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生产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甲基叔丁基醚(MTBE)行业供需及价格概析:供需宽松格局深化促使价格中枢承压下移[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1 01:58
产业发展概述 - MTBE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征性醚味的液体 沸点和冰点较低 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优异但水中溶解度有限 属于高度易燃危险品 对黏膜组织具有明显刺激性[2] - 作为汽油添加剂可替代四乙基铅 与汽油互溶性良好 能提高汽油抗爆性和品质 是生产清洁汽油的理想调合组分 辛烷值达109 对直馏汽油调合后辛烷值高达136[2] - 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燃烧后产生的汽车尾气不含铅 同时改善汽车性能并降低汽油成本[2] 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体系以节能降碳驱动生产升级 环保标准强化风险管控 贸易便利优化流通效能为核心导向 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协同治理框架[4] - 国务院通过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严格产能政策并推动石化行业工艺再造 生态环境部配套水质检测标准与排放规范构建地下水污染监测防控体系[4] - 海关实施智慧检疫与分级通关机制 通过风险分类管理提升进出口效率 政策整体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绿色集约[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料供应以碳四馏分和甲醇为核心 生产工艺涵盖醚化合成与精馏提纯等关键技术环节[4] - 中游产能布局呈现区域集群化特征 主要依托大型炼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4] - 下游应用以车用汽油添加剂为主导需求 占比约94% 同时覆盖溶剂制药等精细化工分支[4][6] 下游应用结构 - 调和汽油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占比94% 与中国油品质量政策及庞大汽油消费市场直接相关 但对燃油需求波动高度敏感[6] - 化工应用占比5% 主要用于裂解制取高纯度异丁烯 生产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 保持年均6%-7%的温和增长[6] - 其他应用占比1% 涵盖医药溶剂萃取剂等零星需求 尚未形成规模化市场[6] 供需现状 - 2024年产量1685.7万吨 需求量1437.6万吨 产能持续扩张但增速趋缓 结构性过剩压力凸显[1][8] - 上游原油成本波动与环保政策升级驱动生产企业加速技术迭代 下游汽油消费受新能源汽车替代影响增长乏力[8] - 供需宽松格局深化促使价格中枢承压下移 行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与绿色生产工艺转型[1][8] 进出口情况 - 2024年进口量0.38万吨 较2023年增长52% 进口量持续缩减至微量水平 反映国内自给能力提升[10] - 2024年出口量248.51万吨 较2023年增长32.1% 出口成为平衡国内供需矛盾的重要渠道 主要流向东南亚中东及拉美等区域[10] - 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套利空间驱动 但2024年国际需求疲软及价差收窄导致出口增速放缓[10] 价格走势 - 价格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前期受原油成本上行及汽油品质升级政策驱动持续攀升至阶段性高位[12] - 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导致汽油消费结构性萎缩 环保政策限制传统燃油添加剂应用空间 下游需求支撑减弱[12] - 供应端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加剧市场过剩压力 出口市场外需转弱进一步深化国内供需矛盾[12] 企业竞争格局 - 产能呈现高度分散格局 头部企业大连恒力仅占6%份额 前九名企业合计份额不足23% 其他中小企业产能占比高达77%[13] - 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汽油消费增速放缓及新能源汽车替代加剧产能消化压力[13] - 未来依赖出口缓解过剩 通过加速整合淘汰落后产能 向化工原料等多元化应用领域拓展[13] 发展趋势 - 加速向绿色低碳生产模式转型 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 优化废气处理技术 探索生物质原料替代传统石化原料[13] -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 推动产业链向清洁化低排放方向升级[13]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发高附加值衍生产品 如医药中间体高性能树脂溶剂 探索可再生能源存储介质生物基材料合成等新兴领域[1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色氨酸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饲料市场需求占比最大,超7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1:36
行业概述 - 色氨酸是非极性α-氨基酸之一,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无法由人体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2] - 根据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色氨酸可分为L型和D型两大类,L-色氨酸是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形式,D-色氨酸的生理意义主要体现在科研和工业领域 [2] 市场政策 - 我国高度重视氨基酸产业发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 [4] - 政策为色氨酸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玉米、糖蜜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发酵罐、分离纯化设备等机械设备供应商,玉米、糖蜜是色氨酸发酵工艺的主要碳源 [7] - 行业中游为色氨酸生产 [7] - 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涵盖饲料、医药、保健品、食品等诸多领域 [7] 发展现状 - 饲料为色氨酸最大需求市场,占比超70% [9]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增长8.1%、6.9% [9] - 2024年我国色氨酸需求量达2.38万吨,市场规模达13.09亿元 [1][9] - 在食品领域,色氨酸作为营养补充剂可用于改善睡眠、促进情绪平衡等,在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1] - 在医药领域,色氨酸可用于合成药物或作为医药原料,需求稳步增长 [1]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国际知名企业日本味之素、韩国希杰凭借先进技术与广泛品牌影响力在我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0] - 国内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阜丰集团、安徽华恒生物科技、浙江新和成、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无锡晶海氨基酸依托国内原材料资源与成本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10]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完成277.6亿元,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为18.22% [12] - 2024年华恒生物营业总收入达21.78亿元,其中氨基酸产品收入15.0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9.28% [12] 发展趋势 - 未来基因工程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应用,使菌株性能不断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产量和纯度 [13] - 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绿色生产工艺将成为发展重点,企业会更加注重开发能耗低、污染小的生产技术 [13]
推动绿色生产工艺再升级——记扬农集团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5-09 02:55
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的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1] - 该技术通过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合成烯胺,将反应停留时间缩短至原工艺的千分之一,单步能耗降低95%[2] - 采用高效助剂简化吡啶酮制备工序,使产品线含盐废水产生量降低10%[2] - 推出清洁氯化—协同催化耦合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含磷废水和废渣的产生[3] 工艺升级 - 首创吗啉丙醛法工艺制备吡虫啉、啶虫脒等产品,后持续升级为微通道连续流技术[1] - 新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的传质传热问题,减少副反应,提升安全性和清洁性[2] - 全线打通能耗更低、效率更优、安全性更高、产品质量更好的工艺流程[4] 商业化成果 - 2018年8月新工艺在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并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出高品质吡虫啉[4] - 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 - 入选2020年度绿色工艺名录和2021年度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4] - 2023至2024年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9亿元,利润约4000万元[4] 行业影响 - 技术从源头解决行业痛点,为农药行业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 - 推动吡啶杂环类产品的绿色生产工艺升级[1]