价格上行挤压利润 [3] - 赖氨酸出口量减少导致国内市场供应压力增加,叠加原料成本上升共同影响二季度利润表现 [3] 战略布局 - 2024年11月公司拟以105亿日元收购日本协和发酵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及母乳低聚糖业务,2025年7月完成交割 [4] - 收购补全氨基酸发酵全球知识产权短板,新增上海、泰国、北美三处医药氨基酸生产基地 [4] - 交易延伸下游高附加值医药氨基酸产品发酵精制能力,推动全球化布局与产能出海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68.7亿元、294.9亿元、313.2亿元,同比增长7.2%、9.8%、6.2%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亿元、36.7亿元、40.0亿元,同比增长16.9%、14.7%、8.8% [4] - 按8月2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估值分别为10倍、9倍、8倍 [4]
梅花生物: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增长24.98% 全球化运营进入实质阶段
中证网· 2025-08-20 07: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80亿元,同比下降2.87% [1] - 扣非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增长24.98% [1] - 毛利增长主要得益于味精、98%赖氨酸、饲料级异亮氨酸销量增长及70%赖氨酸量价齐增 [1] - 材料成本下降和生产效率提升推动生产成本降低 [1] 全球化运营进展 - 海外"绿地投资"项目进入选址考察阶段,并于2025年7月完成跨境并购交割 [2] - 新增精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品类和新菌种 [2] - 新增上海、泰国、北美三处医药氨基酸生产基地 [2] - 获得GMP认证、全球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及泰国HMO生产基地资质 [2] - 欧盟赖氨酸反倾销税率从84.8%下调至47.7% [3] - 出口比例长期稳定在30%以上 [3] 产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上半年项目支出10.87亿元 [4] - 通辽味精产能升级项目满产达效,部分产线技改转产 [4] - 吉林赖氨酸项目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试车 [4] - MES系统标准化功能已上线,差异化功能预计第三季度上线 [4] - 采购业务管理系统计划第四季度上线 [4] - 存货周转天数5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天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 [4] - 完善"研发-中试-产业"联动机制,建成吉林中试研发平台 [4] - 中试平台覆盖氨基酸、多糖等产品的小试放大需求 [4]
探求蛋氨酸产业自主突围之路——记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品质D,L-蛋氨酸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7-28 03:36
行业技术突破 - 高品质D,L-蛋氨酸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 研究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D,L-蛋氨酸绿色合成关键技术 [1] - 团队经过近15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对传统海因法合成蛋氨酸工艺的优化改进 [2]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 传统海因水解法存在副产物量大、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3] - 团队开发蛋氨酸绿色合成全循环技术实现母液高效循环利用 [3] - 通过优化酸化反应过程提高生产稳定性并控制结晶成核过程 [3] - 团队实现工艺水全部循环使用基本无废气产生 [3] - 开发关键中间体系列催化剂提高合成效率和选择性减少能源消耗 [3] 产业化与市场影响 - 公司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D,L-蛋氨酸制造成套技术体系 [4] - 2014年启动第一次模拟放大验证2016年一期5万吨/年装置投产 [5] - 2020年二期10万吨/年装置投产2023年三期15万吨/年装置投产 [5] - 年产能30万吨的高品质D,L-蛋氨酸生产线完成建设 [5] - 2014年蛋氨酸价格每千克110元2016年下跌到25元左右 [5] 行业意义 - 打破国外企业对蛋氨酸市场的长期垄断 [1][4] - 为国内养殖业节省大量成本促进健康发展 [5] - 保障国内高品质D,L-蛋氨酸的稳定供应 [5] - 公司计划拓展蛋氨酸应用领域开辟新市场空间 [6]
欧盟对华赖氨酸作出反倾销终裁
快讯· 2025-07-16 05:41
欧盟对华赖氨酸反倾销终裁结果 - 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赖氨酸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 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反倾销税为47.7% 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倾销税为58.2% 其他合作企业反倾销税为53.1% 其他公司反倾销税为58.2% [1] - 涉案产品欧盟CN编码为ex 2309 90 31、ex 2309 90 96和2922 41 00 TARIC编码为2309903151、2309903159、2309903161、2309903169、2309909651、2309909659、2309909661和2309903169 [1] - 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 [1] 欧盟对华赖氨酸反倾销调查进程 - 2024年5月23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赖氨酸发起反倾销调查 [2] - 2025年1月14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赖氨酸作出反倾销初裁 [2]
美对华赖氨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快讯· 2025-06-19 01:35
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 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赖氨酸(L-lysine)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1] - 调查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22 41 0090项下产品 [1] - 具体产品范围以产品描述为准 [1]
赢创将优化蛋氨酸全球生产布局!中国生物法关键技术已突破!
赢创蛋氨酸生产布局优化 - 赢创将在2025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实施技术措施优化MetAMINO®全球生产布局 [1] - 新加坡生产基地将于2025年8-9月停产6-7周 安特卫普生产基地将在2025年9-10月停产6-7周 [1] - 停产期间将同步进行催化剂更换 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 全球蛋氨酸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有9家蛋氨酸生产企业 总产能235万吨/年 [4] - 赢创、安迪苏和新和成三家企业产能合计占全球71% [4] - 中国已成为蛋氨酸净出口国 2024年净出口约25万吨 [6] 中国蛋氨酸市场发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蛋氨酸产能84万吨/年 占全球36% [5] - 2024年中国蛋氨酸消费量约43万吨 进口16万吨 出口41万吨 [6] - 预计到2029年中国产能将超120万吨/年 全球占比提升至45%以上 [5] 生物法蛋氨酸技术进展 - 生物法L-蛋氨酸相比化学法DL-蛋氨酸具有更高利用效率 [7] - 全球仅希杰实现生物发酵L-蛋氨酸批量化出货 [9] - 郑裕国院士团队与华恒生物合作推进3000吨生物法L-蛋氨酸项目 [11][12]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化学法蛋氨酸生产涉及剧毒物质 面临严格环保监管 [7] - 生物法蛋氨酸因菌株产量问题导致工业化推进较慢 [8][9] - 赢创2016年已收购METEX的蛋氨酸发酵生产技术 [9]
中邮证券:给予梅花生物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16 05:2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0.69亿元,同比减少9.69%,归母净利润27.40亿元,同比减少13.85%,扣非归母净利润26.97亿元,同比减少12.55% [2] - 2025年Q1实现营收62.69亿元,同比-3.36%,环比-1.88%,归母净利润10.19亿元,同比+35.52%,环比+36.72%,扣非归母净利润9.05亿元,同比+42.07%,环比-2.48% [2] - Q1净利润增长主要因味精、苏氨酸、饲料级异亮氨酸销量增长及赖氨酸量价齐增,同时材料成本下降和生产指标提升 [2] 产能与研发 - 通辽味精扩产项目已达产达效,新疆异亮氨酸技改、缬氨酸、黄原胶技改项目按计划投产,白城赖氨酸项目于2024年9月动工 [2] - 2024年研发投入7.33亿元,重点用于基础研发及新技术、新菌种推广,新建合成生物学应用中试车间,打造智能化中试平台 [2] 国际化布局 - 拟斥资约5亿元人民币收购协和发酵的食品、医药氨基酸、HMO业务与资产,加速国际化拓展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44/33.67/37.45亿元,对应EPS 1.10/1.18/1.31元,PE估值9.69/9.05/8.13倍 [3] - 90天内1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12家,增持4家,目标均价12.19元 [6]
33亿!星湖科技45万吨氨基酸项目最新规划
项目投资 - 公司计划投资不超过33亿元建设45万吨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融资各占50% [1] - 项目包括新建45万吨氨基酸产线(29.5亿元)和续建配套工程(3.4亿元) [7] -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2个月,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39亿元,毛利率约10%,投资回收期8.5年 [9][10] 项目详情 - 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拟用地483亩 [3] - 氨基酸产线主要产品为饲料级苏氨酸20万吨和味精25万吨 [5] - 配套工程包括热电联产和公共生产服务设施 [6] 市场分析 - 豆粕减量政策推动饲用氨基酸需求增长,动物产品消费量提升进一步拉动需求 [11] - 中国是全球最大味精生产和消费国,预制菜市场增长带动味精需求 [11] - 2024年公司饲料添加剂业务收入117.34亿元(毛利率16.97%),食品添加剂收入42.48亿元(毛利率12.24%) [12] 公司经营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7.19%,净利率5.48%,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 [12] - 产品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 [12]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13] - 大会将探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及商业化应用 [13]
星湖科技:拟投资不超过33亿元建设45万吨氨基酸项目
快讯· 2025-06-13 12:52
投资计划 - 公司拟投资不超过33亿元建设45万吨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 [1] - 项目建设主体为控股子公司黑龙江伊品生物和黑龙江伊品能源 [1] - 项目包括新建年产45万吨氨基酸产线 主要产品为饲料级苏氨酸20万吨 味精25万吨及配套副产品 [1] 项目细节 - 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22个月 [1] - 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9亿元 [1] - 预计毛利率约10% [1] - 全部动态投资回收期约8.5年 [1] 资金安排 - 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融资约各占50% [1] - 资金将按项目建设进度分期投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